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含反思 下载本文

四年级 数学 下册

教学第一单元《四则运算》 内容 练习一 教 学目 标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第2课时 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加、减法的意义及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2.通过练习,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的意识。 加、减法各部分间关系的应用。 加、减法各部分间关系的应用。 任 务定 位 教学课件 准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练习一 板 书 设 计 25 + 16 = 41 ( ) ( ) ( ) 321 - 100 = 221 ( ) ( ) ( ) 个性化修改 教学过程设计 1、复习旧知。 (1)出示算式,让学生说出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根据加、减法之间的关系,在下列算式的□里填上适当的数。 105 + 56 = 161 400- 175 = 225 161 -□ = 56 225 + □ = 400 □ - 56 = 105 □ -225 = 175 揭示课题。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 板书课题:练习一。 二、师生互动,解决问题 6

四年级 数学 下册

1、完成教材第4页第1题。 引导学生理解题意,独立解决,说出解答的思路和过程,确定用什么方法计算,然后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完成教材第4页第2题。 出示题目后,让学生根据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写出另外两个算式。 汇报交流时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如何写的,为什么这么写。 3、完成教材第4页第3题。 出示题目后让学生小组内交流。 反馈时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如何列式的,并说明理由。 总结后,让学生在同桌内互相出题,玩猜数游戏。 4、完成教材第4页第4题。 出示题目后,让学生填表。 反馈时重点说说自己是如何列式的。 三、巩固拓展 1、师:我们学过了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那么应用这些关系可以解决哪些问题呢? 小结后说明:应用这些关系,可以对加、减法的计算进行验算。 出示教材第4页“练习一”第5题。 2、加法的验算。 出示前两道算式,让学生计算,并思考可以如何验算。 3、减法的验算。 出示后两道题算式,让学生计算,并用学过的知识进行验算。教师板书出验算的竖式,让学生说说运用了什么验算方法。 四、课堂小结 1、巩固知识。 (1)加、减法的意义是什么?各部分的名称是什么? (2)运用加、减法各部分的关系,可以解决哪些问题? 2、师生共同小结。 课后活课堂作业本P2. 动与作业 这节课的内容在上个学期已经提了一些,学生对同级运算教学 反思 的运算顺序都已经知道了,所以这堂课学生学得很轻松,也很主动,可是学生的口算能力不是特别好,口算经常出错,这方面还要不断加强。 7

四年级 数学 下册

教学第一单元《四则运算》 第3课时 内容 第三课 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1.理解乘除法的意义,理解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并会在实际中应用. 教 知识与技能、过2.学生总结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并会应用这些学目 程与方法、情感关系进行乘、除法的验算. 标 态度与价值观 3.在分析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推理、概括能力. 4.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验算习惯. 掌握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并对乘、除法进行验任 教学重点 算. 务定 理解乘、除法的互逆关系,以及用除法意义说明一些位 教学难点 题为什么用除法解答. 教学口算卡片。 准备 板 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积=因数×因数 商=被除数÷除数 除数=被除数÷书 商 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被除数=商×除数 任何数加上0还是0。 任何数乘0都等于0。 设 计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一、导入新课 我们已经做过大量的整数乘除法计算和应用题的练习,对于乘除法知识也有了初步的了解.这里我们要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对乘除法的意义加以概括,使同学们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板书课题:乘除法的意义) 二、理解乘除法的意义 1、乘法的意义 出示例1(1) 用加法算:3+3+3+3=12 用乘法算:3× 4=12 师:为什么用乘法呢?那怎样的运算叫做乘法?(小组讨论) (根据这两个算式,结合已有的知识讨论并试着用语言表示什么是乘法。) 小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8

个性化修改 四年级 数学 下册

2、理解除法的意义 能不能试着把这道乘法应用题改编成除法应用题呢? 出示例2(2)(3) (1)问:与第(1)题相比,第(2)、(3)题分别是已知什么?求什么?怎样算? 列式计算:12÷3=4 12÷4=3 (2)问:怎样的运算是除法?(小组讨论) (根据这两个算式,结合已有的知识讨论并试着用语言表示) (3)小结: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说明除法各部分名称 (4)教学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引导学生观察:第②、③与①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有什么变化? 明确:在乘法中是已知的,在除法中是未知的;在乘法中未知的,在除法中变成已知的.也就是乘法是知道两个因数求积,而除法与此相反,是知道积和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所以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9

四年级 数学 下册

3、教学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引导学生根据上面第①组算式总结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教师概括: 积=因数×因数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板书)引导学生观察第②组算式,自己总结出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商=被除数÷除数 除数=被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想一想:在有余数的除法里,被除数与商、除数和余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4、做一做 5、教学例3.关于0在除法中的特性, 课 后 活 课堂作业本P3. 动 和 作业 教后札记 本节课同学们自始至终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冰天雪地” 教学 反思 的出现牵动着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致使整个教学过程学生都能积极 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在教学中注重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充分 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通过应用所学的知识 得到答案。是他们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