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弥陀经疏钞演义01-03-012 - zh - CN 下载本文

阿弥陀经疏钞演义 (第十二集) 198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3-012

请看《阿弥陀经疏钞演义会本》,第十二页:

疏【不可思议者,如上明而复寂,寂而复明,清浊不形,向背莫得,则心言路绝,无容思议者矣。】

演【不可思议者下,是先合解。心言路绝,谓从本以来,离言说相,离心缘相,一切法不可说、不可念,名为真如故。】

这段文我们在前一次曾经详细的讨论过,一定要细心去体会,对我们深入经藏、修行功夫有很大的关系。「总说」介绍过了,下面再「别说」,就是分开来讲,什么叫不可思?什么叫不可议?『不可思议』就是不可思、不可议。

疏【不可思者,所谓法无相想,思则乱生。经云:汝暂举心,尘劳先起,是也。又法无相想,思亦徒劳。经云:是法非思量分别之所能及,是也。故曰心欲缘而虑亡也。】

这一段将『不可思』所以然的道理为我们说出来了。为什么「不可思」?我们要明白这个道理。『所谓法无相想』,「法」是指一切法,一切法是指心法、心所有法、色法、不相应行法,有为法乃至无为法,世出世间一切法无相想,这是说一切法的实相。《般若经》里面跟我们说得很清楚,讲到实相,实相无相。无什么相?就是「无相想」。所以一切相,《金刚般若》上说得好:「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相当体即空,它无有自性;无自性,相即非相。《心经》里面告诉我们:「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可见得一切相它的真实相里面是无相想。这个话说出来还是很难体会,为什么很难体会?它超出我们常识之外。怎么超越了常识之外?因为我们一天到晚都在胡思乱想。换句话说,没法子!从来没有停止过胡思乱想,於是这个事实真相就很难体会到,原因是在此地。

近代有一些科学的东西,的确对佛法给予很大的帮助。譬如科学家发现到宇宙一切物质都是相同的,元素有一百多种,都是基本粒子组合的,换句话说,它排列的方程式不一样,组合不一样,而成一百多种元素。所以科学家认为我们人身,人身体每一个部分,人身体的构造跟树木花草的构造,材料是相同的,都是基本粒子组合的。用同一种的材料,可以做砖头瓦块,可以做这些植物树木花草,也可以做我们人。材料是相同的,没有两样!这就是爱因斯坦所发现的,能量等於在静态当中的质量乘以光速的平方,岂不是《心经》里面讲「色即是空」!如果我们把空当作能量,色当作质量,那有什么两样!「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所以这里头无相无想。「相」是讲的相分,「想」是讲的见分。见分跟相分都是虚妄的,它的本体是自证分,自证分变现两种虚妄的相想,是这么一回事情!古时候唯识学家把「见、相」两分比作蜗牛的两只角。蜗牛两只角非有非无,它伸出来是两只角,缩进去又没有了,把那个头比作自证分,见相两分比作两只角。你不能说它有,也不能说它没有。你说它没有,它伸出来了;你说它有,它缩进去了。所以是非有非无,毕竟不可得。

那么,我们认识一切法的真相了。所以你要是『思则乱生』,这个「乱」是无明,头上安头。《楞严经》上说「知见立知」,这个地方「思则乱生」,思就是知见立知。自以为聪明,聪明在哪里?一天到晚胡思乱想,胡造谣言。「思」就是胡思乱想,「议」就是胡造谣言,佛经

里面名之为「戏论」,戏论是什么?开玩笑的话,没有一句是真的。这是给我们说明白,决定不能思,一切法统统不能思。我们修念佛法门,所求的就是一心不乱,如果一切法都不思,一心就现前,一心不乱就得到了。古人所谓修行得道,不思就得道了。一天到晚在那儿胡思乱想,你怎么样也得不到。不能思!不思是对的,不思是如如,不思就是经里面所讲的「如是」,如是我闻、如是我见、如是我觉、如是我知,这是真实法。

「法无相想」这一句,古德法师在注解里面,也有几句话为我们来发明:

演【不可思者下,是次分解。】

这是两个段落,前面是总,先是合解,这以下是分解。

演【法无相想,谓有相可思,无相难思。】

到底有相还是没有相呢?『无相』是真的,『有相』是虚妄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我们实在功夫不到家,换句话说,妄想没法子止住,不能不打妄想。怎么办?把六凡这个境界相,不去想它,一天到晚就想西方极乐世界,去想阿弥陀佛、去想观音菩萨、去想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你就想这些。为什么想这些?想这些有什么好处?想这些不造恶业,想这些不堕三途,你想世间法的话会堕三途。你实在不能不想,那就换想的对象,这个就是救命!从三途把你救到三善道,救到人天,从人天把你救到西方极乐世界。所以念佛法门里面,有观像念佛、有观想念佛,这是不得已的办法,方便门;此地给我们说的是真实相。所以要晓得,一切相是虚妄的,一切相当体即空。

演【汝暂举心,尘劳先起,是思之有过也。】

『汝暂举心』,你心才一动。『尘』是染污的意思,就是无明,此地这个尘就代表无明。你心才一动就是无明,把你的真性染污了,无始无明。《楞严经》上说「知见立知,是无明本」,你心才一动就是根本无明。真心是寂静的,一心不乱是静的。前面讲「寂而常照,照而常寂,寂照不二」,那是一心,那是真如。心才一动,这个动就是『劳』,所以无明是一个动相,尘劳先起。『是思之有过也』,莲池大师前面讲「思则乱生」,这个思的确是有过失的。

『又法无相想,思亦徒劳』,徒劳而无功。

演【思亦徒劳,是思之无功也。】

楞严经云,『是法非思量分别之所能及』。「是法」,什么法?跟诸位说,一切法。也许你听了感觉得奇怪,怎么是一切法?你要说这是真如本性,大概还差不多,如果说六根六尘、五蕴十二处,那怎么不可思呢?你要是这么个想法,见性就难了。在念佛,理一心不乱就没分;功夫要好,可以得到一个事一心,事一心里头才有这些东西。理一心,前面讲过,一切法都是自己真心变现之物,「一切法皆吾心体」,都是我自己心体,「非离万法别有心体」。所以我说,什么叫做理一心不乱?一切法就是一个理一心。我们要想得理一心、要想明心见性、要想入不二法门、要想入一真法界,你要明白这个道理。理要是真正贯通了,入这个境界有可能;我虽然不敢讲肯定一定能够入这个境界,但是有可能。问题就是你入的深度,你对这个道理了解的深度,你用功夫得法不得法,关键在这个地方。如果有相当程度的理解,用功

得法,这一生当中的确可以入这个境界。

在我们中国无论是宗门教下,你看看《高僧传》、《居士传》,在家修行的同修,开悟的、证果的、得理一心的,每一个朝代都有。中国人历代修行成就的,确实比外国人多,换句话说,中国人得天独厚,拿佛语来说,善根福德因缘深厚。我们这一代比不上前一代,毛病就是发生在自作聪明。如果老老实实规规矩矩,依照这个理论方法来修学,我们这一代的成就不会亚於前一代。什么叫老实?前一代的人他能够守著,懂得这个道理了,他在一切法里面,他就能够离言说相、离名字相、离心缘相,那就是不思议,他能入得了境界,他能成就。我们今天困难在哪里?我们不老实,一天到晚胡思乱想,病就在此地。

经里面这几句话说得好,这是给我们现前修行人当头一棒!所以这个法不是思量分别所能及,思量是第七识末那,分别是第六识,第六、第七统统缘不到;它所能缘的是虚妄的相,就是缘一切法相,它不能缘一切法性。但是要晓得,法性跟法相是一不是二,古人所讲的金与器,器是相,金是比作性,金跟器能分吗?不能分,是一不是二,这就叫入不二法门。我们如何在相上见性?离开思议就见到了。离开思议所现的,那叫不二法门,那叫不思议解脱境界。

演【心欲缘而虑亡者,举心欲缘,思虑先亡,以真如无相想,即心绝故。】

第六意识心、第七意识心它的功能到这个地方不起作用的,它是有限度的,也正显示出六、七识是有为法,不是无为法。它的作用虽然是大,它是有限度的,它能够打妄想,它不能缘真实,它能够缘虚妄相,它不能缘真相,不能缘实相,道理就在此地。这是说明「不可思」。

下面再说「不可议」,「议」是议论,也就是言说,这个法也没有办法说的。

疏【不可议者,所谓理圆言偏,言生理丧。经云:凡有言说,皆成戏论。是也。又理圆言偏,言不能尽。经云:一一身具无量口,一一口出无量音,如善天女,穷劫而说,终莫能尽,是也。故曰口欲谈而词丧也。】

『理圆』,理是圆满的,尽虚空遍法界这个理是圆的,随便捏一微尘那个理也是圆的,无有一法不圆。大而世界,小而微尘,无有一法不圆。理是什么?理就是性,法性。在有情众生称为佛性,在无情的众生称为法性。理是讲性,性是圆的。『言偏』,言语、言说不是圆的,文字不是圆的。我们再用金器来做比喻,金是圆的,金代表理,器是偏的,不圆,你去体会这个道理。性是圆的,相不是圆的,圆的就是真的,永远不变的。而相呢?刹那生灭,不是圆的。

演【理性圆融,不可分析,如一多交彻、大小互融、真妄交参、染净不二等。】

一开头就说得很好,『理』是讲『性』,圆融的。『不可分析,如一多交彻、大小互融、真妄交参、染净不二』,这全是华严境界,「理事无碍,事事无碍」。不到这个境界不行!什么时候到这个境界?弥陀会里面,理一心不乱就是这个境界。这个境界是什么样子的?这个境界的样子,没有见思烦恼,也没有尘沙烦恼,无明烦恼也破了几分,为什么?他见性了。见性就是见法法圆融之理,这就是见性。所以这个叫理一心,理一心就是「理性圆融,不可分析」。

不但是人我执没有了,像《金刚经》上所说的,四相、四见没有了,法执也没有了;如果有法执,怎么能「一多交彻,大小互融」,这个四句都变成障碍了,法执也没有了。这是理一心不乱的样子。六根接触六尘境界,无有一法不圆融,圆融就是法身;无有一法不自在,自在就是解脱;无有一法不彻了,彻底明了就是般若。所以理一心是法身、般若、解脱统统现前,都证得。在一一法里面见法身,一一法里面显般若,一一法里面得自在,那就叫做事事无碍。我们在经论上透了这么一点消息,理是事之理,性是相之性,你就懂得了。事离不开理,理离不开事,理事是一,性相不二,要在这个里面去体会、去领悟。

演【言偏者,如言一则遗多,言大则失小,谈真则违俗,说染则违净等。】

「言一则遗多」,同时不能说两桩事情,说这一桩漏掉那一桩,说那一桩把这桩漏掉了,这就不圆。「言大则失小,谈真则违俗,说染则违净」,这好懂。所以言说的功能是非常的有限。

演【所谓开口成双橛,扬眉落二三也。是言之有过也。】

这个意思是说,你一开口一定落在两端;这个两端,就是相对的。佛法讲不二法门,你这一开口一定是落在两门上。法是不二法门,二怎么能够入得进去?『扬眉』是表示,不但是言说不得,表示也表不出来。如果能表得出来,表法用一种就可以了。《华严经》里面用多少方法来表法,能不能表得尽?表不尽。言说与表法,在佛法里面是教学不能缺少的工具,用佛学术语来讲,就是不可缺少的善巧方便;只是善巧方便而已,你要从这个善巧方便里悟入真实。所以佛菩萨善友对我们帮助只能到此地,增上缘而已。你自己能不能悟入,那靠你了,佛菩萨无可奈何!所以开悟是谁开悟?是你自己开悟的,不是老师有能力帮助你开悟的。老师如果有能力帮助别人开悟,凡是亲近这个老师的人统统开悟才对。我们《坛经》讲过很多遍,当年亲近六祖大师多少人?最起码也有几十万人。几个开悟的?四十三个。不成比例!六祖大师会下能开悟,万分之一。谁帮助他开悟的?自己开悟的。《坛经》上说得很清楚:自悟、自修、自证。祖师说法,徒众学生都在听,为什么那一个人开悟,别人听了不开悟?一样的善巧方便,能不能悟入在个人。老师何尝不想大家都开悟,没有办法,做不到的事情!这是说「言之有过也」。

演【言不能尽,是言之无功也。】

「言不能尽」,没有办法尽一切理,就是没有办法尽圆满的理,没有办法尽圆满之事;理事都是圆融的,理事都是无碍的。「表示」不是圆融的,是有碍的,「言说」也不是圆融的,也是有碍的。佛用这个方法,用有碍,叫你从有碍悟入无碍,叫你从有尽悟入无尽,就是一定要离言说、离名字、离心缘。离言说、离名字就是「不可议」,《华严经》里面所讲的「一真法界」,净土里面所讲的「实报庄严土」,就证得理一心了。问题就是你六根接触外面的境界是不是圆融无碍?如果你接触外面这个境界,果然是理事无碍、事事无碍的,你自己就得理一心。得理一心,有没有理一心的名字呢?没有。如果还有一个理一心的名字,你还著了名字相,那是障碍;你还著了言说相、你还有心缘相,你这三条统统没断掉,你是标准凡夫,不是圣人。这个地方实在是微细,真是差之毫厘,失之千厘。

演【口欲谈而词丧者,开口欲谈,言谓先丧,以至理绝言,无容措口故。】

真实法说不出,没法子说,所以才说「凡有言说,皆成戏论」,就是这么个道理。真实法里面最重要的纲领,我们在讲席当中也是常常提示,读经要离文字相、离心缘相,才能够当下成就三学、三慧。听经也要离言说相、离名字相、离心缘相,当下就是一心不乱,就是三慧、三学同时具足。读听不是功夫,什么是功夫?读听不是修行,什么叫做修行?如果你不会,那就是「说食数宝」。你要是会了,真功夫、真修行!这里面,什么是三慧,什么是三学,一桩一桩清清楚楚、了了分明,确实具足。

演【如善天女者。华严云:自在天王有天采女名曰善口,於其口中出一音声,则与百千种乐而共相应等。】

这是《华严经》上的,『一一身具无量口,一一口出无量音』,也没办法,这种能力不是普通人能办得到的,世间的伶牙利齿怎么能跟善天女相比?『善天女』都没法子,谁有能力能说呢?无怪乎我们在《华严经》里面看到五十三位善知识,人人都说真话,对於诸佛菩萨的智慧功德没有办法知道,也没有办法说得出,这说的真话。这一段是引用《华严经》经文,说明『口欲谈而词丧』。

疏【又此经原名不可思议,故用此四字总赞前文,盖是至理之极名也。】

「不可思议」这四个字不是没有来源的,不是随便说的。《华严经》称为大不思议经,《维摩经》称为小不思议经,本经也称不思议经,我们就明了这原来是同一类的。所以本经是《华严经》的总归结,你看末后最后一卷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我们在《华严经》上看出来,善财童子是一个真正修行人,就是我刚才讲的,他懂得理论,懂得方法,他六根接触六尘,行住坐卧统统是修行,全是功夫。他每参访一位善知识,他的境界就提升一层,他去参访初住菩萨,他自己本身就到初住;他参访初地菩萨,他本身就到初地;他参访文殊、普贤,他本身就到等觉了。等觉再上去,那就统统到西方极乐世界了。善财童子每参访善知识,他有三句非常重要的话,第一个是叙说他发了大心、大愿,一定要满足我的大愿,大愿是什么?无上正等正觉。我已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就是菩提心),要求无上正等正觉。只有圆教佛是无上正等正觉,藏教佛、通教佛、别教佛都是正等正觉,不能称无上。文殊、普贤都是正等正觉,等觉菩萨。等觉菩萨要成无上正等正觉,必须到西方极乐世界。

所以我们读这个经要觉悟,如果要成就最究竟圆满的智慧,是在西方极乐世界;除了西方极乐世界,任何一个地方都不能圆满。如果不发心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可以说是愚痴之人、没福报之人。不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就没有无上正等正觉的分。这是我们要觉悟!读《华严经》,如果连这个明显的意思都看不出来,这个经白读了。能把这个意思看清楚,读《华严经》没有不死心塌地念阿弥陀佛的。《楞严经》上说「不假方便,自得心开」,佛不欺骗我们。不假方便,不需要藉任何一法来帮忙,就是一句阿弥陀佛念到底,从初发心念到无上正等正觉;不需要藉禅、密来帮忙,用不著,什么都用不著。你要是修其他法门,那真的要用念佛法门来帮忙,你才能成就。念佛法门不必用任何法门来帮助,虽然说正助双修,正是念佛,助还是念佛,这是诸位读蕅益大师念佛法门的开示应当明了。『故用此四字总赞前文』,这个文是大师在此地所作的序文,用「不可思议」来赞前面所说的。不可思议就是「至理极名」。什么是至理极名?《演义》里面有注解。

演【至理极名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