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社会工作理论整理 下载本文

第一章 社会工作理论:概念、历史与意义

1.理论的含义和要素

含义:理论是由一系列相互关联的概念和判断构成的知识架构,它旨在从一般水平上或较高层次上来描述和解释现象的存在与变化,是对经验知识的抽象,即它来源于经验知识,但在抽象层次上高于经验知识,更具有概括性。

要素:概念以及概念与概念之间的关系的判断(即命题或假设),它们可以将复杂的现实或现象简单化或模武化从而有助于人们辨识其间的关联和变化。

2. 社会工作理论的含义

(欧登老师PPT)社会工作理论主要指关于如何开展社会工作的理论,即实践理论,是针对个人、家庭、小组和社区层面的干预,其功能在于预测案主或案主系统的行为,为干预活动提供结构和秩序。社会工作理论是关于社会工作的各种知识构架的总称,是由不同层次的预设、模型、概念、定义等组成,是与经验环境密切联系的。

(书上)社会工作理论是关于社会工作的各种知识架构的总称。

(1)Howe认为社会工作印论包括两大部分:“为社会 工作的理论”和“社会工作的理论”。

①“为社会工作的理沦”关注的是人与社会的本质、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之间的关联。

②“社会工作的理论”涉及社会工作的本质,目标,特色和过程。

②“为社会工作的理沦”和“社会工作的理论”是相互贯通的,“ 为社会L作的理论”包含着特定的“社会工作的理论”,“社会工作的理论”也蕴派着“为社会工作的理论”的要素。

(2) Siheon理沦划分

(3) Rees与Fook分别对社会工作理论进行了三个层面的区分,但两者具有高度的关联性。

第一层次是指唯物主义者的社会理论或大理论与知识基础,它关注的是社会的改治、经济结构以及社会工作与社会福利制度的目标,并为后面的两个层次的

理论确立基本脉络。

第二层次的理论是策略理论或实践理论,它聚焦于十预策略并致力于阐明社会工作者如何行动或应该如何行动。

第三个层次是实践观念或具体实践,即关注如何将经验、知议应用于具体的实践之中。这三个不同层面的理论是相互K联的。

3. 社会工作理论的历史演进(发展历程)

①Howe的七阶段模型(豪的七阶段模型)

Howe将社会工作理论的发展历程划分为七个阶段。

(1)“调查” 阶段。这一阶段社会工作者是事实的收集者,扮演调查者的角色。社会T作被视为“助人的艺术”,缺乏对埋论的消晰认识,主要是将常识应用于不导常的情景之中。

(2)精神分析学阶段。20 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社会工作经历了个所谓的精神病学的洪水期,弗洛伊德成为社会工作理论模式的核心人物,一时间社会工作几乎就成为精神分析工作。这一局势随后得到一定程度的纠偏。

(3)“诊断学派” 和“功能学派”并立的时期。诊断学派足在精神分析学说的基础之上建立起来的,旨在探索和解决案主的精神疾病。而功能学派则将个人的行为视为情景的后果,亲焦于此时此地,案主而非社工是助人关系的中心。 (4)“获得”阶段。这一阶段社会科学理论得到长足的进展,这为社会工作借用不同的知识架构提供了基础,包括心理动力论、认知理论、行为理论,诸如此类。

(5)“ 盘点”阶段。20世纪60年代末期以来,社会工作逐步对已有的理论、模式和流派进行整理、分类和排列。

(6)“理论统整” 阶段。即致力于将理论整合丁同一个屋顶下,出现了若干具有包容性的理论视角,特别是系统视角,社会功能成为一个重要的共享词汇。 (7)“理论归类”阶段。理论多元是这一阶段的重要特征,社会工作者在这样的情境下只能是致力于理论的分类化和有序化,出现众多的理论分类模式。

②本书的六阶段模型:

结合Howe的七阶段模型和Kemp、Whittaker 和Tracy对社会工作理论历史发展脉络的梳埋提出一个六阶段模型:

(1)第一阶段(19世纪90年代——20世纪20年代)是社会工作理论的开创期,这一时期以Richmond的《社会诊断》为标志,开创了社会工作“成为科学”的目标。

(2)第二阶段(20世纪30年代)是围绕功能学派和诊断学派的论争而展开的,这一时期可以称之为“功能一诊断”期,实际上肇始了社会工作后续的微观与宏观之争。

(3)第三阶段(20世纪40—60年代)是调整期,因为这时期延续前阶段的论争出现了中间路线,包括问题解决模式、心理社会学派。其中心理社会学派融合了诊断派“心理”和功能派的“社会”,为以后综融视角的出现提供了知识储备。

(4)第四阶段(20世纪70年代)是整合期,主要标志是系统视角的兴起,它肇始了社会工作的综融模式,这一模式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成为主导性的理论,社

会工作的知识框架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围绕这一模式建立的。

(5)第五阶段(20世纪80年代)是过渡期,这一时期社会建构主义、女性主义、后现代主义和不同的激进理论的影响逐步浮现,这时期为下一时期进行了理论准备。

(6)第六阶段(20世纪90年代以来)是多元化期,各种不同的理论相继涌现,其中不乏整合、折中的视角,这样的趋势在21世纪更为明显。

上面为完整版,以下精简版:

(1) 开创期(19世纪90年代-20世纪20年代),这一时期以Richmond的《社会诊断》为标志。

(2) “功能—诊断”期(20世纪30年代),围绕功能学派和诊断学派的论争而展开的。

(3) 调整期(20世纪40—60年代),这- -时期延续前一一阶段的论争出现了中问路线,包括问题解决模式、心理社会学派。

(4) 整合期(20世纪70年代),主要标志是系统视角的兴起,它单始了社会工作的综胜模式。

(5) 过渡期(20世纪80年代),社会建构主义、女性主义、后现代主义和不同的激进温论的影响逐步浮现,为下一时期进行了理论准备。”

(6) 多元化期(20世纪90年代以来),各种不同的理论相继涌现,其中不乏整合、折中的视角,这种趋势在21世纪更为明显。

这六个阶段模从历史的角度上读者对社会工作理论有一个比较直观的了解。

4.社会工作理论和具体实务之间的关系

①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关系

1、理论既可以通过对经验事实和社会实践的总结和归纳中提炼出来,也可以先于经验事实和社会实践而产生。因此,理论与实践之间存在双边关系。

2、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辩证关系是一种反思性关系,这种关系使得社会学理论不仅是、而且不得不是批判理论。波德里亚:理论是一种对现实的挑战,它促进社会现实改变,而不是拷贝、预测现实。

3、理论和实践存在双向交织的—多关系;

4、从社会学角度来说,“社会实践”是指社会行动者所表现的一切行为, 当然也包括主体所采取的各种社会形式的合理转化。

5、社会学理论研究对经验研究的作用:

适当的理论使原本孤立的变量在经验研究中确立起一致的相关性理论的进步推动经验研究的发展理论规范和指导经验研究

理论可以预测经验研究的结果

同时,社会学的经验研究对于理论研究也有积极作用:激发理论、重塑理论、修正理论、澄清理论等

②社工如何选择和应用理论?

答:社工在选择和应用理论时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

(1)在社会工作领域,要反对针对理论的三种倾向,因为这三种倾向都忽视了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辩证关系,从而影响了理论的选择与应用。 ①抛弃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