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原理笔记 下载本文

《管理学原理》复习笔记

第一章管理概述 1、管理的含义

所谓管理,就是在特定的环境下对组织所拥有的资源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领导、控制,以便实现既定的组织目标的过程。这个定义包含着以下四层含义: (1)管理是服务于组织目标实现的一项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

(2)管理的过程是由一系列相互关联、连续进行的工作活动构成的。这些活动包括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它们成为管理的基本职能。

(3)管理工作的有效性要从效率和效果两个方面来评判。即管理工作的成效好坏、有效性如何,就集中体现在它是否使组织花费最少的资源投入而取得最大的且最合乎需要的成果产出。“正确地做正确的事。”

(4)管理工作是在一定环境条件下开展的,环境既提供了机遇和机会,也构成了挑战或威胁。 2、管理的三大性质 (1)管理的二重性

管理具有二重性,一是与生产力相联系,通过“指挥劳动”表现出来的管理的自然属性;二是与生产关系、社会文化相联系的,通过“监督劳动”表现出来的管理的属性。管理的自然属性为我们学习、借鉴发达国家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方法提供了理论依据,使用权我们可以大胆地引进和吸收国外成熟的经验,来迅速提高我国的管理水平。管理的社会属性则告诉我们,决不能全盘照搬国外做法,必须考虑我们自己的国情,逐步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管理模式。 (2)管理工作不同于作业工作

管理工作是独立进行,有别于作业工作又为作业工作提供服务的活动。管理活动和作业活动并存于一个组织之中,才能保证组织目标的圆满实现。管理人员的工作,从本质上说,是通过他人并同他人一道实现组织的目标。在通常情况下,管理人员并不亲自从事具体工作,而是委托他人,自己则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行计划安排、组织落实、指导激励和检查控制其他人的工作。 (3)管理工作既有科学性又有艺术性

管理是一门科学,是大量学者和实业家在总结管理工作的客观规律基础上形成的,它包括了有关管理工作的理论、原理、方法以及系统化的管理知识,它已为实践所证明,并用以指导人们从事管理的实践。当然,管理学同数学、物理学等自然科学相比,还只是一门不精确的科学,而且是一门正在发展中的科学。管理科学并不能为管理提供解决一切问题的标准答案,它要求管理工作者以管理的理论原则和基本方法为基础,结合实际,对具体情况作具体分析,以求得问题的解决,从而实现组织的目标。从这个角度看,管理又是一种艺术,即利用了系统化的知识并根据实际情况发挥创造性的艺术。管理的科学性与艺术性并不相互排斥,而是相互补充的。所以,管理是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统一。 3、管理的应用范围

(1)管理普遍适用于任何类型的组织。这是因为任何组织为了实现其特定的组织目标都存在其有限资源的合理调配和有效利用问题,因此也就有了管理问题。

(2)不同类型的组织,由于其业务作业活动的目标和内容多少存在一些差异,因而管理工作的具体内容和方法也不尽相同,但从基本管理职能和管理原理与方法来看,各种不同类型的组织具有相似性、共通性。 4、管理的任务

(1)实现本机构的特殊目的和使命。 (2)使工作富有活力并使员工有所成就。 (3)关心对社会的影响,并承担社会责任。 5、管理主要思想及其演变

第一阶段,早期的管理思想,产生于19 世纪末以前。

第二阶段,古典的管理思想,指19 世纪末20 世纪初在美国、法国、德国等西方国家形成的有一定科学依据的管理理论,共代表人物有泰勒、法约尔、韦伯等。

第三阶段,行为科学理论,在早期叫人际关系学说,出现于20 世纪20 年代;以后发展成为行为科学理论;在60 年代中叶,又发展成为组织行为学。其代表人物包括梅奥、巴纳德等。 第四阶段,现代管理思想,主要出现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这一时期管理领域非常活跃,出现了一系列管 理学派,每一学派都有自己的代表人物,这些理论和学派,在历史渊源和理论内容上互相影响和联系,形成了盘根错节、互相争荣的局面,被形象地称作“管理理论的丛林”。 6、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 (1)研究角度

生产作业现场的科学管理原理和方法即侧重研究基层的作业管理。

(2)泰勒(科学管理之父)提出科学管理思想的目的是要改变传统的一切凭经验办事(工人凭经验操作机器,管理人员凭借经验进行管理)的落后状态,使经验的管理转变成为一种“科学的”管理。

(3)泰勒主张的意义

泰勒的主张被认为是管理思想史上的一次“革命”。它使劳资双方关注的焦点从盈余的分配比例转到了通过共同努力把盈余的绝对量做大,从而使盈余分配比例的争论成为不必要。同时,泰勒还提出了如何提高劳动生产率的一系列科学的管理方法。 (4)泰勒科学管理的四项原则

①通过动作和时间研究法对工人工作过程的每一个五一节进行科学的观察分析,制订出标准的操作方法,用以规范工人的工作活动和工作定额。

②细致地挑选工人,并对他们进行专门的培训,使他们能按照规定的标准工作法进行操作,提高生产劳动的效率。

③真诚地与工人们合作,以确保劳资双方都能从生产效率的提高中得到好处。为此,泰勒建议实行“差别工资制”,对完成工作定额的工人按照较高的计件工资率水平来计算和发放工资,对完不成工作定额的工人则按较低的计件工资率来计算和发放工资。通过金钱激励,促使工人最大限度地提高生产效率。而在生产率提高幅度超过工资增加幅度的情况下,雇主也就从“做大的馅饼”中得到了更多的效益。

④明确管理者和工人各自的工作和责任,实现管理工作与操作工作的分工,并对管理工作也按具体的职能不同进行细分,实行职能制组织设计和贯彻例外管理原则。 7、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 (1)研究角度

站在高层管理者角度研究整个组织的管理问题。法约尔(组织管理之父)的一般管理理论的内容可以概括为“6514”:

(2)将工业企业中的各种活动划分为六类:技术活动、商业活动、财务活动、安全活动、会计活动和管理活动。管理活动是企业运营中的一项主要的活动。

(3)管理活动本身又包括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五要素。管理不仅是工业企业的有效运营所不可缺少的,它也存在于一切有组织的人类活动之中,是一种具有普遍性的活动。 (4)管理的成功不完全取决于个人的管理能力,更重要的是管理者要能灵活地贯彻管理的一系列原则。这些原则共14 条:

①劳动分工:实行劳动的专业化分工可以提高雇员的工作效率,从而增加产出。

②权责对等:管理者必须拥有命令下级的权力,但这种权力又必须与责任相匹配,不能责大于权或者权大于责。

③纪律严明:雇员必须服从和尊重组织的规定,领导者以身作则,使管理者和员工都对组织规章有明确的理解并实行公平的奖惩,这些对于保证纪律的有效性都非常重要。

④统一指挥:组织中的每一个人都应该只接受一个上级的指挥,并向这个上级汇报自己的工作。 ⑤统一领导:每一项具有共同目标的活动,都应当在一位管理者和一个计划的指导下进行。 ⑥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任何雇员个人或雇员群体的利益,不能够超越组织整体的利益。 ⑦报酬:对雇员的劳动必须付以公平合理的报酬。

⑧集权:集权反映下级参与决策的程度。决策制定权是集中于管理当局还是分散给下属,这只是一个适度的问题,管理当局的任务是找到在每一种情况下最合适的集权程度。

⑨等级链:从组织的基层到高层,就建立一个关系明确的等级链系统,使信息的传递按等级链进行。不过,如果顺着这条等级链沟通会造成信息的延误,则应允许越级报告和横向沟通,以保证重要信息的畅通无阻。

⑩秩序:无论是物品还是人员,都应该在恰当的时候处在恰当的位置上。 (11)公平:管理者应当友善和公正地对待下属。

(12)人员稳定:每个人适应自己的工作都需要一定的时间,高级雇员不要轻易流动,以免影响工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管理者应制定出规范的人事计划,以保证组织所需人员的供应。 (13)首创性:应鼓励员工发表意见和主动地开展工作。

(14)团结精神:强调团结精神将会促进组织内部的和谐与统一。

(4)法约尔提出的一般管理的要素和原则,实际上奠定了以后在20 世纪50 年代兴盛起来的管理过程研究的基本理论基础。 8、韦伯的行政组织理论

韦伯(组织理论之父)认为理想的行政组织是通过职务和职位来管理的,而不是通过传统的世袭地位来管理。要使得行政组织发挥作用,管理应以知识为依据进行控制,管理者应有胜任工作的能力,应该依据客观事实而不是主观意志来领导。韦伯理想的行政集权组织的主要特点如下: (1)任何机构组织都应有确定的目标。 (2)目标必须实行劳动分工。 (3)按等级制度形成的一个指挥链。

(4)在人员关系上,这是一种非人格化的关系,也就是说,他们之间是一种指挥和服从的关系,这种关系是由不同的职位和职位的高低来决定,不是由个人决定,而是由职位所赋予的权力所决定,个人之间的关系不能影响到工作关系。

(5)承担每一个职位的人都是经过挑选的,也就是说必须经过考试和培训。 (6)该人员实行委任制,所有的管理人员都是任命的,而不是选举的。 (7)管理人员管理企业或其他组织,但他不是这些企业或组织的所有者。

(8)管理人员有固定的薪金,并有明文规定的升迁制度,有严格的考核制度。管理人员的升迁是完全由他的上级来决定的,下级不得表示任何意见,以防止破坏上下级的指挥系统,通过这种制度来培养组织成员的团队精神,要求他们忠于组织。

(9)管理人员必须严格遵守组织中的法规和纪律,这些规则不受个人感情的影响,而适用于一切情况。

9、古典管理理论的特点

(1)把组织中的人当作“机器”来看待,忽视“人”的因素及人的需要、行为,所以有人称古典管理思想下的组织实际上是“无人的组织”;

(2)没有看到组织与外部的联系,关注的只是组织内部的问题,因此是一种“封闭系统”的管理时代。

10、霍桑实验的发现

梅粤在《工业文明中的人的问题》中对霍桑实验的结果进行系统总结。其主要观点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