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语文教学大纲 下载本文

《中国语文》教学大纲 一、使用说明

(一)课程性质与设置的总体目标

《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中指出:“高等学校要创造条件,面向全体大学生开设中国语文课。”中国语文课,不仅关乎受教育者语文技能的加强,更关乎一代代人生命质素的全面提升和人格的全面发展;不但是民族国家强盛的需要,更是民族文化认同和民族文化存亡继绝开新光大之所系。我们高等教育的目标是人性的完善,高素质人才的全面发展,而语文素养又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要素。

中国语文课程是兰州商学院经济类和非经济类专业开设的一门重要基础课。它集工具性、基础性、文学审美性和人文性于一体, 是一门重要的人文素质教育课程。本课程既重视专业理论知识和写作知识的传授,又注重运用语言能力的培养,它既服务于其他课程又体现其他课程的综合学习成果,是检验学生业务素质、工作能力的“试金石”。大学语文课程的顺利实施和不断完善,也有利于推进我们兰州商学院文化素质教育方案的贯彻、实施,提高学院的整体办学水平和学生的综合竞争实力,提高人才的综合培养质量。

课程设置总目标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在汉语言文学方面的阅读、理解、鉴赏和表达能力,为学好其他课程、为社会实际工作需要奠定坚实的基础,从而完善大学生的文化修养和现代人格,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使之成为既有专长,又有多方面才能的新型人才。 (二)教学目标和要求

《中国语文》课程的设置,主要按照横向和纵向两个纬度伸展。 从纵向上看,主要是根据时间顺序,选择文学史上各个重要的“点”,以点带线,尽量给同学们一个较为完整的文学史概念。

从横向上看,主要是根据诗歌、小说、散文、戏剧四种文体的组合,选择四种文体中各类较为细致的文体,以点带面,古今中外,风格多样,尽量给同学们一个较为清晰的文体概念。 每篇选文的后面,都增加了一定的赏析和点评,从不同角度来鉴赏名作名篇,实际上也是为同学们提供了鉴赏的范本和基本思路,以引导学生初步掌握并进一步拓展学术思维。同时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特点,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能力,还设计了一些思考题,供学生思考;收录了一些推荐书目,提供给不同要求的学生进行扩展性阅读。 教学上树立“大语文观”。以文化、文明为参照背景,以文学为主线,贯通史哲,综合交叉,开阔视野。在陈述性知识的基础上,注意提炼评价性知识;在工具性知识的落实中注意实现修养性知识。在高中语文教学的基础上,进一步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使他们具有较强的适应实际需要的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等全面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及探究能力,进一步形成和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培养中华民族的人文精神和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品质,努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注重培养创新精神,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发展健康个性,逐步形成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促进德、智、体、美等各方面的和谐发展。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中国语文》课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在掌握了学习方法的基础上自觉地进行审美感知和审美体验,不断提高人文素养。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根据课程的需要采取了多样的教学方法,并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以提升课堂效果。

1.选取有一定代表性的作家作品,以精讲为主,从作家的人生经历、作品的背景、作品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等诸多方面作深入细致地剖析,以点带面,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各历史阶段的文学的全貌。

2.读、写、议结合:结合课堂教学实际,以专题形式有针对性地布置学生阅读一定量的课外作品,在此基础上安排课堂讨论及完成具有一定见解的论文。

3.古为今用:通过对文学作品的阅读,密切联系当今社会生活实际尤其是大学生生活实际,使中国语文课真正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包括校园文明建设)的一个有机部分。 4.在中国语文教学中融入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即通过中国语文教学,丰富学生的人生阅历,提升他们的人生境界;加强大学语文教学内容的前沿性,及时吸收学术研究新成果,使学生与学界前沿保持同步。

5.积极引入多媒体教学手段,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6. 教学互动。我们在教学中重视了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能力的训练,充分调动学生意识深处潜藏的文学素养,引导他们进入五彩斑斓的审美苑菀,具象地、主动地进行审美活动。

7. 课后练习和习作相结合。

8.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如:诗歌朗诵会、大学生作文竞赛、演讲比赛等活动,将课堂学习情况与课外学习效果结合起来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 (四)教学时数 45或54学时 二、教学内容

第一部分精讲篇目二十篇 第一篇《诗经·采薇》 (一)教学目的及要求

要求学生了解《采薇》诗的历史文化背景和对于《采薇》诗主题的不同理解;体味这首诗诗歌意象的艺术意境和“杨柳”意象。 (二)教学内容

一、分析诗歌以“采薇”起兴的原因及特点 二、分析诗歌采用重章叠句的作用

三、体味“杨柳依依”和“雨雪霏霏”的艺术意境 四、艺术特点

1.比兴手法的运用:

从写作上看,它和诗经的许多作品一样,用以薇起兴的手法;

2.章法、词法上重沓叠奏,使内容和情趣都得以层层铺出,渐渐深化,也增强了作品的音乐美和节奏感。

3.全诗记叙议论相结合,写景、抒情和心理描写搭配错落有致,妥贴自然。 (三)教学方法与形式 课堂讲授法、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时数 2学时

第二篇 《先秦诸子语录》 (一)教学目的及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对孔子的思想有一定的了解,懂得儒家修养之法,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自我道德,提高自身修养。掌握《论语》语录体的特点。背诵《论语》八章。 (二)教学内容

一、孔子的生平和主要思想

二、集中讲解《论语》语录八条的思想内容

三、联系现实,讲解语录中所表现的儒家思想及对传统文化的深远影响

思考题

1、中华民族的忧患意识是在怎样的背景下产生的? 2、如何理解忧患意识的近代转换及其当代价值? 3、从现代观念看,“和而不同”的思想是否仍有借鉴意义? 4、为什么说,孔子所论之“和而不同”还关系人的品格道德?

5、你认为孔子有关人格修养的这些论述今天是否还具有借鉴意义? (三)教学方法与形式 课堂讲授法、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时数 2学时

第三篇 《秦晋崤之战》 (一)教学目的及要求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从对比中认识《左传》在历史和文学两方面的成就与地位。通过对教材篇目的具体讲解分析,使学生正确理解《左传·秦晋崤之战》的善于描写战争的突出特点。 (二)教学内容 一、《左传》简介 1.优秀的历史著作:《左传》是第一部完整系统、详细具体记载历史事实的编年体史书。 2.杰出的文学著作:善于叙事;善写战争;善写人物;善写辞令。 二、写作背景 1.秦晋关系:

秦晋两国本是盟国,不仅在地理位置上接壤,而且世代联姻,秦穆公的夫人是晋献公的女儿,晋文公的夫人是秦穆公的女儿,所谓“秦晋之好”来源于此。 2.战争背景:“烛之武退秦师” 3.战争本质:

秦穆公想通过吞并郑国向东方扩张,侵犯了晋国的利益。双方都想称霸中原,矛盾日益尖锐,战幕由此拉开。

三、层次分析:文章由以下情节组成 1.晋文公显灵。 2.蹇叔哭师。 3.王孙满观师。 4.弦高犒师。 5.皇武子辞师。 6.先轸论伐秦师。 7.秦晋崤之战。 8.文赢请三帅。 9.孟明谢赐。 10.秦穆公哭师。 四、艺术特色 1.善于叙事。 2.善写战争。 3.善写人物。 4.善写辞令。

(三)教学方法与形式 课堂讲授法、多媒体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