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热力学第一定律
2.热力学简介
2.1.1热力学的研究对象
工业生产中有许多机器把热量转化为功,火电厂的蒸汽机把烧煤产生的热量转化成电,用来做功;汽车、飞机等内燃机把汽油燃烧产生的热量用来做功,开动汽车和飞机。热功转换是工业生产的重大课题,我们输入热机中的热量究竟有多大比例可以变成功?这就是热机的效率问题。热力学是研究热、功及其转化关系的一门自然学科。
热力学的主要依据是三个事实: (1)永动机不能制成。
(2)自然发生的过程不能完全复原。 (3)绝对零度(-273.15℃)不能达到。 这三个事实也是热力学三定律的主要内容。
不需要输入能量就可以永远开动的机器称为第一类永动机,1850年英国人焦耳提出能量守恒定律定律,也就是热力学第一定律,宣告第一类永动机破产。把输入的热量全部变成功,这样的机器称为第二类永动机,英国人开尔文(Kelvin)和德国人克劳修斯(Clausius)分别在1848年和1850年提出了热力学第二定律,宣告第二类永动机不能制成。这两个定律是热力学的主要基础,它们建立在牢固的实验基础上,是大量工程实践的总结。它们虽不能用逻辑推理的方法来证明,但却被无数事实证明是正确的。自从它们建立以来曾有不少人企图推翻它们,无一获得成功。迄今为止没有发现任何违背这两个定律的事实。
1912年德国人能斯特提出热力学第三定律,关于热力学第三定律有不同的说法,―绝对零度不能达到‖是其中的一种。
热力学研究的过程主要有三大类:单纯pVT变化过程、相变过程和化学变化过程。
用热力学的基本原理研究化学过程和与化学有关的物理过程,这就是化学热力学。它的研究对象是:
(1)化学过程以及与化学过程相关的物理过程中的能量转化关系。 (2)判断在特定条件下过程的方向和限度。
化学变化伴随能量变化,燃烧产生热量,生成气体造成压力增加等等,把它们转化成人们所需要的能量形式,就可以造福人类。在无机化学中我们对过程的方向和限度已经有所了解,如用氮气和氢气合成氨气,这三种气体混合以后,可能向着生成氨气的方向反应,也可能向着氨气分解的方向反应,究竟向哪个方向前进?这就是方向问题;达到平衡以后,各种物质的含量不再变化,我们可以用平衡常数计算出氨气的含量,这就是限度问题。热力学是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工具,从前人们曾多次尝试把石墨变为金刚石,都以失败告终,后来通过热力学计算才知道,只有压力超过大气压力的15000倍,石墨才能向生成金刚石的方向反应,这样就成功制出了金刚石。
2.1.2热力学研究方法的特点
热力学经过严密的数理推导,得出相关的结论和计算公式,热力学理论已经相当完整和成熟。
1
物理化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宏观方法和微观方法两类,热力学则采用宏观方法,其研究方法有如下特点:
(1)只研究系统中大量粒子的集体平均性质(宏观性质),不考虑个别粒子的个体行为(微观性质)。
(2)只研究系统的始态和终态,以及过程进行时的外界条件,不研究物质的微观结构和过程进行的机理。
(3)只研究系统的始态和终态,不研究从始态到终态的速率。
热力学系统中的粒子数目非常庞大,粒子运动纷繁复杂。热力学的这些特点把我们从复杂中解脱出来,通过系统的温度、压力等宏观性质,判断过程的方向和限度。同时这些特点使得热力学不能解释变化的内在原因,也没有办法计算变化的速率。有关过程进行的速率和机理属于化学动力学研究的范围。热力学和动力学相互补充,相得益彰。
系统的状态是一个综合的、抽象的概念,热力学通过一些具体的状态函数准确描述系统的状态,通过始态和终态状态函数的变化,用简单的数据判断过程进行的方向和限度。
热力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理论工具,对科研和生产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热力学认为不能进行的过程,就肯定不能进行。例如合成新的物质时,先用热力学中有关方向的方法判断一下,如果不能进行,就没有必要搞下去。热力学计算得到的限度,是理论上的最大值,只能接近,不能超越。在实际生产中也没有必要刻意接近或达到这个最大值,那样就要消耗大量的时间和能源,增加成本。我们往往不等达到平衡就取走生成物,使反应重新开始,这样能缩短时间,降低成本。
2.2 热力学的基本概念
2.2.1系统和环境
我们走进实验室,进行热力学研究,必须选定研究对象。这种人为选定的研究对象称为系统,系统以外与系统密切相关的外界称为环境。系统和环境的确定有很强的主观因素,对同一事物进行不同的研究,就会出现不同的系统和环境。例如,有一个加热装置对反应容器进行加热,如果研究反应容器中反应进行的情况,反应容器就是系统,加热装置和空气等就是环境;如果研究燃料消耗情况,加热装置就是系统,反应容器和空气等就是环境;如果计算生产成本,燃料和反应都应考虑,这时加热装置和反应容器都是系统,空气等就是环境。
根据系统与环境之间物质交换和能量交换的情况,把系统分为三种类型。 (1)敞开系统 与环境之间既有能量交换,又有物质交换。 (2)封闭系统 与环境只有能量交换,没有物质交换。 (3)隔离系统 与环境既没有能量交换,也没有物质交换。
在一个开口容器中进行反应,就是敞开系统。这样的系统容易造成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实际生产中很少使用。同时这种系统比较复杂,物质数量不断变化,能量也不守恒,本书不研究敞开系统。在一个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就是封闭系统,封闭系统在生产中广泛使用,也是本书研究的重点,在没有指明为其它系统时,所说的系统都是封闭系统。不管绝热效果多好,系统与环境之间都不可能没有一点热量交换,因此不存在绝对意义上的隔离系统。在研究问题时,我们把封闭系统和环境合并起来,算作一个大系统,这样传热就在大系统内部进行,大系统就成了隔离系统,这对于研究熵等状态函数有重要意义。
2
2.2.2系统的宏观性质
系统的宏观性质有一些是可以测量的,如压力、体积、温度、黏度、表面张力等,也有一些是无法测量的,如后面要讲的热力学能、焓、熵、亥姆霍兹函数、吉布斯函数等。系统的宏观性质又称热力学性质,根据它们不同的特点,可以分为两种类型。
(1)广度性质 也称容量性质,特点是与系统中物质的量有关,具有加和性,系统的某个广度性质的数值是各部分该性质的加和。体积、质量、热力学能、熵、焓、亥姆霍兹函数、吉布斯函数等都是广度性质。例如把一定量的水划分成10份,每份体积为1毫升,质量为1克,它的总体积就等于这10份的体积和,为10毫升,其质量也等于这10份的质量和,为10克。
(2)强度性质 特点是其数值与系统中物质的量无关,不具有加和性。温度、压力、黏度、摩尔体积等为广度性质。我们取一杯或者一桶自来水,温度都是一样的。在大气中不论选取1m3,还是选取10m3空气进行研究,其压力也都是一样的。
两个广度性质的比值常常成为强度性质。如质量除以体积得到体积质量,而体积质量是强度性质。再如体积除以物质的量得到摩尔体积,摩尔体积也是强度性质。
2.2.3状态、状态函数和状态函数法
状态是系统热力学性质的综合表现。状态确定以后,系统所有的热力学性质都有唯一对应的值;反之,所有的热力学性质都确定以后,系统的状态也是唯一的。即状态与性质之间是单值对应的,热力学性质能准确地描述系统的状态,所以我们把系统的热力学性质称为状态函数。例如,一定量理想气体,当其状态确定之后,其状态函数pVT都有定值。
状态函数的特点是,它们的数值只取决于系统当时的状态,与系统此前的经历无关。如某溶液的温度是20℃,这只能说明它现在是20℃,不能说明以前它的温度是多少。
状态函数有相互依赖性,它们之间的关系可以用数学公式表示,如p?以对某个状态函数求全微分或偏微分,如dp??nRT,根据数学公式可V??p???p?dV????dT。
??V?T??T?V对于纯物质的均相系统来说,需要三个独立的状态函数才能确定系统的状态。一般采用物质的
量、温度和压力。对于封闭系统来说,物质的量是一定的,只需要两个独立的状态函数就可以确定系统的状态,一般采用温度和压力。如一定量的理想气体,p和T确定以后,V就是定值,系统的状态也就确定了。
系统的始态和终态确定以后,不论经历什么过程,其状态函数变都是一样的,这就是状态函数法。只要知道始态和终态就可以求出状态函数变,如始态温度为273K,终态温度为573K。过程A:先从273升到1000K,再降到573K;过程B:从273K直接升到573K。不论哪个过程,对于系统来说都有?T?573K-273K?300K。状态函数法是热力学的重要方法,有着广泛的应用,实际过程往往很复杂,根据实际过程不易求出状态函数变,我们可以设计简单的过程来代替。需要注意的是,热力学中有两个非状态函数,功W和热Q,它们的值与过程有关,只能根据实际过程计算。
2.2.4过程
在一定环境条件下,系统从始态到终态所发生的变化,称为热力学过程,简称过程。过程可分为单纯pVT变化过程、相变过程、化学变化过程三大类,下面分别作一简单介绍。
3
2.2.4.1单纯pVT变化过程
这类过程中,系统没有相变,也没有化学变化,只有压力、体积、温度的变化。关于气体的单纯pVT变化过程比较多。单纯pVT变化过程又可以根据不同情况分成许多子过程,我们先来认识几种。
(1)等温过程 从始态到终态,系统的温度始终不变,且与环境温度相等。即
T?Tsu?常数
(2)等压过程 从始态到终态,系统的压力始终不变,且与环境的压力相等。即
p?psu?常数
(3)等容过程 从始态到终态,系统的体积始终不变。即
V?常数
(4)绝热过程 从始态到终态,系统与环境之间可以有功的传递,但没有热量传递。即
Q?0
(5)循环过程 从始态出发,各状态函数可以有变化,但到终态时各状态函数要恢复始态的数值。即所有状态函数变都等于零。
2.2.4.2相变化过程
物质聚集状态的变化过程称为相变化过程,其主要形式有:液体的气化、气体的液化、固体的液化、液体的凝固、固体的升华、气体的凝华、固体不同晶型之间的转化等。一般情况下,相变化是在等温等压条件下进行的。
温度一定,某种液体与其蒸气的蒸发和凝聚达到平衡时,其蒸气的压力称为该物质在该温度时的饱和蒸气压,简称蒸气压。不同物质有不同的蒸气压,蒸气压高的物质易挥发,如,酒精的蒸气压比水高。同一物质的蒸气压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蒸气压等于外压时的温度称为液体的沸点,外压相同时,蒸气压高的物质沸点低,如酒精的沸点比水低;同一物质外压越高沸点越高。工业上,可以控制容器的压力,使液体在不同的温度沸腾,石油工业中,为防止油料在高温下分解,常采用减压蒸馏;提炼油脂的过程中,为促使其分解,常采用高温高压的方法。液体有两个常用的沸点,一个是正常沸点,压力为正常大气压,即101.325kPa,水的正常沸点温度为100℃;另一个是标准沸点,压力为标准压力,即100kPa,水的标准沸点温度为99.63℃。 2.2.4.3化学变化过程
系统中发生化学反应的过程称为化学变化过程。通常用下面这个通式表示任一化学反应。
aA?bB?yY?zZ
上式可简写为
0???BB
B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