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医学院硕士的研究生教案 下载本文

D.鸟苷酸环化酶 E.磷酸二酯酶 65.作用于膜受体的化学信号分子有:

A.肾上腺素 B.甲状腺素 C.生长因子 D.胰岛素 E.雌激素 66.类固醇激素的特点是:

A.通过调节基因表达而发挥调节代谢的作用

B.受体多属于转录因子 C.受体位于细胞膜上

D.胆固醇是其合成前体 E.发挥作用的第二信使是Ca2+ 67.关于cAMP的描述,错误的是:

A.在腺苷酸环化酶作用下由ATP生成 B.由磷酸二酯酶水解而失去作用 C.cAMP的合成和分解是可逆反应 D.它是各种激素作用的第二信使 E.通过激活蛋白激酶A而发挥生理作用 68.影响细胞内cAMP含量的酶有:

A.蛋白激酶A B.ATP酶 C.磷酸二酯酶 D.腺苷酸环化酶 E.磷脂酶 69.细胞内受体介导的信息转导参与的物质有:

A.细胞内受体 B.G蛋白 C.腺苷酸环化酶 D.激素反应元件 E.磷脂酶C 70.受体型蛋白质酪氨酸激酶转导通路包括的物质为:

A.Ras蛋白 B.Raf蛋白 C.MAPKKK D.MAPKK E.MAPK 71.有关cGMP-蛋白激酶G通路的叙述,正确的是:

A.心钠素与受体结合后,活化鸟苷酸环化酶 B.鸟苷酸环化酶使GTP转变成cGMP C.cGMP激活蛋白激酶G D.蛋白激酶G是由相同亚基构成的二聚体 E.蛋白激酶G可使蛋白质的苏氨酸、丝氨酸和酪氨酸残基磷酸化。 72.PLC-IP3/DAG-PKC通路的信息转导涉及下列哪些物质?

A.G蛋白 B.DAG C.IP3 D.PKC E.PIP2 73.有关受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受体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B.受体既可以位于细胞膜也可以位于细胞内 C.受体介导的跨细胞膜信号转导是一细胞内网络系统

D.细胞内受体多属于转录因子 E.单跨膜受体依赖酶的催化作用传递信号 74.下列有关膜受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离子通道型膜受体的配体主要是神经递质

B.七跨膜受体是单链糖蛋白,信息转导为G蛋白介导的反应

C.G-蛋白为GTP或GDP结合的蛋白质,蛋白质与GTP结合,为多聚体,具有活性 D.单跨膜受体包括蛋白质酪氨酸激酶型受体和非蛋白质酪氨酸激酶型受体两种

E.蛋白质酪氨酸激酶型受体又称催化型受体,当受体与配体结合时,即产生蛋白质酪氨酸激酶活性,并催化受体自身磷酸化。

75.受体和配体的结合有以下哪些特点?

A.高度专一性 B.高度亲和力 C.共价结合 D.可饱和性 E.可逆性 76.下列哪些属于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

A.PKA B.PKC C.PKG D.MAPK E.JAK蛋白 77.与配体结合后,自身具有蛋白质酪氨酸激酶活性的受体是:

A.胰岛素受体 B.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C.肝细胞生长因子受体

51

D.白细胞介素受体 E.干扰素受体 78.胞内受体的结构特点包括:

A.胞内受体通常为单体蛋白质,由4个区域构成 B.高度可变区位于N末端,具有转录激活功能 C.DNA结合区位于受体分子的中部

D.铰链区有核定位信号,引导受体进入细胞核 E.激素结合区位于C末端 79.磷脂酰肌醇特异性磷脂酶C可使磷脂酰肌醇4,5-二磷酸水解产生:

A.cAMP B.cGMP C.DAG D.IP3 E.TAG 80.下列哪些符合G蛋白的特性?

A.G蛋白是鸟苷酸结合蛋白 B.各种G蛋白的差别主要在于α亚基 C.α亚基本身具有GTP酶活性 D.三聚体G蛋白具有ATP酶活性 E.三聚体G蛋白是非活化型G蛋白

二、名词解释

1.细胞通讯 2.信号转导 3.第二信使 4.激素反应元件(HRE) 5.受体(receptor) 6.G蛋白 7.受体型蛋白酪氨酸激酶 8.非受体型蛋白酪氨酸激酶

三、简答题

1.何谓蛋白激酶?蛋白激酶如何分类?

2.简述胰高血糖素受体通过cAMP-PKA通路传递信息的过程。 3.简述心钠素、NO受体通过cGMP-PKG通路传递信息的过程。 4.简述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通过IP3/DAG-PKC通路传递信息的过程。 5.简述EGFR通过MAPK通路传递信息的过程。

6.简述干扰素、白细胞介素受体通过JAK-STAT通路传递信息的过程。 7.简述肿瘤坏死因子受体通过NF-kB通路传递信息的过程。 8.简述细胞内受体介导的信息传递途径。

9.简述G蛋白偶联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通路的基本模式

四、综合论述题

1.何谓受体? 受体如何分类?受体与配体结合有何特点? 2.膜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通路主要有哪些?下列各组信息物质主要通过其中哪种通路传递信息? (1)肾上腺素、胰高血糖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2)血管紧张素Ⅱ、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抗利尿激素。 (3)心钠素、一氧化氮、一氧化碳。 (4)胰岛素、表皮生长因子

(5)干扰素、白细胞介素2、白细胞介素3

3.试述G蛋白是如何调控细胞膜上腺苷酸环化酶活性的?

参考答案

52

一、选择题 1.B 2.D 3.C 4.E 5.D 6.D 7.C 8.E 9.B 10.E 11.D 12.D 13.E 14.D 15.B 16.A 17.A 18.D 19.B 20.A 21.E 22.E 23.D 24.E 25.B 26.B 27.A 28.D 29.C 30.C 31.D 32.C 33.D 34.A 35.C 36.E 37.C 38.E 39.C 40.B 41.D 42.B 43.A 44.E 45.E 46.A 47.E 48.E 49.D 50.A 51.C 52.B 53.D 54.C 55.E 56.D 57.C 58.D 59.B 60.B 61.ABC 62.ABCD 63.ABDE 64.AB 65.ACD 66.ABD 67.CD 68.CD 69.AD 70.ABCDE 71.ABCD 72.ABCDE 73.ABCDE 74.ABDE 75.ABDE 76.ABCD 77.ABC 78.ABCDE 79.CD 80.ABCE

二、名词解释

1.细胞通讯是体内一部分细胞发出信号,另一部分细胞接收信号并将其转变为细胞功能变化的过程。

2.细胞针对外源信息所发生的细胞内生物化学变化及效应的全过程称为信号转导。

3.在细胞内传递信息的小分子化合物称为第二信使,包括Ca2+、三磷酸肌醇(IP3)、二脂酰甘油(DAG)、N-脂酰鞘氨醇(Cer)、环腺苷酸(cAMP)、环鸟苷酸(cGMP)。

4.基因转录调控区存在的、与激素受体复合物相结合而调控基因转录的特异DNA序列称为激素反应元件。

5.受体是细胞膜上或细胞内能识别外源化学信号,并与其结合产生生物学效应的特殊蛋白质(个别是糖脂)。能与受体呈特异性结合的生物活性物质称为配体。

6.G蛋白为鸟苷酸结合蛋白,有二种形式。无活性G蛋白呈αβγ三聚体形式,并与GDP结合。当G蛋白α亚基与GTP结合时,α亚基与βγ亚基分离,此为G蛋白活化型。

7.受体型蛋白酪氨酸激酶即受体本身具有蛋白酪氨酸激酶活性,当配体和受体结合后,受体的蛋白酪氨酸激酶活性被激活,既可导致受体自身磷酸化,又可催化底物蛋白的特定酪氨酸残基磷酸化,从而将信息传递至下游分子。

8.非受体型蛋白酪氨酸激酶存在于胞浆内,可与膜上没有蛋白酪氨酸激酶活性的受体相偶联,完成信息转导,如JAK家族、Src家族成员。

三、简答题

1.催化蛋白质磷酸化修饰的酶称蛋白激酶。按其催化磷酸化修饰的氨基酸残基不同,可分为蛋白丝氨酸/苏氨酸激酶、蛋白酪氨酸激酶、蛋白组/赖/精氨酸激酶、蛋白半胱氨酸激酶、蛋白天冬氨酸/谷氨酸激酶。

2.胰高血糖素与受体结合,通过G蛋白介导,激活腺苷酸环化酶(AC),使cAMP生成增加,变构激活PKA,PKA磷酸化特定蛋白质(如糖原磷酸化酶、糖原合酶),产生生物学效应,即血糖升高。

3.心钠素或NO与受体结合,激活鸟苷酸环化酶(GC),使cGMP生成增加,活化PKG,PKG磷酸化特定蛋白质,产生生物学效应,如血管平滑肌松弛。GC分两种形式:一种是膜结合型的受体分子(如心钠素受体),另一种存在于细胞质(可直接受NO的激活)。 4.血管紧张素Ⅱ和受体结合,通过G蛋白介导,激活PLC,水解膜组分PIP2形成IP3和DAG,IP3促进细胞内Ca2+浓度增加。在Ca2+和磷脂酰丝氨酸的参与下,DAG激活PKC,PKC磷酸化特

53

定蛋白质,产生生物学效应。

5.表皮生长因子(EGF)与其受体结合→受体二聚化,改变构象,受体的PTK活性被激活→受体自身的酪氨酸残基磷酸化并磷酸化中介因子Grb2和SOS→活化Ras→活化Raf→激活MAPK系统→进入核内使转录因子磷酸化→调控靶基因表达水平→调节细胞生长和分化状态。

6.干扰素、白细胞介素与其受体(无PTK活性)结合→偶联JAK(具有PTK活性)→激活下游的转录因子STAT→STAT酪氨酸磷酸化,并形成二聚体进入胞核→调控基因表达,影响靶细胞的增殖与分化,故称JAK-STAT通路。

7. NF-κB通路主要涉及机体防御反应、组织损伤和应激、细胞分化和凋亡以及肿瘤生长抑制过程的信息传递。静止状态下,NF-κB在胞质内与NF-κB抑制蛋白质(IκB)结合,形成无活性的复合物。当肿瘤坏死因子作用于相应受体后,可使IκB磷酸化,则抑制蛋白构象发生改变而与NF-κB分离,NF-κB得以活化进入细胞核,作用于NF-κB结合增强子元件,调控多种基因的表达。

8.类固醇激素进入胞内或进入核内,与受体结合→受体构象发生改变,暴露DNA结合区域→激素-受体复合物与DNA的激素反应元件结合→从转录水平调控基因表达。

9.①配体与受体结合;②受体活化G蛋白;③G蛋白激活或抑制下游效应分子;④效应分子改变细胞内第二信使的含量与分布;⑤第二信使作用于相应的靶分子,使之构象改变,从而改变细胞内的代谢过程及基因表达等功能。

四、综合论述题

1.受体是细胞膜上或细胞内能识别外源化学信号,并与其结合产生生物学效应的特殊蛋白质(个别是糖脂)。能与受体呈特异性结合的生物活性物质称为配体。

受体按其在细胞内的位置不同分为细胞膜受体和细胞内受体,细胞膜受体又分为离子通道型受体、七跨膜受体、单跨膜受体。细胞内受体多为核内转录因子。

受体与配体结合特点是:①高度专一性;②高度亲和力;③可逆性;④可饱和性;⑸特定的作用模式。

2.通过膜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通路主要有(1)AC-cAMP-PKA通路;(2)PLC-IP3/DAG-PKC通路;(3)GC-cGMP-PKG通路;(4)受体型PTK-Ras-MAPK通路;(5)JAK-STAT通路;(6)NF-κB通路;(7)TGF-β受体通路。

第①组信息物质通过cAMP-PKA通路传递信息;第②组信息物质通过IP3/DAG-PKC通路传递信息;第③组信息物质通过cGMP-PKG通路传递信息;第④组信息物质通过受体型PTK-Ras-MAPK通路传递信息;第⑤组信息物质通过JAK-STAT通路传递信息。

3.很多激素或递质的受体通过调节细胞膜上AC活性产生效应。有两类G蛋白介导激素、受体等对AC的作用,一类是介导激活AC作用的Gs,另一类是介导抑制AC作用的Gi。当激动剂(Hs)与相应的激动型受体(Rs)结合后,原来与Rs偶联以三聚体形式存在且与GDP结合的无活性的Gs蛋白释放GDP,在Mg2+存在的情况下,GTP与Gs结合,进而整个复合体解离为对Hs亲和力低下的受体、βγ复合体和αs-GTP亚单位三个部分。αs-GTP即可激活AC。由于αs本身就有GTP酶活性,αs-GTP被水解成αs-GDP,后者再与βγ形成无活性的Gs三聚体。AC抑制剂(Hi)与相应的抑制性受体(Ri)结合,历经同样的过程,由Gi介导对AC的抑制。此外,两类G蛋白在调控过程中产生的βγ复合体可与彼此的活性亚单位结合使之灭活,可以协调两类G蛋白对AC的作用。

54

基因重组与基因工程

一、选择题

A型题

1.通过自动获取或人为供给外源DNA使受体细胞获得新的遗传表型称为:

A.转化 B.转导 C.转染 D.转座 E.接合 2.由插入序列和转座子介导的基因移位或重排称为:

A.转化 B.转导 C.转染 D.转座 E.接合 3.由整合酶催化,在两个DNA序列的特异位点间发生的整合称为:

A.位点特异性重组 B.同源重组 C.基本重组 D.随机重组 E.人工重组 4.发生在同源序列间的重组称为:

A.位点特异的重组 B.非位点特异的重组 C.同源重组或基本重组 D.随机重组 E.转座重组

5.可识别双链DNA分子内部的特异 位点并裂解磷酸二酯键的酶称:

A.限制性核酸外切酶 B.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C.非限制性核酸外切酶 D.非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E.DNA酶

6.在重组DNA技术中,催化两个DNA分子或片段连接,生成重组DNA分子的酶是:

A.DNA聚合酶 B.解链酶 C.DNA连接酶 D.拓扑异构酶 E.内切酶7.在重组DNA技术领域所说的分子克隆是指:

A.建立单克隆抗体 B.建立多克隆抗体 C.构建重组DNA分子 D.无性繁殖DNA E .有性繁殖DNA 8.表达人类蛋白质最理想的细胞体系是:

A.E.coli表达体系 B.原核表达体系 C.酵母细胞表达体系 D.昆虫表达体系 E.哺乳类动物细胞表达体系

9.某限制性核酸内切酶按GGG▼CGCCC方式切割,产生的末端突出部分含:

A.一个核苷酸 B.二个核苷酸 C.三个核苷酸 D.四个核苷酸 E.五个核苷酸

10.某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切割5′…GGGGGG▼AATTCC…3′序列能产生:

A.5′突出末端 B.3′突出末端 C.5′及3′突出末端 D.5′或3′突出末端 E.平末端

11.DNA经限制性内切核酸酶切割后,断端易于首尾连接自行成环,这是因为存在着:

A.钝性末端 B.黏性末端 C.平末端 D.5′端 E.3′端 12.重组DNA技术领域使用的质粒是:

A.细胞染色体DNA的一部分 B.细菌染色体外的独立遗传单位 C.病毒基因组DNA的一部分 D.真核细胞染色体DNA的一部分 E.真核细胞染色体外的独立遗传单位

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