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文学完整答案 下载本文

绪 论

文学作业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2. 3. 4. 5.

1.儿童文学: 指为少年儿童所理解、所喜爱,有利于他们身心健康发展的文学作品。

儿童情趣: 指与儿童心理特点相适应的儿童语言、行为的情调趣味。

儿童文学题材: 指儿童文学作品中具体描绘的社会生活事件或现象,是作品内容的最主要因素。 生活流手法: 按生活本身的发展顺序与空间转换来组织故事和开展情节的一种艺术手法。

意识流手法: 以“内心独自”、“自由联想”、“象征暗示”等方式来表现作品中人物意识流动的一种艺

术手法。

二、问答题

1.儿童文学的最大特征是什么举例说明。

A.富有儿童情趣(体现在所有的儿童文学作品中) B.韵文性(体现在婴幼儿文学中)

C.直观性(婴幼儿文学和童年期文学) D.幻想性(童话和科幻小说中) E.叙事性(所有的儿童文学作品)

2.儿童文学与成人文学的主要区别有哪些?举例说明。

韵文性、直观性、幻想性和叙事性是儿童文学样式上的四大特征,加上儿童文学的最大特点“儿童情趣”,就是人们通常说的儿童文学的五个基本特征;也是儿童文学与成人文学的最大区别。儿童文学同成人文学的主要区别在于,艺术视角、文学趣味以及作品深层的思维方式和创作心理。 但是,儿童文学与成人文学并没有截然的界限,它们之间可以说是犬牙交错、相互渗透。

3.儿童文学可以描写爱情题材吗举例说明。

儿童文学可以描写爱情题材,因为儿童文学的题材是极其广泛的,一般成人文学所表现的题材,儿童文学都可以表现。所以,在儿童文学题材上,不应人为地限制题材。写什么不是主要的,主要的是如何写。同样是爱情题材,儿童文学作家就必须采取适合儿童接受并有利于他们健康成长的反映角度与艺术方法来表现。中外儿童文学史上,就有不少描写爱情题材的名篇佳作。以王子与公主的爱情为题材的古典童话比比皆是,最典型的如格林童话《灰姑娘》。

4.

创作儿童文学作品在艺术手法运用上的“四多四少”是指哪些内容

1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多用,心理描写、环境描写少用。 2生活流手法多用,意识流手法少用。 3.描写、对话多用,议论、叙述少用。 4.顺序多用,倒叙、插叙少用。 5.

什么是母题儿童文学的三大基本母题是什么

母题是指文学作品中反复出现的因素,或事件,或场面,或手法,或意象,也可以指反复出现的主题或题材。儿童文学有三大基本母题:爱的母题、顽童的母题、自然的母题。

6.

儿童文学对语言有哪些特殊要求

一是婴幼儿文学的语言应该适合成人给婴幼儿讲读;二是这种口语化语言还要适合婴幼儿的语言特点,如短句子,以词代句、好用叠音词、反复等。因而就语体来说,婴幼儿文学应是口头文学,应具有口头文学的一些特点。

7.

简述成人儿童文学作家的取材方向。

答:成人儿童文学作家取材的方向大致是:

(1)取材于同间文学,格林童话就大多数取材于民间文学,我国最有名《神笔马良》就是从民间故

事改编的。

(2)回忆自己的童年生活。鲁迅的《朝花夕拾》中的文章就是鲁迅对童年生活的回忆。

(3)取材于对儿童的观察、了解和认识。例如《小蝌蚪找妈妈》就是两位幼儿园教师在观察教育幼儿的过程中,创作出来的。

(4)出于一种使命感,有意识地搜集和整理有关材料并演绎之,以儿童文学的艺术形式为载体,对儿童进行教育。例如高士其他瘫痪以后,认为自己不能搞研究了,但有义务对小学生进行科普教育,因而创作大量的文章?. 三、分析题:

1.P1)

从柯岩的儿童诗《坐火车》,看儿童文学的最大特征是富有儿童情趣。(《坐火车》见《儿童文学作品选读》

答:仅此两节,即使没有一点儿童文学理论知识的人,也会凭感觉认为这是一首儿童诗,原因就在于诗中富有浓厚的儿童情趣,表现出一种与成人文学所完全不同的文学特征。 所谓儿童情趣,就是作品中所反映出的儿童特有的情调与趣味。如诗中摆起小板凳做火车、“我当司机”以及模仿车轮的轰隆声和汽笛的呜叫,都是与儿童心理相适应的儿童特有的(不属于成人的)行为与语言。第二节更富童趣。“抱娃娃的靠窗坐”,仿佛真在车上;“牵小熊的往后挪”,看,车上秩序井然;“皮球积木都摆好”,对孩子来说,玩具总是少不了的,走到哪儿带到哪儿;“大家坐稳就开车”,俨然一副火车司机的口气,又自然地引向下一节。而这一切情景都是孩子式幻想的产物。游戏、幻想、纯情、欢快,这些由儿童特有的行为与语言造成的童趣美与稚拙美,就是典型的儿童情趣。正因为作品所富有的浓厚的儿童情趣,读者才将它与成人文学区分开来。

2.

你认为安徒生的《豌豆上的公主》是不是儿童文学作品为什么

是,属于童话类别中的 常人体童话:在童话中没有神仙鬼怪、超自然的人,也没有拟人化的动物、植物等,这类童话中的人物只是一些普通人,但是,这些人物的性格、行动和遭遇都是极端夸张的,有着悖于现实生活的怪诞感.

第一章 概 述

一、名词解释

1.2.3.4.5.6.1.2.

:指儿童在成长发育过程中与一定年岁相对应的相对稳定的生理特征、心理特征和社会:童年期的儿童文学是一切适合童年期儿童发展的文学。

儿童的年龄特点童年期的儿童文学生理因素

化程度的综合表现。

:生理因素是儿童发展的物质因素,它为人的活动提供最基本的条件。生理因素包括遗传、大

脑的结构和机能、人体运动器官、内脏器官和生殖器官的状态等。

心理因素:心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主观反应,心理因素主要包括认知因素、情感因素和意志因素。 社会化程度:指人由“生物人”成长为“社会人”的过程,是一个人在与社会交互作用中学习技能和行为文学接受:指读者注意文学作品、初步阅读或听讲作品、以至产生兴趣的过程。

规范、以取得社会适应性的过程。社会化过程最核心的是人际交往。

二、问答题:

决定儿童年龄特征的因素是什么

简述儿童年龄阶段的划分与儿童文学的三大层次之间的关系。

生理因素、心理因素和社会文化的程度。

根据儿童在一定年龄阶段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特点,一般将儿童的年龄划分为五个阶段,即:(1)婴儿期

(1~3岁); (2)幼儿期(3~6岁)(3)童年期(6~12岁)(4)少年前期(12~15岁)(5)少年后期(15~18岁)。

所谓儿童文学的三大层次,即:婴幼儿文学、童年期文学和少年期文学。很明显,儿童文学的三大层次与儿童的年龄阶段有着密切的对应关系。因为儿童文学是文学,要求读者必须有听讲阅读文学作品的能力,而儿童的这一能力是由其所受的教育水平所决定的,因而在儿童年龄阶段与儿童文学三大层次之间的关系是通过教育水平来联系的,简言之,6岁以前是党龄前期,这一时期的文学统称为婴幼儿文学,小学阶段的文学叫作童年期文学,少年前期与少年后期因其都属于中学教育,又被合称为少年文学。 3.

儿童文学具有哪四个方面的功能有何意义

儿童文学是以儿童的年龄特点为依据,为他们的成长需要而贡献的精神食粮。一个孩子的成长不仅需要大量的物资营养作为身体成长发育的动力,而且需要吸收大量的知识丰富自己头脑,还需要用美来陶治性情,调节人格的全面发展,以这些作为心理发展、社会化发展的实践的和精神的动力。因而,儿童文学具有了以下四个方面的功能。

首先是教育作用。因为整个儿童年期都是孩子们受教育的时期,儿童文学的主要作用便是与学校教育一起,运用自己的方式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传达给儿童,使他们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因而儿童文学往往被认为是教育儿童健全成长的有力一翼。

其次是愉悦情性。因为儿童期是孩子们身心发展迅速的时期,儿童的身心要得到健康的发展,就必须有适宜的物质营养和精神营养。儿童文学尊重儿童的举、爱好、思想和情感,顺应儿童纯真、好奇的心理和活泼好动的天性,为儿童的心灵营造了一个逍遥的乐园。因而儿童文学又被认为是快乐的文学。

第三是开启智力。因为儿童期是人一生智力开发的最佳时期,错过这个时期,将无法弥补。以促进儿童全面发展为己任的儿童文学,便自觉担负起发展儿童思维和开启儿童智力的任务。儿童文学中有不少体裁便是以开启智力为特征的,如绕口令、谜语诗、寓言、科普作品等。

第四是健全儿童人格。儿童期是人格初步形成的时期。在这一时期,构成人格要素的各方面必须协调发展,才有健全的人格,尤其是智与情的发展不可偏废。儿童文学的最大特点之一是指向儿童的情感,能让儿童在美的情感愉悦中,明辨是非,学会做人。审美价值取向的潜移默化,对促进儿童人格的协调发展和趋于完善有积极的意义。 4.

简述儿童文学是如何接受文学作品的(P21页)

一般具有心理和社会两方面基础。

儿童对文学作品的接受,即需要→注意→阅读→兴趣。

三、分析题

1.

列表分析说明儿童年龄阶段的划分以及各阶段儿童年龄的主要特点。

五个阶段,即:①婴儿期(1-3岁);②幼儿期(3-6岁);③童年期(6-12岁);④少年前期(12-15岁);⑤少年后期(15-18岁)。据此,将儿童文学划分为三大层次,即婴幼儿文学、童年期文学、少年期文学。

(参见《儿童文学课程学习指导书》第30-32页。)

2.

怎样理解儿童文学在儿童成长过程中的意义

儿童文学是以儿童的年龄特点为依据,为他们的成长需要而贡献的精神食粮。一个孩子的成长不仅需要大量的物资营养作为身体成长发育的动力,而且需要吸收大量的知识丰富自己头脑,还需要用美来陶治性情,调节人格的全面发展,以这些作为心理发展、社会化发展的实践的和精神的动力。因而,儿童文学具有了以下四个方面的功能。

首先是教育作用。因为整个儿童年期都是孩子们受教育的时期,儿童文学的主要作用便是与学校教育一起,运用自己的方式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传达给儿童,使他们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因而儿童文学往往被认为是教育儿童健全成长的有力一翼。 其次是愉悦情性。因为儿童期是孩子们身心发展迅速的时期,儿童的身心要得到健康的发展,就必须有适宜的物质营养和精神营养。儿童文学尊重儿童的举、爱好、思想和情感,顺应儿童纯真、好奇的心理和活泼好动的天性,为儿童的心灵营造了一个逍遥的乐园。因而儿童文学又被认为是快乐的文学。

第三是开启智力。因为儿童期是人一生智力开发的最佳时期,错过这个时期,将无法弥补。以促进儿童全面发展为己任的儿童文学,便自觉担负起发展儿童思维和开启儿童智力的任务。儿童文学中有不少体裁便是以开启智力为特征的,如绕口令、谜语诗、寓言、科普作品等。

第四是健全儿童人格。儿童期是人格初步形成的时期。在这一时期,构成人格要素的各方面必须协调发展,才有健全的人格,尤其是智与情的发展不可偏废。儿童文学的最大特点之一是指向儿童的情感,能让儿童在美的情感愉悦中,明辨是非,学会做人。审美价值取向的潜移默化,对促进儿童人格的协调发展和趋于完善有积极的意义。

第二章 婴幼儿文学

一、问答题:

1.

婴幼儿接受文学方式的特殊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婴幼儿主要是靠听觉来接受儿童文学的,因而对语言提出了口语化要求。这有两层意思,一是婴幼儿文学的语言应该适合成人给婴幼儿讲读;二是这种口语化语言还要适合婴幼儿的语言特点,如短句子,以词代句、好用叠音词、反复等。因而就语体来说,婴幼儿文学应是口头文学,应具有口头文学的一些特点。

2.

为什么说婴幼儿文学是儿童文学特色最鲜明的文学

①反映儿童的现实世界和想象世界; ②表达儿童情感和愿望,富有儿童情趣; ③人物鲜明生动,故事情节曲折丰富; ④主题积极明朗,格调轻松,节奏明快; ⑤语言具体、形象、活泼、优美; ⑥按读者年龄分阶段,多层次。

34.

婴幼儿文学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游戏性 、趣味性 、直感性、幻想性

婴幼儿文学的主要特点包括哪些内容

语言特点:口语化、符合婴幼儿的特点,如用叠音词、反复等;口头文学,可读性强、内

容贴近生活、语言流畅生动、富有音乐感

范畴:包括题材丰富、趣味性强、结构简单、语言浅显的文学作品。

5.

婴幼儿文学常见的样式和表现手段有哪些

. 婴幼儿文学的常见样式:(1)儿歌(2)幼儿诗(3)婴幼儿故事(4)动物故事(5)短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6)寓言(7)幼儿散文(8)科学小品(9)幼儿戏剧 .婴幼儿文学的表现手段:拟人,夸张,反复

第三章 童年期文学

一、名词解释:

1.童年期儿童文学 :是一切适合童年期儿童发展的文学。 2.写实手法 :真实地去描写作品所反映的对象。

3.幽默手法: 种使人发笑并在笑中引起联想和推断、领悟其中含义的艺术手段。 二、问答题:

1.

怎样理解童年期儿童的社会化?

首先是道德意识形成。这是社会人区别于自然人的重要特征。社会道德即是社会行为的基本规范,少年后期的儿童不仅掌握了越来越多的道德标准,而且能自觉地去遵守。 其次是世界观初步形成,已形成了对社会与人生的基本看法。

三是理想的初步形成,并且能将自己的理想与社会进步和国家的需要结合起来,成为一种社会行为。

四是随着道德感、世界观与理想的形成,这一时期的儿童已经初步形成了作为社会成员所应具备的人格,使他们终将取得社会成员的资格,肩负起社会的责任。

2.

童年期儿童文学范围的开放性指的是什么

童年期儿童文学的范畴:童年期的儿童文学是一切适合童年期儿童发展的文学。(开放性、向两极延伸)(童年期文学是儿童文学的主体)

3.4.

童年期文学的基本要求表现在什么方面 童年期文学常见样式和表现手法有哪些

要求:浅显性,真实性,趣味性。

童年期儿童文学的样式:儿童诗,英雄故事,小说,科学幻想作品,童话和寓言,散文 常用表现手法:写实,夸张,幽默。

5.

童年期文学有哪些作用

认识作用、开启智力作用、教育作用、愉悦作用、宣泄作用 三、分析题:

1.

以实例论证儿童文学对儿童的认知、教育、娱乐、陶治和帮助宣泄的作用。(以下仅供参考)指导书49页。

像安徒生笔下的《海的女儿》、王尔德笔下的《快乐王子》等,尽管主人公的结局是悲惨的,但他们在读者的心里所激起的感情却愈来愈纯洁,愈来愈高尚,使读者从中获得了美的享受。同样,生活中的丑在作家笔下亦能变成具有审美价值的艺术形象。如《皇帝的新装》,就可以使读者在讥笑、否定丑恶的同时,更加神往生活中美的力量。杰出的儿童文学作家总是以适合儿童的优美形式和高度的艺术技巧,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一定时期社会生活的真实面貌,使作品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使儿童产生感情上的激动,获得精神上的愉悦和满足,同时也以此影响儿童的思想感情,陶冶和培养儿童健康的生活情趣,发展他们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儿童文学在树立儿童的自信心,培养儿童的自我意识,培养儿童敢于冒险、勇于进取的品格方面有着积极的作用。如长篇童话《长袜子皮皮》塑造了一个聪明淘气、力大无穷,时常会搞些恶作剧的9岁小孤女——皮皮的童话形象。她的独立自信,她的个性十足,她的敢于冒险,处处都显示出这是一个被压抑着的、最狂野的儿童幻想的化身。这个童话形象使得现实中的孩子们被压抑的欲望得到了宣泄。感受着皮皮的自信、自立、自强、勇敢和冒险,生活中的儿童也会被激动着、鼓舞着。类似的作品还有:斯蒂文森的《金银岛》、马克·吐温的《哈克贝利·芬历险记》、《汤姆·索亚历险记》等。浸染在这样优秀的作品中,现实中的儿童的自信心、自我意识、勇于进取等个性品质就会受到一种积极的暗示,从而使儿童的这些个性特征得到启发、培养和加强。

如曹文轩的“成长小说”《古堡》中,就塑造了两个逆流而上,经受住了生活摔打的“小小男子汉”形象。作者对小说主人公的开拓、进取,勇于搏击生活等阳刚气质的热情描写,对他们坚忍不拔、不畏艰难的顽强精神的礼赞,无疑对于克服儿童性格中的柔弱、驯良等缺憾有着重要意义。

2.

根据你与童年期儿童相处的经验,你认为他们最喜欢阅读的是哪类作品为什么

(参考)

儿童列出了许多书目,告诉出版者“我们就想看像……那样的书”。这些书目包括《大宇系列》、《七龙珠》、谢尔顿通俗小说、《水手月亮》、《奥特曼》、《小布头奇遇记》、《米老鼠》、《环球趣闻》、《篮球飞人》、《美少女战士》、《花季雨季》、《阿西奇与帅哥亮亮》、百科全书、《灌篮高手》、《巨人丛书》、《新白娘子传奇》、《女生贾梅》、《三毛流浪记》、《奥秘》、《皮皮鲁》、《鲁西西》、《机器猫》、《舒克和贝塔》、《365夜故事》、齐腾千绘、北川美幸的漫画、小叮当等。有的儿童还特别提到:“要多出郑渊洁的书”。对这些书,儿童的看法是:有趣、有意思又有知识、恐怖惊险、看了一遍还想看、带有少男少女思想感情等。

大多数儿童用以下词汇来描述他们喜欢看的书:“有想像力”、“恐怖”、“惊险”、“集科普与幽默于一身”、“惊险科幻又有深刻意义”、“武侠小说”、“幽默”、“历险”、“娱乐”、“有趣”、“有神秘感”等。儿童们写道:“请把书写得风趣些”,“请多出一些最恐怖、最惊险、最幽默的书”,“请多出一些带有幽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