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力供给侧改革 适应新时代发展(2016.5.14) 下载本文

与你一路同行

山西大同大学浑源师范分校(大同浑源职业教育中心)政教处主任 李志祥

9月8日,有幸参加了大同市庆祝第32个教师节座谈会,市长、局长、校长、教师,情系大同教育;引领、探索、感悟、抒发,体味教师情怀。荣誉感、自豪感让我更加坚定了职业信念,使命感、责任感把我和我的学校命运紧密相连。

岁月,与你共享是一种幸福

山西大同大学浑源师范分校(大同浑源职业教育中心),依北岳恒山之麓,临桑干浑河之滨,青山相伴,绿水环绕。深厚的文化底蕴、丰富的办学经验、严谨的治学风格和一流的教学质量享誉三晋。

在这里,有一种享受叫人文环境。书林吐馥,雅度宏绰,笃礼崇义,广学甄微。花香四溢,芳草萋萋,不用晨钟,鸟儿自会将你唤醒;环境清幽,绿树成荫,不用暮鼓,花香自会带你入眠。这里是青春的乐园,让生命如花绽放;这里是智慧的殿堂,让希望和理想自由翱翔。

在这里,有一种精神叫艰苦奋斗。在办学经费特别困难的时期,全校干部教师勤俭节约,不依赖政府自筹资金,兴建了科技楼、艺术楼、图书馆、公寓楼、膳食楼、教学办公楼。

在这里,有一种满足叫职业自信。专任教师143名,副教授和高级讲师42名、讲师65名,博士研究生1名,硕士研究生28名。在报刊杂志发表各类文章400余篇,编写出版学术著作26部,一支年富力强、教学经验丰富和学术水平较高的师资队伍正在形成。多年来为国家培养输送了1.6万余名优秀师资和各类人才,为大同市及周边地区的基础教育发展和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在这里,有一种追求叫求实创新。学校在五年制师范专科初中起点小学教育6个专业的基础上,2014年6月,根据国家政策导向,瞄准就业和高考两个选项,学校又增挂了“大同浑源职业教育中心”校牌,开设有初中起点三年制职业中专9个专业,实行2+1的“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2015年经山西省教育厅、财政厅联合评审,将生物技术制药、物流服务与管理列入山西省职业教育实训基地项目,将电子商务列为山西省职业教育重点专业建设项目。

在这里,有一种情怀叫“浑师人”。春风化雨,爱满天下,万千青年才俊曾在这里荡漾青春,放飞梦想,如今已成为社会栋梁。严谨的教学、严格的管理和鲜明的特色,形成了厚德博学、艰苦创业、追求卓越的时代风尚。学校先后被国家教委授予“为基础教育培养合格师资,方向明确,成绩显著”称号和被山西人民政府授予“教书育人先进集体”、“两个文明建设先进集体”称号、还被相关部授予“山西省文明学校”、“山西省绿色学校”、“山西省艺术教育先进集体”等称号。

改革,与你相伴是一种责任

生源萎缩,质量下滑,“在夹缝中求生存”似乎成了学校无奈的选择。面对挑战,只有勇敢地面对,改革,成为“浑师人”前进的必由路径。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之后,“供给侧改革”引起关注并成为社会生活中的热词,经济上的“供

1

给侧改革”必然呼唤并引领教育上的改革。整合教育资源,用“供给侧改革”思维创新学校工作,以培养高素质小学教师和一线蓝领为己任,替家长分忧,为学生着想,让社会满意,浑师人义不容辞。教育最核心的质量不是擅长“加工”而是善于“发现”,发现每一个孩子的禀赋,并进一步保护、支持其成长,这是教育应有的属性。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元、可选择的教育资源、教育环境和教育服务模式的新供给侧结构,替代和打破原有单一的培养模式、统一的课程资源、僵化的考试评价供给结构,实现教育供给端的转型升级,达到提供“引领性”的教育供给、“精准性”的教育供给、“有效性”的教育供给,最终实现提高教育质量与效率的目的。

在这里,我们欣喜地看到;学校层面设立了相应的由校长与企业总经理直接沟通机制,完善机构设置和教学管理组织,形成了一个功能齐全、上下联动、内外合作、产学结合、学生与岗位零距离对接的体系;构建了“研产学用”结合的课程体系,完成了从理论与实践教学分割型向“理实一体”型教学的根本性转变;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转向“学用结合”教学模式;重点加强主干核心课程实践环节的建设力度,在深入分析市场需求、职业岗位群趋势的基础上,确定各岗位群的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岗位技能标准和素质能力要求,建立适合职业岗位群特征的课程开发模式,形成包括公共基础课、专业理论课、专业实训课、专业选修课、素质拓展课等在内的专业课程体系。推进教师运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案例式、任务驱动式等教学模式,推动教师进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提升教学的有效性;加强多媒体教学手段研究,鼓励网络学习和网络答疑,增强师生互动。重构学生学习评价标准,由注重学习成绩向注重学习成效转变,注重考试结果向注重学习过程转变。改革考试手段、方法,引导教师采用平时成绩、小论文、小测验、读书报告、演讲、大作业等综合考核方式;内涵提升把师资队伍建设放在首位,是加强学校发展核心竞争力的驱动,以推动教师专业化为引领,以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为重点,以创新制度和机制为动力,以完善培养培训体系为保障,与“研产学用”结合的课程体系相适应,强化“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通过加强职业理想教育,全面提高教师职业道德水平;通过创新教师补充机制,吸引优秀人才从事职业教育;通过教师岗位培训,实施教师企业实践项目;通过送培、深造、教研活动,示范讲座,竞赛评比等多种形式,不断提升师资队伍学历水平和业务能力,确保教师教学、科研与社会生产实践的贯通。

发展,与你同行是一种使命

扬帆起航,把握航向才能行稳致远;攻坚克难,找对路径才能闯关夺隘。“浑师人”在新常态下,全面学习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努力探究和破解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如何实现发展的重大问题。

推进精准扶贫是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当前各级党委政府一项紧迫的政治任务。治贫先治愚,扶贫必扶智。提高贫困地区教育发展水平和人力资源开发水平,是扶贫攻坚的一个难题,但也是让贫困人口摆脱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之策。作为职业教育的“浑师人”义不容辞。

浑源、灵丘、广灵、大同4县贫困地区,由于基础差、底子薄、交通闭塞,很多地方教育条件与外界差距大,一些贫困生初中没毕业便外出务工,又因缺乏劳动技能,出现就业困难。贫困家庭子女受教育的程度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2

贫困人口中,超过50%的人只有小学以下文化程度;因为缺少技能摆脱不了贫困。一旦求学条件和求学成本超过贫困家庭承受能力,或对通过教育摆脱贫困缺乏预期,很容易使贫困家庭放弃教育之路,并陷入“低人力资本投资—低就业—低收入—低人力资本投资”的贫困恶性循环。

因此,推进职教扶贫是贫困家庭孩子改变命运的优项选择,通过职业教育可以直接提升贫困家庭子女的自我发展能力,是典型的“造血式”扶贫。2016年,学校响应国家政策,瞄准扶贫对象,聚焦重点人群,通过“精准招生”、“精准资助”、“精准培养”、“精准培训”,实现“精准就业”,增强脱贫致富的能力。在招生、培养、就业方面,另辟蹊径,采取送训下乡、集中办班、现场实训等多种形式大力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着力提高新生代农村人口的城市融入能力,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市有序转移,努力实现职业教育成为新型农民培养、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农村富余劳动力产业工人化的主渠道。

60年的办学经验和文化积淀,走出了一条特色发展的办学之路,在人才培养、教学管理、校园文化等方面,“厚德博学、求实创新”彰显着学校主流文化的精髓,也铸就了一代代“浑师人”艰苦奋斗、甘于奉献的优秀品格。“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作为“浑师人”,我愿与你一路同行。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