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城市总体规划 下载本文

规划新建市级体育中心,位于河西新区,主要承担大型体育赛事和公共体育活动等,引导新老城区市民向河西新区迁移。 (2)片区级体育设施

主要布置在城市各片区,丰城市共设置四处片区级体育中心,分布在老城区、高铁新区、河西新区和教育片区。老城片将原有一中体育场馆在原址进行改造,作为老城片区级的体育设施。高铁新区体育中心分布在新老火车站之间商业街的西侧。河西新区体育中心为覆盖更大服务范围分为两处建设,其一位于紫云大道北延伸段的西侧,其二位于河西新区的东端、丰源大道以北。教育片区的体育中心位于曲源路以东、教育片区的南端。

区级体育中心宜采用将体育场馆、游泳馆等集中布置,如果因条件限制不能集中规划布置的,可将体育设施指标社区化,并采取区域互补的方式,提供相邻区级体育设施配套标准。(3)居住级体育设施(省略。。。) I、高职教规划布局

规划教育科研设计用地为208.34公顷,占城市建设总用地的3.2%,人均用地3.47平方米。

坚持“一校一特色、一校一品牌”,大力实施名师名校工程,突出办学特色,加快建设成一批国家级、省级示范性职业院校。重点建设机械加工、能源、新材料、冶金、化工、汽

车制造与维修、电子工程等特色专业。满足城市产业和企业发展的需求。

规划在中心城区形成两大教育科研基地,一处在中心城区北部的教育片区,依托职教资源发展综合性职教城,突出品牌规模效应,占地规模约为124.15公顷;另一处在河西新区西侧靠近工业园区,重点为园区内企业培训技工和实习工人,远期形成相关研发基地,占地规模约为67.82公顷。 J、城区景观规划结构

丰城中心城区规划景观结构与绿地系统结构密切联系,规划形成“一江两岸,一心多点,一带三轴,四廊渗透”的总体景观结构; 一江两岸:规划景观结构以丰城城市中最主要的景观要素——赣江为核心,沿赣江形成滨水景观廊道,打造一江两岸的城市景观; 一心多点:赣江在丰城中心城区内江面最窄的一段位于老城区和河西新区之间,此处最有利于形成一江两岸的核心景观,规划将此处打造为滨江景观核心,沿岸重要标志性建筑均围绕此核心地带布局。在赣江两岸的城市中分布多个景观节点,分为城市型景观节点和生态型景观节点,分别发挥不用的景观作用。位于高铁新区、新城区、河西新区的三个城市型景观节点对应城市公共中心的布局。

一带三轴:沿赣江形成滨水景观带,在多个景观节点之间依托交通通道形成景观轴线。其中沿紫云大道的景观轴既是城市功能发展轴,又是景观发展轴,是三轴中的主轴。另两轴分别是沿龙光大道联系新城区和高铁新区的新城景观发展轴,以及老城区与赣江西岸的河西新区的核心区之间的视线景观轴。

四廊渗透:外围的生态绿地和山体绿化是重要的景观资源,规划充分利用山体资源,通过节点联络和组团之间的生态间隔形成四条纵向生态绿廊。和郊野公园建设应保持其生态性和大尺度,保持其绿线的完整性,发挥其生态景观的作用。

注:卫生医院规划、住房规划、中小学教育等规划省略了。后贴将贴上产业、交通、城乡功能等规划 城乡统筹规划发展策略 (1) 大力提升中心城市

针对丰城中心城集聚能力不足的问题,提出大力提升中心城市的策略。壮大完善中心城市既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增强综合实力、提升产业竞争力的需要,也是从根本上提高城市化水平及其质量的需要。提升和强化中心城市对市域的带动作用,促进区域城镇化进程,充分发挥其集聚效应、辐射作用、带动作用。 (2) 择优培育重点中心镇

重点中心镇是城镇化过程中的中坚力量。丰城市域建制镇数量多,规模偏小,不利于资源的有效配置,基础设施建设也很难跟上,从而造成城镇质量不高。为改变乡镇低效均衡的现状,选择区位条件较好、具有一定发展基础的乡镇作为重点中心镇培育。使其成为农村地域性经济增长的制高点、具有一定辐射和带动能力的区域经济文化中心。从而促进产业和农村人口有序转移,梯度推进农村发展,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的良性互动和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

(1) 引导城镇密集地区发展,突出联动机制

最大限度地发挥区域整体优势和综合比较优势,形成“相互依赖、互存互利、互补增殖、共建共享”的有机综合体。丰城中心城周边、特别是北部地区城镇相对密集,经济相对发达,加快该地区发展,合理配置区域内的资源,强化基础设施的共建共享,构建统一完善的生态保护系统,突出工业区与曲江镇、梅林镇与上塘镇、药湖区域同田乡的联动发展机制。 市域城镇发展规划

规划形成“一心一带,三区两轴”的市域城镇体系空间结构 (1) 一心

即丰城中心城区,是丰城市域政治、经济、文化和服务中心,也是丰城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引擎。强化丰城中心城区对丰城全市域的辐射带动作用,在现有工业基础上,重点培育城市服务功能,加快现代服务业和消费性服务业的发展,建设江西滨江宜居生态化城市;同时,注重中心城区与周边乡镇的规划协调,统筹产业布局。 (2) 一带

即沿江城镇发展带,是上承南昌辐射,下启赣西城镇群的重要通道。在市域范围内,沿赣江两侧,以丰城中心城区为重心,从东向西依次串联小港镇、曲江镇、中心城区、拖船镇和泉港镇及其周边地区。沿江城镇发展带在交通方面充分利用新105国道和沪昆铁路形成的廊道,优化乡镇与区域之间的联系;在功能产业布局方面,强调赣江两

岸功能组织协调,集中形成规模优势产业集群;在生态环境方面,注重赣江生态保育,提高城市环境品质。 (3) 三区

针对丰城中心城市集聚能力不足,外围乡镇动力难显,市域城镇体系不完全的现状,考虑外围乡镇的资源特色,将全市域空间分为三部分。每个区域培育1-3个重点乡镇,在产业、政策、指标、财税等方面进行有效扶持,通过重点乡镇的示范作用,带动其他乡镇的发展,继而城乡全面发展。规划市域形成中部城镇密集发展区、北部生态休闲城镇发展区和南部网络化城镇发展区三个发展区域。 ①中部城镇密集发展区

这一地区将成为丰城城镇人口和产业集聚的重点地区,城镇建设采取以“中心城+新市镇”的发展模式,以中心城区为核心,上塘镇、梅林镇、曲江镇为重点,带动同田镇、小港镇、泉港镇、拖船镇和荣塘镇共同发展。 ②北部生态休闲发展区

包括隍城镇、湖塘乡和董家镇,重点扶持城隍镇的发展。 ③南部现代农业发展区

包括洛市镇、张巷镇、杜市镇、秀市镇、白土镇、石滩镇、袁渡镇、桥东镇、丽村镇、铁路镇、淘沙镇、董家镇、荷湖乡、筱塘乡、段潭乡、石江乡、蕉坑乡,重点扶持洛市镇和白土镇的发展。 (1) 两轴 ①东部服务联络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