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眉内容
D.最早把四声应用到诗歌创作上的诗人则是沈约。 E.完整列出声律说“八病”的是梁代钟嵘的《诗品序》 3、以下与刘勰有关的选项有(ABE )
A.字彦和 B.祖籍东莞莒(今山东莒县)人 C.东晋以后世居建康(今江苏南京) D.晚年在定林寺出家,法号慧震。
E.青年时期随僧祐在定林寺整理佛经,期间撰成《文心雕龙》。 4、江西诗派的主要人物有 (ACE ) A.黄庭坚 B.苏轼 C.陈师道 D.严羽 E.吕本中
5、近代文学改良运动的主流和成就主要表现在 (ABE ) A.诗界革命 B.文界革命 C.史界革命 D.白话运动 E.小说界革命 6、下列文艺观点出自孔子《论语》的有(ABDE ) A.思无邪 B.质胜文则野 ,文胜质则史 C.心斋、坐忘 D.辞、达而已矣 E.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7、《毛诗序》继承和发展了先秦儒家的诗论观点,提出了 (BCD ) A.兴观群怨说 B.情志结合说 C.六义说 D.得意忘言说 E.\美刺\教化说 8、重要的文学评点有(ABC )
A.毛宗岗的《三国演义》评点 B.张竹坡的《金瓶梅》评点 C.脂砚斋的《红楼梦》评点 D.刘辰翁的《水浒传》评点 E.毛宗岗的《金瓶梅》评点
9、苏轼在文学理论上有许多精辟的见解,他主张(BDE ) A.言必中当世之过(白居易) B.观察事物应了然于心,也了然于口和手 C.诗有别材,诗有别趣 D.诗贵乎枯淡,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实美 E.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苏轼赞王维语)
10、下列属于近代词论的著作有(ABC )
A.《人间词话》 B.《词坛丛话》 C.《白雨斋词话》D.《词选》 E.《词源》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庄子的)“虚静”说 :
(庄子的)“虚静”说 :“虚静”说是中国古代有关创作构思的理论。“虚静”最早是老广在《道德经》里提出“致虚极,守静笃”的说法。庄子极大地发展了老子的“虚静”学说。认为虚静是进入道的境界时所必须具备的——一种精神状态,《庄子*大宗帅》里提出“坐忘”就是“虚静”。这是要人;以掉一切存在,也忘掉自己存在,抛弃——毁知识,达到与道合一;庄子认为虚静必须在“绝学弃智”的基础上方可达到,然而出只有达到虚静,才能对客观趴界有最全面最深刻的认识。才能自由地进行审美观照,艺术创造力十最力旺盛,才能创作山和造化天丁完成任务全一致的作品。 2、(司空图的)“四外”说:
(司空图的)“四外”说:“四外”说是指唐代诗论家司空图在《与李生论诗书》和《与极浦书》中提出的“韵外之致”,“味外之旨”、“象外之象”、“景外之景”,这就是所谓的“四外”说。“四外”说笼统地说都是指丰富的醇美韵味,细分则内涵略有不同:“韵外之致”,应该是指意境作品表层文字、声韵覆盖下的无尽情致;“味外之旨”则应是侧重指意境作品所具有的启人深思的理趣;“象外之象”和“景外之景”则是意境作品在表层描绘的形象之外,还能让鉴赏者联想到、但又朦胧模糊的多重境象。 3、“辞达”说与“文质”说:
“辞达”说与“文质”说:孔子在《论语*卫灵公》中记载道,子曰:“辞达而已矣。”这是孔子在论述文字的内容和形式的关系,他主张言辞通晓畅达即可。“辞”指语言,文学。达:表达。“文质”说,孔子在《论语*雍也》云:“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
页眉内容
质彬彬,然后君子。”这是关于文学的内容与形式关系的论述,后来被运用到文学创作中,成为要求文学作品内容与形式完美统一的基本理论,并在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的发展重视中起着主导作用。
4、“文以气为主”说:
“文以气为主”说:曹丕在《典论*论文》中提出的著名论断,他说:“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虽在父兄,不能以移子弟。”这是的“气”是由作家的不同个性所形成的,指的是作家在禀性、气度、感情等方面的特点所构成的一种特殊精神状态在文章中的体现。“文以气为主”就是强调作品应当体现作家的特殊个性。要求文章必须有鲜明的个性,而这种个性只能为他所独有,这也说明了文章风格多样性的原因。曹丕最早将哲学领域中“气”的概念引入到文学创作和评论中,形成了后世许多文论家、诗论家常以“气”论诗、论文的传统。 5、“诗穷而后工”说:
“诗穷而后工”说:欧阳修在《梅圣俞诗集序》一文中提出来的,他认为“诗人少达而多穷”,“世所传诗者,多出于古穷人之辞也”,“愈穷则愈工”。“诗穷而后工”这的“穷”不是指经济生活的穷困,而是指诗人困厄的人生境遇。认为诗人在受到困厄环境的磨砺,幽愤郁积于心时,主能写出精美诗歌作品。这在司马迁、钟嵘、韩愈等人的诗文论中也有类似表达。欧阳修则进一步将作家的生活境遇、情感状态直接地与诗歌创作自身的特点联系起来。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试谈《庄子》言意关系论对于诗歌意境论的启迪。
答:《庄子》强调语言文字的局限性,指出它不可能把人的复杂的思维、内容充分体现出来,这种对言意关系的看法是与他整个哲学思想体系相联系的,对文学艺术创作影响深远。文学作品要求含蓄,有回味,尤其是诗歌创作往往是以少总多,追求“味外之旨”。《庄子》的“得意忘言”说恰恰道出了文学创作中言意关系的奥秘。此对文学创作和文学理论批评产生了巨大影响。它在魏晋以后,被直接引入文学理论形成了中国古代文学注重“意在言外”的传统,并且为意境说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2、《典论?论文》批评了当时文坛上哪些不良现象?
答:曹丕反对好古*今,批评当时“贵远*近,向声背实”的不良倾向,以及文人相轻的不良风气,主张客观和实事求是的批评风尚 3、如何理解苏轼对孔子“辞达”说的阐发?
答“注重文艺的自然本质,讲求创作的自然天成,是苏轼文艺思想十分突出的方面。就文而言,苏轼反对务奇求深和雕琢经营,要求行文自然”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所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态横生“。或者说是”不能不为之为工也。“反映在具体的形象描写上便是”随物赋形“,强调主体在创作时与对象的一种顺应而自然的关系。这种内容与形式相统一的完美追求正是继承了孔子”辞达“的观点,并且又有所深化和发展,是对孔子”辞达“说的进一步阐发。
4、怎样理解王国维说的“一切景语,皆情语也”这句话?
答:景语指重客观的写景文字,景物描写;情语指重主观的抒情文字。“一切景语,皆情语也“指构成艺术形象的景物描写看似客观,实际已经蕴含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是物与我、情与景相结合的产物。作品中景物的选择、提炼、表现皆由作者的主观情思所支配,并为表现作者的主观情思所服务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C卷(课程编码00814)
页眉内容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4个备选答案中,选出1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号码写在题干的括号内。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论语‘为政》记孔子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B ) A.‘尽美矣,又尽善也’ B.‘思无邪’
C.‘尽美矣,未尽善也’D.‘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2、孔子“诗可以兴”中的“兴”,朱熹解释为(C )
A.“和而不流” B.“引譬连类” C.“感发志意”和“托物兴辞” D.“考见得失” 3、教材指出:《毛诗大序》认为:诗歌创作要合乎“发乎情,止乎礼义”的原则,而在揭露和批评黑暗方面,又必须(B )
A.“怨而怒” B.“主文而谲谏” C.“劝百而讽一” D.“风以动之,教以化之” 4、王充《论衡?佚文》里自述他写作《论衡》的主旨是(B )
A.“讽谏”说 B.“疾虚妄” C.“文为世用”说 D.“知人论世”说
5、认为“文以气为主”,因而提出了“文气”说的古代文论作品是(B ) A.《文心雕龙?体性》 B.《典论?论文》 C.《诗品序》 D.《文赋》
6、在文体论上把文章分为“四科”八种和十类的古代文论家分别是(C ) A.曹丕和钟嵘 B.陆机和刘勰 C.曹丕和陆机 D.钟嵘和刘勰 7、刘勰提出了“体性”的概念,讲的是(B )
A.文章的体裁与文学性质的一致性 B.文学作品的体裁风格与作家才性之间的关系 C.创作时要体会各种文学体裁的性质 D.在文学鉴赏中,读者要领会文学体裁的性质 8、《文心雕龙?风骨》篇中的“风骨”,近人黄侃在《文心雕龙札记》中认为(D ) A.“风即文辞,骨即文意” B.“风即讽刺,骨即刚正不阿” C.“风即言辞动人,骨即立意强健” D.“风即文意,骨即文辞” 9、钟嵘文学思想的核心是(A )
A.“直寻” B.“诗赋欲丽” C.“诗缘情而绮靡” D.“滋味”说
10、教材指出:钟嵘在《诗品序》里提出“滋味”说,而要创造出作品中深厚的滋味,钟嵘认为关键在于(B )
A.如何运用新兴的五言诗的形式来写作 B.如何综合运用赋、比、兴的方法来写作 C.如何吸收并运用四言诗“文约义广”的经验来写作
D.如何学习并灵活运用《诗经》和《楚辞》的语言形式来写作
11、在中国古代文学批评中最早提出以“滋味”论诗的诗歌批评家是(B ) A.庄子 B.钟嵘 C.孟子 D.刘勰 12、提出“取境”问题,并认为“取境”有易、难两种情况的唐代诗论家是(C ) A.陈子昂 B.司空图 C.皎然 D.白居易
13、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唐代文论家是(D ) A.韩愈 B.陈子昂 C.皎然 D.白居易
14、司空图提出诗歌应具有“韵外之致”的说法,教材认为:“韵外之致”,应该是指有意境的作品(B )
A.用韵优美,寄托深远 B.具有的启人深思的理趣 C.表层文字、声韵覆盖下的无尽情致
D.表层形象之外,还能让鉴赏者联想到朦胧模糊的多重境象
15、在《送参寥师》一诗中提出用佛教“空静”观来说诗的是(D ) A.司空图 B.欧阳修 C.白居易 D.苏轼
16、李清照在《论词》提出的著名观点是词应(C )
A.“清空雅正” B.“点铁成金” C.“别是一家” D.“脱胎换骨”
页眉内容
17、教材认为:谢榛诗论讨论的中心之一是情景问题,他主张(A )
A.“情景适会” B.“情主景附” C.“情景为二,各不相附” D.“为情寻景” 18、提出诗歌创作要有“神韵”的清代诗论家是(D ) A.王夫之 B.沈德潜 C.袁枚 D.王士禛 19、袁枚的诗论著作主要有(B )
A.《原诗》 B.《随园诗话》 C.《姜斋诗话》 D.《带经堂诗话》 20、王国维词学理论核心是(A )
A.“境界”说 B.“神韵”说 C.“性灵”说 D.“格调”说
二、多选题(在每个小题的5个备选答案中,选择出1-5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号码写在题干的括号内。正确答案没有选全或有选错的,该题无分。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孔子文艺思想的主要审美特征是(AB ) A.尽善尽美 B.雅正中和 C.自然之美 D.政治教化 E.文质相称 2、司马迁的文学主张主要见于(BC )
A.《离骚序》(班固) B.《报任少卿书》(报任少安书) C.《太史公自序》 D.《屈原贾生列传》(司马迁《史记》 E.《楚辞章句》
3、下列命题见于《毛诗序》的有(ABD ) A.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声 B.发乎情,止乎礼义 C.诗赋欲丽 D.主文而谲谏 E.劝百讽一
4、《诗品序》的主要内容有(ABCD )
A.反对声病说 B.提出了“滋味”说 C.反对玄言诗 D.提倡直寻 E.提倡用典 5、欧阳修提出的诗文理论观点有(AD ) A.道胜者文不难而自至 B.感激发愤 C.诗穷而后工 D.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 E.诗品出于人品
6、袁宏道诗歌批评的基本标准时(CD )
A.有为而作 B.一针见血 C.物真则贵 D.本色独造 E.不平则鸣
7、李渔认为:\填词之设,专为登场\,因此戏曲语言应该(CE ) A.贵浅显 B.重机趣 C.减头绪 D.戒浮泛 E.密针线 8、江西诗派的主要人物有 (ACE ) A.黄庭坚 B.苏轼 C.陈师道 D.严羽 E.吕本中
9、下列人物中,主张文以明道的有(BE ) A.荀子 B.刘勰 C.扬雄 D.曹丕 E.韩愈
10、梁启超将小说艺术的基本特征概况为:(ABCD ) A.浅易多趣,雅俗共赏 B.导游境界,变换空气 C.摹写情状,彻底发露 D.感人之深,莫此为甚 E.有我之境,无我之境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思无邪”说:
“思无邪”说:孔子在《论语*为正》中提出,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这是孔子确立的文学批评标准,从艺术方面看就是提倡一种“中和之美”。(中和:中正和平),对文学作品而言,要求从思想内容到文学语言,都不能过于激烈,要委婉曲折,不要过于直露。 2、“知人论世”说:
“知人论世”说:“知人论世“说:孟子在《万章下》中提到: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也也。是尚友也。从而形成了知人论贡说。即应该深入的了解诗人的
页眉内容
生增、思想、作品的时代背景,这是比较科学的文学批评方法,有利于还《诗》以文学的本来面目,为中国文学提供了较客观实在的批评原则。 3、钟嵘的“性情”说:
钟嵘的“性情”说:钟嵘在《诗品序》里认为诗歌的本性是表达人的感情的,他指出:诗歌既是人的”性情摇荡“的产物,又可反作用于人的”性灵“,使之受陶冶感化。性情之报以摇荡,是因为”物之感人“。”物“包括自然事物和社会人事两者,这就对文艺和现实的关系作了正确的解释,具有进步积极的社会内容,《诗品序》还特别强调诗歌要抒发怨情,”诗可以怨“,是中国古代文学创作理论的一个进步传统。 4、(李渔戏曲创作的)“立主脑”说:
(李渔戏曲创作的)“立主脑”说:(李渔戏曲创作的)“立主脑“说”清代戏曲理论家李渔在《闲情偶寄*结构》里列《立主 脑》一节,说:“古人作文一篇之主脑。主脑非他,即作者立言之本鄣也。传奇亦然。”提出了戏曲创作要“立主脑”之说。文中又说:主脑是“作者立言之本意”,就是说,一部骊曲是为何人何事而作。一本戏中只有一人是主要人物,其他是陪衬;也只有一事是中心情节,其他也是陪衬。这主要人物和中心情节就是一部戏曲的主脑。所谓“立主脑”就是要决定这部戏曲是为何人何事而作。立了“主脑”,就要集中主要精力来描写主要人物和中心事件,其他的众多人物和事件都要围绕中心人物和中心情节事展开。
5、(李贽的)“童心”说:
(李贽的)“童心”说:所谓童心就是未受道理闻见即儒家正统教条熏染之心,亦即是真心。童心不仅是创作的源泉,而且是评价一切作品的价值。只要有童心,就“无一样创制体格文字而非文者”。“天下之至文,未有不出于童心焉者也”从这种观点出发,李贽对于正统文人所不屑一顾的通俗文学,如《西厢记》、《水浒传》等,都给予了“天下之至文”的高度评价。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试述《庄子》崇尚自然的文艺美学思想在文学史上产生哪些积极的影响? 答:(1)崇尚自然,反对人为的审美标准和创作原则的建立。
(2)对外在的形、象、言的否定,对内在的情、道、意的重视,导致; A“意在言外”的创作规范。 B为意境拉行奠定基础。
2、《毛诗大序》的“诗有六义”说的内涵及意义。
答:《毛诗大序》曰:“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毛诗大序》在解释风、雅的意义的时候接触到了文艺创作的概括性的典型性的特征。“以一国之事,系一人之本,谓之风;言方下之事,形四方之风,谓之雅”,是说诗歌创作有以下具体的个别来表现一般的特点。
3、白居易的诗歌理论对传统儒家诗论中的“美刺”观点有何发展和突破?
答:对于传统儒家的诗论中的美剌观,白居易主要是强调“剌”,即“讽谕”的一面。而不是主张歌功颂德。在表达方式上他明确主张讽喻诗要写得激切、直率,不要躲躲闪闪,避重就轻。收此可见,白居易的诗歌虽然总的来说应列入儒家文艺思想的大范围内,但又有很大的发展突破。他抛弃了儒家文论中保守、消极的内容,而将其积极进步的内容发展到了最高程度,在全部古代诗论中很难再找到像他这样大声疾呼以诗为民请命,以诗暴露时政之弊的思想,这是应该充分肯定的。
4、沈德潜的诗歌的思想内容有什么要求和规范。
答:沈德潜继承了老师叶燮注重辨别诗歌源流的思想,对诗歌史作了清理。他认为,唐以前的诗是古诗之源,唐诗承其源而加以发展,代表了诗歌功颂德的最高成就,“诗入宋元,
页眉内容
流于卑靡”《唐诗别裁集*几例》,背离了诗歌传统,明七子虽有弊端,但旨在恢复传统,而他力图使清代诗歌能继承传统而不堕,他编选的《古诗源》、《唐诗别裁集》、《明诗别裁集》、《清诗别裁集》等就具体一体现了他清理诗歌史的意图,他提出的方法和目的是“先审宗旨,继论裁,继论音节,继论神韵,而一归于中正平和”,这也构成了他诗歌理论的基本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