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济客运专线250方案设计总说明(文整)版(精) - 图文 下载本文

胶 济 客 运 专 线

高密至济南东提速至250km/h

方 案 研 究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工程设计证书 甲级 220011-sj

2007年6月

本项目主要审查及研究人员

审查人员:

院付总工程师: 高建强 院付总工程师: 研究人员:

付总体设计负责人: 付总体设计负责人: 运输组织专业负责人:线路专业负责人: 轨道专业负责人: 路基专业负责人: 桥涵专业负责人: 站场专业负责人: 牵引供电专业负责人:接触网专业负责人: 通信专业负责人: 信号专业负责人: 信息化专业负责人: 电力专业负责人: 环工专业负责人: 施预专业负责人: 敖云碧 陈 勇 严 峻 吴 珏 严 峻 曾 蓉 庞应刚 陈扬义 谢 玲 楚振宇 陈 勇 郭 亮 黄仁清 乐开涛 周金贤 许克俊 蒋小庆

目 录

线路地理位置图

胶济客运专线线路走向方案及行车速度示意图

一、概述………………………………………………………………(1) (一)研究依据………………………………………………………(1) (二)研究范围………………………………………………………(1) (三)研究经过………………………………………………………(1) (四)客运专线概述…………………………………………………(1)

1、既有胶济电化工程线概况 …………………………………(1) 2、胶济客专批复主要技术标准 ………………………………(7) 3、胶济客专施工图设计情况 …………………………………(12) 二、胶济电化工程线250km/h试验情况及结论……………………(17) 三、方案设计原则……………………………………………………(20) 四、方案比选…………………………………………………………(20) (一)站前基本维持现土建施工图设计标准(含既有和新建)

不变,电化和信号按提速方案设计…………………………(20) 1、提速至250km/h有关专业需要说明的问题 ………………(20) 2、解决方案或建议意见 ………………………………………(25) (二)新建线提速至250km/h,既有线有条件的区段适当提速…(37) 五、总的推荐意见及推荐方案工程措施……………………………(42) 六、推荐方案运行时分………………………………………………(42) 七、推荐方案增加的工程数量及投资估算…………………………(43)

一、概 述 (一)研究依据

1、胶济铁路客运专线有限责任公司《关于胶济客运专线工程高密至济南东区段提速至250km/h方案研究设计的委托函》(胶济铁客专工[2007]112号)。

2、铁道部《关于胶济客运专线工程高密至济南东段初步设计的批复》(铁鉴函[2006]711号)。

3、铁道部《关于发布〈200-250km/h客运专线站后系统技术框架方案〉的通知》(铁科技[2006]68号)。

4、铁建设《新建时速200~250公里客运专线铁路设计暂行规定》(铁建设[2005]140号)。

(二)研究范围

高密至济南东客运专线区段。 (三)研究经过

根据高密至济南东客运专线新建区段和利用电气化线路区段的线路、桥、路基、轨道、站场、电化、通信、信号、电力、环评等施工图设计情况,按铁道部《关于胶济客运专线工程高密至济南东段初步设计的批复》的标准,并参考既有电化线路提速运行试验的成果,重点研究在速度目标值为250km/h情况下,各相关专业的适应性及加强方案。

(四)客运专线概述 1、既有胶济电化工程线概况 胶济线电气化工程于2003年8月开工建设,2005年9月1日按120km/h开通电气化,2006年底动车组最高运行速度即墨至高密达到250km/h,其他区段达到200km/h的水平。

1

胶济铁路电气化工程中,即墨至高密(K43+200~K96+400)和临淄至淄博(K250+000~K274+000)新建两条客车线,形成客货分线的四线地段,四线地段的客线共长68.53km,其中即墨至高密44.67km,临淄至淄博23.86km。

既有胶济电化工程主要运营设备现状及采用的标准如下: (1)线路

电气化工程改造后青岛至济南的客线长度365.71km。其中铁二院设计范围既有线左线长327.615km,右线长327.648km,共有曲线468个,其中左线224个,右线244个,最小曲线半径300m,位于青岛至娄山段;高密(含)DK95+700至平陵城(不含) DK346+500段线路长度240.865km,左、右线曲线均为88个,最小曲线半径2200m。铁三院设计范围全长37.98km,最小曲线半径1600m。

(2)轨道

正线轨道为60kg/m重型轨道和跨区间无缝线路。钢轨采用60kg/mU75V焊接长钢轨。轨枕及扣件采用:III型有挡肩轨枕和弹条II型扣件,铺设护轮轨地段为III型有挡肩桥枕和弹条II型扣件。全线正线道床均为有砟轨道,采用I级碎石道碴,单线道床顶面宽度3500mm,级配碎石路基地段道砟厚30cm,硬质岩石路堑和桥梁地段道砟厚35cm。

(3)路基

路基面宽度、基床厚度、基床表层与底层、过渡段和基床以下路堤的填料类别与压实标准,以及路基工后沉降量控制等要求,按部颁《新建客货共线铁路设计暂行规定》“铁建设〔2003〕76号”中相应标准执行。对提速至200km/h未改建路段的既有线路基,维持现状。青岛~娄山现状电化地段,按《铁路路基设计规范》TB10001-99(以下简称《路规》)中Ⅰ级重型铁路(铺设无缝线路)标准执行。

(4)桥涵

电气化利用老胶济线地段因胶济老线建设年代早,建设标准低,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