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顺廊桥分布示意图
泰顺先民逢山开路,遇水架桥,至今还保存有各式各样的古桥梁。根据有关资料,泰顺现有木拱桥、石拱桥、石板桥等各式桥梁近千座,因此泰顺被誉为“千桥之乡”“天然古桥博物馆”和“中国廊桥之乡”。截止目前,泰顺共有46座各个时期的廊桥,其中19座廊桥在2005年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5座廊桥于2008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北涧桥,溪东桥,三条桥,仙居桥,文兴桥,薛宅桥,文重桥,南阳桥,霞光桥,池源桥,普宾桥,城水桥,刘宅桥,永庆桥,毓文桥。■交通贴士北涧桥,溪东桥人称“泗溪姐妹桥”。“泗溪姐妹桥”是泰顺廊桥的精华所在,而泰顺廊桥以其数量之多、工艺之巧、造型之美以及与周边环境之和谐,在世界桥梁史上堪称一绝,是《清明上河图》中虹桥结构的再现。座座廊桥如瑰宝般镶嵌在群山之间,引起了国内外专家的关注,同时也迎来了泰顺廊桥特色旅游的热潮。北涧桥叠梁式木拱廊桥,位于泗溪镇。始建于清康熙十三年(1674),嘉庆八年(1803)修建,道光二十九年(1849)重修。桥长51.7米,宽5.37米,净跨29米。横跨北溪之上的北涧桥整体结构合理,气势如虹,桥屋灰瓦红身,飞檐走兽,桥旁古树掩映,桥下二水交汇。青山、碧水、虹桥、古树,相互辉映,构成一幅迷人的风景画。溪东桥叠梁式木
拱廊桥,位于泗溪镇。始建于明隆庆四年(1570)。清乾隆十年(1745)重表。道光七年(1827)重修。桥长41.7米,宽4.86米,净跨25.7米。处在“将军逗狮”风水模式中的溪东桥,“虹气临虚,影摇波月”。桥拱上建有廊屋15间,当中几间高起为楼阁。屋檐翼角飞挑,屋脊青龙绕虚,颇有吞云吐雾之势。三条桥木拱廊桥,位于三魁镇和罗阳镇交界溪上。由原先三条巨木跨河为桥而得名,始建于唐贞观年间,宋绍兴七年(1137年)重建,现桥建于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桥长26.63米,宽4米,离水面高10米,建桥屋11间,明间五架柱梁,柱头有蝶形莲花瓣头拱座。仙居桥木拱廊桥,位于罗阳镇,始建于明景泰四年(1453年),宏治四年(1491年)、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重建,现桥为康熙十二年(1673年)重建。桥屋十八间,80柱,单檐,长42.83米,宽5.3米,离水面高12.6米,净跨34.50米。文兴桥木拱廊桥,位于筱村镇,建于清咸丰七年(1857年),桥长46.2米,宽5米,单孔净跨29.6米,距水面高1.5米,桥屋16间。文兴桥的左右不对称的结构使得该桥在泰顺众多廊桥中倍受关注。薛宅桥木拱廊桥,位于三魁镇,始建于明正德七年(1512年),后多次重建都毁于水患;现桥建于清咸丰六年(1856年),横跨锦溪,古名“锦溪桥”。全长51米,宽5.1米,单跨29米,离水面高10.5米,单檐。该桥拱矢斜度较大,建桥屋十五间,桥头坡度30多米。文重桥俗称东洋桥,伸臂式木平廊桥,
位于筱村镇,始建于轻乾隆十年(1745年),现桥重建于民国十年,桥长27.5米,宽4.2米,净跨22.4米。南阳桥伸臂式木平廊桥,位于泗溪镇,建于清同治九年(1870年),桥长41.7米,宽4.6米。伸臂式木平廊桥的特点是在溪中建石墩,然后在墩上叠架木梁,向左右平衡伸展。这种双向伸臂木梁桥始于简支木梁桥的一种构造形式,可以增加木梁的承托作用,同时还可使木柱在纵向有一定的稳定性。霞光桥石拱木廊桥,位于泗溪镇,始建于清雍正元年(1723年),咸丰、同治年间均有修建,桥长17.26米,宽4.42米,跨径13.2米。池源桥八字撑木拱廊桥,位于泗溪镇,始建年代不详,清咸丰二年(1852年)被洪水冲毁,咸丰七年(1857年)重建,桥长21米,宽4.3米,跨径9.5米。普宾桥木平廊桥,位于雅阳镇,建于清嘉庆廿六年(1821年),桥长13米,宽4.3米,跨泾8.54米。神水桥也称神水桥,八字撑式木拱廊桥,位于仕阳镇,建于民国三十一年,建桥屋七间,长15.02米,宽4.61米,桥屋高4.83米,跨径11.16米,桥面稍圆背,水面至桥面高5米。“八字撑”桥梁已初具木拱桥雏形,使木拱廊桥技术的出现成为可能,是泰顺廊桥桥梁发展史上不可或缺的一个过渡。刘宅桥木平廊桥,位于三魁镇,又名仙洞虹桥,始建于明代永乐三年(1405年),重建于清康熙五年(1666年)。全桥长24.8米,宽6.15米,跨径9.2米,是泰顺众多屋式木平桥中造型最为精巧别致的一座。在没有公路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