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一、单项选择题
1. 恩格斯认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 ( ) A.哲学与人类生存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问题 B.人与周围世界的基本联系问题 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D.关于人的本质问题
2. 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就是(A.方法论 B.认识论 C.自然观 D.世界观 3. 划分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根据是 ( ) A.是否承认社会历史的规律性 B.是否承认阶级斗争
C.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D.是否承认社会意识的能动作用
4. 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 )A. 是否承认世界具有统一的本原
B.对于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 C.有“高尚的理想”
D.是否承认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5. 哲学的党性是指( )
A.哲学的阶级性,在阶级社会为一定阶级服务 B.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对立和斗争 C.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对立和斗争 D.可知论同不可知论的对立和斗争
6.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在于( ) A.是否承认世界的本质是物质 B.是否承认事物存在着联系 C.是否承认事物存在着变化、发展 D.是否承认事物存在着矛盾
7. 唯物主义的三个发展阶段是( )
)
A.古代原子论、近代原子论、现代原子论 B.庸俗唯物主义、自然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
C.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现代辩证唯物主义 D.朴素辩证法、唯心辩证法、现代辩证唯物主义 8. 唯心主义的基本形式( )
A.朴素的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唯心主义 B.辩证的唯心主义和历史的唯心主义
C.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D.可知论唯心主义和不可知论唯心主义
9. 在世界的统一性的问题上,辩证唯物主义与旧唯物主义的分歧在于( ) A.世界是否统一 B.世界统一于物质还是精神
C.世界是否可知 D.世界统一于客观实在还是某一种具体的物质形态 10. “存在就是被感知”,这是( ) A.客观唯心主义命题 B.主观唯心主义命题 C.庸俗唯物主义命题 D.机械唯物主义命题
11.“古之天下,亦今之天下,今之天下,亦古之天下”,这是A A.形而上学的观点 B.唯物主义观点 C.辩证法观点 D.唯心主义观点
12.“旧唯物主义是半截子的唯物主义”,这是指 ( ) A.旧唯物主义是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 B.旧唯物主义在社会历史观上是唯心主义 C.旧唯物主义是机械唯物主义
D.旧唯物主义是割裂了运动与静止的辩证法
13. 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 ( ) A.实践性 B.运动性 C.物质性 D.客观性 14.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
A.客观存在的各种物体 B.宇宙中存在的一切现象 C.物质的具体形态和结构 D.某种具体的“原初物质” 15.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基石是( ) A.社会范畴 B.自然范畴 C.意识范畴 D.物质范畴
16. “物、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这句话想要表达的是( )
A.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B.辩证唯心主义的物质观 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D.形而上学唯心主义的物质观 17. 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 )
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界定的 B.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界定的 C.主体和客体的关系界定的 D.一般和个别的关系界定的 18. 哲学的物质概念与自然科学关于物质形态和物质结构的概念之间的关系是( )
A.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B.一般与普遍的关系 C.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D.特殊与个性的关系 19.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
A.运动 B.客观实在性 C.时间和空间特性 D.可知性 20. 标志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及其过程的哲学范畴是( ) A.物质 B.时间和空间 C.运动 D.存在 21. 设想无物质的运动是( )
A.唯心主义 B.唯物主义 C.形而上学 D.辩证法 22. 设想无运动的物质是( )
A.唯心主义辩证法 B.辩证唯物主义 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D.唯物辩证法 23. 运动的绝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 )
A.无条件性 B.有条件性 C.稳定性 D.不变动性 24. 静止的相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 )
A.无条件性 B.有条件性 C.稳定性 D.不变动性
25.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一著名诗句包含的哲理是 ( ) A.物质运动的客观性和时空的主观性的统一 B.物质运动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 C.时空的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 D.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
26.时间和空间“离开物质当然都是无,都是只在我们头脑中存在的空洞的观念抽象。”这种观点说明了( )
A.主观的时间和空间观念必然是空洞的抽象 B.时间和空间可以脱离物质而存在 C.时间和空间只是物质的存在形式 D.物质运动是时间和空间的形式
27. 主张“世界上除了运动着的物质之外,什么也没有”的观点,属于( ) A.否认人的意识存在的自然唯物主义 B.主张世界统一于物质的辩证唯物主义 C.否认时间与空间存在性的唯心主义
D.把人的意识理解成某种特殊的“精细物质”的机械唯物主义 28.“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说明了( ) A.物质和运动的统一 B.运动和静止的统一 C.有限和无限的统一 D.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29. “只要知道自然界一切组成部分的相对位置和全部作用,一亿年以前的情况和一亿年以后的状况,都可以精确无误地演算出来,因为未来的一切早就在宇宙诞生时便已完全被确定了。”这是( )
A.唯心主义决定论的观点 B.辩证唯物主义决定论的观点 C.非决定论的观点 D.机械决定论的观点
30. “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这种观点是( )
A.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 B.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C.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D.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31. 宋朝有个画家叫文与可,在他住处周围有很多竹子。他一年四季观察竹子的变化,对竹枝、竹叶在各个不同时期的形状、姿态有透彻了解,因而画出的竹子生动逼真,受到大家赞扬。有诗云:“与可画竹时,胸中有成竹”。“胸有成竹”这个成语流传至今。上述材料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 A.意识是物质长期发展的产物 B.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C.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能动的反映 D.物质具有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的客观实在性
32. 研究意识现象之所以艰难,是因为无论我们的哪一种器官都不能直接感知它。我们可以看到意识的器官——脑,可以用相应的仪器观察脑细胞,观测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