---------------------------------------------------------------最新资料推荐------------------------------------------------------
12-13(1)A运筹学试卷
12-13(1) A 运筹学试卷 福建农林大学考试试卷 ( A ) 卷 2019 2019 学年第 一 学期 课程名称:
运筹学 考试时间 120 分钟 应数、 信科 专业 学号 1、 线性规划问题中的基可行解与基解的区别是 。
1 2 2、 设 K 是凸集, x K, 若 x 不能用不同的两点 x K 和 x K 的线性组合表示为 一、 填空题(每空 2 分, 共 20 分) x x 1 1 x 2 , 0 1, 则称 x 为 K 的。
3、 产销平衡的运输问题一定存在 解, 当某个非基变量(空格) 的检验数为 0 时, 该问题有 解。
4、 产销平衡的运输问题, 用闭合回路法对最优解进行判别时, 从每一空格出发找一条闭合回路的方法是用水平或垂直直线向前划, 当碰到一个数字格时可以转 。
5、 指派问题中, 系数矩阵中 的最多个数等于能覆盖所有 0 元素的最少直线数。
6、 在确定性存储模型中, 不允许缺货, 备货时间很短的经济批量公式是 。
7、 排队系统中, 系统的状态指的是 。 8、 动态规划中, 定义状态应满足 性质。
9、 线性规划问题中, 如果在约束条件中出现等式约束, 我
1 / 9
们通常用增加 的方法来产生初始可行基。
二、 判断题(每小题 2 分, 共 14 分) (对打, 错打) 第 1 页(共 7 页) 1、 用单纯形法求解标准型的线性规划问题时, 当所有检验数 Cj Zj 0 时, 既可判别表中解 为最优解。 ( ) m2、 对一个有 n 个变量、 m 个约束的标准型的线性规划问题, 其可行域的顶点恰好为 Cn个。
( ) 3、 单纯形法求解中, 如不按最小比值原则选取换出变量, 则在下一个解中至少有一个基变量的 值为负。
( ) 4、 已知 yi*为线性规划的对偶问题的最优解, 若 yi*0, 说明在最优生产计划中第 i 种资源已经 完全耗尽。 ( ) 5、 指派问题效率矩阵的每一个元素都乘上同一常数 k, 将不影响最优指派方案。
( ) 6、 在允许发生短缺的存贮模型中, 订货批量的确定应使由于存贮量减少带来的节约能抵消缺货 时造成的损失。 ( ) 7、 假如到达排队系统的顾客来自两个方面, 分别服从普阿松分布, 则这两部分顾客合起来的顾 客流仍为普阿松分布。 ( ) 三、 计算题(每题 10 分, 共 60 分) 1、 设线性规划的目标函数是 maxZ, 在用标准的单纯形法求解的过程中, 得下表(其中a, d 是常 第 2 页(共 7 页) (1) 在所有的空格中填上适当的数(此数可含参数 a, d) (2) 当 a, d 在什么范围取值时, 此解为最优解。
(3) 若不是最优解, 下一步迭代时的主元素为哪个?
---------------------------------------------------------------最新资料推荐------------------------------------------------------
(4) c3 8 在什么范围变化时, 最优解不变? 2、 已知线性规划问题:
maxz=2x1+x2+5x3 6x4 2x1 x3 x4 8 s. t 2x1 2x2 x3 2x4 12 x 0 (j 1, , 4) j (1) 写出其对偶问题; **(2) 已知对偶问题最优解为 y1 4, y2 1, 试用对偶问题的性质, 求原问题的最优解。
第 3 页(共 7 页) 3、 求解指派问题, 并求出最小费用 44 minz cijxij, (cij) 4 4 i 1j 1 20 17 24 1781222241816212522 23 21 19 4、 每月需要某种机构零件 2019 件, 每件成本 150 元, 每年的存储费用为成本的 16%, 每次订购费 100 元, 求 E. O. Q 和最小费用。
如允许缺货, 单位缺货费为 200 元, 求库存量和最大缺货量。 第 4 页(共 7 页) 5、 排队论 M/D/1 模型, 某实验室有一台自动检验机器性能的仪器, 要求检验机器的顾客按泊松分布到达, 每小时平均 4 个顾客, 建议每台机器所需时间为 6 分钟。 求:
(1) 在检验室内机器台数; (2) 等待检验的机器台数; (3) 每台机器在室内消耗时间; (4) 每台机器平均等候检验的时间第 5 页(共 7 页) 6、 用动态规划的逆序推法求解下面问题 2maxz x1x2x3 x1 x2 x3 1 xi 0 i 1, 2, 3 第 6 页(共 7 页) 四、 证明题(本题 6 分) 已
3 /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