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电气消防》教学大纲 下载本文

《建筑电气消防》教学大纲

(适用于建筑装饰工程专业高职学生)

一、课程性质

《建筑电气消防》是建筑装饰专业的专业主干课程之一。

二、教学目的

本课程的学习目的是使学生能初步掌握电气消防基本知识,并且掌握各种消防系统地构成、技术原理、安装、调试、保养、验收的基本方法或程序。并能够熟练的使用各种消火器具进行火灾灭火。

三、 教学要求

本课程的教学要理论联系实际,重视实践教学环节。充分利用录像、IP课件、多媒体课件等各种教学资源,通过理论教学使学生既能理解建筑电气消防的基本知识、基本工作原理,同时能够熟练掌握电气消防系统的安装、调试、验收的基本方法和程序,具备解决电气消防的实际问题。

四、教学原则

以培养高等职业技术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以适应市场发展和技术进步对人才的需求;加强实用性为原则,在内容上突出了基础理论知识的应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以讲清概念、强化应用为重点。

五、教学方法、手段、建议

本课程属专业主干课程,侧重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的管理维护技能和操作规程。本课程属较新的知识领域,实用性较强,实操的内容较多,理论上必须够用为度,因此,在注重理论的系统化和结构体系连贯性的同时,应注重实操能力的培养,做到理论与实践有机的结合。

六、学时分配

学时数 章节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内容(标题) 理论 消防系统概论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消防灭火系统 2 4 6 实训 0 2 2 小计 2 6 8 第四章 第五章 安全疏散诱导与防排烟系统 消防系统的供电、安装、布线接地与预算 消防系统的开通调试验收 6 4 2 2 8 6 第六章 及维护运行 消防系统的设计知识与 4 2 6 第七章 应用实例 合计 4 30 0 10 4 40 七、大纲内容

第一章 消防系统概论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火灾的形成、危害、消防系统的组成及高层建筑的定义、特点以及 消防系统的设计、施工及维护技术依据;掌握报警区域、探测区域、防火分区、防烟分区、防火类别、保护对象级别、耐火极限的划分和定义。

教学重点:报警区域、探测区域、防火分区、防烟分区、防火类别、保护对象级别、耐火极限的划分。

教学难点:报警区域、探测区域、防火分区、防烟分区、防火类别、保护对象级别、耐火极限的划分。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消防系统概述

一、消防系统地发展 二、消防系统的组成 三、消防系统的分类

第二节 火灾状况分析

一、火灾形成条件 二、造成火灾的原因 三、抑制火灾的措施

第三节 高层建筑的特点及相关区域的划分

一、高层建筑的定义及特点

二、高层建筑的分类及相关区域的划分

第四节 消防系统设计、施工及维护技术依据

一、法律依据 二、设计依据 三、施工依据 教学建议:

通过一些火灾实例,告诉学生火灾的危害性以及消防的重要性。 复习参考题:

1、消防系统有那几部分组成?每部分的基本作用是什么? 2、造成火灾的原因来自那几个方面?

3、什么叫报警区域、探测区域、防火分区、防烟分区?比较四个区域的大小。 4、我国的消防方针是什么?

第二章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火灾报警系统的组成、分类;熟悉各种报警设备的使用、选择;掌握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工作过程及相关涉及知识;同时具有独立操作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过程的能力。

教学重点: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工作过程及相关涉及知识 教学难点:火灾报警元件、设备的原理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概述

一、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形成和发展 二、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组成

第二节 火灾探测器

一、探测器的分类及型号 二、探测器的构造及原理 三、探测器的选择及数量确定 四、探测器的布置 五、探测器的线制

第三节 火灾报警系统附件

一、编码手动报警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