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能够成为犯罪的主体的有( )。 A.国家机关 B.任何自然人
C.中国共产党的常设机构 D.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 45.行政法合理原则的内容有( )。 A.平等适用法律 B.符合自然规律
C.行政职权必须基于法律的授权才能存在 D.符合社会道德
46.行政行为的主要特征有( )。 A.裁量性 B.从属法律性 C.单方意志性 D.随意性
47.我国刑法中的贿赂罪包括( )。 A.受贿罪 B.行贿罪
C.单位行贿罪 D.单位受贿罪
48.人格尊严不受侵犯是公民的基本权利中人身自由的内容之一,人格尊严包括( )。 A.隐私权 B.肖像权 C.名誉权 D.荣誉权
49.“要维护全国良好的社会秩序,只有具体落实依法治国方略,即必须依法治镇、依法治村,要制定各种办法、规定来治理全国的经济秩序和社会秩序,特别是要重点治理违法、违规行为的村民。”这句话的错误表现在( )。 A.仅仅将法作为治理社会的工具
B.将依法治国中的“法”泛化为所有国家机关制定的规则 C.将依法治国理解为依法治理老百姓
D.认为依法治国的重点在于制约国家权力
50.大学生刘某因欠所在高校学费拿不到学位证书。刘某可以寻求的救济途径是( )。 A.向该高校的主管部门申请行政复议 B.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C.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D.向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三、判断题(下列命题正确的在答题卡上涂A,错误的涂B,全涂A或全涂B不给分。每小题1分,共10分)
51.人生价值之所以是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统一,是由于人的存在具有两重性,这两重性是指人既存在正当的个人利益又存在自私观念。( )
52.我们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
53.20世纪最后10年特别是世纪之交,以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为标志。世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形势错综复杂。( ) 54.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不是国家机构。( )
55.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所以对于享受宪法权利,承担宪法义务,所有公民都是相同的。( )
56.保证社会主义法律实施的方法主要是强制方法。( )
57.我国《刑法》规定,对于未遂犯罪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减轻处罚。( )
58.甲与乙因琐碎事发生争执后,甲扬言把乙杀死,并去商店买了一把匕首。乙怕甲杀
6
死自己,就在甲从商店回来的路上,用猎枪把甲打死。乙的行为属于防卫过当。( )
59.各级党政机关的办公厅(室)应当设立秘书部门或者配备秘书人员具体负责公文处理工作。( )
60.公告的内容偏重于告知性、消息性,通告的内容偏重于知照性、执行性。( )
四、综合分析题(本大题(一)、(二)、(三)为不定项选择题,即每小题至少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请找出恰当的选项,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请用2B铅笔在答题卡相应题号下涂黑所选答案项的信息点,在试卷上作答一律无效。有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一)
2007年4月,新的《诉讼费用交纳办法》实施以后,诉讼费用大幅下调。比如一件劳动争议案件,以调解、撤诉方式结案,法院只能收取5元诉讼费。这一办法的实施降低了诉讼成本,受到了广大群众的普遍欢迎。一段时期以来,“打官司难”成为一个比较突出的社会问题,“没有关系打不赢官司”、“要想官司赢,耗钱又耗人”……这些说法尽管不是普遍现象,但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群众对打官司难的慨叹。新的《诉讼费用交纳办法》正是国家解决群众“打官司难”的一系列举措之一。当前,如何进一步解决“打官司难”问题、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已经成为促进社会和谐的一项重要任务。 61.下列属于打官司难的表现的有( )。
A.很多当事人发现自己诉状不会写,律师不知如何请,对于法律用语、举证责任等也不太了解
B.案件的诉讼程序较为复杂,审理时间长,从一审到二审需耗时半年之久,如果再加上执行期限,少则一年半载,有的要一两年,甚至数年
C.作出了有效的判决有时候却难以执行,当事人遭受的损失不能获得赔偿,债务人的欠款也不能马上追回
D.诉讼成本过高,诉讼标的远小于诉讼成本 62.打官司难的主要原因有( )。 A.法制建设相对滞后
B.部分领导干部以权代法,特权思想严重 C.司法不公
D.诉讼当事人缺乏法律知识、对诉讼风险认识不足 63.《诉讼费用交纳办法》的性质是( )。 A.行政法规 B.部门规章 C.法律规范 D.司法解释
64.关于《诉讼费用交纳办法》的决定与公布,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公布施行前应报请国家主席签署 B.签署令应载明施行日期
C.应当自公布之日起施行,签署公布后,应及时在全国范围内发行的报纸上刊登 D.应当在公布后的30日内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备案 65.解决打官司难的办法有( )。
A.要大力普及法律知识,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 B.积极稳妥地推进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
C.加强对司法工作的监督,惩治司法领域中的腐败 D.充分发挥调解的积极作用 (二)
有一部法律,从起草到修改,从征求意见到最后审议通过,跨越了13个春秋,其间历经全国人大常委会七次审议,大小修改100多次,并广泛向社会各界征求了上万条意见,其
7
时间跨度之长、吸纳意见之多、立法决策之慎,堪称空前。这部法律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2007年3月16日,它终于在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以高票通过表决并将付诸实施。
《物权法》是我国社会主义民法典的核心内容,对于维护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具有重要意义,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也息息相关。《物权法》的制定,不仅是一个博采各方智慧、凝聚全民共识的立法过程,也是一个普及法律知识的过程;不仅是近年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的典范,也是我国法治社会建设的一座新的里程碑。 66.关于“制定物权法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这一说法,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物权法通过明确物的归属,发挥定纷止争的作用
B.物权法通过明确权利人对物享有的权利和对物权的保护,发挥物尽其用的作用 C.市场自身的缺陷需要政府利用管理职能进行宏观调控 D.资本主义国家都有物权方面的法律法规
67.关于“《物权法》是维护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法律”这一论断,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物权法》对国家所有权和集体所有权、私人所有权等都作了明确规定 B.《物权法》强调保护私有财产,认可私有化 C.不论是国家、集体还是私人,《物权法》对他们的物权都应当给予平等保护,给予同样的法律地位,赋予同样的法律效力 D.根据平等保护原则,《物权法》完善了对私有财产的保护
68.关于“物权法是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重要法律”这一论断,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
A.《物权法》用法律条文的形式对人民群众通过辛勤劳动获得的合法财产进行了确认,并规定了所有权人的排他的权利
B.《物权法》特别强调对人民群众物权的保护,使人们切实感受到了“无救济就无权利”这一法律谚语的精髓所在
C.《物权法》通过确认和保护财产,进一步鼓励人们去创造更多的财富
D.《物权法》为广大人民群众维护自身权利、追求幸福生活提供了全面的法律保障,有利于他们自身劳动积极性的进一步发挥,有助于他们创造出更加丰富的物质财富 69.贯彻实施好《物权法》的方法有( )。 A.牢固树立物权观念
B.加强物权法的宣传和普及工作
C.抓紧制定修改配套的法律法规,加快完善相关法律制度 D.确立《物权法》的法律地位,大力推行财产私有化
70.根据《物权法》的规定,以下各项中,设立物权需要登记的有( )。 A.买售商品房 B.为电脑设置质权
C.为股票设置质权 D.取得建设用地使用权 (三)
“低保”是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简称,在2007年全国“两会”上成为代表、委员们热议的话题之一。早在1993年,党和政府就开始了城市“低保”制度的试点工作,到1999年覆盖了全国城镇。2007年中央决定在全国范围建立农村“低保”制度。8月13日,国务院发出了关于在全国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通知,对落实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提出了明确要求。截至5月底,全国超过4100万人享有“低保”,切实保障了城乡贫困居民的基本生活。 “低保”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成就。胡锦涛总
8
书记在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上指出,建立健全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是保障群众生活的现实需要,也是推进改革发展、保持社会和谐稳定的必然要求。最近又在“6·25”重要讲话中明确强调,要基本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这些都为进一步完善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指明了方向。
71.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的作用有哪些?( ) A.具有“安全网”的作用。社会保障,民安所在
B.具有“平衡器”的作用。社会保障制度具有收入再分配的功能,调节中高收入群体的部分收入,提高最低收入群体的保障标准,减少贫困,适当缩小不同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使其保持在一个适度的水平
C.具有“助推器”的作用。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既有利于提高劳动者自身素质,促进劳动力的有序流动,一定程度上激发我国经济的活力,推动经济更快地发展,又可以避免社会消费的过度膨胀,引导消费结构更为合理,平衡社会供需的总量,有利于防止经济发展出现波动,实现更好地发展
D.具有“稳定器”的作用。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能为劳动者建立各种风险保障措施,帮助他们消除和抵御各种市场风险,避免因生活缺乏基本保障而引发一系列的矛盾,从而维护社会的稳定
72.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成绩有哪些?( )
A.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覆盖的范围不断扩大,社保基金的支撑能力逐步增强
B.初步建立了以城市低保、农村五保、农村特困户救助、灾民救助为基础,临时救助为补充,医疗、教育、住房、司法等专项救助相衔接,政策优惠和社会互助相配套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框架
C.初步形成了以家庭为基础、社区为依托、供养机构为补充,老年人、残疾人和孤儿为重点的社会福利服务体系,慈善事业进入政府全面推动的新阶段 D.基本完成下岗再就业工程
73.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面临的挑战有哪些?( ) A.大学生就业问题日趋严重
B.就业方式日益多样化使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问题更为凸显 C.城镇化进程加速给社会保障制度带来新问题
D.人口老龄化使老年人的养老、医疗、社会服务等问题更加突出 74.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过程中,政府应该施行的举措有( )。
A.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建立规范的社会保障预算制度,进一步提高社会保障支出的比重 B.科学规划,使社会保障体系的覆盖面进一步扩大 C.控制物价,避免低收入人群生活得不到保障 D.进一步加强对社保基金的筹集和监管
75.如何逐步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 A.必须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
B.给予低收入人群大量财政拨款,帮助他们脱贫致富
C.加快出台社会保险法、社会救助法、慈善法等法律,制定养老保险条例、医疗保险条例、社会保障基金管理条例等法规 D.要积极发挥商业保险的补充作用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A。解析:题干中的话,主要强调的是民主与少数服从多数这种组织活动原
9
则不是同一范畴,民主是承认以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来管理国家事务的国家制度。它与专制相对立,即是一种民主制度。A项理解正确。
2.【答案】C。解析: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和目标是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3.【答案】B。解析:这是21世纪头20年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4.【答案】D。
5.【答案】D。解析: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都是手段,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是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提高全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
6.【答案】C。解析:“一国两制”构想是在当前国际国内形势下,解决国家统一的一种最好的方式。从构想到成熟,目的始终是希望实现祖国统一。
7.【答案】A。解析:这是胡锦涛在06年7月的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二次集体学习时指出的。胡锦涛强调,科学执政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执政成功的前提条件。科学执政,就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为指导,不断探索和遵循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以科学的思想、科学的制度、科学的方式组织和带领人民共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8.【答案】D。解析:我国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必须深刻认识又好又快发展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快”是对经济发展速度的强调,“好”是对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的要求。从“又快又好”到“又好又快”,这表明我们更加重视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把质量和效益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9.【答案】D。解析:从信息的角度看,反映的发生就是接受和保留信息的过程。 10.【答案】A。解析:大道理和小道理实际上就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而很多矛盾中的一个最重要的矛盾才是“事物的主要矛盾”,也就是关系着事物的总体格局,制约着其他的矛盾,所以选择A项。 11.【答案】A。解析:五四运动被称为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综观五四之前的革命,基本上都是农民或者资产阶级领导,他们对中国没有清醒的认识,因此他们也不可能真正带领人民走出困境,而五四运动之后彻底改变了这种局面,领导阶级是无产阶级。
12.【答案】B。解析:生存权是最基本的权利,没有生存权和发展权就没有其他的任何权利。
13.【答案】C。解析: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四条之规定,“合伙企业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应当以核准登记的字号为原告,由执行合伙企业事务的合伙人作诉讼代表人;其他合伙组织提起诉讼的,合伙人为共同原告。 14.【答案】A。解析:要约是当事人自己发出的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只有A项正确。 15.【答案】B。解析:本题涉及抵押和质押的生效要件问题。房屋抵押以办理房屋抵押登记为生效要件,未办理抵押登记的,抵押无效。车辆质押以交付为生效要件,未交付的,质押无效。故本题应选B。
16.【答案】A。解析:本题涉及物件致人损害的特殊侵权责任。《民法通则》第126 条规定:“建筑物上的搁置物致人损害,建筑物的所有人或管理人承担责任。”至于所有人和管理人,具体由谁承担,应视具体情况。依民法理论,建筑物致人损害的责任主体应是对建筑物进行直接控制、管理、并负责有妥善维修义务的人。小西虽为承租人,但依《合同法》第220 至第221 条的规定,对出租房屋整体的维修义务人是所有人;又依《合同法》第233 条,房屋出租人(所有人)有义务保证房屋的安全,故楼房整体倒塌致人损害的责任主体是所有人而非承租人。
17.【答案】B。解析:《物权法》第103条:“共有人对共有的不动产或者动产没有约定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