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公共政策学》宁骚版笔记 下载本文

1、正式评估和非正式评估

2、内部评估和外部评估,外部评估分为两种类型: (1)受委托进行的评估,最主要的外部评估方式

(2)不受委托进行的评估,这类评估包括:①立法机关评估②司法机关评估③大众传播媒介评估④投

资者(如企业)评估⑤公民评估⑥研究机构评估⑦社会团体(第三部门)评估

3、预评估、过程评估和结果评估 4、单一政策评估与复合政策评估

※公共政策评估的内容:①政策成本评估②政策需求评估③政策效益评估④政策过程评估⑤政策影响评估、⑥政策价值评估。 ※政策评估的过程:

1、评估筹划:①明确评估目的②选定评估对象③制定评估计划④明确评估条件 2、评估实施; 3、评估总结。

※公共政策评估的标准:

1、事实标准:能够用数量值、比率关系、统计结果等手段来反映事物过去、现在和将来的存在状况。

其内容包括:

①政策效率,即政策的投入与产出或成本与收益之间的比例关系 ②政策效益,即政策目标得以实现的程度;

③政策影响,指政策产出所引起的人们在行为和态度方面的实际变化。

④回应性,即既定政策目标实现后,政策结果满足人们需求、价值与机会的有效程度。

2、技术标准:是以技术手段、技术规范和技术工具为手段来服务整个政策评估活动,是评估活动建立

在科学、客观与可信的基础之上。其内容包括:①多样化②系统化③数量化

3、价值标准反映评估主体在评估活动中的倾向性准则和原则,建立在一个国家特定的历史与现实、伦

理与文化、社会和经济价值取向的基础上。其内容包括: 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②社会公正社会可持续发展 ※影响公共政策评估的重要因素:

①政策信息、资料②政策制定者与执行者③政策目标④政策的沉淀成本⑤政策评估方式、方法和规范 ※以定量分析为主的公共政策评估方法:

1、指标法,政策指标:是一种将公共统计数值用于评估公共政策的一种衡量工具。政策指标体系的价

值取向:①经济效益取向②主观性的福利取向③公平性取向

2、回归分析法,一元线性回归分析:是指找出只有一个自变量与一个因变量之间线性相关关系的回归

方程,然后再做进一步的趋势分析的技术。

3、实验法,实验法评估公共政策:就是运用随机指派的方法,将一群受试者分配到两个以上的研究小

组中,其中一组接受政策实验的处理,称之为实验组,另外一组是没有接受政策实验的小组,称之为对照组。

※以定性分析为主的政策评估的程序: 1、认定承受政策风险的利益相关者;

2、界定出政策利益相关者的政策认知,尤其是其利益诉求; 3、营造质化评估的网络与方法;

4、寻找各种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平衡点;

5、对于没有达成共识的政策诉求设定一个妥协的日程表; 6、尽可能更多的采集与妥协议程相关的信息; 7、建立利益相关者的论坛;

8、将已经达到妥协和共识的政策诉求形成报告;

- 21 -

9、将尚未达成共识的各种政策诉求求按照上述顺序重新构建一次,直到满足大多数人的政策诉求为至 ※公共政策监控:为了确保政策过程各项活动的合法性、合理性和有效性,及时纠正各个环节中出现的偏差,提高决策目标的实现程度,保障公民和组织的合法权益,有必要对政策运行过程的各个环节加以检查、督促、指导和纠偏。

※公共政策监控的内容:①政策监控的主体②政策监控的对象③政策监控的目的④政策监控的过程。 ※公共政策监控的类型:

1、以实施的时间先后为标准,分为①预防性监控②过程性监控③结果监控。 2、以监控的经常性为标准,分为①经常性监控②引发性监控。 3、以监控的参与程度为标准,分为①单方面监控②抗辩性监控。 ※公共政策监控的功能:

1、使政策制定过程合法化、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 2、确保政策执行过程的有效性 3、体现政策评估活动的价值取向 4、明确政策调整活动的方向

※公共政策监控机制:是由政策监控主体、政策监控对象、政策监控主体发生作用的内容和方式等要素构成的一个系统。

1、内部政策监控机制:①自上而下监控②自下而上监控 2、外部政策监控机制:

(1)立法机关对公共政策的监控:是最重要的政策监控的主体之一; ①以法律形式对政策进行监控;

②听取和审议政府工作报告、预决算安排等形式; ③形式人事任免权的方式。 ④以诘问、质询和弹劾的方式; ⑤以提出不信任案的方式;

⑥以检查、视察或组成特别调查委员会的方式。

(2)司法机关对政策的监控:是一种消极的形式,即对各项政策内容,环节和各种措施的违法行为的

强制纠正。体现为以下几方面;

①裁定公共政策的制定程序与原则是否合法 ②裁定公共政策的内容是否合法、合理, ③裁定公共政策的执行是否合法

④裁定公共政策执行的方式是否符合法律程序

(3)政党组织对公共政策的监控,一般采用以下几种方式:

①执政党通过党员选入立法机关来影响和监控政策的制定; ②通过党员掌握国家权力和政府权力来主导执法和行政决策

③通过其掌握的社会团体,社会组织和大众传媒等制造社会舆论来监控。 (4)利益集团对公共政策的监控,主要表现以下几方面

①接近②提供信息③游说④提供竞选支持。 (5)大众传媒对公共政策的监控 (6)公民对公共政策的监控 ※公共政策监控的过程:

(1)对公共政策制定过程的监控 (2)对公共政策执行过程的监控 (3)对公共政策评估过程的监控 (4)对公共政策调整的监控

- 22 -

第9章 公共政策的稳定、变动与终结

※公共政策稳定的内涵:是现行政策在受到来自外部和内部的压力影响下,任然保持其既定的目标,由原来的执行机构按照既定的方式、沿着既定的方向继续得以实施。 ※但政策稳定是相对的,表现在两个方面:

1、从时间上看,政策稳定是阶段性与连续性的统一 2、从空间上看,政策稳定是局部性与全局性的统一 ※政策稳定的意义:

1、政策稳定有利于国家与社会的稳定。

2、政策稳定有利于贯彻落实执政者或决策者的意志和决定,进而取得预期的成效。 3、政策稳定有利于提高政策的可预见性,提高政策效果。 4、政策稳定有利于降低政府成本。

5、过分注重稳定的政策可能使其趋于保守,甚至导致政策僵化。 ※影响公共政策稳定的动力因素:

除了上述政策稳定的积极效果以外,具体因素还包括以下几方面: 1、决策主体和决策网络的相对稳定 2、政策问题的解决需要一个过程 3、政策本身的稳定:

(1)政策目标的长期性;(2)政策的有效性;(3)政策的合法性;(4)修改的复杂性;(5)持续政

策的失败;(6)政策终结的失败。

4、政策环境的稳定

※政策变动:政策变动是政策系统的一种常态表现,是政策系统对内部因素和外部环境的变化所作出的一种适应性变革。

※公共政策变动的原因:

①决策者的变动②政策环境的变化③政策资源的现值④政策的失效或低效⑤政策的合法性受到置疑。 ※公共政策变动的类型:

1、按照变动的强度:①断裂型②渐变型

2、按照变动的程度:①部分变动、②重大变动③完全变动

3、按照变动的内容:①目标变动②计划或项目变动③资源变动④机构或人员变动⑤政策本身的变动 4、按照变动的形式:①替代②合并③分解④废止⑤创新 5、按照变动的规律性:①周期性变动②不规则变动 6、按照变动的动力:①主动变动②被动变动

※公共政策变动的模式:①周期型②Z字形③学习型。

※公共政策创新的内涵:是公共政策主体根据政策环境变化的需求,主动改变现存政策要素的组合形态或功能,创造新政策的行为和过程。即可能发生在政策过程的所有环节,又可能仅发生在某一环节中。 ※公共政策创新的动力:

(1)从内部动力看:①政策主体的变革愿望②政策本身的要求

(2)从外部动力看:①经济制度和体制变革是政策创新的直接动力②民众诉求是政策创新的根本动力

③地区之间竞争压力的需要④参与世界竞争的需要。

※公共政策调整:在公共政策的实施过程中,根据政策评估和监控所反馈的信息对原有政策中不适应政策对象和政策环境变化的部分,进行的增删,修正和更新。有三个特点:①渐进性②局部性③动态性。 ※公共政策调整的内容:

①政策目标调整②政策方案调整③政策措施调整④政策关系调整⑤政策主客体调整 ※公共政策调整的形式:①政策的增删②政策的修正③政策的更新。

- 23 -

※公共政策调整的程序:①重新界定问题②提出调整方案③选择调整方案④执行调整决定 ※公共政策调整的原则:(1)实事求是原则(2)渐进调适原则(3)追踪反馈原则 ※公共政策调整的原因:①利益刚性的限制。②现行政策的制约。③公共意志的趋中。④变革成本的约束。⑤人类理性的局限。⑥社会稳定的需要

※公共政策调整的作用:①及时纠偏、预防失误②协调关系、有序运行③发展完善、保持稳定

※公共政策接续:以政策问题为中心,努力保持政策目标稳定和连续的行为和过程,其形式通常表现为旧的政策、政策执行程序或执行组织被新的政策、政策执行程序或执行组织所替代。

※公共政策终结:是公共政策的决策者通过对政策进行审慎的评估后,通过采取必要的措施,以终止那些错误的、过时的、多余的或无效的政策、政策功能、政策计划或政策组织的一种行为。

※公共政策终结的对象:①功能(终止由政策执行带来的某种或某些服务)②组织(专为政策组成的组织)③政策④计划(指执行政策的措施和手段) ※公共政策终结的方式:(1)政策废止(2)政策替代(3)政策分解(4)政策合并(5)政策缩减 ※公共政策终结的原因:

1、经过评估认为政策的目标已经实现,政策问题已得到解决,政策没有继续存在的必要;

2、经过评估发现政策存在的是的失误或局限使其无法解决所面临的问题。如果继续执行不仅浪费资源而且会带来不良后果。

※推动政策终结的三种力量:①反对者②节约者③改革者。 ※公共政策终结的作用:

(1)政策终结有利于节省政策资源 (2)政策终结有利于提高政策绩效 (3)政策终结有利于促进政策优化 ※公共政策终结的障碍: 1、组织的持久性:

(1)组织机构的功能性; (2)组织机构的保守性; (3)组织机构的适应性 2、代价:

(1)情感和政治上的代价; (2)法律和财政上的代价。 ※公共政策终结的策略:

①重视说服工作,消除抵触情绪; ②注意因势利导,营造有利气氛;

③公开评估结果,争取支持力量(是政策终结成败的关键); ④废旧立新并举,缓和终结压力; ⑤试探试点先行,避免矛盾激化; ⑥终结必要部分,减少终结代价。

第10章 公共政策学知识的应用

※知识的含义:知识是人们通过经历、观察或学习而获得的对事物的理解或会意,它依靠人们的好奇心、思维能力、记忆和想象力等得到开发、积累、传承,并在人类的活动中得到运用并发挥效用。 ※知识的特征:①不可逆性②共享性③非磨损性④交换的不对称性⑤可传播性。 ※政策学知识的应用:指的是使用者选择并运用所掌握的政策学知识以分析和解决现实的政策问题或创造新的知识的过程。主要形式:政策分析。

※政策分析:是指政策研究者和政策研究组织以及决策者,把科学的知识和方法应用于政策的选择和公共

- 24 -

问题的解决,在公共政策领域内创造和应用知识的复杂的社会过程。 ※政策分析的要(与政策内容和政策过程的构成要素是一致的):①问题②目标③方案④模型⑤评估标准⑥实施效果⑦环境⑧信息

※政策分析的原则:①民主化原则②系统性原则③协调原则④多样性原则⑤分合原则⑥预测性原则 ※政策分析的过程:(1)定义(2)预测(3)规定(4)描述(5)评估 ※政策分析的注意事项:①墨守成规的政策建议②生搬硬套的政策建议③姗姗来迟的政策建议④一知半解式的政策建议⑤狗急跳墙式的政策建议⑥反复无常式的政策建议⑦脱离政治式的政策建议

※应用性政策研究组织的含义:指的是那些在系统调查的基础上,为政府、企业或社会团体出谋划策、提供政策依据,以期影响其决策行为的社会组织。 ※应用性政策研究组织的作用:

最重要职能是为决策者或掌权者服务,一方面是直接填补掌权者的职责与实际能力之间的差距,另一方面是间接起到补强政府职能作用,为政府机构的有效运行服务。具体作用是: ①作为辅助决策的咨询机构,向决策者提供政策建议

②作为政策学知识的应用者和创造者,提供新的观念、理论和方法 ③作为评估性机构,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④作为人才成长、储备机构,源源不断地向政府输送高质量的官员和专家。 ⑤作为思想和知识传播机构,通过传播其思想和观点,对公众进行政策教育。 ※应用性政策研究组织的类型: 1、行政型政策研究组织;

2、事业单位法人型政策研究组织; 3、学术型政策研究组织; 4、产业型政策研究组织;

5、民办非企业法人型政策研究组织。 ※政策分析师的角色定位:P446 ※政策分析师的素质要求:

①具有政治头脑②具有总体观念③致力于创新④具有洞察力⑤着眼于未来⑥弹性的思维 ※应用性政策研究组织与政策分析师的职业伦理: ①道德品质要求②行为规范要求③价值判断要求

- 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