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两岸华文教师论坛论文摘要 - 图文 下载本文

首届两岸华文教师论坛 暨南大学 2011年8月15—19日

王季香

(文藻外语学院应用华语文系暨华语教学研究所,台湾)

摘 要:书法艺术向来有中华文化第一艺术之称,因为全世界唯一将书写的文字载具

变成艺术的就是中国书法。即使在现今计算机科技发达的时代,书法仍是最具中华艺术的表征。因此,在华语教学的文化课程中,书法是无法避「开」的。以文藻外语学院华语中心的文化课程来说,书法几乎是每一期都开,而每年寒暑假短期游学团的文化课程也一定有书法课。教授书法,除了授之以规矩的「艺」以外,更要传其文化之「道」,尤其是短期的学习者,除非有基础(如日韩籍学生,或有自小学习书法者),否则无法在短短的几堂文化课中挥洒出一笔好字来,是以如何在短期的文化课中,引动华语学习者的兴趣,并体会书法的线条艺术与汉字文化之美,毋宁是教学重点。本文打破传统植基于行为主义(Behaviorism),以老师为主导的知识灌输教学模式,而采用皮亚杰(Piaget)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的理论基础,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师生互动教学模式。意图提出融数字教材于书法文化课的教学设计模式与案例。

根据心理学的研究发现,人希望通过多种器官共同作用来感知外界,对于同一事物的认识,用言语表达需2.9秒,用图像表达需1.5秒;现在的华语教师所面对的学生,几乎都是视觉听觉型的学习者,且拜科技之赐,台湾政府从2008年极力推动数字典藏与数字学习国家型科技计划,数字典藏的内容极为丰博可采,华语数字教材也不断被开发,套句苏东坡<赤壁赋>的话,这些都是「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的「无尽藏」,笔者即曾利用国家数字典藏相关于汉字书法的典藏数据如故宫的典藏资源(http://www.npm.gov.tw/zh-tw/collection/selections_01.htm?pageno=2&catno=17)、本校自行建置的<数字化的艺术廊道>(http://igt.com.tw:3000/)和云门舞集的数位区(http://www.cloudgate.org.tw/cg/multimedia/photo.php?id=7)及周杰伦的「兰亭集序」串流影音档,设计出「书法在哪里」的学习单元,让学生知道:书法是一幅画、一首歌、一支舞蹈,是不离我们的生活日常的审美符号。

要之,本文基于个人书法文化教学的经验,希望能善加运用数字典藏的内容,融影音串流于书法教学的教学设计中,将笔画线条的抽象概念具体化为可以阅听舞动的汉字符码,从而提出一套文化教学的模式,帮助外籍学生融入情境之中,从而提高文化教学的质量与效率。

现代汉语离合动词的教学建议

林秋芳

(台湾大学,台湾新北市 )

摘 要:现代汉语的离合现象是汉语语言学的特殊现象,在以华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中,

31

首届两岸华文教师论坛 暨南大学 2011年8月15—19日

更是一个学习难点。济沪扬(2000)提出历年语言学者对离合词的三种分析,本文以三种分析中的「动词说」为主要理论依据,并依邓守信的分析(Teng, 1999),提出[XvYn]w的离合动词框架,将离合动词的属性界定为合成词,强调离合动词系由动词性词素和名词性词素构成的双音节合成词,其中至少有一个词素是不自由(bound)的,并非多数人所强调的「动宾」句法结构,也非由自由词素(free)结合而成的复合词,以廓清历来词和词组不分的现象。

本文所研究的离合动词词例,系取自中央研究院语言学研究所的现代汉语平衡语料库,将这些实际的离合词语料加以分析及分类。本文依照邓守信的动词三分(Teng, 1975)理论,将离合动词依次分类,如:「见面(Vi-sep)、生气(Vs-sep)和毕业(Vp-sep)」等;并进一步揭示离合动词可离的现象,揭示现代汉语离合动词经重新分析(Teng,1999)后在句中的各种面向,如:「见他一面、很生他的气、毕了业就出国」等。

根据实际语料的分析,本文也进一步提出现代汉语离合动词的教学建议。在离合动词的教学中,采取双管齐下的作法,一方面强调离合词基式特性以及与介词搭配的重要性,藉以纠正如「*我见面他」或「*我对他结婚」之类的偏误。另一方面,将离合动词的离析现象,依插入成分的功能不同而分为四大类型:1.时态的插入成分;2.修饰的插入成分;3.补充的插入成分;4.移位的现象。在离合动词的离析教学方面,说明其插入成分的功能,可让学习者进一步掌握并正确使用。

除从实际语料取材之外,本文也将探讨常见华语教材对于离合动词的处理方式,期能将本文的研究成果应用于华语教学界。

关键词:汉语离合动词;动词三分;重新分析;基式特性:离析类型

对外商务华语翻译新词之研究与教学实践

-以股票市场范畴为考察对象

郑雅文

(文藻外语学院,台湾)

摘 要:自世界经济脉动以中国地区为经济发展的主要目标起,两岸经贸关系愈趋热络,

学习商务华语的需求也与日俱增。目前两岸对外华语教学的研究非常多,对外商务华语方面的研究却极少。对外商务华语的面向多元广泛,就对外商务行为的沟通互动而言,商务华语相关词汇的认识与运用实居商务华语的基础,其中又以翻译新词最为关键。对外商务华语翻译新词一方面呈显出华语的商务特色,表现出第二语言的职业面向;另一方面必须顾及词汇的语言转译层面,表现出词汇的创新特点。由此可见,对外华语翻译新词的认知与学习,不仅是商务华语必要的一环,也是商务华语学习者的新难点。有鉴于此,本文拟以对外商务华语学习者为对象,针对在对外商务华语的翻译新词加以探讨,希望能将商务华语翻译新词进行统计分类,从教学观点针对对外华语新词内容及难点加以探索,提出分析与解决方案,以期能协助商务华语学习者能轻松、快速习得,并能顺利达到商务交际目的。 就对象商务华语翻译新词所涉及的范畴及语料来说,其涵盖面相当广,全面性的搜集及检视超越本文篇幅所能探讨的范围。由于商务发展情形常以股票市场为国际经济样板指标,因此本文拟以股票市场范畴为考察对象,将两岸对外商务华语教材、以及财经新闻为主要语料来源。从中搜集分析对外商务华语股票市场相关的词汇,如:名词、动词、形容词、专有名词、专用术语等进行分析,界定商务新词的分类及功能。

32

首届两岸华文教师论坛 暨南大学 2011年8月15—19日

在教学实践方面,本文拟以研究第二语言习得美国著名语言学家克拉申(Krashen)提出的理论为依据进行教学设计。该理论依习得假说、输入假说〝i+1〞、自然顺序假说等三种假说提出有效学习方法,营造学习环境,能引导学生自我努力学习,学生可以以最快的速度、最有效的方式习得,并让学习者转变成能自我掌握学习成长为目标。

在具体的教学规画上,本文拟分为教、学两部分加以实践。教的部分:以孔子「有教无类」为出发点,将学生依学生背景、目的、年龄等不同因素进行分类,再实践「因材施教」。而学生分类后,依学生程度、目的、专业知识、语言能力进行不同的施教方式,以达教学目的。学的部分:启发学生自学专业知识的兴趣,并培养专业知识能力,能自然习得与发现商务华语新词中两岸的异同,进而顺利掌握运用。

关键词:对外商务华语 翻译新词 习得假说 输入假说 自然顺序假说

理想的汉语词类体系与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应用 ——以台大国际华语研习所研发的自学教材《情境华语》

系列为例

陈立元

(台湾大学国际华语研习所1?,台北市)

摘 要: 理想的汉语词类体系的特色是,以最少词类数呈现最大句法效益

(Optimal System of PartsOfSpeech: Minimal Categories with Maximal Syntactic Consequences)。本文通过语言类型学、生成语法学、语言信息加工理论,以及语言习得偏误等视野,来检视传统词类方案与常用教材。旨在提出以动词做中心的理想汉语词类体系,为的是彰显汉语在人类自然语言的共性与特性,鉴照传统词类方案的局限,进而改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2的积弊,希望对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应用有所挹注。最后以台湾大学国际华语言研习所研发的自学教材《情境华语》系列为例,证实理想汉语词类体系,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上的效益。

本文大纲如下:1)前言;2) 理论基础;3) 传统词类研究的考察与局限;4) 常用教材考察与积弊;5)理想汉语词类体系简介;6)理想汉语词类体系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应用-以台大研发的自学系列教材《情境华语》为例;7)结语。

关键词: 词类;语言共性与类型;偏误;信息加工

33

首届两岸华文教师论坛 暨南大学 2011年8月15—19日

理工科汉语中级词汇教学情况分析

李茉娜

(东北大学国际交流学院,沈阳)

摘 要:近些年来,理工类院校逐步开设起了国际汉语教学课程。本文通过考察东北大

学、大连理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沈阳工业大学四所位于东北的理工科高校的国际汉语教学情况,发现理工科汉语教学在教师、教学对象、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等各方面都与文科、综合大学的汉语教学有着明显的不同。其中,最显着的不同表现在词汇教学方面,尤其是中级词汇教学使得理工科汉语教学明显区别于其他文科、综合大学的汉语教学。因此,本文通过分析理工科汉语中级词汇的教学情况,提出优化理工科汉语中级词汇教学的几点建议。

本文分以下三个部分:

一,提出问题。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考察了东北大学、东北财经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的汉语教学情况,发现理工科汉语教学区别于其他文科、综合大学汉语教学的不同之处主要表现在中级词汇教学方面。

二,分析理工科汉语中级词汇的教学情况。 从教学内容方面看,担任词汇扩充主要任务的精读课,三所大学中级阶段分别选用了《桥梁—实用汉语中级教程》、《发展汉语--中级汉语》、《博雅汉语--中级冲刺篇》三套教材;作为专业词汇补充的科技汉语课,都选用了《科技汉语---中级阅读教程》。把《科技》与《桥梁》、《发展》、《博雅》的全部词汇,分别与理工各系必修的大学教科书《高等数学》、《大学物理教程》、《大学化学教程》的第一章第一节的词汇比较,得出词汇重合率。结果说明《科技》中的词汇比三套教材中的词汇更利于留学生对专业课的学习。

从教学效果方面看,根据教务处反映的学生学习情况与学生的偏误句子,发现效果不甚理想。究其原因主要有:

(1) 学生词汇量贫乏,常用简单词。 (2) 不能辨析同义词。 (3) 不会用谦敬词。 (4) 不懂专业新词语。

三,根据理工科汉语中级词汇的教学情况,提出优化理工科汉语中级词汇教学的建议。 在教学内容方面,扩大词汇量;选择中级词,谦敬词,专业新词语进行强化训练;并试着编写一套适用理工科汉语教学的教材。

在教学方法方面,采用直接与间接法并用教学,即课堂教学和阅读、调查、写作等作业相结合;输入输出有所侧重,因为理工科汉语学生对于读写能力的要求强于听说;分级教学,先教普通词汇,再教专业词汇。

关键词:理工科汉语;中级词汇;优化建议

叙述语篇“他”字教学新解

范媛媛

(西南大学国际学院,重庆)

34

首届两岸华文教师论坛 暨南大学 2011年8月15—19日

摘 要:叙述体中,人物是最主要的因素,它主导着事件的发生、发展,极大地影响语

篇的生成。初级阶段留学生在表达一件事的时候,往往是以人物为主线。人称指代是留学生叙述表达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但是他们不能很好使用人称指代,常常出现一“他”到底,指代不清的问题。

语篇中,“如果人物单一,在一个或几个段落里,甚至整个篇章中,只出现一个人物,那就趋向于多用代词。但是如果有两个以上的人物出现在同一段落或篇章里,而且变换频繁,则趋向于名词来进行指同。”留学生在生成语篇时,如果语篇中人物多于两个,往往滥用指称,导致一个“他”实际指代了两个人物。

“把”字句和“被”字句是两种对立的句型。“把”字句的宾语常常是与其相对的“被”字句的主语,因此大部分相对应的“把”字句、“被”字句可以互相变换。在语法教学中,我们常常进行两个句型的互换练习,加深学生对两个句型特点的理解以及对两个句型的应用。然而,在语篇教学中,这两个句型的特殊关系依然可以为我们所用。通过叙述性语篇中“把”字句、“被”字句的变换,导致语篇中主宾语的转换,得到语篇结构完全不同的相关语篇。叙述体中,人物出现顺序颠倒,“他”的使用一定变换。通过频繁、典型的反复变换,让学生理解在多人物、关系复杂的语篇中,指称手段的使用规则:

首先,设置“把”字句或“被”字句集中的语篇,展示“他”的使用特点。 然后,变换语篇中“把”字句和“被”字句,让学生体会、理解“他”的使用。 最后,频繁变换两句型,让学生进行语篇表达,并加以纠正。

初级对外汉语口语课堂中的师生互动

张义

(华中师范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武汉)

摘 要:在语言教学的课堂上,尤其是在作为言语技能训练的口语课堂上,处于对立主

体的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活动就显得格外重要了。即便是在初级阶段,这种互动的重要性也不容小觑。教师的作用就是教会他们使用这个工具,并尽可能地给他们机会、甚至创造机会让他们“说”。

本文将根据以下三个步骤对初级对外汉语口语课堂中的师生互动情况进行阐释: 首先,阐释“师生互动”重要性,尤其是它在初级口语课堂中的重要性。 无论是从语言学习的阶段还是课堂教学的课型限定上看,师生互动是非常重要的,这是其一;其二,从相关边缘学科,如语言学及心理学角度入手,也可以发现初级口语课堂中的师生互动活动是不可或缺的。

其次,从如下几个方面陈述存在的问题。第一,媒介语使用的误区。媒介语的误用主要存在量的误用与使用时机的误用两方面的问题。第二,现代化教技手段运用的误区。其误用主要体现在形式大于内容。第三,教学内容上存在的误区。主要谈到语音教学与所教授语言材料的选择问题。第四,教学技巧使用的误区。对那些已经成熟的教学手段及技巧的滥用与误用。 最后,提出师生互动的有效形式。在此主要是一一针对论文第二部分陈述的各项事实提出修订、指正建议,此过程中始终围绕“初级、口语”两个关键教学要素来进行分析,并用相关实例进行论证。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