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的入门知识点 下载本文

.

大曲为自然发酵,网络多种有益的微生物群,含有形成白酒香味成分的多酶系统和前驱物质,属“多微”糖化发酵。在同一生产条件下,大曲白酒质量较好,但生产成本高 ⑵小曲白酒

小曲白酒是以小曲为糖化发酵剂生产的白酒。小曲中的主要微生物为根霉、拟内孢霉、乳酸菌和酵母菌等。其微生物种类虽不及大曲多,但仍属“多微”糖化和“多微”发酵的曲种。

⑶麸曲白酒

麸曲白酒是以麸皮为载体培养的纯种曲霉菌,加纯种酵母生产的白酒。其工艺操作与大曲白酒大体相同。 四 按白酒香型分类 ⑴酱香型白酒

酱香型白酒以茅台酒为代表,又称茅型酒。其主体香味成分尚未确定。其酒质特点是酱香突出、幽雅细腻、酒体醇厚、回味悠长、空杯留香持久。 大曲酱香 麸曲酱香

大曲与麸曲混用酱香 翻砂酒 窜蒸酒

大曲酱香>大曲与麸曲混用

;.

.

酱香>麸曲酱香> 翻砂酒>窜蒸酒 本地糯高粱 东北大高粱

本地糯高粱+东北大高粱

本地糯高粱>本地糯高粱+东北大高粱>东北大高粱 捆子(整粒)酒 碎沙酒

捆子(整粒)酒>碎沙酒 ⑵浓香型白酒

浓香型白酒以泸州老窖为代表。过去称为泸型酒。其风格特征是窖香浓郁、绵甜醇厚、香味协调、尾净余长。其主体香味成分是己酸乙酯,与适量的丁酸乙酯、乙酸乙酯和乳酸乙酯等构成复合香气。 ⑶清香型白酒

清香型白酒以山西汾酒为代表。主要特征是清香纯正、醇甜柔和、自然协调、后味爽净。其主体香味成分是乙酸乙酯与适量的乳酸乙酯等构成复合香气。 ⑷米香型白酒

米香型白酒以桂林三花酒和全州湘山酒为代表。特点是米香纯正、清雅、入口绵甜、落口爽净、回味怡畅。初步认为其主体香味成分是β-苯乙醇、乳酸乙酯和乙酸乙酯。

;.

.

⑸凤香型白酒

凤香型白酒以陕西西凤酒为代表。其主要特点是醇香秀雅、醇厚甘润、诸味协调、余味爽净。以乙酸乙酯为主,一定量的己酸乙酯为辅构成的复合香气。 ⑹其他香型白酒

其他香型白酒指上述五种香型之外的白酒类型。具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香型风格,是吸取某些香型白酒的工艺精华,因地制宜糅合而成,各具典型风格,工艺也不相同,分为: 药香(又称董香,贵州遵义的董酒); 凤型酒(陕西的西凤酒); 特型酒(江西的四特酒); 豉香型酒(广东的玉冰烧); 兼香型(湖北的白云边酒); 芝麻香型酒(山东景芝酒); 老白干酒型(河北衡水老白干酒); 馥郁香型(近期湖南的酒鬼酒) 五 按酒度分类 ⑴高度白酒

酒精含量为51℅(v∕v)以上的白酒,称为高度白酒。 ⑵降度白酒

酒精含量为41-50℅(v∕v) 的白酒称为降度白酒,又称中度酒。

;.

.

⑶低度白酒

酒精含量为40℅(v∕v)以下的白酒,称为低度白酒。 第二章 白酒的酿造机理 重点内容:

酒精是怎样生成的?

白酒组分中主要有哪些香味物质? 酒精在发酵中的生成路径。 第一节 白酒的生成途径

白酒生产中,物质的生成主要有以下两条路线: 第一条:淀粉→糖→乙醇(酒);

第二条:淀粉、蛋白质、酯类等(原料中原本所含)多糖复杂反应 → 白酒中的微量成分(通常称其为风味物质,在白酒中含量仅为1—2%)。

前一条路线决定白酒的产量(出酒率),后一条路线决定着白酒的香型、质量的优劣、典型性等。这两条路线不是孤立的,它们之间有十分密切的联系 第二节 淀粉在糖化过程中的物质变化

淀粉经蒸(煮)糊化后,在有关酶或稀酸的作用下发生水解,生成一系列产物,首先生成糊精,再经麦芽糖而得到最终产物——葡萄糖。 (C6H10O5)n

(C

6H10O5)x C6H12O6

淀粉 糊精 葡萄糖

;.

.

糖化过程是酿酒的基础阶段,大多数酿酒原料(富含淀粉)需要通过糖化作用转化为可发酵性的糖,酿酒才能进行下去。 酿酒过程是“双边过程”,即边糖化边发酵,糖化与发酵同时进行,而且糖化与发酵的反应速率要配合得当。 生产中糖化力小了不行,否则导致酵母发酵底物浓度不足;糖化力过大也不好,否则可发酵性的糖积累过多,酵母来不及使用,会给其它有害菌生长创造条件 第三节 酒精发酵机理

淀粉糊化后,再经糖化生成葡萄糖,葡萄糖通过发酵作用生成酒精。这一系列的生化反应中,糖转化为酒精主要是靠酵母菌细胞中的酒化酶系的作用。

酒精发酵属厌氧发酵,要求在密闭条件下进行,如果有空气存在,酵母菌厌氧发酵受到抑制,而部分进行有氧发酵作用,使酒精产量减少。这就是窖池要封好的重要原因。它的反应方程为: 酒精发酵反应方程为: C6H12O6 + 2ADP + 2H3PO4

酒化酶

葡萄糖 二磷酸腺苷 磷酸

2CH3 CH2OH +2CO2 + 2ATP + 10.6KJ(热量)

乙醇 二氧化碳 三磷酸腺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