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仕曼探路中国 下载本文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英仕曼探路中国

作者:何春梅

来源:《英才》2010年第10期

全球最大的上市对冲基金公司——英仕曼探路中国

人们往往对自己不了解的事物感到恐惧,对冲基金就是一个例子。

不过,自A股从2010年跨入做空时代起,人们就没有理由不从一个金融产品的角度去直面对冲基金了。因为也许某一天,你会成为它的客户。

“对冲基金会变得越来越主流化。我们向普通老百姓销售一些数目不大的对冲基金投资产品,现在看来非常受欢迎。”全球最大的上市对冲基金公司英仕曼集团(Man Group plc)首席执行官郭栢德(Peter Clarke)在接受《英才》记者专访时表示,近年来英仕曼一直在寻找其对冲基金产品进入中国市场的机会。

创建于1983年的英仕曼,其母公司英仕曼集团已经拥有227年的历史。目前,英仕曼管理着约385亿美元的资产,是伦敦富时100指数的成分股之一,另类投资领域的全球先驱,市值已达57亿美元。对于在全球14个司法管辖区设有办事处、客户遍及全球各个层面的英仕曼来说,如何打开中国市场已经成了其当前工作的重点之一。

事实上,随着中国商品市场特别是股指期货等衍生工具的推出,有专家断言今年将会成为中国的“对冲基金元年”。除了国内私募基金的日益活跃,国外大型对冲基金也开始纷纷布局亚洲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市场。不过,受制于更严格的市场准入和监管方面的压力,包括英仕曼在内的全球对冲基金大佬们想要在中国成为重要的市场参与方,无疑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行业大洗牌

通常情况下,人们喜欢把对冲基金跟神秘、隐秘等词汇联系在一起。然而,英仕曼却通过上市将自己置于透明的市场环境之中。

金融危机面前,英仕曼也未能独善其身,其股价在过去两年曾下跌超过60%。自2007年3月出任英仕曼集团的CE O以来,可以说郭栢德和所有对冲基金管理人一样,一直面临着金融危机带来的各种严峻考验。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在郭栢德升任CEO后不到4个月,英仕曼成功实现了计划已久的分拆计划,将旗下贡献了当年收入15%的期货经纪业务同核心业务对冲基金剥离,在纽交所单独上市。英仕曼随即开始了专业从事以对冲基金为主的另类投资。

如今,“上市公司”已经成了英仕曼的核心竞争力之一。“投资者最看重的是资金的管理者是否有长期的成功管理记录,同时,他们需要寻找一个透明度很高、安全可信的对手方。对于对冲基金这个行业来说,没有其他比英仕曼历史更为悠久、透明度更高的公司了,因为我们是接受英国金融局和市场监管的上市公司。”

为了应对金融危机给对冲基金行业带来的巨大冲击,郭栢德率领英仕曼趋利避害——做大高收益业务、缩小回报较差的业务,同时相应地调整了各业务的结构。除此以外,郭栢德还加快了并购整合的步伐。今年5月,英仕曼宣布以16亿美元收购总部位于纽约的美国对冲基金GLG Partners。两家公司在合并后将形成互补的投资战略以及加速营销、公司结构和运作方面的一体化。合并不仅能使英仕曼的业务多元化,更能将业务扩展到新的市场。该收购预计将于10月完成,一旦收购完成,GLG将成为英仕曼的全资子公司,英仕曼全球管理的总资产也将达630亿美元。

当前,对冲基金行业正在面临整合。投资资金正在从小型对冲基金流向规模超过10亿美元以上、历史超过5年的大型对冲基金。这次行业洗牌对英仕曼来说却是一个机会,郭栢德认为,“大型基金公司成长的速度比大公司要快,金融监管带来的结果是使得大型对冲基金的运作更为容易。长远来看,对冲基金的投资收益率会比现在更高,因为将来与对冲基金所进行竞争的资本,会比现在要少。”

在忙着强身健体的同时,英仕曼将更多的精力投向了发展潜力巨大的新兴市场。让郭栢德有些遗憾的是,虽然英仕曼进入亚太地区已有20多年,但却始终未能敲开中国对冲基金市场的大门。

还不能在中国销售

以前,在只能单边做多的中国资本市场上,国际对冲基金们总有些不适应。他们的投资策略和模型无法应用于中国市场,因为这里没有做空机制。

今年以来,中国证监会不断给他们带来好消息。中国监管部门已经原则同意开展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业务试点和推出股指期货品种。从此,中国市场也可以进行卖空和杠杆交易,“很高兴中国引入了股指期货等一些做空机制,但是中国离一个平衡的金融市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只有向市场引入更多的平衡因素,扩大市场参与方,才能更好地保持金融市场的平衡。” 事实上,因为中国资本项目并未开放,国外的金融机构还不能直接进入中国资本市场。换言之,当前股指期货与融资融券的推出对国际金融机构没有太大的直接影响。“我们现在还不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能在中国销售我们的产品,中国相关的监管框架还不允许。我访问中国的目的,就是想了解中国开始业务的时间表。当前英仕曼主要是帮一些主权财富基金管理资金,从长远来看,我们希望和中国国内的投资管理公司和银行建立起联盟关系,使得我们的产品有渠道进入中国市场。”

中国关于做空机制的探索已有较长时间。2006年,上海成立了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从那时开始,监管部门就一直在做着股指期货、卖空以及保证金交易的各种尝试。但金融危机打乱了这种尝试,监管部门多次推迟批准这些业务。中国政府担心投资者会滥用卖空和保证金交易,增加投机,造成市场更加动荡。

除此以外,一位不愿具名的分析师告诉《英才》记者,监管部门比较谨慎的原因,一方面是担心对冲基金通过直接购买股权控制中国公司,另一方面,中国投资者现在还很不成熟,投机性、赌性太强,而金融市场还很不完善,免疫力还不强,“不过我认为这不能作为充分理由,我赞成中国发展对冲基金,即使它开始时会走一些弯路,会有很多问题,但作为一个新生事物,一个婴儿,总是需要一个成长的过程,不能因为成长有代价,就不让他出生。” 郭栢德认为,对冲基金确实有着高风险,“我想风险之一就是投资者对自己所投资的对冲基金产品并不是非常了解,对如何挑选的认识程度还不够;同时对冲基金存在杠杆率过高或者流动性不足等问题,对投资者来说在投资赎回要求方面存在问题。金融危机中我们就已经遇到过这些问题。不过,这些风险都是通过监管可以解决的。”

而关于对冲基金导致金融危机的说法,郭栢德认为,目前各方分析已有共识,那就是对冲基金并不是导致金融危机的原因,相反大部分对冲基金是金融危机的受害者,一些对冲基金还在金融危机中起到了稳定平衡的作用,“有很多知名的对冲基金是非常活跃的投资者,不同的基金公司,策略和投资战略是不同的。总的来讲,对冲基金是为了减少投资者投资组合带来的风险,而不是为了增加更多的收益。对冲这两个字就是要对这个投资组合引入一种平衡,而不是一个非常激进的市场参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