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报告-2019流动儿童调研报告 精品 下载本文

2019流动儿童调研报告

流动儿童被排斥于乡村正式的教育体系之外的边缘儿童。本文将介绍2019流动儿童调研报告。

2019流动儿童调研报告(1)

流动儿童是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转型而出现的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近年来,这个特殊群体的问题不断凸现,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加强对流动儿童的教育和管理,促进他们的发展,无论对于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下面对我镇流动儿童的总体状况汇报如下: 一、我镇流动儿童的基本情况

我镇共有流动儿童***名,流动儿童都是随着父母流动,与父母居住在一起。流动儿童父母以经商和打工居多,生活条件都中等偏上,流动儿童生活学习环境都较好,孩子能较好的融入当地生活。 二、我镇流动儿童的新特点

随着我县经济社会的发展,企业的不断扩大和增加,就业机会大大提升,外出务工人员逐渐选择回乡创业或工作,大量的流动儿童也随着父母返回了家乡。部分外地人到我镇创业开店,也将子女带到我地,使我镇成为了流动儿童的流入地。随着我镇经济的发展,流入儿童将不断增加。 三、存在的问题

(一)家庭教育缺失。家庭是孩子最初的学校,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必不可少的补充和完善。而流动儿童虽然和父母在一起生活,但部分父母忙于生计,也缺乏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因而导致流动儿童在家庭教育方面的缺失。

(二)意外伤害问题严重。流动儿童因为父母不在家或忙于生计,缺乏家庭管护,他们思想单纯,自我保护能力差,很容易出现意外伤害事件。

(三)容易出现心理问题。现阶段虽然融入了当地生活,但始终与当地儿童不同,内心存在异乡感,容易产生自卑情绪。同时在升学中会遇到一些政策限制,心理容易受到影响。 四、意见和建议

一是将流动儿童工作纳入民生工程,加强领导,整合资源,形成合力;二是积极妥善解决留守儿童义务教育问题。保障农村流动儿童平等接受义务教育、保障农村流动儿童获得应有的社会救助和保障农村流动儿童享受基本医疗服务,深入开展关爱农村流

动儿童工作;三是实施流动儿童关爱工程。从社会到学校到班级,从学习到生活关心爱护流动儿童。

2019流动儿童调研报告(2)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社会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农民流入城市,流动儿童的家庭教育严重缺失,带来了许多社会问题。流动儿童从小就深刻地感受到社会的排斥以及二等公民的不公待遇,内心世界对社会差别感受到的强烈不平等,将加深他们的被歧视感和对立感。长期处于社会边缘,他们可能会趋于激进化。如果不对流动儿童进行正规有效的教育,不帮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他们很可能会产生对整个社会的对抗情绪。这个现象引起了大家的关注,采取许多措施帮助他们,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这是一个长期的问题,不是一时可以解决的,需要我们长期关注。本文针对这个问题进行了一些调研,提出了一些建议,希望可以促进外来人口特别是儿童与本地居民的和谐相处,构建和谐社会。一项对41名打工子弟学生和23名本地学生的心理健康调研显示,打工子弟学生心理健康总体状况的问题检出率为58,而同期调研的相对应的本地学生的检出率为26。调研还表明,打工子弟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在强迫症状,情绪不稳定,适应不良与人际关系紧张和敏感等方面,而且在高年级阶段表现更为突出。连云港的情况也是这样。令人深思的是,有一半以上的流动儿童不喜欢甚至讨厌城市的孩子,一个需人们警惕的现象是,流动儿童已感觉到了城市孩子与自己的差别。内心世界对社会差别感受到的强烈不平等,将加深他们的被歧视感和对立感。这是一个让人触目惊心的问题,这些流动儿童从小就深刻地感受到社会的排斥以及二等公民的不公待遇。

其实儿童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中,自我评价是非常重要的因素,而且他们的自我评价往往受周围老师、同伴、父母等的影响,所以,周围的人对他们的身份认同起到了关键作用,我们认为他们行,他们会很棒,如果我们认为他们不行,他们就会感到不行。对于打工子弟来说,他们所处的社会地位、经济地位相对较低,因此,他们会经常得到负面的消极评价,这样导致他们在心理上会产生更大压力,由此产生较重的上述症状。促进外来人口特别是儿童与本地居民的和谐相处,最好的方法是教育,最好的地方是学校。一起学习,一起生活,成为朋友是保证安定、团结的根本渠道。

一、流动儿童家庭教育状况

20xx年3月,连云港市新浦区延东社区妇联对10户外来务工人员家庭就儿童家庭教育方面的问题进行了调研。

1、被调研家庭中父母年龄在30?40岁之间的有6人,占60,40-50岁的有2人,占20,20多岁的2人,占20。从事的职业中:个体户有8人,占80;做临时工的有2人,占20;家长的文化程度:小学、初中文化的9人,占40;无文化的1人,占10。 2、经济收入方面,父亲的月平均收入是600元,母亲的月平均收入是400元。家庭的住房条件:40平米以下的8户,占80;40-50平米的2户,占20;生育子女情况:生育1孩的有3户,占30;生育2孩的有6户,占60;生育3孩的1户,占10;家庭里的卫生习惯:非常注重的占30;比较注重的占50;不很注重的占20。

3、孩子在新浦读书情况:有1个孩子在新浦读书的有3户,2个以上的有2户,这表明,凡是只生育1个孩子的家庭,均把孩子带在身边,而生育2个孩子的家庭中有一部分将另一个孩子放在了家乡。对孩子的读书情况:有20的家长表示非常了解,30的家长表示有点了解,50的家长表示不了解。

4、对孩子的辅导:10的家长经常辅导,20的家长有时辅导,70的家长表示不辅导。孩子做作业时:10的家长会在一旁陪伴,20的家长自己做家务,30的家长看书、看电视,在外工作的有40。孩子做作业的时间:在1小时以内的占30,2小时以内的占40,3小时以内的30。

5、家庭里订阅报刊:1份都没有的占90;有1份报刊的占10。家里的课外书籍:90的家庭里课外书籍在10本以下;10的家庭里有20本;家长对新知识:非常感兴趣,常看书的占10;有时看书的占10;不看书学习的占80。

6、家长与孩子交流情况:每天交流的占10;经常交流的占10;不常交流的占80。孩子和家长说心里话:10孩子主动说;40是家长问了才说;另有50的家长不知道孩子在想什么。对孩子的无理要求:20的家长表示有时会满足;80的家长表示从不满足。家长向孩子的许诺:10的家长表示一定兑现;90的家长表示在特殊情况下无法兑现时向孩子作认真的解释。教育孩子最管用的方法:给孩子讲道理的占20;打骂孩子的占80。 从以上一系列的资料中,我们可以看出一些较为具体的情况。

第一、外来务工人员的住房条件相对拥挤,能够为孩子提供的生活、学习环境比较狭小。多数家长把孩子带在身边,表明对孩子的成长更为重视。现在外出务工重点是孩子,为了给孩子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家长对孩子读书情况的关注程度有提高,他们希望孩子成长进步。家长中多数对自己的孩子的学习情况不了解。

第二、家长和孩子的关系不好。每天交流和经常交流的很少,能够主动与家长说心里话和家长在询问后说心里话的孩子占50;由于家长忙于工作和家务,自身文化水平不高,又缺少书籍、报刊杂志,使得孩子在家里获取知识的渠道狭窄。这也是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在知识面、见识上与城市孩子形成差距的重要原因。

第三、家长没有家教理念,对孩子的无理要求总是满足的不多。家长对家庭教育本身的理解有偏差。不少家长在反映家庭教育方面存在问题时,往往回答:因为自己文化程度低,孩子做的题目自己看不懂,没有能力教孩子,表现出对家庭教育的束手无策。不少家长希望学校多教育孩子。事实上,他们多数把家庭教育和现在的家教混淆起来了。家庭教育属于素质教育,而现在的家教是文化知识的教育。说明在这方面外来务工人员需要得到切实有效的指导和具有可操作性的实际方法。 二、流动儿童与社会关系

1、同学关系。学生来自各地,但是学生在学校时,并没有因为地域的关系而影响与其它同学的交往。学生们认识了来自各地的小朋友,并让他们彼此结下了良好的友谊。在这样的学校里没有歧视、充满了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