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问答题及名词解释
期;3期K+迅速外流;4期是Na+泵、Na+—Ca2+交换体、钙泵的活动使细胞内外离子浓度的不均衡分布得以恢复的时期。
4.组织液生成的有效率压与哪些因素有关?
答:组织液是血浆滤过毛细血管壁形成的。其生成量主要取决于有效滤过压
影响因素:
①毛细血管压:毛细血管压升高,组织液生成增多;
②血浆胶体渗透压: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EFP升高,组织液生成增多; ③淋巴回流:淋巴回流减小,组织液生成增多;
④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组织液的生成增多。
(或答:组织液是血浆滤过毛细血管壁而形成的。有效滤过呀与下列四个因素有关:1、
毛细血管血压;2、组织静水压;3、血浆胶体渗透压;4、组织液胶体渗透压。) 5.简述冠脉循环的血流特点
冠脉循环特点有:1、正常冠脉分支与心肌垂直走行,易受心肌收缩时压迫;心肌的毛细血管数与心肌纤维数的比例为1:1,正常心脏的冠脉侧支细小,血流量少,,突然阻塞不易建立侧支循环。2、血压较高、血流量大。冠状动脉直接开口于主动脉根部,加上冠状血管的血流途径断,因此在较小的分支血管内,血压仍能维持较高水平。3、摄氧率高,耗氧量大。比骨骼肌的摄氧率高1倍左右,动静脉血中含氧量相差大。4、血流量受心肌收缩的影响显著。动脉舒张压的高低和心舒期的长短是影响冠脉血流量的主要因素。
6.急性失血时可出现哪些代偿性反应
答:如果失血量较少,不超过总量的10%,可通过代偿机制使血量逐渐恢复,不出现明显的心血管机能障碍和临床症状。其代偿机制有:1、血容量降低,容量感受器传入冲动减少,引起交感圣经系统兴奋。失血量继续增加,则引起减压反射减弱和化学感受性反射增强引起大多数器官的阻力血管收缩,缓冲血压的下降,容量血管收缩,保证回心血量和心输出量,呼吸加深加快,心率加快。2、毛细血管组织液重吸收增加。3、血管紧张素II、醛固酮、血管升压素生成增加,促进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使人产生渴觉。4、造血功能增强,血细胞和血浆蛋白合成增加。
如果失血量较大,达总量的20%时,上述各种调节机制将不足以使心血管机能得到代偿,会导致一系列的临床症状。如果在短时间内丧失血量达全身总血量的30%或更多,就可危及生命。
7.试述心肌兴奋过程中兴奋性的周期性变化及其生理意义 该周期性变化的过程及生理意义为:(1)有效不应期:心肌细胞一次兴奋过程中,由动作电位0期开始到3期复极化至-60mv这段时间内,即使给以阈上刺激,也不能再次引发动作电位的产生。(2)相对不应期:在膜内电位恢复到3期-60mv ~ -80mv这段时间内,兴奋性低于正常,只有用阈上刺激才能引起细胞再次产生动作电位。(3)超常期:在膜内电位恢复到-80mv ~-90mv这段时间内,用阈下刺激就能引起细胞再次产生动作电位。因而,心肌兴奋的周期性变化与钠通道的状态有关。由于心肌的有效不应期特别长,一直持续到心室机械收
生理学问答题及名词解释
缩的舒张早期,在此期内,任何刺激都不能使心肌再次发生兴奋和收缩,因此心肌不会像骨骼肌那样发生强直收缩,从而保证心脏收缩和舒张的交替进行,以实现其持久的泵血功能。
8.何谓心电图?心电图各波及间期所代表的意义是什么?答:心电图是将心电图机的测量电极置于体表的一定部位,所记录到的心脏兴奋过程中所发生的电变化,把这种电变化经一定处理后并记录到特殊的记录纸上,称心电图。 正常心电图各波和主要间期的意义: P波:左右两心房的去极化过程。
QRS波群:左右两心室的去极化过程。 T波:两心室的复极化过程。
U波:可能与浦肯野纤维网的复极化有关。PR(PQ)间期:从P波起点到QRS波起点。表示从心房开始兴奋到心室开始兴奋的时间,也称为房室传导时间。
PR段:从P波终点到QRS波起点。表示兴奋在房室交界区的传导非常缓慢,形成的综合电位一般记录不到,故P波之后曲线回到基线水平。
QT间期:从QRS波起点到T波终点。表示心室肌开始除极到复极完成所经历的时间。 ST段:从QRS波终点到T波起点。表示心室各部分都处于去极化状态(相当于动作电位的平台期),各部分之间电位差很小。
9.试述正常心脏兴奋传导的途径、特点及生理意义
答:兴奋传导的途径是:正常心脏兴奋由窦房结产生后,一方面经过心房肌传导到左右心房,另一方面是经过优势传导通路传给房室交界,再经房室束及其左右束支、普肯也纤维传至左右心室。即:窦房结→心房肌(优势传导通路)→房室交界→房室束→左、右束支→普肯也纤维→心室肌。 传导特点:①心房肌的传导速度慢,约为0.4m/s,“优势传导通路”的传导速度快(1.0~1.2m/s)
②房室交界传导性较低。因此,在这里产生房-室延搁。 ③末梢蒲肯野纤维的传导速度可达4m/s,高于心室肌(1m/s)
生理意义:正常的心脏兴奋传到途径,使心室的收缩必定发生在心房收缩完毕之后,因而心房和心室的收缩在时间上不会重叠,保证心室的充盈和射血。??
10.微循环有哪些重要的血流通路?它们各自的生理作用是什么 答:微循环是微动脉和微静脉之间的血液循环。它的血流通路有:
①直捷通路:使一部分血液能迅速通过微循环而进入静脉,保证回心血量 ②动-静脉短路:在体温调节中发挥作用。
③迂回通路:血液和组织液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
11.试述影响静脉回流的因素
答:凡能影响外周静脉压、中心静脉压以及静脉阻力的因素,都能影响静脉回心血量。 1、体循环平均充盈压:在血量增加或容量血管收缩时,体循环平均充盈压升高,静脉回心血量越高;反之减少。
生理学问答题及名词解释
2、心肌收缩力:心肌收缩力量增强,心室收缩末期容积减少,心室舒张期室内压较低,对心房和大静脉中血液的抽吸力量大,静脉回流增多。心衰时,由于射血分数降低,使心舒末期容积增加,从而妨碍静脉回流。
3、体位的的改变:当人体从卧位转为直立时,身体低垂部分的静脉跨壁压增大,因静脉的可扩张性大,造成容量血管充盈扩张,使回心血量减少。
4、骨骼肌的挤压作用:当骨骼肌收缩时,位于肌肉内和肌肉间的静脉受到挤压,有利于静脉回流;当肌肉舒张时,静脉内压力降低,有利于血液从毛细血管流入静脉,使静脉充盈。在健全的静脉瓣存在前提下,骨骼肌的挤压促进静脉回流(即“静脉泵”或“肌肉泵”的作用)。
5、呼吸运动:吸气时,胸腔容积加大,胸内压进一步降低,使位于胸腔内的大静脉和右心房跨壁压增大,容积扩大,压力降低,有利于体循环的静脉回流;呼气时回流减少,同时,左心房肺静脉的血液回流情况与右心相反。
12.简述血管升压素的来源、作用和分泌调节因素
答:血管升压素由下丘脑视上核、室旁核神经细胞合成,经下丘脑-垂体束神经纤维的轴浆运输到神经垂体,在此贮存并释放入血。其作用是促进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调节其分泌的因素有:①血浆晶体渗透压的变化;②循环血量的变化。
13.简述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的产生机制
(答:同本章第3题:简述产生各时相的离子机制)答:各期的离子基础:0期与快速通道Na+内流有关;1期为一过性外向K+电流;2期为L型Ca2+和少量Na+缓慢持久内流与延迟整流K+外流处于平衡状态,使复极化减慢形成平台期;3期K+迅速外流;4期是Na+泵、Na+—Ca2+交换体、钙泵的活动使细胞内外离子浓度的不均衡分布得以恢复的时期。
14.简述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化学感受器反射对血压的调节作用
+
答:当机体血中O2分压降低,CO2分压增高和H浓度升高时,可刺激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化学感受器,以窦神经和迷走神经传到延髓,使延髓内呼吸神经元和心血管活动神经元的活动发生改变,其主要效应是使呼吸加深加快。兴奋交感缩血管中枢,经缩血管神经使内脏阻力血管收缩,外周阻力增加,致使血压升高。
15.简述房-室延搁及其生理意义
答:兴奋通过房室交界传导速度显著减慢,兴奋由心房传至心室需经一个时间延搁的现象称为房-室延搁。
使心室的收缩必定发生在心房收缩完毕之后,因而心房和心室的收缩在时间上不会重叠,对心室的充盈和射血有重要意义;房室交界区也因此而成为传导阻滞的好发部位,房室传导阻滞在临床上极为常见。
16.循环血量减少时,醛固酮的分泌有何变化,机制如何?其生理意义如何 答:醛固酮的分泌增加。醛固酮的分泌,是通过肾素一血管紧张素系统实现的。 ①循环血量减少引起入球小动脉血压下降,对小动脉壁的牵张感受器的刺激减弱,使肾
生理学问答题及名词解释
素释放增加;
②入球小动脉血压下降,肾小球滤过率降低,滤过和流经致密斑的Na+量减少,刺激致密斑感受器,引起肾素释放增多;
③循环血量减少,肾交感神经兴奋、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分泌增多,均可直接引起肾素的释放。肾素激活血浆中血管紧张素原,使之转变为血管紧张素Ⅰ,血管紧张素Ⅰ进一步转变为血管紧张素Ⅱ和血管紧张素Ⅲ,后二者均可刺激肾上腺皮质球状带,使醛固酮分泌增加。
意义:醛固酮可促进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Na+、水的重吸收,有利于血压和血容量的恢复。 17.以左心为例,试述心脏泵血的全过程
答:1.心脏泵血包括射血和充盈过程。一个心动周期可分为以下几个时期。
(1)心房收缩期:心房收缩之前,处于全心舒张期,血液由心房流入心室,使心室充盈。心房收缩,使心室得到进一步充盈,充盈血量增多。
(2)心室收缩期:分为①等容收缩期:此期特点是心室肌强烈收缩使室内压急剧升高,在等容收缩期两瓣膜均处关闭状态,心室容积不变。②快速射血期:等容收缩期后,心室肌继续收缩,室内压进一步升高,超过主动脉内压,半月瓣打开,血液快速射入主动脉。此期特点是心室容积迅速减小,此期末室内压升至最高,射血速度很快,主动脉内压也随之升高。③减慢射血期:射血速度逐渐减慢,射血量减少。在其后段,心室内压已低于主动脉压,但由于受到心室肌收缩的挤压作用,血液仍具有较大的动能和惯性,使心室内血液还在继续射入主动脉。
(3)心室舒张期:分为①等容舒张期:此期特点是心室容积不变,室内压急剧下降。②快速充盈期:心室继续舒张,室内压继续下降,一旦室内压低于房内压时,血液由心房迅速进入心室,即靠心室舒张的抽吸作用使心室充盈。③减慢充盈期:心室快速充盈后,随着心房内血液不断流入心室,心室容积进一步增大。④心房收缩期:心房收缩,心室充盈量进一步增多。
心脏泵血过程概括如下:心室开始收缩→室内压升高大于房内压→房室瓣关闭→心室继续收缩,室内压继续升高超过主(肺)动脉压→主(肺)动脉瓣开放→血液由心室流向动脉,室内容积减小。
心室开始舒张→室内压降低小于主(肺)动脉压→主(肺)动脉瓣关闭→心室继续舒张,室内压继续降低小于房内压→房室瓣开放→血液由心房流入心室,室内容积增大。随后心房收缩→心室充盈量进一步增多。
18.心肌有哪些生理特性?与骨骼肌相比有何不同
答:心肌的生理特性有:自律性、兴奋性、收缩性、传导性。
心肌与骨骼肌比较有以下不同:1、心肌有自动节律性,而骨骼肌没有。在整体内,心肌由自律性较高的窦房结细胞控制整个心脏的节律性活动;而骨骼肌收缩的发生有赖于运动神经的传出冲动。
2、心肌兴奋后的有效不应期特别长,不会发生强直收缩,而总是收缩和舒张交替进行,以完成射血功能;而骨骼肌的不应期很短,容易发生强直收缩,以维持姿势和负重。
3、心肌的收缩有“全或无”现象,因为两心房、两心室分别组成两个功能性合胞体;骨骼肌为非功能性合胞体,整块骨骼肌的收缩强弱随着受刺激后发生的骨骼肌纤维兴奋的数目多少而不同;心脏上有特殊传导系统,保证心房、心室先后有序收缩,骨骼肌上不存在特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