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人教版必修1 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高考总复习选择题大全1-100(含答案解析) 下载本文

A. 一直上升 B. 一直下降 C. 先升后降 D. 先降后升

洪积扇是河流、沟谷的洪水流出山口进入平坦地区后,因坡度骤减,水流搬运能力降低,碎屑物质堆积而形成的扇形堆积体。下图示意贺兰山东麓洪积扇的分布,除甲地洪积扇外,其余洪积扇堆积物均以砾石为主,贺兰山东麓南部大多数洪积扇耕地较少,且耕地主要分布在洪积扇边缘。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0.贺兰山东麓洪积扇集中连片分布的主要原因是贺兰山东坡( )

A. 冰雪融水丰富 B. 河流、沟谷众多 C. 岩石裸露 D. 坡度和缓 141.与其他洪积扇相比,甲地洪积扇堆积物中砾石较少的原因主要是( ) ①河流流程较长 ②山地相对高度较小 ③地势起伏大 ④地表破碎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142.贺兰山东麓南部大多数洪积扇耕地较少的主要原因是( ) A. 水源缺乏 B. 土层浅薄 C. 人口稀少 D. 海拔较高

读“某地地震波速度随深度的变化图”,回答下面小题。

143.该地莫霍界面大约位于地下( ) A. 5千米处 B. 17千米处

试卷第31页,总56页

C. 33千米处 D. 2 900千米处 144.该地可能位于( )

A. 40°N,116°E B. 30°N,90°E C. 南极点 D. 经度180°,纬度0°

145.关于图中表示的地震波及判断理由都正确的是( ) A. 横波 传播速度较慢 B. 纵波 传播速度较慢 C. 纵波 传播速度较快 D. 横波 传播速度较快

进积和退积是断陷盆地处三角洲发育过程中的两种常见沉积方式,形成的三角洲多呈扇形,前缘沉积物粒径大小变化尤为明显。进积表示陆源物质供应速率快、三角洲前缘不断向前延伸,形成的沉积物下细上粗,退积则相反。扇三角洲多发育在活动的构造区,是由邻近高地直接推进到水体(湖或海)中的冲积扇。下图为某地扇三角洲及甲处沉积层沉积物粒径变化示意图。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46.据扇三角洲前缘甲处沉积物粒径变化特点推断

①沉积过程先进积后退积②河流搬运能力先增强后减弱 ③沉积过程先退积后进积④河流搬运能力先减弱后增强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147.图中河流

①分叉多 ②多为地下暗河 ③流量不稳定 ④易改道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148.图中扇三角洲

①其形成条件是河流流出山口即进入水体②水体水面上升则面积不断扩大③水体水面下降则面积不断缩小④由扇顶到扇缘表层沉积物颗粒由小变大 A. ②③ B. ①④ C. ①③ D. ②④

“种地非良田,观赏如画卷”的砒砂岩,是一种隐藏在黄土高原上的特殊岩石。它岩层

试卷第32页,总56页

松散,异常贫瘠,农作物难以生长,生命如遇砒霜之毒,故称砒砂岩。它的色泽斑斓绚烂,灰绿、棕黄、绛红、粉紫、灰白,五色相间。所以当地老百姓管它叫“五花肉”。 读砒砂岩分布示意图(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49.关于砒砂岩分布区目前外力作用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分布在黄土高原上,全年都以流水侵蚀作用为主 B. 春季风力强劲,以风力侵蚀作用为主

C. 主要分布在黄河支流的下游,以流水沉积作用为主 D. 自东南向西北侵蚀作用越来越弱,风化作用越来越强 150.把砒砂岩分布区变“毒”为“宝”宜采取的措施有

A. 建立地质公园,发展旅游业 B. 增施有机肥,提高土壤肥力 C. 退耕还林、还牧,保护生态环境 D. 封山育林,防治水土流失

浑善达克沙地位于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20世纪80年代,该地区出现众多风蚀坑,坑边发育有植被覆盖的沙丘,研究发现该地区风蚀坑规模扩大、沙丘高度不断增加。2000年以后,浑善达克地区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旅游业。下图示意某风蚀坑及坑边沙丘等高线分布。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51.根据风蚀坑的形态,推测该地盛行( )

试卷第33页,总56页

A. 偏东风 B. 偏南风 C. 偏西风 D. 偏北风 152.图示沙丘高度不断增加是因为沙丘比风蚀坑( ) A. 风速快 B. 植被多 C. 坡度缓 D. 降水多 153.为防止风蚀坑规模扩大,可在该地区( ) ①营造常绿阔叶林 ②风蚀坑内设置沙障 ③控制越野自驾游 ④种植耐旱农作物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下图为某地沉积岩层剖面图,回答下列问题。

154.下列关于该地岩层结构形成过程的描述,最合理的是() A. 沉积—褶皱—断裂—抬升—侵蚀—下沉—沉积 B. 沉积—断裂—褶皱—沉积—侵蚀—下沉—沉积 C. 褶皱—断裂—下沉—侵蚀—抬升—沉积 D. 断裂—褶皱—侵蚀—沉积

155.关于①、②、③、④四地叙述正确的是() A. ①处为良好的储水构造 B. ②处构造是由外力作用形成的 C. ④处为良好的储油构造

D. 如果要修建隧道,①处最为理想

古湖泊是历史上曾经存在,现在已经消亡的湖泊。莱州湾南岸平原的古湖泊形成于距今6000年左右的黄骅海侵时期,最初是由处于滨海洼地内的古老河口海湾在河口三角洲和海岸沙堤不断发展扩大的条件下演变成澙湖,此后随着气候的变化及大规模的海退,

试卷第34页,总56页

使得澙湖与海洋隔离,并经入注河流水体的不断淡化最终演变成淡水湖。下图示意莱州湾南岸平原古湖泊的分布。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56.在古湖泊形成过程中,莱州湾南部海岸线总体变化趋势是 A. 反复进退 B. 向南推进 C. 位置稳定 D. 向北推进 157.大规模的海退,使得

A. 河流流速减缓 B. 河流流程加长 C. 古湖泊面积增大 D. 古湖泊距海变近 158.导致莱州湾南岸平原古湖泊消失的根本原因是

A. 人为垦殖 B. 河流改道 C. 气候变化 D. 泥沙淤积

呼伦湖是我国北方第一大淡水湖泊,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湖区平均降水量为228.1 mm,平均蒸发量为1411.5 mm,湖水面积的变化范围非常大,湖水经额尔古纳河注入黑龙江。读呼伦湖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59.依据图示信息推断,图中①②③④四个水文站附近河流含沙量最小的最可能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试卷第35页,总5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