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18强夯地基施工作业指导书 下载本文

强夯地基施工作业指导书 1 适用范围

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本公司承揽的强夯地基施工。 2 施工准备

2.1机具准备

用钢板作外壳,内部焊接钢筋骨架后浇筑C30混凝土,或用钢板作成组合成的夯锤,以便于使用和运输(图1)

1-30mm厚钢板底板;2-18mm厚钢板外壳;3-6×Ф159mm钢管;4-水平钢筋网片Ф16@200mm;

5-钢筋骨架Ф14@200mm;6-Ф50mm吊环;7-C30混凝土

夯锤中设置6个直径为159mm上下贯通的排气孔,以利空气迅速排走,减小起锤时,锤底与土面间形成真空产生的强吸附力和夯锤下落时的空气阻力,以保证夯击能的有效性。

作用重心低,稳定性好,行走方便的履带式起重机(带摩擦离合器)。

脱钩器由吊环、耳板、销环、吊钩等组成,系由钢板焊接而成。拉绳一端固定在销炳上,另一端穿过转向滑轮,固定在悬臂杆底部横轴上,当夯锤起吊到要求高度,升钩拉绳随即拉开销炳,脱钩装置开启,夯锤便自动脱钩下落,同时可控制每次夯击落距一致,可自动复位,使用灵活方便,也较可靠安全。

1-吊环;2-耳板;3-销吊轴辊;4-销柄;5-拉绳

当起重机起吊夯锤时,为防止夯锤突然脱钩使起重臂后倾和减少对臂杆的振动,应用T1-100型推土机一台设在起重机的前方作地锚,在起重机臂杆的顶部与推土机之间用两根钢丝绳连系锚定。钢丝绳与地面的夹角不大于30o,推土机还可用于夯完后作表土推平、压实等附助工作。

2.2 作业条件

2.2.2 制定施工方案和确定强夯参数。 2.2.3 选择检验区作强夯试验。 2.2.4 场地整平,修筑机械设备进出场道路,使有足够的净空高度、宽度、路面强度和转弯半径。填土区应清除表层腐植土、草根等,场地整平时,应在强夯范围内预留夯沉量需要的土厚。

2.3 施工技术参数

锤重M(t) 与落距H(m)是影响夯击能和加固深度的重要因素,它直接决定每一击的夯击能量。根据设计文件要求本工程的夯锤选用25吨,落距为20m。

锤重M与落距H的乘积称为夯击能E=(M×H)。强夯的单位夯击能应根据地基土类别、结构类型、荷载大小和要求处理的深度等综合考虑,并通过现场试夯确定。本工程的单位夯击选择3000~5000KN·M。

夯击点的布置和间距应根据施工图纸的设计要求选定,施工前按照设计要求画出夯击点的平面布置图,施工中严格按布置图进行夯击。

单点夯击数指单个夯点一次连续夯击次数。夯击遍数指以一定的连续击数,对整个场地的一批点,完成一个夯击过程叫一遍,单点的夯击遍数加满夯的夯击遍数为整修个场地的夯击遍数。

单点夯击数应按现场试夯得到的夯击次数和夯沉量关系曲线确定,且应同时满足以下条件:1)最后两击的平均夯沉量不大于50mm,当单击能量较大时不大于100mm;2)夯坑周围地面不应发生过大的隆起;3)不因夯坑过深而发生起锤困难。每夯击点之夯击数一般为3~10击。

夯击遍数应根据地基地的性质确定,一般情况下,可采用2~3遍,最后再以低能量(前几遍能量的1/4~1/5,锤击数为2~4击)满 夯一遍,以加固前几遍之间的松土和被振动的表层土。

两遍夯击之间应有一定的时间间隔,以利于土中超静孔隙水压力的消散,待地基土稳定后再夯下遍,一般两遍之间间隔1~4周。对渗透性较差的粘性土一般不少于3~4周;若无地下水或地下水在-5m以下,或为含水量较低的碎石类土,或透水性较强的砂性土,可采取只间隔1~2d~,或在前一遍夯完后,将土推平,接着随即连续夯击,而不需要间歇。 .3 工艺流程及施工工艺方法

3.1工艺流程

清理、平整场地 → 标出第一遍夯击点位置、测量场地高程 → 起重机就位夯锤对准夯点位置 → 测量夯前锤顶高程 → 将夯锤吊到预定高度脱钩自由下落进行夯击,测量锤顶高程 → 往复夯击,按规定夯击次数及控制标准,完成一个夯点的夯击 → 重复以上工序,完成第一遍全部夯点的夯击 → 用推土机将夯坑填平,测量场地高程 → 在规定的间隔时间后,按上述程序逐次完成全部夯击遍数 → 用低能量满夯,将场地表层松土夯实,并测量夯后场地高程 。 3.2施工工艺方法

1) 做好强夯地基的地质勘察,对不均匀土层适当增多钻孔和原位测试工作,掌握土质情况,作为制定强夯方案和对比夯前、夯后加固效果之用。必要时进行现场试验性强夯,确定强夯施工的各项参数。同时应查明强范围内的地下构筑物和各种地下管线的位置及标高,并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以免因强夯施工而造成破坏。

2) 强夯前应平整场地,周围作好排水沟,按夯点布置测量放线确定夯位。地下水位较高时,应在表面铺0.5~2.0m中(粗)砂或砂砾石、碎石垫层,以防设备下陷和便于消散强夯产生的孔隙水压,或采取降低地下水位后再强夯。

3) 强夯应分段进行,顺序从边缘向中央。每夯完一遍,用推土机整平场地,放线定位即可接着进行下一遍夯击。强夯法的加固顺序是:先深后浅,即先加固深层土,再加固中层土,最后加固表层土。最后一遍夯完后,再以低能量满夯一遍,如有条件以采用小夯锤夯击为准。

4) 回填土应控制含水量在最优含水量范围内,如低于最优含水量,可钻孔灌水或洒水浸透。 5) 夯击时应按试验和设计确定的强夯参数进行,落锤应保持平稳,夯位应准确,夯击坑内积水应及时排除。坑底上含水量过大时,可铺砂石后再进行夯击。在每一遍夯击之后,要用新土或周围的土将夯击坑填平,再进行下一遍夯击。强夯,基坑应及时修整,浇筑混凝土垫层封闭。

6)对于高饱和的粉土、粘性土和新饱和填土,进行强夯时,很难以控制最后两击的平均夯沉量在规定的范围内,可采取:

A、适当将夯击能量降低; B、将夯沉量差适当加大;

C、填土采取将原土上淤泥清除,挖纵横盲沟,以排除土内的水分,同时在原土上铺50mm厚的砂石混合料,以保证强夯时土内的水分排除,在夯坑内回填块石、碎石或矿渣等粗颗粒材料,进行强夯置换等措施。通过强夯将坑底软土向四周挤出,使在夯点下形成块(碎)石墩,并与四周软土构成复合地基,一般可取得明显的加固效果。 4 质量标准

4.1 一般规定

4.1.1 建筑物地基的施工应具备下述资料: 1)岩土工程勘察资料。

2)临近建筑物和地下设施类型、分布及结构质量情况。 3)工程设计图纸、设计要求及需达到的标准,检验手册。

4.1.2 施工前应检查夯锤重量、尺寸、落锤控制手段、排水设施被夯地基的土质。 4.1.3 施工中应检查落距、夯击遍数、夯点位置、夯击范围。

4.1.4 施工结束后,检查被夯地基的强度并进行承载力检验。检验点数、每一独立基础至少有一点,基槽每20延米有一点,整片地基50~100m2取一点。强夯后的土体强度随间歇时间的增加而增加,检验强夯效果的测试工作,宜在强夯之后1~4周后进行,而不宜在强夯结束后立即进行测试工作,否则测得的强度偏低。

4.2 主控及一般项目

主 控 项 目

4.2.1 强夯处理夯击点布置应满足设计要求。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全部检验。 检验方法:观察、尺量。

4.2.2 低能量满夯的搭接不得小于四分之一夯锤直径。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全部检验,监理单位按施工单位检验数量的10%平行检验。 检验方法:观察、尺量。

4.2.3 强夯加固地基的承载力和有效加固深度应满足设计要求。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每一工点每3000m2抽样检验12点,其中:标准贯入试验6点,静力触探试验3点,载荷试验3点。监理单位按施工单位抽样数量的50%见证检验;勘察设计单位现场确认。

检验方法:按设计规定的检验时间进行标准贯入试验和静力触探试验。

一 般 项 目

4.2.4 强夯夯坑中心偏移的允许偏差应不大于0.1D(D为夯锤直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