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海西教案 下载本文

课题 天籁南音两岸和 课时 1 授课时间 教学 目标 教学重 难点 教学 工具 预习 要求 1、了解福建的音乐——南音。 2、通过多渠道了解福建的音乐史,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1、了解福建的音乐——南音。 2、通过多渠道了解福建的音乐史,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个性修改 一、基本阅读 阅读书本P80-81的内容,了解南音。 你知道南音是指什么?你了解福建的音乐史么? 南音又称“南曲”、“南管”、“南乐”、“弦管”、“郎君乐”、“郎君唱”等,各地名称不一。“南乐”乃就流传地域而言,如厦门大多称“南乐”;“弦管”指南管音乐以丝竹箫弦为主要演奏乐器,古代大多称“弦管”;“郎君乐”、“郎君唱”指的是南管乐者祀奉孟府郎君为乐神。还有称“锦曲”、“五音”等。 一般认为南曲起源于唐,形成于宋: (1)据文献记载:唐僖宗光启元年(885),王潮、王审知兄弟率军入闽,他们带去了唐代“大曲”传播于民间。大曲与当地民间音乐的相互影响和吸收,从而产生了别具一格的“南曲”。 (2)南曲的主奏乐器琵琶的演奏姿势是斜抱着弹奏。所用筒箫严格规定为一尺八寸。这两件乐器的演奏姿势与形制与唐旧制相符。 (3)南曲的曲牌名称有不少与唐代大曲、法曲的曲牌名称相同。如《摩诃兜勒》《子夜歌》、《清平乐》、《梁州曲》、《婆罗门》等。 (4)宋代“南戏”五大名剧:《荆钗记》、《白兔记》、《拜月记》、《杀狗记》和《琵琶记》,南曲也演唱这些剧目。 元朝 元朝时,文人加入戏曲创作,南音一方面吸取元曲之内容,一方面模仿其风格从事创作。及至五大传奇《琵琶记》、《荆钗记》、《白兔记》、《拜月亭》及《杀狗记》产生后,更丰富南音曲文;此外各地声腔亦为南音所吸收、融合。至明代中叶以后,流行于江浙一带昆山腔、弋阳腔传入闽南,亦为南音所吸收,而创作亦日渐增多,迄清代,南音已相当成熟。 二、阅读加油站 中国音乐史的活化石 三、拓展阅读 民间音乐活化石——十番 四、认一认唱一唱P84 教后记 课题 两岸木偶艺线牵 课时 1 授课时间 教学 目标 教学重 难点 教学 工具 预习 要求 1、了解福建的木偶戏,为家乡的灿烂文化而骄傲。 2、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1、了解福建的木偶戏,为家乡的灿烂文化而骄傲。 2、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个性修改 一、基本阅读 阅读书本P85-86了解福建的木偶戏 什么是木偶戏 puppet show 用木偶来表演故事的戏剧。表演时,演员在幕后一边操纵木偶,一边演唱,并配以音乐。根据木偶形体和操纵技术的不同,有布袋木偶、提线木偶、杖头木偶、铁线木偶等。 木偶戏是由演员在幕后操纵木制玩偶进行表演的戏剧形式。在中国古代又称傀儡戏。中国木偶戏历史悠久,三国时已有偶人可进行杂技表演,隋代则开始用偶人表演故事。 播放视频 二、阅读加油站 风靡台湾的布袋戏 三、拓展阅读 木偶之父江加走 木偶艺术大师黄奕缺 四、做一做 参照图中的木偶图片,你能设计一两个木偶形象么? 五、说一说 近年来,海峡两岸木偶演出交流频繁,成立学习小组,搜集资料。 教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