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解剖生理学》复习题答案 下载本文

(2)胰脂肪酶:可将脂肪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

(3)胰蛋白酶和糜蛋白酶:初始无活性,激活后分解蛋白质为多肽和氨基酸。 (4)胰淀粉酶:分解淀粉成为二糖。 2、简述小肠的运动形式和作用。

三种运动形式:

(1)紧张性收缩:是其它运动形式有效进行的基础,可影响食糜在小肠内混合和运转的快慢。

(2)分节运动:是一种环行肌为主的节律性收缩和舒张运动。它使食糜与消化液充分混合,便于化学消化;还使食糜与肠壁紧密接触,有利吸收;还能挤压肠壁促进血液和淋巴回流。 (3)蠕动:蠕动很弱,通常只进行一段短距离后即消失。它的意义在于使经过分节运动的食糜向前推进一步,到达一个新肠段,再开始分节运动。 3、简述消化道平滑肌的一般生理特性。 (1)兴奋性较低,收缩缓慢。 (2)自动节律性低,且不规则。 (3)具有紧张性。 (4)富有伸展性。

(5)对理化刺激敏感,对切割不敏感。 4、胃运动的形式及其生理意义。

(1) 紧张性收缩,生理意义——使胃腔保持一定的压力,有助于胃液渗入食物,并协助推动食糜向十二指肠移行。还有助于保持胃的正常位置,不出现下垂。

(2) 容受性舒张,生理意义——增加胃容量,暂时储存食物,防止食糜过快排入小肠。 (3) 蠕动,生理意义——可粉碎、搅拌食物并与消化液充分混合,推动食糜向十二指肠移动。

5、为什么说小肠是吸收的最主要部位?

(1)吸收面积大:肠管长、微绒毛、绒毛、皱襞; (2)食物已经充分消化; (3)食物停留时间长;

(4)小肠绒毛的特殊结构:毛细血管、中央乳糜管、平滑肌。 6、胃液有哪些主要成分?各有何作用? (1)胃蛋白酶:水解蛋白质; (2)盐酸及其作用;

(3)内因子:维生素B12吸收; (3)粘液:保护胃黏膜。

五、问答题

1、试分析“离体小肠平滑肌的生理特性”的实验结果。

参见实验报告。

第十三章 泌尿系统

一、名词解释

1、排泄:体内物质通过血液循环运送到排泄器官排出体外的生理过程。

2、滤过屏障:血液流经血管球毛细血管时,血浆成分滤入肾小囊腔必须经过有孔的血管内皮、血管球基膜和肾小囊脏层裂孔膜,这三层结构合称为滤过屏障,又称之为滤过膜。 3、肾小球滤过作用:血液流经肾小球时,血浆中的水分子、小分子溶质,从肾小球的毛细血管中转移到肾小囊囊腔而形成原尿过程。

4、肾小球旁器:是肾小管与肾小体血管极相接触部位的一个具有内分泌功能的特殊结构。位于入球小动脉、出球小动脉及远端肾小管之间的区域,由球旁细胞、致密斑、球外系膜细胞和极周细胞组成。

5、重吸收:小管液中的物质通过肾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细胞进入周围毛细血管的过程,称重吸收。

6、球-管平衡:近球小管对水的重吸收量与肾小球率过滤成比例的现象。 7、肾糖阈:尿中刚刚出现葡萄糖时的最低血糖浓度。

8、渗透性利尿:由于肾小管液中渗透物质浓度增加使渗透压升高而引起水重吸收减少尿量增多的现象。

9、水利尿:大量饮用清水后出现尿量显著增加的现象,称为水利尿。

10、醛固酮:肾上腺皮质分泌的类固醇激素,促进Na+和H2O在肾小管的重吸收和排K+。

二、填空题

1、醛固酮的分泌部位是 A

A、肾上腺皮质 B、肾上腺髓质 C、肾脏 D、下丘脑 2、关于HCO3-在肾小管重吸收的描述,错误的是:D

A、以CO2的形式重吸收 B、以主动重吸收为主要方式 C、H+分泌能够促进HCO3-重吸收 D、全部被重吸收 3、关于致密斑的叙述正确的是: B

A、位于近曲小管壁; B、是化学感受器; C、分泌血管紧张素; D、分泌肾素 4、重吸收量最大的部位是: A

A、 近曲小管 B、远曲小管 C、细段 D、集合管 5、下列哪种情况不属于排泄:A

A、结肠与直肠排出食物残渣 B、结肠与直肠排出胆色素; C、肺呼出二氧化碳 D、皮肤分泌汗液

6、肾小球滤过的原尿流经下列那一部分后,其成分将不再变化而成为终尿?D

A、近球小管 B、髓袢 C、远曲小管 D、集合管

7、大量饮清水后,尿量增多的最主要原因是:D

A、循环血量增加 B、 醛固酮分泌减少 C、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 D、 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

8、在生理情况下,肾小球血流量维持相对恒定的主要调节方式是:D

A、神经调节 B、 体液调节 C、神经-体液调节 D、自身调节 9、大量饮清水后引起尿量增多的主要原因是 B(原题有误)

A、醛固酮分泌增多 B、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 C、渗透性利尿 D、肾素分泌增多 10、以下哪个结构是肾脏的钠离子浓度感受器?D

A、 入球小动脉管壁 B、球旁细胞 C、球外系膜细胞 D、致密斑 11、葡萄糖全部被重吸收的部位是 A

A、近曲小管 B、直部 C、细段 D、远曲小管 12、与肾小球滤过率无关的因素是 B

A、滤过膜的通透性和面积 B、肾小管液中溶质浓度 C、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 D、血浆胶体渗透压 13、糖尿病病人尿量增多的最主要原因是:B

A、肾小球率过滤增加 B、渗透性利尿 C、水利尿 D、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 14、刺激视上核可引起 D

A、瞳孔扩大 B、生长素释放 C、抗利尿激素释放减少 D、抗利尿激素释放增加 15、分泌肾素的细胞位于 A

A、入球小动脉管壁 B、近曲小管管壁 C、远曲小管管壁 D、肾上腺 16、致密斑的主要功能是:D

A、直接释放肾素颗粒 B、引起入球小动脉收缩

C、直接感受入球小动脉收缩 D、感受流经远曲小管的Na+浓度变化 17、在一定血压范围内肾血流量保持相对稳定主要靠:C

A、 神经调节 B、 体液调节C、 自身调节 D、 反馈调节 18、以下哪项不是肾脏的功能:C

A、排H+ B、重吸收HCO3- C、分泌抗利尿激素 D、分泌肾素

19、当肾动脉压由120mmHg(16kpa)上升到150mmHg(20kpa)时,肾血流量的变化是:C

A.明显增加 B.明显减少 C.无明显改变 D.先增加后减少 20、肾小球毛细血管内血浆滤出的直接动力是: C

A.入球小动脉血压 B.出球小动脉血压 C.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 D.全身动脉血压 E.肾动脉血压 21、使肾小球滤过率增高的因素是:C

A.全身动脉血压升高 B.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降低? C.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 D.肾小囊内静水压升高 E.血浆晶体渗透压降低

22、给家兔静脉注射20%葡萄糖溶液5ml,引起尿量增多的原因是:A

A.肾小管液中溶质浓度增加 B.肾小球滤过率增加 C.血浆胶体渗透压升高 D.醛固酮分泌增加

23、水的重吸收在下述哪个部位接受ADH调节 D

A.近球细胞 B.髓袢降支 C.髓袢升支 D.远曲小管和集合管 24、引起血管升压素分泌最敏感的因素是 D

A.循环血量减少 B.疼痛刺激

C.血浆胶体渗透压升高 D.血浆晶体渗透压增高 25、合成血管升压素的主要部位 D

A.脑垂体 B.神经垂体 C.下丘脑 D.下丘脑视上核 26、血管升压素对肾脏的作用是 B

A.抑制肾小球的滤过作用 B.增加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通透性 C.减少肾血流量 D.促进肾小管对Na+的重吸收 27、醛固酮对远曲小管和集合管的作用是 A

++++

A.促进Na的重吸收和对K的排泄B.促进K重吸收和对Na的排泄

++++

C.促进Na重吸收,抑制K排泄 D.促进K重吸收,抑制Na排泄

三、是非题

( 错 )1、 肾小球滤过量的大小是决定尿液量的最主要因素。 ( 对 )2、 肾脏血流量大,肾脏内两次形成毛细血管。 ( 错 )3、 水在肾小管的重吸收属于主动重吸收。

( 错 )4、 葡萄糖在肾小管的重吸收属于原发性主动跨膜转运。

( 对 )5、 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肾小球滤过率或组织液生成都会增多。 ( 错 )6、 血钠升高和血钾降低可以刺激醛固酮分泌。 ( 对 )7、 血管紧张素能够使血压升高,尿量减少。 ( 对 )8、 毛细血管血压升高可使有效滤过压增大。

( 错 )9、 当肾小管管腔液中的渗透压升高时可以使尿量减少。 ( 错 )10、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可导致肾小球有效滤过压增高。

( 对 )11、除蛋白质外,肾小囊中超滤液的成分与血浆成分基本相同。

( 错 )12、醛固酮具有保钠保水和排钾的作用,可使血容量减少降低血压。

( 对 )13、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脑神经元分泌的,主要作用是增加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

水的重吸收。

( 错 )14、肾素和血管紧张素是肾脏分泌的两种调节血压的重要激素。 ( 错 )15、血浆胶体渗透压是促使血浆成分滤过的主要动力之一。

( 错 )16、排泄是指将机体代谢的产物,包括食物残渣等排出体外的过程。 ( 错 )17、近曲小管对水的重吸收量很大,对终尿量的调节作用也最大。 ( 对 )18、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是调节水利尿最重要的因素。

( 对 )19、肾小球有效滤过压=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血浆胶体渗透压+囊内压)。 ( 对 )20、大部分水是在近曲小管重吸收的。

( 错 )21、与其他部位相比,远曲小管对水的重吸收量占首位。

( 错 )22、近球小管对水的重吸收量最多,对终尿量的调节作用也最大。

( 错 )23、在生理情况下,肾小球滤过率与主动脉血压、滤过膜通透性成正变。 ( 错 )24、肾小管液中的葡萄糖主要在远曲小管被全部重吸收。

( 错 )25、决定尿量多少的主要环节是肾小球滤过率,而不是肾小管与集合管对水的重

吸收。

( 对 )26、供应肾脏的血液大部分分布在肾皮质。

( 错 )27、血压从13.3kpa (100mmHg) 增至21.3kpa (160mmHg) 时,肾小球滤过率明显

增加。

( 错 )28、如果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减少1%,尿量将增加1倍。 ( 对 )29、在一定范围内,血浆晶体渗透压与ADH释放量呈正比关系。 ( 错 )30、当尿中出现葡萄糖时,尿中糖的浓度为肾糖阈。

( 错 )31、循环血量增多时,肾素分泌增多,使血中血管紧张素增多,引起醛固酮分泌

增多。

四、简答题

1、简述尿液的形成过程。

尿的生成是在肾单位和集合管中进行的,包括肾小球的滤过作用、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以及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

首先是血液流过肾小球毛细血管时,血液中的水分和小分子物质滤出到肾小球囊腔中,形成肾小球滤液。然后肾小球滤液在流经肾小管和集合管时,其中的一部分水和有用物质被重吸收回血;同时,肾小管与集合管的上皮细胞又分泌或排泄一些物质加入到肾小管中,最后形成终尿排体外。

2、绘图说明肾单位。

肾小体: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近曲小管+细段+远曲小管

3、影响肾小球滤过作用的因素有哪些? 答案要点: A. 滤过膜的通透性 B.有效滤过压的改变 ① 肾小球毛细血管压 ② 血浆胶体渗透压 ③ 囊内压

4、大量饮清水后尿量增加的主要机理是什么?

血浆晶体渗透压下降,对渗透压感受器的刺激减弱,使下丘脑视上核、室旁核神经元合成血管升压素减少,神经垂体释放血管升压素减少,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水通透性减低,水的重吸收减少,尿量增多。此种现象称为水利尿。

5、简述大量出汗引起尿量减少的机制。 ①、汗液是低渗性液体,大量出汗引起血浆晶体渗透压增高,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反射性引起下丘脑-神经垂体系统合成、释放ADH增多,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H2O 的重吸收加强,尿量减少。

②、大量出汗使机体有效循环血量减少,引起:a.对心房和大静脉处容量感受器刺激减弱,使下丘脑-神经垂体系统合成、释放ADH增多,肾小管对H2O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