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诊断习题及答案 下载本文

16血型系统:由若干个相互关联的抗原抗体组成的血型体系称之。

17血型:血型是人体血液的一种遗传性状,各种血液成分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及某些血浆蛋白在个体之间均具有抗原成分的差异,受独立的遗传基因控制。

问答题:

1 骨髓增生度可划分为哪几个等级?正常人属于哪一级? 答:骨髓增生度可分为5级:

①骨髓增生极度活跃;②骨髓增生极度活跃;③骨髓增生明显活跃;④骨髓增生活跃;⑤骨髓增生减低;⑥骨髓增生极度减低。 正常人见于第3级。 2 粒红比值增高有何意义?

答:(1)由粒细胞系统增多引起,如急性化脓性感染、类白血病反应、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等;

(2)红细胞系统明显减少,见于幼红细胞增生受抑,如单纯红细胞再障。 3 粒红比值减少有何意义?

答:(1)由幼红细胞增多引起,见于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贫血、溶血性贫血及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等;

(2)粒细胞明显减少,见于粒细胞减少症和粒细胞缺乏症等。 3 粒红比值正常有何意义? 答:(1)正常骨髓象;

(2)粒系和红系二系细胞平行减少,如再生障碍性贫血;

(3)病变未累及粒、红两系时,如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多发性骨髓瘤,骨髓转移癌等。

5 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血象特点?

答:呈全血细胞减少。

①红细胞、血红蛋白显著减少,两者平行性下降,呈正常细胞色素性贫血。 ②网织红细胞明显减少,绝对值<0.5×109/L,甚至为0。

③白细胞明显减少,多数病例为(1.0~2.0)×109/L;淋巴细胞相对增高,多在60%以上,有时可高达90%以上。外周血中一般不出现幼稚细胞。

④血小板明显减少,常<20×109/L,严重病例常<10×109/L。 6. 缺铁性贫血的血象主要有哪些表现?

答:①红细胞、血红蛋白均减少,以血红蛋白减少更为明显。 ②轻度贫血时成熟红细胞的形态无明显异常。

中度以上贫血才显示小细胞低色素性特征,红细胞体积减小,淡染,中央苍白区扩大。严重贫血时红细胞中央苍白区明显扩大而呈环状,并可见嗜多色性红细胞及点彩红细胞增多。

3.网织红细胞轻度增多或正常。

答: 严重贫血时,白细胞和血小板可轻度减少。 7. 骨髓中血细胞发育规律是什么?

答:骨髓中血细胞发育规律为:

1)细胞体积:随着血细胞发育成熟,胞体由大变小;

2)细胞质:①量:由少量逐渐增多;②颜色:由深蓝变浅染;③颗粒:从无颗粒到有颗粒,颗粒从非特异性到特异性。

3)细胞核:①大小:由大变小,由规则变为不规则;②染色质:由细致疏松逐渐变为粗糙,致密;③核仁:由有到无;④核膜:由不明显变为明显。 4)细胞核/细胞质比值:由大变小

8 外周血涂片,经染色后观察其形态,白细胞可分为哪五型?

答:白细胞可分为下列5种类型,即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淋巴

细胞和单核细胞。

9列表说明健康成人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参考值。 答:健康人群血红蛋白和红细胞数参考值

人群 参考值 血红蛋白 红细胞数 成年男性 120~160g/L 4.0~5.5×1012/L 成年女性 110~150 g/L 3.5~5.0×1012/L 新生儿 170~200 g/L 6.0~7.0×1012/L

10 列表说明用标准血清及标准红细胞鉴定ABO血型结果 答:用标准血清及标准红细胞鉴定ABO血型结果 11 中性粒细胞

重度核左移常见于哪些疾病?

答:常见于感染,特别是急性化脓性感染、急性失血、急性中毒及急性溶血反应等。白血病和类白血病反应,也可出现核极度左移现象。 12 试述网织红细胞的参考值与临床意义。

答:参考值:百分数0.005~0.015;绝对数(24~84)×109/L。

临床意义:①网织红细胞增多 表示骨髓红细胞系增生旺盛,常见于溶血性贫血、

标准血清+被检者红细胞

标准红细胞+被检者血清

被鉴定血的 血型

O型红细胞

抗A血抗B血清 清 + - + -

- + + -

抗AB血清 A型红细胞 (O型血清) + + + -

- + - +

B型红细胞

+ - - +

- - - -

A型 B型 AB型 O型

急性失血;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贫血及某些贫血病人治疗后,如补充铁或维生素B12及叶酸后。

②网织红细胞减少 表示骨髓造血功能减低,常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在骨髓病性贫血(如急性白血病等)时,骨髓中异常细胞大量浸润,使红细胞增生受到抑制,网织红细胞也减少。

13 试述中性粒细胞型类白血病反应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鉴别诊断(可列表说明) 答:中性粒细胞型类白血病反应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鉴别诊断 类白血病反应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明确的病因 有原发疾病 无

临床表现 原发病症状明显 消瘦、乏力、低热、盗 汗、脾明显肿大 白细胞数及

分类计数 中度增高, 显著增高典型病例 大多数<100×109/L, 常>100×109/L, 以分叶核及杆状粒细胞 可见各发育阶段粒系细

为主,原粒细胞少见 胞与骨髓象相似 嗜碱及嗜酸

性粒细胞 不增多 常增多 粒细胞中

毒性改变 常明显 不明显 红细胞及

血小板 无明显变化 早期病例轻至中度贫血, 血小板数可增高,晚期均 减少

骨髓象 一般无明显改变 极度增生,粒系细胞常占 0.90以上,以晚幼及中幼 粒为主,早幼粒+原粒不 超过0.10 中性粒细 胞碱性磷

酸酶 积分显著增高 积分显著减低,甚至为0

Ph’染色体 无 可见于90%以上病例

14 中性粒细胞增多见于哪些疾病?

答: ①急性感染: 特别是化脓性球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链球菌等)感染为最常见的原因。但在某些极重度感染时,白细胞总数不但不高,反而减低。 ②严重的组织损伤及大量血细胞破坏: 严重外伤,较大手术后,大面积烧伤,急性心肌梗死及严重的血管内溶血后12~36h,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可增多。 ③急性大出血: 在急性大出血后1~2h内,周围血中的血红蛋白的含量及红细胞数尚未下降,而白细胞数及中性粒细胞却明显增多,特别是内出血时,白细胞可高达20×109/L。

④急性中毒: 代谢紊乱所致的代谢性中毒,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尿毒症和妊娠中毒症;

急性化学药物中毒,如急性铅、汞中毒及安眠药中毒等;

生物性中毒如昆虫毒、蛇毒、毒蕈中毒等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均可增多。 ⑤白血病、骨髓增殖性疾病及恶性肿瘤: 大多数白血病患者外周血中白细胞数量呈不同程度的增多,可达数万甚至数十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