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教材资料 下载本文

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

《在天晴了的时候》作者简介

戴望舒(1905—1950),生于浙江杭州。是中国现代著名的诗人。1923年,考入上海大学文学系。1929年4月,第一本诗集《我的记忆》出版,其中《雨巷》成为传诵一时的名作,他因此被称为“雨巷诗人”。早期诗歌多抒写个人的孤寂心情,感伤气息较重,受西方象征派的影响,意象朦胧、含蓄。后期诗歌表现了热爱祖国、憎恨侵略者的强烈情感和对未来的热烈向往,诗风显得明朗、深挚。

《三月的原野》作者简介

萧红(1911—1942),原名张迺莹,黑龙江呼兰人。幼年丧母,1927年在哈尔滨读中学,接触五四以来的进步思想和中外文学,尤受鲁迅、茅盾和美国作家辛克莱尔作品影响。在鲁迅的帮助和支持下,1935年发表了成名作《生死场》(开始用笔名萧红),蜚声文坛。著有长篇小说《呼兰河传》,短篇小说集《牛车上》等,1942年在香港病故,时年31岁。

杜牧简介

杜牧(803—852),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文宗大和二年进士,历任监察御史,黄州、池州、睦州等地刺使,以及司勋员外郎、中书舍人等职。杜牧有政治理想,但由于秉性刚直,屡受排挤,一生仕途不得志,因而晚年纵情声色,过着放荡不羁的生活。杜牧的诗、赋、古文都负盛名,而以诗的成就最高,与李商隐齐名,世称“小李杜”。其诗,风格俊爽清丽,独树一帜。尤其长于七言律诗和绝句。

苏轼简介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今四川眉山县)人。他在诗、词、散文的创作上都有很高成就。与父洵弟辙,合称“三苏”。在政治上属于旧党,但也有改革弊政的要求。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少数诗篇也能反映民间疾苦。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丙辰中秋》等传诵甚广。

《刷子李》作者简介

冯骥才,当代作家。原籍浙江慈溪,生于天津。从小喜爱美术、文学、音乐和球类活动。1960年高中毕业后到天津市书画社从事绘画工作,对民间艺术、地方风俗等产生浓厚兴趣,74年调天津工艺美术厂,在工艺美术工人业余大学教图画与文艺理论。1978年调天津市文化局创作评论室,后转入作协天津分会从事专业创作,任天津市文联主席。著有长篇小说《神灯前传》,中篇小说集《铺花的歧路》《啊!》,短篇小说集《雕花烟斗》等。冯骥才以写知识分子活动和天津近代历史故事见长,特别注意选取新颖的视角,用多变的艺术手法,细致深入描写,开掘生活的底蕴,咀嚼人生的况味。

顾拜旦和他的《体育颂》

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

皮埃尔•德•顾拜旦(1863—1937),法国人,出身于贵族家庭,从小喜欢修辞学、历史学和竞技运动,尤其对古希腊历史中的奥运会史感兴趣。他说:“古希腊历史上,没有任何事物给我的触动比奥林匹克更强烈。奥林匹亚是座理想之城,它是人们出于实用而造,后来却因是祖国的象征,变得圣洁,令人神往。”

在1912年斯德哥尔摩奥运会上,顾拜旦发表了著名的散文诗《体育颂》。其主导思想是“体育就是和平”,这也是他多次阐述的奥林匹克主义。值得注意的是,顾拜旦用了一个法国名字和一个德国名字——霍罗德和艾歇巴赫发表这首散文诗,可谓用心良苦。根据国际奥委会委员、匈牙利人梅佐的解释,这个名字暗指即使像法、德这样有着世仇的国家,也能在奥林匹克大家庭中,增进相互了解而友好相处。

1937年9月2日,顾拜旦病逝于日内瓦,其遗体葬在国际奥委会总部所在地洛桑,心脏则埋在奥林匹克运动发源地奥林匹亚。

关于第一届奥运会

希腊首都雅典,位于希腊东南部的阿蒂卡半岛西侧。希腊曾是欧洲文明的摇篮,雅典则是这个摇篮的中心,也是重要的竞技场所之一。在距雅典西南约300公里的地方,有一块丘陵地带,这就是驰名世界的古代奥运会的发源地——奥林匹亚。在古代奥运会沉寂了1000多年以后,第一届现代奥运会于1896年4月6日至15日在希腊首都雅典隆重举行。 1894年6月16日,是奥林匹克运动史上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在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之父——皮埃尔•德•顾拜旦的倡议下,人们期待已久的“国际体育运动代表大会”在法国巴黎隆重召开。大会通过成立了“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批准了顾拜旦制订的第一部《奥林匹克宪章》,选举了希腊诗人维凯拉斯为国际奥委会第一任主席,顾拜旦为秘书长,还选出了14名国际奥委会委员。会议规定法语(现为英、法两种语言)为国际奥委会法定语言,并决定每4年举行一次运动会。原拟第一届奥运会于1900年在巴黎举行,后来考虑到希腊为古代奥运会发源地,在希腊举行比在巴黎意义更为重大。大会最后决定把会期改在1896年,鉴于古代奥运会会址奥林匹亚已成了一片废墟,会址改在希腊首都雅典。至此,熄灭了1000多年的奥林匹克圣火,终于得以重新点燃。

科学家关于琥珀形成的想象

关于琥珀的形成经过,科学家从两方面进行了想象。(1)松脂球的形成。离不开四个条件:第一,炎热的夏天,太阳光很强烈。第二,是在松树林里,许多老松树渗出厚厚的松脂。第三,有苍蝇,有蜘蛛,而且碰巧在一起,一大滴松脂又凑巧滴在它们身上,把它们裹住。第四,松脂不断下滴,将苍蝇和蜘蛛重重包在里面,最后形成了松脂球。(2)松脂球变成化石。同样也需四个条件:第一,要很长时间。第二,地壳的变动。“陆地渐渐沉下去,海水渐渐漫上来。”第三,那片松树林被海水淹没。第四,松脂球淹没在泥沙下面成了化石。科学家这样想象的根据是琥珀的一般成因。

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

《松鼠》简介

布封(1707—1788),法国博物学家,作家,进化思想的先驱者。从小受教会教育,爱好自然科学。他用40年时间写成了36卷《自然史》。这是一部博物志,包括地球形成史、生物史、人类史、鸟类史、爬虫类史、自然的分期等部分,对自然界作了科学的解释。

居里夫人简介

玛妮娜·斯克洛多夫斯卡1867年出生于波兰的华沙由于是女性的原因,她不能在任何俄罗斯或波兰的大学继续进修,所以她做了几年的家庭教师。最终,在她的姐姐的经济支持下移居巴黎,並在索邦大学(巴黎大学的旧名)学习数学和物理学。經過四年的努力後,玛丽於巴黎大學取得物理及數學兩個碩士學位。在那里,她成为了该校第一名女性讲师。 玛丽在索邦结识了另一名讲师,皮埃尔·居里,就是她后来的丈夫。他们两个经常在一起进行放射性物质的研究,以沥青铀矿石为主,因为这种矿石的总放射性比其所含有的铀的放射性还要强。1898年,居里夫妇对这种现象提出了一个逻辑的推断:沥青铀矿石中必定含有某种未知的放射成分,其放射性远远大于铀的放射性。12月26日,居里夫人公布了这种新物质存在的设想。

在此之后的几年中,居里夫妇不断地提炼沥青铀矿石中的放射成分。经过不懈的努力,他们终于成功地分离出了氯化镭并发现了两种新的化学元素:釙(Po)和镭(Ra)。因为他们在放射性上的发现和研究,居里夫妇和亨利·贝克勒尔共同獲得了1903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居里夫人也因此成为了历史上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女性。八年之后的1911年,居里夫人又因为成功分离了镭元素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出乎意外的是,在居里夫人获得诺贝尔奖之后,她并没有为提炼纯净镭的方法申请专利,而将之公布於众,这种作法有效的推动了放射化学的发展。

居里夫人是历史上第一个获得两项诺贝尔奖的人,而且是仅有的两个在不同的领域获得诺贝尔奖的人之一。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居里夫人倡导用放射学救护伤员,推动了放射学在医学领域裡的运用。之后,她曾在1921年赴美国旅游并为放射学的研究筹款。居里夫人由于过度接触放射性物质于1934年7月4日在法国上萨瓦省逝世。在此之后,她的大女儿伊伦·若里奥-居里获1935年诺贝尔化学奖。她的小女儿艾芙·居里在她母亲去世之后写了《居里夫人传》。在20世纪90年代的通货膨胀中,居里夫人的头像曾出现在波兰和法国的货币和邮票上。化学元素锔(Cm,96)就是为了纪念居里夫妇所命名的。

居里夫人的三克镭

1920年5月,一位叫麦隆内夫人的美国记者,几经周折终于在巴黎实验室里见到了镭的发现者。端庄典雅的居里夫人与异常简陋的实验室,给这位美国记者留下了深刻印象。此时,镭问世已经18年了,它当初的身价曾高达75万法郎。美国记者由此推断,仅凭专利技术,应该早使眼前这位夫人富甲一方了。

但事实上,居里夫人也正是在18年前就放弃了他们的专利,并毫无保留地公布镭的提纯方法。居里夫人的解释异常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