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试卷及答案 下载本文

组和第四组的组中值分别为( )

A、 750和2500 B、 800和2250 C、 800和2500 D、 750和2250 7.统计分组的核心问题是( )

A、划分各组界限 B、选择分组标志 C、确定组数 D、确定组距 8.1990年我国国民生产总值为17688亿元,这是( )。

A、时期指标 B、时点指标 C、总体总量指标 D、平均指标

9.若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计划规定提高4.5%,实际执行结果提高了6%,则全员劳动生产率的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为多少,超额完成多少( )。

A、133.33%、33.33% B、101.44%、1.44% C、101.60%、1.60% D、98.43%、–1.57%

10.某工业企业产品年生产量为10万件,期末库存量为3.8万件,它们 ( )。

A、是时期指标 B、是时点指标 C、前者是时期指标,后者是时点指标 D、前者是时点指标,后者是时期指标 11.标准差指标数值越小,则反映变量值( )

A、越分散,平均数代表性越低 B、越集中,平均数代表性越高 C、越分散,平均数代表性越高 D、越集中,平均数代表性越低 12.间隔相等的不连续时点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的公式为( )

A.a??a B.a??af C.a?a0/2?a1?a2???an/2n?fna0?a1?fa1?a2a?an1??f2???n?1?fD.a?22?2nf

13.时间数列中所排列的指标数值( )。

A、只能是绝对数 B、只能是相对数

C、只能是平均数 D、可以是绝对数,也可以是相对数或平均数 14.直线回归方程中,若回归系数为负,则( )。

A、表明现象正相关 B、表明现象负相关

C、表明相关程度很弱 D、不能说明相关的方向和程度

15.某商店在价格不变的条件下,报告期销售量比基期增加10%,那么报告期商品销售额比基期增加( A、1% B、5% C、10% D、3%

16.指数曲线yc= abx中,参数b的经济意义是,当x每变动一个单位时( )。

A、现象的平均发展速度 B、现象的平均增长速度 C、现象的平均增减量 D、现象的环比发展速度 17.下列指数中属于可变构成指数的是( )。

A、

?x1f100??xff:?f B、

?x1f0:?x0f110?f

0?f1C、

?x1f1:?x0f1?f?f D、

?x0f1:?x0f011?f?

1f0。

)18.有两个数列,甲数列平均数为100,标准差为12.8;乙数列平均数为14.5,标准差为3.7。据此资料可知( )。

A、甲平均数代表性高于乙 B、乙平均数代表性高于甲

C、甲乙平均数代表性相同 D、无法直接比较甲乙平均数代表性大小 19.几何平均法平均发展速度数值的大小( )。

A、不受最初水平和最末水平的影响 B、只受中间各期发展水平的影响

C、只受最初水平和最末水平的影响,不受中间各期发展水平的影响 D、既受最初水平和最末水平的影响,也受中间各期发展水平的影响 20.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在是否需要确定自变量和因变量的问题上( )。

A、前者勿需确定,后者需要确定 B、前者需要确定,后者勿需确定 C、两者均需确定 D、两者都勿需确定 十四、

多选题

1.统计指标的构成要素有( )

A、指标名称 B、计量单位 C、计算方法 D、时间限制和空间限制 E、指标数值

2.下列指标属于总量指标的有( )

A、国内生产总值 B、人均利税总额 C、利税总额 D、职工人数 E、固定资产原值

3.根据标志值在总体中所处的特殊位置确定的平均指标有( )

A、算术平均数 B、调和平均数 C、几何平均数 D、众数 E、中位数 4.几何平均数的计算公式有( )

A、 nX1?X2??Xn-1?Xn B 、

X1?X2??Xn-1?Xnn

C、

X1X?X2???Xn-1?n22n?1 D、

?fIIXf E、

nIIX

5.下列指标中,属于强度相对指标的有( )

A、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B、人口密度 C、人均钢产量 D、每千人拥有的商业网点数 E、人均粮食产量 十五、

简答题

1.什么是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二者有何关系? 2.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有什么不同? 3.影响抽样平均误差的因素是什么? 4.回归分析与相关分析的区别是什么? 十六、

品 种 甲 乙 丙 价 格 (元/千克) 0.30 0.32 0.36 甲市场 75.0 40.0 45.0 销售额(万元) 乙市场 37.5 80.0 45.0 1.某地甲乙两个农贸市场三种主要蔬菜价格及销售额资料如表:

试计算比较该地区哪个农贸市场蔬菜平均价格高?并说明原因。 2.某企业元月份产值及每日在册工人数资料如下:

总产值(万元) 31.5 每日在册工人数 1-15日 230 16-21日 212 22-31日 245 试求该企业元月份的月劳动生产率。 3.某企业工人数和工资总额的资料如下:

工人组别 普工 技工 基期 320 280 工人数(人) 报告期 380 420 工资总额(元) 基期 22400 22400 报告期 30400 37800 根据资料要求,计算:(1)总平均工资指数(平均工资可变指数);(2)工资水平固定指数,人数结构变动影响指数;(3)从相对数方面分析因素变动对总平均工资的影响程度。(须有文字分析)

4.对一批成品按不重复随机抽样方法抽选200件,其中废品8件,又知道抽样单位数是成品总量的1/20,当概率为0.9545时,可否认为这批产品的废品率不超过5%?(t=1.96)

5.某公司所属8个企业的产品销售资料如下表:

企业编号 1 2 3 4 5 6 7 8 要求:

①计算产品销售额与利润额之间的相关系数。 ②确定利润额对产品销售额的直线回归方程。 ③确定产品销售额为1200万元时利润额的估计值。

试卷8答案:

一、单选题

1—5.ADACA 6—10. DBCBC 11—15. BCDBC 16—20.CADCB 二、多选题

3. ABCDE 2. ACDE 3. DE 4.ADE 5.AB 三、简答题

3. 答:数量指标是用绝对数形式表现的,用来反映总体规模大小、数量多少的统计指标,其数值大小一

般随总体范围的大小而增减。质量指标是说明总体内部数量关系和总体单位水平的统计指标,其数值大小不随总体范围的大小而增减。

2.答:(1)比例相对指标有反映总体结构的作用,与结构相对指标有密切联系。所不同的是二者对比方法的不同,说明问题的点不同,比例相对指标反映的比例关系是一种结构性比例,一般侧重有一个经验数据。

产品销售额(万元) 170 220 390 430 480 650 950 1000 销售利润(万元) 8.1 12.5 18.0 22.0 26.5 40.0 64.0 69.0 (2)强度相对指标也反映一种比例关系,相对比例相对指标而言,它所反映的是一种依存性比例而非结构性比例,不存在经验数据。

3.答:(1)总体单位之间的标志变异程度;(2)样本单位数目(样本容量)的多少;(3)抽样方式的选择;(4)抽样组织形式的影响。

4.答:编制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应遵循的一般原则是:数量指标指数要使用基期的质量指标作为同度量因素,而质量指标指数要使用报告期的数量指标作为同度量因素,称之为“数基质报”原则。 四、计算题

1.甲市场平均价格=0.32(元/千克) 乙市场平均价格=0.325(元/千克)

经计算得知,乙市场蔬菜平均价格高,其原因是乙市场价格较高的蔬菜销售量比重大于甲市场,也可以说,乙市场蔬菜平均价格高的蔬菜销售额比重大于甲市场。 2.

年 份 化肥产量(万吨) 环比增长速度(%) 定基发展速度(%) 3.销售额指数=117.4%

增加销售额=27150(元) (1)销售量指数=109.6%

销售量变动影响增加销售额=15000(元) (2)价格指数=107.1 %

价格变动影响增加销售额=12150(元) (3)综合影响:117.4%=109.6%×107.1% 27150=15000+12150 4.根据资料得:

1996 400 ––– ––– 1997 420 5 105 1998 445.2 6 111.3 1999 484 8.7 121.0 2000 544.5 12.5 136.1 P=n1n?8200?4%?p=P(1-P)n(1-)=0.0135 nN?p?t?p?2?0.0135=0.027所以,这批产品的废品率为(4%±2.7%),即(1.3%,6.7%)。因此,不能认为这批产品的废品率不超过5%。 5.(1)r=0.9934

(2)b=0.0742 a=-7.273

(3)x=1200时,y=-7.273+0.0742×1200=81.77(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