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青岛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风从哪里来-(1) 下载本文

精品文档

课题:13、风从哪里来

年 级 单元课第 六 学科 科学 教师 周燃 总序号 13 第三单元第二课 第几课时 一课时 1.科学探究:能从“这是什么”“为什么会这样”等角度对自然界中的风提出问题,并能选择适合自己探究的问题;能对提出的有关风的问题进行比较和评价;能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风的成因做假设性解释;能提出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教学目标 并能用简单的器材做简单的风成因模拟实验。 2.科学知识:知道自然界中风的成因。 3.情感态度价值观:想知道,爱提问,喜欢大胆想象,愿意合作交流;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教学难点 教学重点 学生小组合作尝试风的成因模拟实验。 知道自然界中风的成因 教学过程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一)创设情境 激情导入 同学们好。很高兴和同学们一起来探究科学。这节课我们来探究什么呢?答案就在这首诗里(课件展示)——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这首诗描绘的就是——风。风是一种自然现象,我们都非常熟悉,那你能说说在生活中你都见过哪些不同类型的风?(学生交流,老师板书) 在前面一节课的学习中,我们知道风与我们的生活关系密切。它可以帮助我们做许多事,比如——(学生交流)可是它若发起怒来,又会给我们带来灾难(课件展示)——看:狂风怒吼,波浪滔天,房屋倒塌,大树连根拔起。 看完这些图片,你想了解有关风的哪些知识? 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有价值的问题,今天,我们就一起带着这些问题走进第13课《风从哪里来》。(板书课题) (二)大胆猜测和实验,自主合作发现风形成的原因 自己制造风,并研究人造风形成的原因 1.在我们教室里有风吗?那你能制造出点风来凉快凉快吗?有的同学马上想到用手扇、用书扇,为什么一扇就有风了呢? 用手扇动的风大,还是用书扇产生的风大?为什么? 2.想一想,在生活中我们还可以怎样制造风?(课件展示)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3.在炎热的夏天,人们用电风扇、空调来取凉,洗完头发后用电吹风来吹干……联系自己刚才的实验,你想一想:电风扇、电吹风是怎样来制造风的? 4.小结: 由此可见,风就是空气流动形成的。 5.这些都是借助于人的力量、电的力量推动空气流动而形成的风。 猜测自然界中的风是怎样形成的 大自然中的风千变万化。那自然界中的风是怎样形成的呢?与哪些条件有关系呢?根据你的经验和掌握的风的知识,小组同学讨论一下,把你们的猜想记录下来。 学生讨论后,全班汇报交流。 (三)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 1.指导设计实验方案 以上是我们对风的成因进行的猜想与假设。怎样才能验证我们的猜想是否正确呢?(做实验)对,可以做实验验证。在实验前先来看这几张图片。(出示有关火炉、锅炉等的图片) 看了这几张图片,请同学们联想一下锅炉烟囱冒烟时的情境,烟囱里的烟直往上冲,这说明了什么?(学生简单汇报:说明烟囱理有“风”吹出。) 我们能不能设计模拟烟囱里风的实验?(能)观察桌子上的实验材料,小组讨论怎样设计实验。(小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学生交流自己的设计思路时,教师示范学生的想法。) 引导学生交流实验注意事项,师小结后,课件展示。 2. 学生分组进行探究实验活动 教师巡视指导,引导学生记录实验现象。 3.学生汇报与交流 学生上台展示记录表并介绍实验发现,教师及时提醒学生记录汇报中的要点。 4.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小结:风的形成与气温有关。热的地方空气轻,压力小;冷的地方空气重,压力大。当两地冷热温度不同时,空气压力大小也就不同,压力大的空气会向压力小的空气方向流动,从而形成了风。 5.绘制风的成因图 学生自由绘制风的成因图。 (三)拓展活动 地球上风无处不在,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彩旗飘扬,帆船疾驰,林涛怒吼,波涛汹涌……这些都是风的作用,它高兴时,悠闲漫步,轻摇柳枝;发怒时,则狂奔乱舞,拔树倒屋。那在月球上又没有风呢?课下查阅有关资料,进一步探究风的奥秘。 (四)课堂总结 谈收获 自我评价 通过这节课的探究,你有何收获?还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或想探究的问题吗?觉得这节课自己的表现怎样? 板书设计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13、风从哪里来 风的形成: 教学心得 1.问题意识的培养 问题是探究活动的起点,问题意识的培养也是科学课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在开课伊始,学生观看典型图片,学生提出感兴趣的问题,这样既激发了学生探究风的奥秘的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 2.科学回归生活 课前布置学生搜集观察身边哪里有风,什么地方可以产生风,并做好记录,使学生对风有初步的了解。课上通过自己制造风,发现了风的形成与空气流通有关,从而知道科学与生活是紧密联系着的。 3.猜想贯穿课堂 猜测作为一种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在科学中具有其他方法所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学中抓住有关内容和有利时机,给学生充分的时间,鼓励学生大胆猜测。让学生从多个角度去思考。学生进行猜测后,学生说出自己怎样想的和猜测的理由,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良好思维习惯,又使学生交流了提出假设的思维方法,相互之间受到启发,学生明白了提出的假设不是凭空乱猜的。 4.探究是科学学习的核心 在这节课的学习中,老师是学生学习的伙伴、探究活动的组织者。教师引领学生亲身经历一个又一个探究活动,并在活动中体验学习带来的快乐。对一些学生很难独立完成的环节,给予有效的指导和启发。 5.做中学 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