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下载】信息技术在科学教学中的应用阶段性总结报告-范文word版 (5页) 下载本文

【推荐下载】信息技术在科学教学中的应用阶段性总结报告-范文word版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信息技术在科学教学中的应用阶段性总结报告

信息技术在科学教学中的应用阶段性 总结 报告 一、课题概况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教育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这里明确指出了信息技术与科学课程整合的途径,也指出了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课程整合的切入点。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在新课程标准指导下,努力探索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课程整合的方法、模式等,既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基础教育自身发展的要求。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这一要求既是小学科学课程新理念,也是小学科学教学改革二十几年来一直推崇的教学思想。然而,探究需要条件,探究需要空间,探究更需要环境。如何利用信息技术优势,为学生创设类似科学家做研究的探究环境,是每个小学科学教师必须思考并努力探索的问题。

《国家基础教育课改革纲要(试行)》以及《国家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已对以计算机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应用于小学科学教学提出了总体愿望与具体要求。基于网络的计算机技术与多媒体技术构成的信息技术合理恰当利用能够创设更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发展规律的学习环境,改善教与学的效果,提高教与学的效率,实现课堂教学最优化。它帮助学生搜集和整理信息;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变

抽象为形象,降低学生学习科学的难度;弥补师生力所不及。但是,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不是为用而用,首先必须是为教学内容服务的,是教学过程内容与方式的有机成分,只能在必要的时候,采用恰当的形式进行。我校教师如何把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与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实验探究过程如下: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

通过本课题研究的开展,将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课程整合,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实现教学内容呈现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和

【推荐下载】信息技术在科学教学中的应用阶段性总结报告-范文word版

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探索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课程整合的一般规律,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

第一、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信息资料的搜集、加工、处理或者利用计算机进行自主式探究学习。同时,还可以通过网上合作学习和小组协同作业来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学生借助于电子邮件能够进行大规模的协作学习,通过校园网或

Internet来实现一个班的学生与另一个班、另一个学校甚至更广范围的人交换意见、看法,在交流中共同完成学习任务。这样,学生在使用各种信息手段进行学习的同时,也提高了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能力。

第二、改变传统的信息呈现方式,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现在由教师制作的多媒体课件,变以文字为单一载体的信息呈现方式,为以文本、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方式综合呈现,为教学营造

了形象生动逼真、知识表现多元化的情境,非常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

第三、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真正的理解只能是由学习者自身基于自己的经验背景而建构起来的,取决于特定情境下的学习活动过程。传统的教室和教学方式很难建构这样的学习环境,而信息技术却很方便地建设这样的理想学习环境。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的主动建构者,彻底改变了传统教学过程中学生被动接受的状态。

第四、改变学生的学习活动方式。信息技术辅助教学能提供友好的界面、形象直观的交互式学习环境,有利于进行协商会话、协作学习。如一些知识性的练习可以让学生进行上机测试,减轻师生负担。因特网———随时可以打开的图书馆,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信息资源库。只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搜索能力,再加上教师的有效指导,就可以在网上找到所需要的信息。这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发现、自主探究,进行个性化学习。

第五、改变教师的备课方式。教师的备课不再是传统的“写”教案,而是从各种信息媒体上(互联网、电视、报刊杂志等)搜集大量的信息资料,丰富教材内容,然后分类放入资源库中,在教学策略的层次上将教学资源进行重组,以备上课使用。集体备课则是根据本周

的教学重点、难点,就各种信息的使用加以共同研究,达成共识。 四、课题研究方法

【推荐下载】信息技术在科学教学中的应用阶段性总结报告-范文word版

将信息技术应用于科学教学就是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通过教学设计,选择和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并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组合,共同参与科学教学全过程,以多种媒体信息作用学生,形成合理的教学过程结构,使学生在最佳的学习条件下进行学习。也就是说信息技术把符号、语言、文字、图形、动画和视频图像等多种媒体信息集成于一体,辅助科学课堂教学。这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一系列交互过程中,学生能自觉地参与进来,主动地将新旧知识联系起来,把学习科学课的积极性很好的调动起来,能够让学生的学习进入良好的循环系统,真正达到“轻负担,高质量”的教学目的。

将信息技术应用于科学教学就是以科学知识的学习作为载体,把信息技术作为工具和手段渗透到教学中去,从而在学习时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因此,教师在具体教学过程中,一方面,要从科学问题、实验或者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引入,借助这些有实际背景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深对信息技术的理解和认识;另一方面,还安排一些实践性的教学活动,让学生通过网络和其他信息手段获取信息,学会使用信息工具和信息手段来分析、处理信息,并

且在活动中学会与人交流、合作完成任务,以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1.首先对学生进行先期的培训,主要是掌握如何搜集下载网上的信息、

Powerpoint演示文稿的制作、网页的制作等。这些活动都可在我们学校的信息技术教师所上信息技术课中来完成,特别需要时老

师再做具体辅导,对于低年级的学生课外也可由家长辅助指导。

2.把课题布置给学生,由学生通过课内外资料的收集,科学知识的整合并能根据自己的兴趣确定对某一专题深入研究。例如在五年级下册的《科学》教材中,《珍稀动植物》这一课,“我国有哪些珍稀动植物”、“珍稀动植物为什么会濒临灭绝”是这课的两个知识点,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话题确定探究的内容。上网查询资料、进行整理,并制作成演示文稿在全班进行展示交流。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充分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技能完成了本课的教学内容。

3.组织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教学活动中,把班内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分成不同的小组,以团队合作的形式制定 学习计划 ,共同完成学习任务。这里特别强调学生之间的团结协作,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这在学生未来的成长和工作中将是特别重要的。如在《 科学 》四年级上册《饮食与健康》一课的教学中,指导学生根据自己想研究的问题分成小组,老师给出探究问题:人体所需要的营养、饮食平衡才能合理营养、素食与营养均衡、维生素缺乏会生病、防止肥胖的合理饮食、一日三餐食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收集、整理资料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然后以小组在全班交流展示,共享学习资源。这样同学们由被动的学习接收者变成主动的学习者,不仅学习了教材中的科学内容,还极大的扩充了课本以外的知识,同时小组团结合作能力也得到了大大的提高。 4. 以教师为主导进行课堂 综合 学习与评价。

以PPT的数量和图片的数量及科学知识点为评价的主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