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城等品牌房产项目动工建设。新都·盛世名门成为首个“中国人居环境金牌建设试点项目”。锦绣香江翡翠绿绿洲别墅小区荣获2006“全国物业管理示范小区”称号。广园东·东方名都在2006年中国地产经济主流峰会“金筑奖”上连获“人居地标建筑”、“最佳居住文化营造贡献名盘”荣誉。盈毅地产在“2006年中国地产金鼎奖”上获得“最具竞争力品牌”称号。新塘候机点启用,成为国内首个镇级异地候机点。太阳城大酒店成为增城市唯一荣获“广东省百佳餐饮企业”称号的企业。
2006年农业总收入789350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35450万元,林业收入698万元,畜牧业收入10620万元,渔业收入4644万元,第二产业收入620400万元,第三产业收入74496万元,其他收入31200万元。早晚造粮食种植面积44029亩,其中水稻面积27879亩,玉米面积9800宙,番薯面积4600宙。蔬菜播种面积68900面,总产12.6万吨,平均亩产1580公斤,总产值达2.06亿元,成为种植业中较大的收入项目,全年完成农业总产值9.82亿元,农民人均收入6868元。 2.2.2 工业发展情况
近年来,新塘镇发挥区位、交通、资源、产业集聚的四大可持续发展优势,规划并推进了宁西、新塘环保、豪进、沙埔银沙、东凌等五大工业基地建设,引进了广州本田二厂、五羊本田摩托车两大生产力骨干项目,培育了一批科技含量高、效益好、带动性强的制造业工业项目,牛仔休闲服装和汽车、摩托车及其零部件三大支柱产业,初步形成产业聚集和组团发展。成功走出了一条“大工业、大商贸、大房产”的富民强镇之路。一些重点项目纷纷抢滩落户新塘投资置业,现有广州本田汽车、五羊-本田摩托、广州提爱思汽车内饰、豪进摩托、康威集团、创兴牛仔、广英牛仔等一大批龙头企业。时至今日,新塘、沙埔、仙村已经形成颇具特色的工业产业带。汽车、摩托车及其零配件制造业、牛仔休闲服装等三大支柱产业不断壮大,新塘镇经济产业已形成以经营牛仔休闲纺织服装、摩托车及其零配件、汽车及其零配件、建材、家具、造纸、食品、塑料、家电、制品业等19个行业为骨干的工业体系。 2.2.3 民营工业发展情况
民营工业是新塘的特色产业,也是新塘的支柱产业,约占全镇工业的90%。特别是牛仔服装已成为新塘民营经济的特色,并成为新塘一张通往世界的名片,拉近了同世界产业接轨的距离。目前新塘有牛仔服装及相关配套企业2600多家,
占新塘工业企业的60%。有达到国际先进技术水平的各类服装纺织制衣设备6万多台套,拥有国际最先进的棉纱染色设备、牛仔面料织机以及制衣、水洗、漂染、防缩等最先进的后整理设备,形成了纺纱、染色、织布、整理、印花、制衣等完善的生产系统。在新塘,每天可加工生产250万件牛仔服装,年产牛仔服装超2亿件(条)。现拥有注册牛仔品牌1000多个,涌现出增致、凯蒂猫、米高、小魔鱼、康威等一批国内外较为知名的品牌,牢牢掌握牛仔服装产品潮流趋势,成为中国牛仔服装的风向标。2002年新塘镇被国家纺织工业协会命名为“中国牛仔服装名镇”,成为广州市东部板块一颗璀璨的明珠。 2.2.4 第三产业发展情况
新塘投资环境的改善,使第三产业得到迅速发展。目前建起了以占地13万平方米的新塘牛仔商贸城和占地4万多平方米的沙埔牛仔面辅料商贸城为产业龙头的大商业格局。目前有天和、新客隆、嘉荣、真美、家家乐、人人乐等大型百货进驻,发展了新兴步行街、群星步行街等商业区,形成了钢材、家电、摩托车、小商品等大型批发市场,促进了商业和物流业的发展。还有集旅游、饮食、休闲、娱乐于一体的上档次的太阳城、新好景、凯旋门等酒店,使第三产业成为新塘的一大经济亮点。碧桂园、锦锈香江等大型房地产项目规模不断扩大,国际贸易中心等一批上档次的大型商业中心正在建设。第三产业已逐步由小商品、小批发向大商业过渡,有力拉动了新塘第三产业的升级。
新塘镇作为广州东部现代化的新城区,已经步入珠江三角洲重点文明城镇的行列,是名副其实的广州东部版块的“黄金走廊”。
2.3 自然条件
2.3.1 气候
增城市新塘镇,地处南亚热带,北回归线经过北部派潭镇附近,东江下游,珠江三角洲河网区的东北隅。受海洋调节和季风交替的影响,夏季不热,冬季不冷,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阳光充足,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多年平均气温为21.6℃,平均最低候温为12.1℃,平均最高候温为28.5℃。春季,由于受冷暖空气交替影响,天气多变,阴雨多,阳光少,空气潮湿,气温在12.7℃~21.7℃之间。夏季,热带海洋风增强,天气常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空气闷热,极端高温为38.2℃,平均为27℃。4~6月多季风雨、占全年降雨量46.7%。7~9月多台风
雨,占全年降雨量36.27%。秋季,受北方干冷空气影响,候温下降,最低为12.l℃。12~1月,常有寒潮侵袭,偶有霜天,极端低温-1.9℃。按照气候学低于10℃为冬季的划分标准,增城没有冬季,但人们仍将天气较凉的11~1月称为冬天。
全年主导风向为NE,频率为23.0%;次主导风向为E,频率为15.0%;静风频率为10.0%。年平均风速为2.2m/s,SSW平均风速最大,达2.5m/s。降雨量集中在4~9月的雨季,其中以6月分最多。雷暴终年可见,其中8月份雷暴活动最频繁。热带风暴、龙卷风、暴雨、洪水、风暴潮及冰雹等自然灾害时有发生。 2.3.2 地形地貌
增城市地势自北向南降低,依次大致分为中低地谷地、丘陵河谷平原、冲击平原三种类型,各占总面积的三分之一。
新塘镇位于珠江三角洲东北部,增城市南部,本地区地貌上处于珠江三角洲冲积平原北部,主要地层为第四系松散堆积层和第三系红层。第四系松散堆积层(Q4):以淤泥、冲积砂层和粘性土层为主,总厚度约25~30m,属软弱或中软土层,其中的砂层不排除可液化性。第三系红层(N):以泥岩、页岩、砂岩及砾岩为主,上部有厚约3~6m的风化残积土层,属中硬土层。场地地下水属潜水型孔隙水,以大气降水为主要补给来源。 2.3.3 矿产资源
项目所在地区域处于华夏系构造带与岭南东西向构造带的交接处,经历了加里东、印支、燕山与喜马拉雅等4个构造发育阶段,地质构造较为复杂,有较好的成矿条件。迄今已探明的矿产,按工业分类法分类:
(l)黑色金属矿有铁、钛铁、锰等。(2)有色金属矿有锡、钨、铜、辉铋、方铅等。(3)贵金属矿有金、银等。(4)稀有金属矿有铌、钮、错英石等。(5)稀土矿有独居石、稀土等。(6)冶金工业矿有铝土等。(7)化学工业原料矿有黄铁矿等。(8)技术原料矿有水晶、石英等。(9)陶瓷原料矿有钾长石,及其次生矿瓷土等。(10)建筑材料矿有石灰石、花岗岩和河砂等。其中花岗岩质地优良,耐酸耐碱;河砂含矽量84.4%,可开发量约7000万立方米。(11)能源矿有煤,还有可制作化肥用的泥炭土。 2.3.4 水资源
流经新塘镇的水系众多,但主要为东江北干流水系。
东江是珠江三大水系之一,发源于江西省寻邬县桠髻钵,向西南流经龙川、河源、惠州、惠阳、博罗等市、县至东莞市石龙镇分为北干流和南支流,注入狮子洋,经虎门出海。干流全长520km。
东江北干流起自东莞市石龙镇王屋洲尾,流经东莞市石龙、石碣、高埗、中堂、麻涌镇,沿岸有沙河、增江和西福河,最后汇入珠江黄埔航道,全长约41.30km,平均江宽546米,平均水深5.6米,相应集水面积1007平方公里,年平均流量为646米3/秒,90%保证率流量为115米3/秒。东江北干流属一天两涨两退的感潮河段,新塘河段上游受东江博罗、增江麒麟嘴迳流影响大,下游受狮子洋潮水影响较大,水流和泥沙运动较为复杂,在东江口右岸可见到淤积区。东江北干流新塘段河床较浅,河宽深比为7.62。洪水期,上游迳流量大,北干流的潮流界在新塘附近;枯水期由于迳流减少,涨潮时间增长,潮汐界上移到下南至石龙之间,在增江的潮汐界可达石滩附近。
枯水期,狮子洋的咸潮沿口门上溯,可达东江三角洲顶部。历年实测资料分析表明,东江口断面受咸潮影响较大,个别年份咸水可上溯至东莞城和紫泥、东江北干流的新塘附近。
3 建设内容和建设规模
3.1 建设内容
增城市新塘镇陈家林地区生活垃圾填埋场垃圾渗滤液处理工程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垃圾渗滤液处理系统工程建设,垃圾渗滤液收集管网工程建设以及配套的办公用房,职工宿舍等辅助工程建设。
3.2 技改前工程概况
3.2.1 技改前工程概况
增城新塘镇陈家林(古郎山)垃圾填埋场由增城市新塘镇人民政府建于1995年,占地面积约44亩,距离广州东部水源地——新塘水厂吸水口约13公里,主要用于处理新塘镇居民的生活垃圾。平均日处理垃圾量350~400吨,年处理量约14万吨。受当时的技术、经济条件的限制,该填埋场非卫生填埋场,渗滤液经填埋场周边沟渠自然收集后流入垃圾填埋场东南面约200米处的氧化塘(约1.5亩),由于处理设施简陋,处理效率不高,从氧化塘出来的尾水污染物浓度仍然很高,尾水经附近小沟渠排入夏埔涌,最后汇入东江北干流,给周围环境带来严重威胁。
2007年9月11日,国家环保总局根据陈家林片区群众的投诉,现场调查后下达了《关于查处广州市增城市陈家林地区环境污染问题的监察通知》(环监[2007]44号),并要求增城市对新塘镇陈家林地区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设施进行技术改造,以消除给周围环境带来的威胁。 3.2.2 技改前氧化塘处理工艺
原渗滤液处理工艺主要为简单的好氧塘工艺,见图3.2-1。
渗滤液 沉淀池 水生植物塘 排入附近小沟渠 夏埔涌 东江北干流 图3.2-1 技改前渗滤液氧化塘处理工艺
2008年8月16日,增城市环境监测站对陈家林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出水水质进行了监测(见表3.2-1)。
表3.2-1 陈家林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出水水质监测结果
单位:mg/L(除pH及注明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