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行政改革 下载本文

目录

1、 引言

2、 制度分析方法

2.1、制度分析方法概念 2.2、制度分析方法特点 3、行动改革的动力问题 4、行动改革的阻力问题

4. 1、基于利益和权力的调整而产生的阻力 4. 2、基于习惯和官本位意识产生的阻力 4. 3、基于对不确定性的忧虑而产生的阻力 4. 4、基于依赖性而产生的阻力

5、如何消除阻力 6、参考文献

中国行政改革动力、阻力制度分析

【摘要】: 改革是权力和利益关系的重新调整,它不可能使所有人在同样时间获得相同的收益。因此,改革必然会遇到阻力。行政改革成功与否取决于动力和阻力两种力量的对比和相 互作用。长期以来,人们对行政改革的动力、阻力多从政治学和管理学的角度进行研究,不可否认,这种研究有它特定的价值,但在科学快速发展的今天,局限于这种方法有失全面。本文试图利用制度分析这个崭新的分析方法,重新考察我国行政改革的动力和阻力,旨在通过这种带有前瞻性的探讨和研究,为我国行政改革的制度创新提供某些有益的启示。本文共分四部分:第一部分是对制度分析方法的介绍,考察论证了制度分析方法对中国行政改革的适用性。第二部分是对中国行政改革动力问题的分析,引出阻力问题。第三部分是具体分析了改革中的阻力问题并分析造成阻力的缘由。第四部分紧接着提出了消除阻力的办法。纵观全文,笔者严格遵守行政思维模式,从背景阐述、分析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四个方面着手,力求通过对我国行政改革创新的思考发现一些新的视角。

关键词:中国特色;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动力; 阻力

一、引言

行政改革是政府行政部门为了追求行政效率的提高而对行政体制、行政方法及重大原则进行的变革。主要体现在行政职能的转变、行政体制的改革以及行政组织体制的改革。当代世界各国的行政改革既有改革的一般必然性,又有当代社会的特殊必然性。一般必然性主要包括:调整社会矛盾的需要、适应环境的需要以及克服行政阻力的需要;而特殊必然性则主要包括时代发展的需要、行政地位的凸显、政府自身的困境以及实现行政管理科学化和现代化的需要。《中共中央关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指导思想中提出要按照服务政府、法治政府、责任政府、廉洁政府要求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总体目标是到2020年建立起比较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建设人民满意政府[1]。由此可见,服务、法治、责任、廉洁是中国特色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指向,也是引导改革实践和政府转型的灯塔。这就要求我们国家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不断深化政治体制的改革,使其在符合本土的前提下不断顺应时代潮流,逐步建立起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行政管理体制。对中国特色行政管 理体制改革的特色问题进行比较。比较公共行政比较什么呢?美国学者海迪认 为,比较行政尽管有不同的视角,但

(p.78)最基本的是“作为焦点的官僚制”[ 2]。

中国行政制度改革一方面在上层建筑和整个政治系统中占有重要角色,另一方面又和企业体制一样是经济体制的核心构件。因此,

行政制度是关系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的“双料”工程。而这也使得行政制度的研究特别适合经济学方法和政治学方法相结合的视角来分析。制度分析法特别看中制度的演进,而且认为促进制度演进的真正动因是技术的变化或技术的能动性,同时还认为技术变化和经济政策之间存在着一种互动关系。经济学方法的引入以及它与政治学方法的密切配合,使我国政治制度的改革出现新光景。 二、制度分析方法 (一)制度分析方法的概念

制度分析方法着眼于和平与可持续发展,致力于促进以个人自由、公民权利、市场经济、公共经济、自主治理、有限政府、宪政法治与民主制度等制度平台为基础的公共政策。 (二)制度分析方法的特点

总体来看,制度分析方法的特征主要有: 1、动态化特征

即用进化或演进的眼光来看待经济世界,这是制度分析方法的一个突出特征。其实质是用动态的在生物学意义上不断发展变化的眼光来考察人类经济行为,将具体经济政策的制定建立在对技术及其变化充分理解的基础之上。

2、“非纯粹经济分析”的特征

西方正统经济学家在方法上,总是假定制度是既定的。由于对经济活动作了这样的简化,经济理论总是习惯于把经济现象放在不超出经济体系的范围中进行考察,只研究经济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因而他们所关心的经济行为是人们如何利用有限的资源去进行生产,经济分析的基本问题是生产、有效的组织和财富的分配。但是制度分析方法始终坚持这样一种信念:社会经济是一个整体的系统,经济系统中一切事物之间都相互关系、相互依存,而且任何事物都是其他事物的原因。这样一来,所有内生条件中的某一条件变化后,其他条件也会随着变化,这一系列的变化会使整个经济系统朝着某种方向运动。由于制度分析方法坚持这种信念,所以他们关注经济系统的整体。在研究经济问题时既考虑那些“经济因素”,又考虑那些“非经济因素”的影响,并把那些诸如法律、政治、社会意识形态等方面的非经济因素纳入经济研究的内生变量中。

3、方法论的集体主义特征

从经济学的方法论史来看,经济学对人类行为的分析有两种途径;一是方法论的个人主义;二是方法论的集体主义,他们认为最有效的社。正统经济学是以方法论的个人主义为基础的,而制度经济学则带有强烈的方法论集体主义色彩,他们关心的不是个人或某个企业的行为而关心的是制度这一集体行动的结果或集体行动对个人选择的控制和约束。“因此,制度经济学家们倾向于避免方法论上的个人主义,并且戒绝在缺乏制度的体现而强调均衡、最优和纯粹市场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