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叔叔于勒(3) 下载本文

怀柔区第四中学

课题 教学目标 15 我的叔叔于勒 第三课时 理解作者从多方面刻画人物形象,以展现人物内心世界的方法。 赏析本文情节曲折,构思巧妙 理解小说表现的主题思想。 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 教学资源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上节课我们了解了小说的故事情节以及环境描写的听 环节一:导入 清楚探究作用,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 内容 环节二:合作探(一)人物赏析 究 请同学们结合下面的问题,思考人物的个性特征。 1.于勒是怎样的一个人? 【交流点拨】于勒年轻时,是个浪荡子。他把自己所得的遗产花光了,又花了哥哥菲利普的一些钱,因而被视为“全家的恐怖”。终于,他被送到美洲。后来,据说他在那里做了生意赚了钱,并给菲利普夫妇去信说,打算发了财回法国来跟哥哥同住。于是,又被哥哥一家看作全家的“希望和福音”,但于勒在美洲阔了一阵,重又潦倒,沦落成为一个穷光蛋,被法国船长带回来,在船上靠摆摊卖牡蛎过日子,他又重新被哥哥一家弃之门外。 2.菲利普夫妇一家为什么盼望于勒回来? 【交流点拨】菲利普是个小公务员,一家人生活十分拮据,不仅“样样都要节省”,甚至连女儿都嫁不出去。但是,他们知道以前被视为“全家的恐怖”的于勒在美洲发了财,并准备回到故乡,和哥哥一家“一起快活地过日子”。于是菲利普一家朝思暮想,眼巴巴地盼望于勒归来,并对“这桩十拿九稳的事”“拟定了上千种计划,甚至计划到要用这位叔叔的钱置一所别墅”,“我”的二姐也因这一“福音”订了婚。 3.小说的结局是菲利普夫妇一家人躲开了日夜盼望的于勒,这是什么原因? 【交流点拨】直接原因:于勒又沦落为穷人,而菲利普夫妇只认识钱。 根本原因:金钱至上的社会观念。 4.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称呼有哪些变化(在课文中标注出来)?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1

教学环节 读书 交流 交流 解小说的人物 小组学习 多角度理 怀柔区第四中学

【交流点拨】称呼:好心的于勒——这个小子——这个贼——这个流氓;原因:外在原因是于勒的贫富变化,内在原因是人的自私贪婪、虚荣势利、冷酷无情。 5.从菲利普夫妇对于勒态度的前后变化,可以看出他们怎样的性格特征? 【交流点拨】自私、贪婪、庸俗、虚荣、势利、冷酷。 6.课文标题是“我的叔叔于勒”,这是一个偏正短语,它的中心词是“叔叔于勒”,那么小说的主人公是于勒,对吗? 【交流点拨】不是。尽管于勒叔叔这个人物贯穿了课文的始终,但他却不是主人公。因为判定作品中的某一人物是不是主人公,关键看这一人物形象是否体现了作者的创作意图和作品所要表现的主题思想。小说的故事情节虽然都是紧紧地围绕于勒的命运展开的,但是,于勒只是小说中的线索性人物,作者设置他是为了组织材料,结构故事,推动情节发展的,并不是靠他来揭示主题的。 7.什么人物在文中的位置和作用最重要呢?是“我”吗?那么,文章的主人公是谁呢? 【交流点拨】“我”仅仅充当了作者的代言人,虽然“我”从头到尾出现,整个故事是由“我”的所见、所闻、所做、所思而构成的,但那只是为了使作品有一个更客观的叙述角度。作者把笔墨凝聚在“我”的一家去哲尔塞岛旅游在海轮上巧遇于勒这一事件上,集中表现菲利普夫妇对于勒态度的骤然变化,从而刻画菲利普夫妇的性格特征,揭示全文主题思想,因此,本文的主人公是菲利普夫妇。 (二)写法探究 1.这篇小说从一个孩子的眼光用第一人称写有什么好处? 【交流点拨】(1)从“我”的角度来观察,叙述“我”的所见、所闻、所想、所做,这就使故事显得更真实、亲切,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 (2)通过一个未被“金钱”玷污过的孩子的眼光,便于揭露丑恶的现实。 (3)用第一人称来写,给讲故事的方式提供更多的自由。 【教师点拨】莫泊桑写人物,不在外貌的描绘上下功夫,而是深入到人物的内心。这内心世界的揭发,又绝不靠作者的申说,而是通过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情等,让他们自己去自然地表露。 2

合作交流 小组交流 探究写法 怀柔区第四中学

2.本文刻画人物性格的主要方法有哪些?试举例加以说明。 【交流点拨】作者主要通过对人物的表情、动作、言谈的描写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刻画人物性格。以菲利普为例,如作品写他发现卖牡蛎的老水手很像于勒时,他“突然好像不安起来”,“脸色十分苍白,两只眼也跟寻常不一样”,这是遭到突如其来的打击时心中充满了恐惧的表现。当他从船长处证实老水手确实是于勒时,他“脸色早已煞白,两眼呆直”,可见这打击是何等沉重。当他回到妻子身旁时,“神色张皇”,说话“结结巴巴”,最后低声嘟囔着:“出大乱子了!”这表现出他内心的极度恐慌,仿佛大难即将临头,慌乱到了极点。 3.本文情节曲折,构思巧妙,有些情节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试举例谈谈。 【交流点拨】(1)于勒在南美发了财,过了十多年,富翁于勒竟一下子变成了穷水手。确实出人意料,可又在情理中,因为资本主义社会是尔虞我诈的社会,这个被哥哥“打发”走反而“赚了点钱”的于勒,在资本主义的激烈竞争中是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的。 (2)菲利普一家与于勒在一条船上相遇,也是既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由于于勒穷困潦倒,年老而流落异乡,被船长带回却又无脸回家,只好栖身船上;二姐婚礼后全家到穷人最理想的哲尔赛岛去旅游,这就必须乘船。在船上,作者又设计了“吃牡蛎”的情节,这样,菲利普一家就合乎情理地与卖牡蛎 (三)主题研讨 这篇小说揭示了怎样的主题思想? 【交流点拨】莫泊桑是法国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的作品流传甚远,尤其是短篇小说。小说绝大多数是写法国中下层社会中形形色色的人物,这些作品都不同程度地讽刺和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尤其是在资产阶级金钱观腐蚀下人们的精神的堕落。本文通过描述菲利普夫妇对待亲兄弟于勒前后截然不同的态度,艺术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以金钱为中心的人与人的关系,批判了极端的利己主义价值观。 环节三:认识亲说说你心目中的亲情或者是对生活中某种关于亲情情 的现象的看法。 3

合作交流 探究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