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建立体育俱乐部的可行性及对策研究-2019年精选文档 下载本文

中小学建立体育俱乐部的可行性及对策研究

建立体育俱乐部可以让学生掌握科学的锻炼方法,在课外正确的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对学生进行体育与健康教育、爱国教育、环境教育,让学生掌握基本的体育运动技能,养成坚持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通过课外体育俱乐部的学习让学生展现自我、开阔视野,培养学生情操,促进其个性发展,丰富其校园体育文化氛围,让学生的课外体育锻炼更加丰富多彩,更加有保证。 (二)开展中小学体育俱乐部的条件

学校在阳光体育开展的过程中,具备良好的体育锻炼氛围,学生对课外体育活动的兴趣浓厚;学校领导重视体育课和课外体育锻炼,关注学生的身体素质情况,学校体育课正逐步向新的体育教育模式转化,学生有充足的课余锻炼时间。学校体育师资配备齐全,有不同专长的体育教师可以满足学生不同兴趣的需要,可以为学生做好专业指导。学校有完善的体育器材与场地设施,可以为开展体育俱乐部活动提供物质保障,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与兴趣爱好参与体育锻炼。学校的管理完善,能够保证俱乐部的体育活动在有序的环境下进行。 (三)中小学体育俱乐部的前景

在中小学建立课外体育俱乐部是顺应素质教育的需要。可以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为学生提供充足的锻炼空间、安排学生丰富的课余生活,加强对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指导与管理,是学校

在教育改革后面临的首要问题。同时,学校课外体育俱乐部的活动在内容上、方式上能满足当今中小学生兴趣综合发展需求。因此,中小学开展课外体育俱乐部在未来的学校体育锻炼中将越来越受到教师与学生的欢迎,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二、中小学建立体育俱乐部与体育课的区别

中小学体育课教学除了一些学生喜欢的教学内容以外,还有一些学生必须掌握的体育运动技能,也许学生不喜欢,但却是教学过程中必须学习的内容。如果采用课外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教学中的部分必学内容容易被学生忽略,从而影响学生身心和谐发展。目前,我国中学体育教学常采用的教学模式是:教师按照自己制订的计划进行授课,基本就是教师说什么学生做什么,学生非常被动,甚至不愿意去锻炼,这种模式不适合中学生的身心发展,更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体育俱乐部模式不是以上课形式出现的,学生在俱乐部活动时有很大的自主空间,教师起着非常重要的协调作用,教师的辅导可以是面向全体学生的,也可以是针对个别人的。 三、中小学建立体育俱乐部的不足 体育达标和体育中考时的体育加试是规定内容,不能擅自更改,这与学生中考的总分及升学紧密相连。如若采用俱乐部教学模式,体育达标内容和体育升学考试的内容必然会减少,而这些项目也有一定的技术性,是必须掌握内容。当然,中小学的师资力量以及场地器材相比大学算是比较缺乏的,要采用课外俱乐部教学模式不管是从排课、教师分配、场地器材的利用上都存在一

定的问题。所以,要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而定,各个学校可以从实际出发,研究解决方法,如减少俱乐部、缩小俱乐部的规模、时间空间错开等。 四、中小学建立体育俱乐部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一)体育俱乐部是课外体育活动中的一种新形式,在开展过程中不能成为换汤不换药的体育课,所以要开展学生感兴趣的体育运动项目。在俱乐部的发展中,学校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状况,比如场地优势、教师优势等来适当增加一些受学生欢迎的新兴项目,如街舞、轮滑等。从而来带动学生对参加体育俱乐部的积极性,提升学生对体育的兴趣。

(二)学校要建立完整的体育教师培训制度,重视体育师资的培养,运用聘任制的竞争机制来促进俱乐部人员整体综合素质及业务水平的提高。优先安排重点项目及新兴体育项目的教师到外培训学习,为其创造深造的机会,可以从其它兄弟学校、个人培训部和高校逐步引进、吸纳优秀专业人才,以“高目标,高投入,高待遇”的方针,吸引优秀人才。

(三)在场地设施方面,要提高场地的综合利用率。提高场地的综合利用率主要从场地使用的时间和空间上着手,在时间上,可以考虑的是不同时间段、不同季节采取不同的使用。在空间上可以采取不同的项目使用。在不影响正常的使用状态下,可以采取不同的项目,有些不同项目可以在同一场地进行,如羽毛球与篮球项目,以增加场地的使用率。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