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理工学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意见 下载本文

宁夏理工学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意见

为深入学习党的十六大精神,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以及《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意见》(宁党发[2005]25号),适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切实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现就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我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如下意见。

一、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思想和主要任务

(一)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紧密结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际,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思想道德建设为基础,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努力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培育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二)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是:

1、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大学生,深入开展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教育,开展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历史教育,开展基本国情、区情和形势政策教育,使大学生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认识国家的前途命运,认识自己的社会责任,确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理想信念教育要以思想政治理论课新一轮改革和建设为突破口,贯穿于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以及所有课程的教学,并通过多种渠道渗透到高校德育的各个方面。

2、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认真贯彻落实《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深入开展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和中国革命传统教育,开展各民族平等团结教育,培养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营勇敢、自强不息的中华传统精神,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民族精神要立足于“三个面向”,使民族精神教育与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教育结合起来。各高校要开设以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为主题的课程提高大学生的民族文化素养。

3、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深入进行公民道德教育。教育大学生在道德实践中坚持知行统一,以诚实守信为重点,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结合学风校风建设,提高学生的道德意识;结合学生的专业,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观。修订完善大学生行为准则,引导大学生从身边的事情做起,着力培育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

4、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入进行素质教育。引导大学生深入理解和实践科学发展观,提高学生用科学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人文素质和科学精神教育、集体主义和团结合作精神教育,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

素质和健康素质协调发展。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特点,有步骤、分计划地对学生进行专业思想教育、校纪校规教育、爱校意识教育、集体主义教育、民主与法制教育、成才择业创业教育,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二、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导作用

(一)全面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科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进一步推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大学生头脑工作。思政部及教务处要加快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研究基地的建设步伐,要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纳入学校重点学科建设范畴,加大投入,注重培养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

(二)不断完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体系,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本科层次的课程设置为4门必修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同时,开设“形势与政策”课。开设“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等选修课。专科层次要按照《<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实施方案》的规定执行,规范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实施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精品课程建设工程”。本科层次要将思想政治理论课全部纳入重点课程进行建设,专科层次也要重点建设1—2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充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实现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创新。要确定2—3门课程开展多媒体辅助教学试点,积极鼓励教师研发和制作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品课件,思政部、教务处要组织评选并做好推荐使用工作。思想政治理论课可划分一定的课时量作为实践课,要制定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总体方案和考试规范。

(三)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师资队伍建设。高等学校要按照专兼结合的原则足额配齐配足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其中兼职教师的比例一般不应超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总数的1/3。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互相配合、互相促进。专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通过兼任班主任、辅导员等工作,承担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任务。专职思想政治工作干部和专职辅导员有条件的可承担一定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任务。拓宽教师来源渠道,吸引和鼓励相关专业课的教师承担一定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任务,促进专业课教师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之间的交流。聘请理论研究单位和实际工作部门的专家学者和领导干部开设专题讲座。积极建立校际之间教授互聘、优势互补的教学协作机制。

(四)加强形势与政策教育。紧密结合国际国内形势变化,结合学生思想实际和关注的热点问题,有针对性经常开展形势与政策教育。要将形势与政策列入教学计划,排入课表。形势与政策课按平均每学期16周,每周1学时计算。本科四年期间的学习,计2个学分;专科期间的学习,计1个学分。要强化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管理,实行学年考核制,每学年考核一次,该课程总成绩为各学年考核平均成绩,一次计入学生成绩册。考核工作由学校教务部门统一安排。借助自治区领导联系高校制度,定期邀请领导为我院作形势与政策报告。学院负责人和思政课负责人也要经常为师生作形势与政策报告。

(五)建立健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评估督导机制。教务处、思政部联合研究制订《宁夏理工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评估办法》,定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进行检查和评估。同时也要建立思想政治教育课教学工作的检查督导制度。

(六)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课程的育人功能。思政教师在哲学社会科学教学中充分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积极利用哲学社会科学资源,结合国情、区情,用科学理论武装大学生,用优秀的文化培育大学生。

三、努力拓展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

(一)深入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和志愿者服务活动。学院党委、教务处、学生处、团委等部门要对大学生社会实践进行统一规划和安排,做到有计划、有目标、有督促、有检查、有总结、有表彰。精心提炼实践主题,构建实践保障体系,不断拓展实践内容。要把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纳入学校教育教学总体规划和课程管理,规定学时和学分,提供必要经费。特别要利用好寒暑假,组织实施好“唱响主旋律,服务工农商”大学生社会实践系列主题活动、大学生志愿者服务山区和服务农村为重点的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以及道德、法律、科教、文化卫生“四进社区”活动,确保每学年学生参与面不低于50%。引导大学生走进社区、工厂、农村,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要认真组织大学生参加军政训练。

高度重视社会实践基地的建设。学院党委、教务处、学生处、团委等部门要本着有利于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有利于地方和企事业单位发展的原则,确定若干乡(镇、街道办事处)、村和企事业单位作为大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基地。应努力按照“双向受益”的原则,发挥学校专业、学科优势,主动同有关地方、社区和企事业单位建立相对稳定的关系,建立教学、科研、就业、社会实践相结合的社会实践基地,力争每个系各确定1—2个相对固定的社会实践基地。

(二)切实推动校园文化建设。学院党委、教务处、学生处、团委等部门要大力加强校园环境文化、学术文化、科技文化、艺术文化和阵地文化建设,形成具有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具有高雅文化品位、浓郁人文气息的育人环境。要充分利用“五·四”、“七·一”、“十·一”、“一二·九”等重大节庆日和纪念日,开展主题教育活动,提高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精心打造开学典礼、毕业典礼等教育活动。深入开展“校园文明行”的道德实践活动。办好校园大学生科技文化节、大学生“挑战杯”、大学生艺术节、大学生运动会以及“高雅艺术进校园”、“名师论坛”、“人文讲座”等校园文化品牌活动,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重视校园文化载体的建设,充分发挥学生社团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鼓励学生社团组织艺术节、运动会、音乐会等各类文体竞赛活动,支持引导生开展各类健康的学术活动。规划、建设好各类文化场馆和体育设施,学生会、学生社团有固定的大学生活动中心。加强对社科类讲坛、讲座、计算机互联网及校内文化娱乐场所、书刊音像摊点的管理,坚决抵制各种有害文化和腐朽生活方式对大学生的侵蚀和影响。校内禁止从事宗教活动,杜绝宗教传播。

(三)加强网络管理。校园网络管理实行学院党委一把手负责制。网络信息中心负责建设和维护校园网络与信息安全技术平台;党委宣传部、学生处、团委等部门负责各自部门网站及思想政治专栏建设、网上舆论引导、网络信息监控、网络文化建设等工作。继续推进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工作,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探索网上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网络的契合点,形成网上网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

(四)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每2000—3000名学生配备1名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通过专、兼、聘等多种方式,建立一支专职教师为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