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辩证法概论考试复习资料(西工大版) 下载本文

自然辩证法概论考试复习资料(西工大版)

一、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主要内容以及其重要意义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是在20世纪科学技术和社会进步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系统自然观、人工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发展的当代形态,是中国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重要内容,是科学发展观和生态文明观的重要理论基础。

主要内容由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形成和发展组成: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形成:

自然观在发展的历程中,经历了朴素唯物主义、机械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等阶段。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发展暨主要内容: 1、系统自然观。

主要观点是:自然界是简单性和复杂性、构成性与生成性、确定性和随机性辩证统一的物质系统,它以进化和退化相互交替的形式演化着;

特征主要体现在:提出了系统的存在和演化思想;强调了自然界的复杂性与简单性、生成性与构成性、线性和非线性的辩证统一。

系统自然观是关于自然界的存在及其演化的观点,是以复杂性系统科学等为基础,对自然界系统的存在方式和演化规律的概括和总结。系统自然观的科学基础是系统科学理论。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核心。

2、人工自然观。

主要观点是:人工自然界是人类通过采取、加工、控制和保障等技术活动创造出来的相对独立的自然界,它本身具有目的性、物质性、实践性、价值性和中介性等特征;人工自然界来源于天然自然界,既有自然属性又有社会属性;

特征主要体现在:注重强调实践的作用和意义,主张人工自然界和天然自然界的和谐统一。

它不仅突出人的主体性和创造性,还强调人工自然界和天然自然界的和谐共存,并主张尊重自然和社会规律的理性原则和客观方法,突出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革命性、科学性特征。

3、生态自然观。

生态自然观的主要观点是:生态系统是由人类及其他生命体、非生命体及其所在环境构成的整体,人类通过实施节能减排和发展低碳经济,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生态文明,实现人类社会与生态系统的协调发展;

特征主要体现在:它强调了科学技术与自然及社会之间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强调了人类社会和其他生命体和非生命体的和谐统一。

生态自然观是关于人与生态系统辩证关系的总的观点,是在全球生态危机的背景下,依据生态科学和系统科学的成果,对自然界及其和人类的关系进行的概括和总结。

意义: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内涵为我们当代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基本的线索。在全球生态问题日益严峻的今天,向人类提供了一条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线索,为人类走出生存困境、摆脱危机指明了正确的方向。认真学习马克主义的生态文明思想,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有重要的意义,对当今人类生态文明建设有珍贵的启示,比如:建立生态化的生产方式,发展低碳经济;健全社会主义制度,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倡导文明生活方式.树立绿色消费观念。保护环境,绿色什么的巴拉巴拉几句…

二、科学技术研究的创新思维方法主要内容及其意义

科学技术研究需要创新,创新是科学技术研究的不竭动力和灵魂。要创新,就必须有创新思维和方法。科学研究和技术发明的创新思维,就是思维要素的辩证组合与重新配置。

科学技术研究的创新除了表现为运用规范性的辩证思维形式之外,还体现为收敛性与发散性、逻辑性与非逻辑性、抽象性和形象性的对立统一等辩证思维特征。在这些具有对立方向的特性之间保持张力是创造性思维的典型特征,也是创新思维方法的典型特征。

特性为:思维的收敛性与发散性、思维的逻辑性与非逻辑性、直觉思维与顿悟思维

创新思维方法主要内容: 移植、交叉与跨学科研究方法

移植和学科交叉或跨学科的研究方法,是创造性思维的两种非常有效的研究方法。当代科学研究和技术发明变得越来越复杂,进行移植与交叉,通过多学科或跨学科的研究,常常能够获得单一学科研究无法获得的创新成果。多学科融合或通过跨学科研究问题也是当代科学和技术解决问题的创造性方法,体现了广泛联系和发展的辩证法。

(一)移植方法

所谓移植,即把在其他学科中已经运用的方法或研究方式移到要研究的新领域或新学科中,加以运用或加以改造后的研究方法。移植方法的创造性很高。

移植方法包括:概念移植、对象移植和方法或技术移植等。 (二)学科交叉方法或跨学科方法

当代各门科学之间的交叉性越来越大,通过学科之间的交叉往往可以获得新的认识,带来创新。学科交叉成为一种新的思考方式和研究方法。

1.所谓学科交叉方法,就是两门以上的学科之间在面对同一研究对象时,从不同学科的角度进行对比研究的方法。借鉴其他学科的研究,思考本学科的问题和对象,融合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以达到对研究对象的新认识。

2.所谓跨学科方法就是通过多学科的协作共同解决同一问题的方法,跨学科也是一种多学科融合的方法,也可以称为多维融贯的方法。

意义:

科学技术研究需要创新,创新是科学技术研究的不竭动力灵魂。要创新,就必须有创新思维和方法。科学研究和技术发的创新思维,就是思维要素的辩证组合与重新配置。、

创新思维是科学研究的核心,面对越来越复杂的工程技术和人类遇到的各类复杂的新问题,都要求科学工作者运用创新思维,培养创新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创新思维是发挥人的自主创新能力,以超越常规的眼界从特异的角度观察思考问题,提出全新方案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创新思维是科学研究的核心,面对越来越复杂的工程技术和人类遇到的各类复杂的新问题,如航天载人计划、生态问题、社会和谐发展等问题,都要求科学工作者运用创新思维,并且要有意识地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再巴拉巴拉几句对科学技术很有促进作用什么的…

三、试论科学技术的伦理规范

科学技术不仅具有功利价值,而且具有认识价值、伦理价值、审美价值等,从其白身属性来看,它应该是真善关的统一。

1马克思科学技术伦理观

马克思认为技术活动有其道德合理性,科学技术发展的同时也推动了社会道德的进步。他指出自由应该建立在非异化的技术基础之上,未来技术的社会发展目标应该是“它是人向自身、也就是向社会的即合乎人性的人的复归”。实现自然主义和人道主义的统一。

2科学共同体的社会责任和论理准则

科学技术工作者是从事智力劳动的职业群体,具有特殊的社会责任,是在一定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下开展工作的。科学和技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具有不同的特点和价值取向。科学促知识,知识促进步;科学促和平;科学促发展;科学扎根于社会和科学服务于社会。

3新兴科学科学技术对伦理的挑战

随着一些新兴科学技术,如生命科学技术、材料科学技术、信息、科学技术、能源科学技术等的发展和应用,引发了一系列的伦理难题,如克隆人的伦理问题、基因治疗和基因增强的伦理问题、网络伦理问题、核伦理问题等,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