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浙江省绍兴市、义乌市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下载本文

-------------在--------------------此 _______ __________--------------------__号_卷_证__考__准___ _ _ ______--------------------____上________________名__姓__--------------------_ _答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题校__学业毕--------------------无--------------------效------------ 绝密★启用前

浙江省绍兴市、义乌市2017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

一、书写(5分)

本题根据卷面书写情况评分。请你在答题时努力做到书写正确、工整。

二、知识积累(26分)

1.根据语境和拼音写出汉字。(4分)

古城绍兴,仿佛是名家笔下的一fú(1)水墨画。bān(2)驳的青瓦白墙有些岁月了,但墙头的树枝爆出了可爱的新绿;旧石桥与乌péng(3)船分明很有cāng(4)桑感,但老店的茶是新茶,陈年的“女儿红”更令人心醉。 (曹正文《说绍兴》) (1)________ (2)________ (3)________ (4)________ 2.品湖光水色,填诗句名文。(10分)

(1)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____________。(《诗经·蒹葭》) (2)____________,荷花镜里香。(李白《别储邕之剡中》)

(3)枯藤老树昏鸦,____________,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4)浮光跃金,____________。(范仲淹《岳阳楼记》)

(5)李白《渡荆门送别》中借江水的依依不舍来表达诗人思乡之情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汉乐府《长歌行》中借江水东流的自然现象寄寓“珍惜时间”这一哲理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中国传统文化为何能长久保持鲜活的生命力?因为她在不断地从人民生活中汲取

营养,诚如朱熹《观书有感》所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现代汉语给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作注释。(6分)

(1)友人惭,下车引.①

之,元方入门不顾.②

。(《陈太丘与友期》) (2)家贫,无从致.③

书以观,每假.④

借于藏书之家。

(《送东阳马生序》) (3)人恒过.⑤

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⑥

,佂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①引:_________ ②顾:_________ ③致:_________ ④假:_________ ⑤过:_________ ⑥作:_________ 4.名著阅读。(6分)

语文试卷 第1页(共16页)

(1)选出不属于...

散文集《朝花夕拾》所包含的思想感情的一项。 ( )(3分)

A.抒发对往日亲友和师长的怀念之情。 B.批判当时社会封建思想习俗的不合理。

C.指出强制性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

D.表现中国农民的生命和活力是怎样被扼杀的。

(2)《老人与海》的主人公名叫圣地亚哥,但小说以“圣地亚哥”称呼他仅4处,以

“老人”称呼他却有214处。结合人物形象简要分析作者这样写的用意。(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文本阅读(51分)

(一)吃莲花的

老 舍

今年我种了两盆白莲。盆是由北平搜寻来的,里外包着绿苔,至少有五六十岁。泥是由黄河拉来的。水用趵突泉的。只是藕差点事,吃剩下来的菜藕。好盆好泥好水敢情有妙用,菜藕也不好意思了,长吧,开花吧,不然太对不起人!居然,拔了梗,放了叶,而且开了花。一盆里七八朵,白的!只有两朵,瓣尖上有点红,我细细的用檀香粉给涂了涂,于是全白。作诗吧,除了作诗还有什么办法?专说..“亭亭玉立”这四个字就被我用了七十五次,请想我作了多少首诗吧!

这且不提。好几天了,天天门口卖菜的带着几把儿白莲。最初,我心里很难过。好好的莲花和茄子冬瓜放在一块,真!继而一想,若有所悟。啊,济南名士多,不能自己“种”莲,还不“买”些用古瓶清水养起来,放在书斋?是的,一定是这样。

这且不提。友人约游大明湖,“去买点莲花来!”他说。“何必去买,我的两盆还不可观?”我有点不痛快,心里说:“我自种的难道比不上湖里的?真.!”况且,天这么热,游湖更受罪,不如在家里,煮点毛豆角,喝点莲花白,作两首诗,以自种白莲为题,岂不雅妙?友人看着那两盆花,点了点头。我心里不用提多么痛快了;友人也很雅哟!除了作新诗向来不肯用这“哟”,可是此刻非用不可了!我忙着吩咐家中煮毛豆角,看看能买到鲜核桃不。然后到书房去找我的诗稿。友人静立花前,欣赏着哟!

这且不提。及至我从书房回来一看,盆中的花全在友人手里握着呢,只剩下两朵快要开败的还在原地未动。我似乎忽然中了暑,天旋地转,说不出话。友人可是很高兴。他说:“这几朵也对付了,不必到湖中买去了。其实门口卖菜的也有,不过没有湖上的

语文试卷 第2页(共8页)

新鲜便宜。你这些不很嫩了,还能对付。”他一边说着,一边奔了厨房。“老田,”他叫着我的总管事兼厨子,“把这用好香油炸炸。外边的老瓣不要,炸里边那嫩的。”老田是我由北平请来的,和我一样不懂济南的典故,他以为香油炸莲瓣是什么偏方呢。“这治什么病,烫伤?”他问。友人笑了。“治烫伤?吃!美极了!没看见菜挑子上一把一把儿的卖吗?”

这且不提。还提什么呢,诗稿全烧了,所以不能附录在这里。

(载于一九三三年八月十六日《论语》第二十三期)

5.“我”对“吃莲花的”持怎样的态度?请结合文意分析。(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读文中的画线句,回答括号里的问题。(4分)

(1)专说..“亭亭玉立”四个字就被我用了七十五...次,请想我作了多少首诗吧! (结合加点词品析这个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自种的难道比不上湖里的?真.!(“真”蕴含了“我”怎样的情感?结合语境品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这且不提”这个句子在文中反复出现,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我”对友人的言行有多次误读。试以其中一次为例,简要写出友人的本意和“我”的理解,并探究造成误读的原因。(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转基因食品该强制标识吗

2016年7月14日,美国众议院以306票对117票通过一部要求转基因食品强制标识的法案。该法案规定,商家可自主选择标识形式,使用文字、符号或用智能手机读取的二维码都可以,这意味着美国消费者将有权知道他们的食品中是否含有转基因成分,根据该法案,美国农业部将在两年时间内制定具体的标识方案,并出台相关执法程序等。美国政府此前并不要求强制标识,理由是转基因食品与传统食品“实质等同”。

那么,转基因食品该不该强制标识呢?

语文试卷 第3页(共16页)

●正方:

转基因食品至少跟传统食品一样安全。科学家培养转基因作物时,能确切知道转过去的基因的结构与功能,这样就能知道转基因作物同传统作物在成分上是否有本质区别,有哪些不同的成分。而用传统育种方法将两种亲本进行杂交时,我们对杂交出来的作物基因信息基本上是茫然无知的,无法预知其可能的风险。

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对转基因作物的安全性有更大的把握。目前,被批准上市的转基因食品都经过了严格的安全检验,在安全性上是不用担心的。由于检验成本所限,传统食品反而做不到这一点。转基因食品强制标识有何必要?

◎反方:

有两种亲本存在,大自然理论上也可以自行产生出他们的杂交品种,人工杂交只是加快了这一进程。但转基因可不一样,在自然演化下,一个物种的基因自行转到另一个物种的基因组上,概率接近于零。人类这是在人工制造出新的物种,本身就蕴含着新的风险。一个基因很可能有多个功能,在转到另一个物种的基因组时科学家很可能只了解其部分功能,这意味着不可预知的风险。在这个意义上,转基因食品与传统食品真的实质等同、一样安全吗?能给将来一切可能的转基因食品背书吗?对批准的转基因食品进行强制标识,恰是一种对科学负责、对消费者负责的态度,是尊重消费者知情权的体现。

●正方:

转基因作物当然有风险,就像传统作物有风险一样,关键在于,转基因作物的风险是否显著大于传统作物?如果不是,凭什么把转基因食品单独拉出来强制标识?由于一些人对转基因技术的妖魔化,部分民众对转基因食品存在没有根据的恐慌与负面评价。如果强制标识,会强化公众对转基因食品的负面印象。因此必须反对强制标识。还应该把“转基因农业”改名为“精准农业”,以弱化公众对转基因食品的负面印象,增加公众对转基因食品的接受度。

◎反方:

公众对转基因作物安全性有疑虑,不是很正常的吗?在某种意义上,转基因作物是新创造出来的物种,人们不随随便便接受一种新物种食物,恰恰是刻在基因上的自我保护本能在起作用,也是一种合适的慎重态度,以为改成“精准农业”就能消除这种疑虑,太天真了吧?在强制标识之后,认同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的人,可以选择吃;对转基因食品安全性有疑虑的人,现在可以选择不吃,将来观念改变了也可以选择吃。两不干扰,有何不可?

语文试卷 第4页(共16页)

-------------●正方:

强制标识会抬高转基因食品的价格,对穷人不利。强制标识不仅是标注一行字或一在--------------------个符号,还需要检测,实施起来成本太大。因为一种食品往往包含多种成分,逐一检测是否转基因。一次检测就是一大笔费用。如果消费者愿意对非转基因食品支付溢价,厂家会主动标识“非转基因”投其所好。

此◎反方:

_______ ________--------------------如果你生产的食品某些成分的原料是转基因作物,你会不知道?标注一下有多大成本?至于检测,也不是那回事。监管机构可以通过抽样检测来确认商家有没有在标注上作假,检测成本占生产成本的比例是微不足道的。

____卷号__证__考__准___ _ _ __--------------------(《南方周末·第一争议》2016—07—25)

9.“转基因食品该强制标识吗”这一争议是由什么新闻事件引起的?正反双方从哪三个方面展开辩论?请简要概括,完成提纲,不要求...

字数一致。(3分) ____上____________________名__姓_--------------------__答 _ _ ____________________--------------------10.选出下列表述与材料相符..

的一项。 ( )(3分)

A.正方认为,一般来说,传统育种方法杂交出来的作物的基因信息是没法辨别的,而转基因作物的基因信息是可以确切知道的。

____题B.反方认为转基因就是一个物种的基因在自然演化下自行转到另一个物种的基因组上。__校__学业毕--------------------C.正方认为“转基因农业”改名“精准农业”能消除公众对转基因食品的疑虑。 D.反方认为强制标识不会抬高转基因食品的价格。

无11.辩论需要一定的语言技巧。以下面句子为例,分析双方多次使用反问的表达效果。(4--------------------分)

在这个意义上,转基因食品与传统食品真的实质等同、一样安全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结合上面辩论中的相关言论,分析产生下面试验结果的原因。(4分)

语文试卷 第5页(共16页)

美国科斯坦尼格罗教授用实质相同....的苹果对消费者进行了对比试验: 【试验一】在标识“非转基因”的苹果和无标识的苹果中,人们愿意多付38.6%的钱购买非转基因苹果。 【试验二】在强制标识“转基因”的苹果和无标识的苹果中,人们愿意多付94.2%的钱购买无标识苹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资治通鉴》两则

江左夷吾

周顗①

奔琅邪王睿,睿以为军谘祭酒。前骑都尉谯国桓彝亦避乱过江②

,见睿微弱,谓.

曰:“我以中州多故来此求全而单弱如此将何以济!”既而见王导,共论世事,退,谓曰:“向见管夷吾,无复忧矣!”

新亭对泣

诸名士相与登新亭③

游宴,周顗中坐叹曰:“风景不殊,举目有江河之异!”因相视流涕.。王导愀然变色.曰:“当共戮④

力王室,克复神州,何至作楚囚对泣邪!”众皆收泪谢.

之。 【注释】①周顗(yǐ):两晋时大臣、名士。下文的琅邪王睿指司马睿,东晋元帝。恒彝是谯国人。曾任骑都尉,两晋大臣。王导,元帝即位后任丞相。②避乱过江:西晋灭亡,王室渡江流亡江左(今南京一带)。③新亭:故址在今南京市东南。④戮:通“勠”,并力,勉力。

1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1)见睿微弱,谓.曰________ (2)因相视流涕.________ (3)王导愀然变色.

曰________

(4)众皆收泪谢.

之________ 14.选出与“众皆收泪谢之.”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

( )(3分)A.其邻人之.父亦云(《智子疑邻》) B.无丝竹之.乱耳(《陋室铭》) C.辍耕之.

垄上(《陈涉世家》)

D.将军岂愿见之.

乎?(《隆中对》) 15.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曲线句子的意思。(3分) 风景不殊,举目有江河之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给文中画横线部分断句。(用“/”断三处)(3分)

语文试卷 第6页(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