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新课标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学设计全集 下载本文

4、计算

5×3= 5×1= 1×5= 5×5= 5×2= 4×5= 5×4= 2×5= 5、看图写算式。 △△△ △△△

△△△ △△△

[设计意图]形式多样的练习,使学生对乘法意义有进一步的理解。 二、实践题

1、先把口诀补充完整,再根据口诀写出算式。 三五( ) 二五( ) 四五( )

[设计意图]让学生经过实践后,达到熟练口诀的记忆。 三、随堂练习

第七课时:2、3、4的乘法口诀

教学内容:

书本第54、55页的例2~例3及相应的“做一做”,练习十一的第1题 教学目的:

1、 使学生知道2、3、4乘法口诀的来源,初步记住2、3、4的乘法口诀。 2、 初步会计算4以内的两个数相乘 教学重点、难点:

1是使学生熟记2、3、4的乘法口诀,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乘法计算。 2、进一步明确乘法口诀的含义和来源,沟通与加法的联系。 教具、学具准备:

小棒16根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组织复习5的乘法口诀。 1、开火车,对口令

一五…三五…五五…四五…二五…… 2、组织学生之间进行对口令活动。

[设计意图]组织复习,进一步熟悉口诀,为下面的教学活动做好铺垫。 二、自主探究2、3、4、的乘法口诀

1、教学例2

教师让学生先看课本插图:小聪和小娟他们种的向日葵已经发芽了这下可高兴了!多

可爱的小苗啊!你发现每棵幼苗上面有几片小叶?

引导学生写出乘法算式编制口诀。1棵幼苗上有2片叶子,根据学生回答

教师板书。“2×l=2 1×2=2。教师指着黑板上的算式问:“1个2得数是2,我们可以说成'一二得二'。”并板书:“一二得二”

接着教师又让学生看2棵幼苗,问;“这是几个2?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怎样写?”教师指着乘法算式,说:“2个2的得数是4。我们可以说成'二二得四'。”并板书:“二二得四4× 5=20 5× 4=20 四五二十。

[设计意图]创设情景,引起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思考,从而顺利地完成对新知识的学习,同时对学生进行爱护植物的教育。 2、教学例3

出示例3的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每行有多少棵向日葵?可以说成几个3?要求一共有多少棵幼苗,如何用乘法算式表示呢?可以编制一句什么样的口诀?

板书:一三得三。如果有2行你会列出乘法算式吗?口诀是什么?如果有3行呢?2)引导学生对2和3 的乘法口诀进行记忆。引导学生归纳出口诀;“二三得六”。

教师让学生再摆一个三角形,引导学生自己想,自己写,最后归纳出口 诀:“三三得九”。

[设计意图]对学生半扶半放,让学生主动学习,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3、 教学例4。

4的乘法口诀的教学方法跟3的乘法口诀类似。

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得到相应的乘法算式和结果。

板书: 1×4=4 4×1=4 2×4=8 4×2=8 3×4=12 4×3=12 4×4=16 2)引导学生编制乘法口诀。一四得四 二四得八 三四十二 四四十六 3)想一想:1×1=?同桌交流板书:一 一得一

教师引导学生想:“1个2是2,1个3是3,1个4是4,那么1个1应该是1。相应的乘法口诀是:一二得二,一三得三,一四得四;那么,1乘以1得1,口诀应该是-一得一。”

[设计意图]在学习过乘程中,由易到难,层层深入,体现了教学的一般规律,符合学生认知规律。

三、巩固练习

l.做教科书第一25页\做一做\中的练习。

做第1、2题时,可以先让学生独立做、然后再集体订正。这样的练习题可以帮助学生掌握乘法口诀的意义和来源,同时用这些口诀进行乘法计算,通过计算又可以巩固乘法口诀。

第3题,是对口令游戏题。可以用来复习学过的乘法口诀,训练学生记熟每一句口诀。练习时,可以由教师说题目,先让学生集体说得数,然后再指定学生说得数,尽量多给学生一些练习机会。

第4题,让学生看乘法算式写出乘法口诀,教师巡视,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2.做练习六第1题。

教学时,要求每个学生都要能背出1-4的乘法口诀。如果某个学生乘法口诀不熟, 或者某个学生某句口诀不够熟练,教师都要及时给予帮助。 [设计意图]巩固所学新知识,使学生能够正确进行计算。 四、小结作业

教师总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要求学生回家背诵2、3、4的乘法口诀。

第八课时:2、3、4的乘法口诀练习

教学内容:

书本第57~58页的2~6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熟悉2、3、4乘法口诀,初步记住2、3、4的乘法口诀,初步会计算4以内的两个

数相乘

教学重点、难点:

1使学生熟记2、3、4的乘法口诀,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乘法计算。 2、进一步明确乘法口诀的含义和来源,沟通与加法的联系。 教具、学具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开火车,对口令 2、背一背 二三( ) 五五( ) 四五( ) 二四( 二二( ) 三四( ) 三五( )二五( )一一( ) 一四( )

[设计意图]巩固2~3的乘法口诀,达到熟练运用。 3、填一填

5×3=★ ◆ ×5=10 ●× 5=25 ■×2=10 4×◎=20 1×5=□ △×5=15 ☆ ×5=20 ◇×◆ =25 5×★=30 [设计意图]用新颖的复习手段,来帮助学生灵活掌握所学知识。 4、算一算

1)两个因数都是5,它们的积是多少?

2)摆一个◇需要根小棒,摆这样的3个◇要多少呢? 5、想一想。

如果 表示5,那 么 表示( ),

[设计意图]用文字或直观图形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 二、列式计算

a 2乘3得几? b 3个4是多少? C 5个3的积是多少?

D 两个因数都是4,积是多少?

e 一个因数是4,另一个因数是3,积是多少? [设计意图]此练习是为巩固乘法名称及表示的意义。 三、课堂随练 三三(四四( ) ) )

第九课时 乘加和乘减

教学内容:

义教课程标准(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56页例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用含有乘加或乘减的算式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2、了解含有乘加或乘减的算式的运算顺序。

3、能够正确地进行乘加或乘减的运算,并通过计算帮助自己记忆乘法口诀。 4、进一步学会合作、交流,在合作中建立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1、学会用含有乘加或乘减的算式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2、了解含有乘加或乘减的算式的运算顺序。 3、能够正确地进行乘加或乘减的运算。 教学难点:

学会用含有乘加或乘减的算式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小朋友池塘边小熊家是玉米地又大丰收了,你们看一棵棵的玉米多壮呀! 出示课本图片

[设计意图]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合作探究,学习乘加和乘减

1)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小朋友从画面上你能收集到那些信息和同桌交流一下

2)引导提出数学问题,解决问题,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这个问题你会解决吗?想一想可以怎样列式?根据学生回答板书3+3+3+3 3×4 4×3

3)引导学生继续观察,这时小熊也来到了它的家玉米地里……它来干什么呢?它搬走了一棵

玉米,还剩几棵玉米呢?你会解决吗?

4)引导学生列出乘加或乘减的算式。刚才有人用12减1,而12又是从哪里得来的?既然12是刚才用3×4、4×3或3+3+3+3算出来的。那么如果把这两次的计算写成一个算式,你会写吗?

[设计意图]先出现一步解决的乘法问题,给学生的下一步学习做好方法上的铺垫。

请大家在小组内商量商量,然后试一试。小朋友真能干,不仅列出了含有加减法的算式,,还列出了含有乘减法的算式。你们知道这样的算式应该先做什么?再做什么吗?

请大家想一想,除了可以列出这样的算式外,还可以怎样列式来解决?小组继续讨论。

乘加的算式有又应该先做什么?再做什么呢?

教师小结。乘加或乘减的算式都是先做乘法,然后再做加减法。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思考用不同方法进行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领悟乘加或乘减法的运算顺序,学会计算。 三、巩固练习

1、指导完成56页《做一做》1、2题。56页1题在引导学生看清图意后,列出不同的算式,明确运算的顺序。

[设计意图] 通过练习巩固对乘加法和乘减法的运算顺序的认识和理解。 四、拓展性学习

1、 在口里填上正确的数。

8+9=口×口+口 7+5=口×口+口 9+7=口×口+2

=口×口-口 =口×口-口 8×6=口×口-2 4+6+8=口×3 3+4+5+6+7=口×口

[设计意图]给学生有一定的展示场地,发挥他们的智能。

第十课时 用数学—简单的乘法应用题

教学内容:

义教课程标准(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59页例6 教学目的:

1、 学会用乘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2、 进一步提高学生收集数学信息,发现数学问题的能力。

3、 通过解决问题,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学会用乘法解决数学问题的,提高解题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铺垫孕伏

1、开火车学生做5以内的乘法口算练习。 2、出示练习根据加法算式写出乘法算式

4+4+4+4 2+2+2 5+5+5+5+5 3+3

[设计意图]复习相关的旧知,为用乘法解决问题做好相应的准备。 二、小组合作解决问题 1、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小朋友,森林里的小动物为了度过寒冷的冬天正准备盖房子呢。他们请来了力气最大的小象,帮他们运送木头,你们看他们来了! 2、 引导观察主题图,并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同学们,从图上你发现哪些数学信息呢? 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设计意图]创设学习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合作解决问题,这位同学提出了“一共运了多少根木头?这个问题大家能够试一试,并把你的想法在4 人小组内交流。

4、汇报各组的想法,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进行板书:

2+2+2=6(根)

3×2=6(根)2×3=6(根)

5、教师小结,刚才在解决“一共有多少根木料?”的问题时,有的同学是按以前学过的加法来解决的,还有的根据乘法的大意一,求几个几是多少?,可以用乘法来解决,请大家比较一下哪种方法简便?

[设计意图]发展学生收集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并以小组学习的方式,使学生在交流中获得更多的思考方法,在互相学习的过程中进步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