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微观经济学》期末复习指导
巴南电大 李丹丹
巴南电大网址:http://www.cqbnjs.com
第一部分 考核说明
一、考核对象:
广播电视大学专科起点的本科开放教育金融学、会计学、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 二、考核方式:
本课程采用形成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实行双及格制。 三、考核依据:
本课程的命题依据是本考核说明和本课程的教学大纲、本课程使用的文字主教材是由侯荣华教授主编的、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的《西方经济学》(本科);辅助教材是由刘臣副教授主编的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的《西方经济学导学》(本科)。
四、考试内容分布:
微观部分占总成绩50%左右,宏观部分占总成绩的50%左右。重点掌握的内容占总成绩的75%左右,掌握的内容占20%左右,了解的内容占5%左右。第一章、第七章、第九章、第十一章和十七章不作为考核内容。
五、命题的指导思想与原则:
命题的指导思想:考察学生对本课程的基本原理、基本知识的记忆、理解、掌握程度及基本技能的运用。
命题原则:以教材阐述比较规范的题目作为命题的主要着眼点(理论联系实际题除外)。 六、题型及答题要求:
本课程考试的形式为闭卷。题型如下:
1.单项选择题:检查学生对基本原理、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回答这一问题时要求准确无误。(每题1分,共15分)
2.多项选择题:检查学生对西方经济学重点理论的掌握程度。回答这一问题时要求准确无误。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题3分,共15分)
3.判断题:检查学生对基本原理、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回答这一问题要求只判断正误即可。判断错误不得分也不扣分。(每题1分,共10分)
4.配伍题:本题是针对本课程基本概念而设计的,检查学生对基本概念的掌握程度。考试中的名词以基本概念、重点概念、中心概念为主。所谓基本概念或重点概念、中心概念是指在西方经济学的某一领域中有相当大的涵盖和解释能力的概念。回答时只需将左侧的名词与右侧的内容相对应即可。(每题2分,共10分)
21
5.简答题:检查对基本原理、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回答这一类问题时,要求思路清晰,条理分明,对该题所涉及的要点要叙述全面、完整、准确。同时对每个要点要作简要解释。(共两题,共计20分)
6.计算题:检查学生对宏微观经济学原理的运用程度。回答时要求列出答题步骤和计算公式。微观集中于第二章、三章、四章、五章,我们重点问题中都有本章要计算什么,宏观集中于第十章、十四章,突出的是乘数和增加的国民收入和均衡的国民收入计算。(一题7分,一题8分,共15分)
7.论述题:主要集中在五、六、十三、十四、十五章。该题型检查学生对宏微观经济学的重点理论、重点原理的掌握程度。这类问题有两种:一种为深入阐述题,通过对比分析,说明问题的实质,回答时要求首先解释本题所涉及的中心概念,然后阐述问题的基本要点,要点要完整、全面,分析时要有条理、要清楚;一种为联系实际题,回答时要求首先解释本题所涉及的中心概念,然后阐述理论要点,从而给出理论的全貌;其次,联系实际时理论要点与现实要扣得准确、适当。要避免所涉及的理论与现实相脱节的现象;最后能根据要点联系实际得出小结。(共15分)
七、考试时间及工具
本课程考试时间为90分钟;可以携带计算器及绘图工具。 八、考试应注意的问题 1、不能留空白,每题必答。
2、做计算题时大家一定要写出相关公式,写清解题步骤。这样做了,即使你最后的答案不正确,也会得到大部分的步骤分,切忌做计算题时只写出数字答案。
3、做简答题时,题目中问的问题虽然没问概念,但你最好答一下。如果题型涉及到要你画图的,你就一定要画图,如果说题型没有要求画图的,你可画可不画。画了如果你在理论上答的略欠一些,可能在给分上也是会给予一定的考虑的。
4、论述题不能只答相关要点,必须进行较为详细的阐释。论述题基本上出题的出发点是理论联系实际,首先需要把问的理论问题阐释清楚。然后结合理论分析我们国家现实生活中的某一方面的问题进行回答。一般理论部分占四分之三的分数,四分之一的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部分。所以大家看到这种题不要一看就答,你要看清它的理论部分是哪一部分,先要把理论答清,这个主体的知识你就掌握了,你的分数也就拿到了,然后你再拿着这个问题联系实际,你知道什么程度就答到什么程度。
5、现在考试时间较以前缩短了半小时,而试题量并没有大的减少,所以请同学们一定要注意把握时间,先易后难。
22
第二部分 复习应考资料及其使用
(一)期末复习指导
本课程的考核内容是本课程的教学大纲和本考核说明规定的主要内容,以本考核说明为主。所以大家一定要期末复习指导为向导进行全面复习。 (二)教材《西方经济学》
考试所有的知识点都不会离开教材,只有全面、认真的阅读教材,系统、深刻的领会所学的基本理论,并在此基础上把握重点内容、重点概念,才能真正的把握本课程内容,考出好的成绩。
(三)教辅 《西方经济学导学》
导学上列出了各章的重难点问题和综合练习题,是一个大的题库,本次考试的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均来自这本书。所以请大家认真复习,导学上所有综合练习题答案我已挂在巴南电大网上。
(四)06秋期末综合练习题
试题如下:
06秋期《宏微观经济学》期末复习
综合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
1、资源稀缺是指( B )。
A. 世界上大多数人处于贫困之中 B.相对于人们的欲望而言,资源是不足的 C. 资源要保留给我们的未来 D.资源最终会被耗光 2、均衡价格随着( C )。 A. 供给和需求的增加而上升 B.供给和需求的减少而上升
C.需求的减少和供给的增加而上升 D.需求的增加和供给的减少而上升
3、已知某商品的需求函数和供给函数分别为;QD=14—3P,Qs=2+6P,该商品的均衡价格是( A )。
A.4/3 B. 4/5 C.2/5 D. 5/2 4、如果人们收入水平提高,则食物支出在总支出中的比重将会( C ) A. 大大增加 B.稍有增加 C.下降 D.不变
5、消费者剩余是指消费者购买某种商品时,从消费中得到的( B )。 A.满足程度
B. 满足程度超过他实际支付的价格部分 C. 边际效用
D.满足程度小于他实际支付的价格部分
23
6、已知某商品的需求弹性等于1.5,供给弹性等于0.8,蛛网的形状是( A )。 A.收敛型 B.发散型 C 封闭型 D.圆圈型
7、商品的收入不变,其中一种商品价格变动,消费可能线( C )。 A.向左下方移动 B.向右上方移动 C. 沿着横轴或纵轴移动 D.不动 8、总效用曲线达到顶点时( B ),
A.边际效用曲线达到最大点 B.边际效用为零 C. 边际效用为正 D.边际效用为负
9、某消费者逐渐增加某种商品的消费量,直到达到了效用最大化,在这个过程中,该商品的( C )。
A.总效用和边际效用不断增加
B. 总效用不断下降,边际效用不断增加 C.总效用不断增加,边际效用不断下降 D. 总效用和边际效用不断下降 10、实现了消费者均衡的是( C )。
A.MUA/PA
11、已知某吉芬商品的价格下降时,替代效应增加,则收入效应( B ) 。 A.不变 B.下降 C.增加 D.=0
12、政府为了扶植农产品,规定了高于均衡价格的支持价格。为此政府应采取的措施是 ( C )。
A.增加农产品的税收 D.实行农产品配给制
C.收购过剩的农产品 D.取消农产品生产者的补贴 13、政府把价格压到均衡价格以下,可能导致( A )。
A. 黑市交易 B.大量积压 C. 买者按低价买到希望购买的商品数量 D.A和C 14、固定成本是指( A )。
A.厂商在短期内必须支付的不能调整的生产要素的费用 B.厂商 要增加产量所要增加的费用 C.厂商购进生产要素时所要支付的费用
D. 厂商在短期内必须支付的可以调整的生产要素的费用 15、随着产量的增加,平均固定成本( B )。 A.在开始时减少,然后趋于增加 B.一直趋于减少 C. 一直趋于增加
D.在开始时增加,然后趋于减少 16、利润最大化的原则是( C )。
A.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 B.边际收益小于边际成本
C. 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 D.边际收益与边际成本没有关系
已知某企业生产的商品价格为10元,平均成本为11元,平均可变成本为8元,则 该企业在短期内( C )
A. 停止生产且亏损 B.继续生产且存在利润 C. 继续生产但亏损 D.停止生产且不亏损
17、假定某企业全部成本函数为TC=30000+5Q-Q22,Q为产出数量。那么TFC为 ( A )。
A.30000 B.5Q-Q2 C.5-Q D.30000/Q
24
18、假定某企业全部成本函数为TC=30000+5Q-Q2,Q为产出数量。那AFC为 ( D )。 A.30000 B.5Q—Q2 C. 5-Q D.30000/Q
19、如图所示,厂商的理性决策应在( C )。
A.3 A.成本加利润 B.成本 C.利润 D.利润减成本 21、如果连续地增加某种生产要素,在总产量达到最大时,边际产量曲线( C )A.与纵轴相交 B.经过原点 C.与横轴相交 D.与平均产量曲线相交 22、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厂商短期均衡的条件是( C )。 A.MR=SAC B.MR=STC C.MR=SMC D.AR=MC 23、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平均收益与边际收益的关系是( C )。 A.大于 B.小于 C. 相等 D.没有关系 24、在完全竞争市场上( B )。 A.产品有差别 B.产品无差别 C. 有的有差别,有的无差别 D.以上说法都对 25、完全竞争市场的厂商短期供给曲线是指( C )。 A.AVC>SMC中的那部分AVC曲线 B.AC>SMC中的那部分AC曲线 C. SMC≥AVC那部分SMC曲线 D.SMC≥AC那部分SMC曲线 26、面对突点的需求曲线的企业有稳价的倾向,其主要原因是( C )。 A. 企业受到政府的管制 B. 企业放弃了利润最大化的目标 。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