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两宋、辽、金时期的单檐木构建筑 下载本文

金代建筑物的形象明显比辽代显得丰富、玲珑。

而且是九脊,加了两个垂脊斜山造型,更加秀美一点。

斗栱也用了七铺作,七铺作双杪双下昂。这是辽、宋建筑常见的七铺作做法,两跳斗栱加两跳昂。

21

它的逐间都用了单补间,柱头铺作和补间铺作,内外檐都用了斜栱。斜栱大量使用,这是金代建筑特别典型的一个特点。

斗栱材高是26厘米。

跟善化寺差不多,相当于二等材。

22

五台山佛光寺的文殊殿

面阔七间,通面阔才有31.56米,比较短。进深是四间八架椽,通进深是17.60米,进深比较浅的一个殿堂。

它是悬山式屋顶,也是我们实例中尚存的、最早的悬山式屋顶的木构建筑。

23

实例中石头的这种造型的悬山结构隋代就有。但是木构建筑遗存,原来有个辽代的海慧殿已经没了,只有这座了。中国屋顶的建筑从庑殿(四阿),到斜山(九脊),到悬山这三个等级。下图为悬山顶。

这时候还没有硬山,硬山是比较晚的一种做法。硬山是什么时候呢?明代以后。下图为硬山顶。

24

明代造砖的技术发达,砖比较便宜,可大量使用。但不用在高等级建筑上,而用在平民的建筑,所以出现硬山屋顶。这是一个历史。这是文殊殿的位置,它在佛光寺的一个配殿。

可以看出文殊殿的平面非常地空旷。它用了什么办法呢?减柱造、移柱造。 它里面应该至少有一排到两排柱子,但是没有,它前檐只用了两根柱子,后檐也用了两根柱子。后檐两根柱子是为了摆佛座用的,前檐两根柱子形成一个很空阔的礼佛空间。

它室内空间显得很大,它的梁架非常大胆,七开间。但也是厅堂式的,内外柱不同高,内柱高一些。平梁上脊槫下用的是叉手、蜀柱,跟其他做法一样。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