钠的重要化合物 优质课说课稿 下载本文

高中化学优质课评比

说 课 案

课题:<<钠的重要化合物>>

1

说 课 案

课题:<<钠的重要化合物>> 课业类别:实验探究课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钠的重要化合物与生产、生活息息相关,有着重要的作用;在教学中也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通过学习加深对第一节钠知识的理解、应用、巩固和延伸,为铁、铝的化合物、非金属的学习奠定基础、提供思路、方法和理论模式,故本节教材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学生情况分析

高一学生对实验基本操作有了一定的了解,初步具备实验、观察、推理、分析、归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虽然对实验感兴趣,但却不一定能积极主动地实验、观察、思考、分析和探究。在教师引导下,学生可以合作探究、合作学习、对比分析问题。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钠的重要化合物的化学式、俗名、物理性质及其用途;了解焰色反应及其应用; ②掌握过氧化钠、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化学性质。 2、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合作探究实验,培养学生操作、观察、推理、分析和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体会科学探究、团结协作、相互交流的乐趣,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过氧化钠的化学性质。 难点: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 二、教法分析

根据本节课的知识内容和特点,我主要采用学生分组实验探究法。首先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其次是实验探究,学生通过合作探究实验,教师演示实验;最后设置问题拓展,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和自学能力。 三、学法分析

小组合作探究 观察分析现象 小组对比讨论 分析归纳总结 综合运用知识 巩固延伸拓展 四、过程设计

本节课的总体设计思路是:

分组合作学习:每个小组的成员人数包括(A—组长、B—操作员、C—观察员、D—记录员、E—交流员),各成员的职责:组长组织好小组成员积极参与课堂实验和讨论并交流,操作员负责完成实验,观察员负责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员负责记录相关实验现象和存在问题,交流员负责交流实验现象及成果。小组成员各负其责共同完成实验探究。

计分卡:问题回答正确的小组,老师发给红色的计分卡(用来记录发言最多的小组),最后取得计分卡最多的小组,老师将给予表扬和奖励。

按以下八个环节进行教学:

1.利用影片,引入新课 2.小组探究,归纳填表

3.拓展探究,培养能力 4.培养自学,获取新知 5.课堂小结,总结知识 6.课堂练习,巩固知识 7.布置作业,发散思维 8.板书投影,牢固记忆

2

第一环节:利用影片,引入新课

【新课导学】播放Na2O2用途的影片,引入新课。 一、钠的重要化合物

1、氧化钠和过氧化钠 【思考与交流】:课本P55

1、回忆前面做过的实验,描述氧化钠和过氧化钠的颜色状态。

2、氧化钠与水的反应和氧化钙与水的反应类似,请写出Na2O 与H2O、CO2、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Na2O 是酸性氧化物还是碱性氧化物?有哪些性质呢? 碱性氧化物+水→

碱性氧化物+酸→

碱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 【演示实验】:

①“滴水生火”实验探究(约2分钟) 第二环节:小组探究,归纳填表

【探寻新知】学生小组合作实验探究(10个小组)

学生活动1:探究过氧化钠的性质(约5分钟)

【小组合作探究一】:【实验3-5】把水滴入盛有少量过氧化钠固体的试管中,立即把带火星的木条(用线香代替木条实验效果会更好)放在试管口,检验生成的气体。用手轻轻摸一摸试管外壁,有什么感觉?然后向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有什么现象发生?

【设问】酚酞试液变红后褪色的原因是什么?

化学方程式:

离子方程式: 。 【设问】:图中消防员正在灭火,想一想常用什么物质来灭火? 【演示实验探究一】:Na2O2的化学性质

②“吹气生火”实验探究(约3分钟)

【设问】棉花为什么能够燃烧?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脱脂棉能燃烧的原因: 化学方程式: 。 【设问】:如果储存过氧化钠的仓库失火,我们应该如何灭火?

【设问】Na2O能与盐酸反应, Na2O2能否与盐酸反应?若能反应试推测该反应的实验现象及其产物?

③ Na2O2与盐酸的反应

化学方程式: 【思考与交流】: 思考1、Na2O2是否是碱性氧化物?

思考2、过氧化钠有哪些用途?应该如何保存? 【总结归纳】:列表对比总结归纳氧化钠与过氧化钠的相关性质。 【过渡】图片展示:生活中的食物(蛋糕、馒头和油条)的图片。 思考:在面粉发酵或油条制作过程中,经常会用到发酵粉和食用碱,它们的主要成分是什么,俗称是什么?

2、碳酸钠和碳酸氢钠

【投影】图片展示:碳酸钠和碳酸氢钠

碳酸钠俗名叫_______,也叫_______,碳酸氢钠俗名叫_______,

3

碳酸钠晶体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__ ,碳酸钠晶体在干燥的空气中容易失去________________变成碳酸钠粉末。

学生活动2:科学探究: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10个小组)(约15分钟)

【小组合作探究二】: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溶解性差异及水溶液的酸碱性。(约6分钟) 【演示实验探究二】:Na2CO3与NaHCO3的热稳定性。(约5分钟) 【演示实验探究三】:Na2CO3、NaHCO3与盐酸反应速率的快慢比较。(约4分钟) 【课后思考、讨论与交流】:

1. Na2CO3和NaHCO3各有什么用途?

2.如何除去Na2CO3固体中的NaHCO3?如何除去NaHCO3溶液中的Na2CO3? 3.如何鉴别Na2CO3和NaHCO3?(可以有多少种方法) 第三环节:拓展探究,培养能力

【拓展探究实验】学生课后利用实验室开放时段到化学实验室完成,然后填写导学案。

1、Na2CO3、NaHCO3与NaOH溶液、Ca(OH)2溶液反应;

2、Na2CO3、NaHCO3与可溶性钙盐或钡盐(CaCl2或BaCl2)溶液反应; 3、Na2CO3与NaHCO3如何相互转化。

【总结】列表对比总结归纳Na2CO3与NaHCO3的性质。 【过渡】图片展示:节日燃放的五彩缤纷的烟花。

【思考】2008年北京奥运会燃放的五彩缤纷的烟花,为什么烟花会具有那么多的颜色? 第四环节:培养自学,获取新知

问题思考:1.铂丝为什么要用盐酸洗涤?

2.为什么要用蓝色钴玻璃观察钾的焰色?

3、焰色反应(认真阅读课本P57)(约2分钟)

① 定义:很多 或它们的 在灼烧时都会使火焰呈现特殊的颜色,这在化学上叫 。 【学生自学实验3—6】

② 实验步骤及现象:

a.将铂丝(或光洁无锈的 )放在酒精灯(最好用煤气灯) 里灼烧,至与原来的火焰颜色 时为止。

b.用铂丝蘸取Na2CO3溶液,在外焰上灼烧,观察火焰颜色为 色。

c.将铂丝(或铁丝)用 洗净后,在外焰上灼烧至没有颜色时,再蘸取K2CO3溶液作同样的实验,此时要透过 观察火焰呈 。 焰色反应步骤:烧、蘸、烧(观察焰色)、洗

③ 注意:a.无论是金属的单质还是化合物,其焰色都相同;

b.金属的化合物无论是溶液还是固体,其焰色相同。

【思考交流】:焰色反应是化学反应吗?焰色反应有什么用途呢?

④ 结论:焰色反应是 ,焰色反应是 。

钠: ;钾: (透过 观察)。

⑤ 应用:常用于检验某些 的存在,节日燃放的烟花,就是 以及 、 等金属化合物焰色反应呈现的各种颜色。 【演示实验展示】设计简易实验演示几种金属的焰色反应。 【投影】图片展示:几种常见金属元素的焰色反应。

第五环节:课堂小结,总结知识

第六环节:课堂练习,巩固知识(约5分钟,见“导学案”) 第七环节:布置作业,发散思维

4

课后作业:课本P62-63第1、4、6题做在课本上,第12题做在课外作业本上。 附加题:往一个试管中加入10克碳酸钠(有杂质氯化钡),往里滴入盐酸,得到0.05mol的二氧化碳。请问:该粉末里碳酸钠的含量(%)?

第八环节:板书投影,牢固记忆

一、钠的重要化合物 1.Na2O与Na2O2

1)Na2O:白色固体、碱性氧化物 2)Na2O2 :过氧化物

①物理性质:淡黄色、固态

②化学性质:Na2O2与H2O反应:2Na2O2 + 2H2O=4NaOH + O2↑

Na2O2与CO2反应:2Na2O2 + 2CO2=2Na2CO3 + O2

③用途:氧化剂、漂白剂、供氧剂 2. Na2CO3与NaHCO3

1)物理性质:色、态、溶解性

2)化学性质: ①热稳定性 2NaHCO3=Na2CO3+H2O+CO2↑ ②与酸反应 Na2CO3+2HCl=2NaCl+H2O+CO2↑

NaHCO3+HCl=NaCl+H2O+CO2↑

3) 用途 3. 焰色反应 1)定义:

2)步骤:烧、蘸、烧(观察焰色)、洗

3)注意:①无论是金属的单质还是化合物,其焰色都相同;

②金属的化合物无论是溶液还是固体,其焰色相同。 4)结论:焰色反应是元素的性质,焰色反应是物理变化。 钠:黄色钾:紫色(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 5)应用:常用于检验某些金属元素的存在

五、教学评价分析:

本节课我遵循“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我设置了“滴水生火”和“吹起生火”两个趣味实验,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实验,既能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能加强了学生操作、观察和思维的能力,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学生通过动手、动脑,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师生互动,实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