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必修三杜甫诗歌鉴赏(秋兴、登高、咏怀古迹-我的 下载本文

精品文档

杜甫诗歌鉴赏2018、5

一、杜甫经历

1、读书和漫游(——35岁):他生活一在一个世代“奉儒守官\的家庭,从小便立下了“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伟大政治抱负。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他35岁以前都在读书和游历,饱读了诗书,开阔了眼界,可以说杜甫为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做了充足的准备。

2、困居长安(35——44岁)杜甫到长安待了十年也只不过做了个右卫率府胄曹参军的小职。此时对朝廷政治、社会现实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

3、安史之乱、西南漂泊(45——58岁)安史之乱爆发,杜甫开始了长达十五年的漂泊生涯,他先后转辗西南各地。长期的漂泊,让他目睹了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破败景象,看到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社会现实,他无可抑制,挥笔写下一首一首感怀伤时、抑扬顿挫的时代悲歌。 二、诗歌鉴赏

秋 兴 杜甫

玉露①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江间波浪兼天涌②,塞上风云接地阴③。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寒衣处处催刀尺④,白帝城高急暮砧⑤。

注:①玉露:秋天的霜露,因其白,故以玉喻之。②兼天涌:波浪滔天。③接地阴:风云盖地。④催刀尺:指赶裁冬衣。⑤急暮砧:黄昏时急促的捣衣声。砧,捣衣石。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首联从秋景写起,“玉露凋伤枫树林”描绘了夔地露冷枫丹的景象,露是“玉露”,树是枫林,色彩明艳富丽,定下全诗明朗的基调。

B.颔联之景为虚写,波浪滔天,风云匝地,是指吐蕃入侵,边关吃紧的时局,表现了诗人前途未卜的处境和胸中翻腾起伏的忧思。

C.“丛菊两开他日泪”由景物触动情思,“两开”一语双关,既指菊开两度,又指泪流两回,见丛菊而流泪,去年如此,今年又如此。

D.尾联在时序推移中叙写秋声,诗人身在夔州,听到白帝城传来的砧杵声,更添悲情,时序由白天推到日暮,以景结尾,关合全诗。

E.本诗描绘了巫山巫峡的秋声秋色,意境开阔,诗人把最深刻的情感融会进去,使景物也有了生命,达到情与景的和谐统一。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3)本文是如何抒发情感的?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秋兴(其三) 杜甫

千家山郭静朝晖,日日江楼坐翠微。信宿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 匡衡抗疏功名薄,刘向传经心事违。同学少年多不贱,五陵衣马自轻肥。

注释: 山郭:山城,指夔州。 晖:日光。江楼:临江之楼,夔州临江。翠微:青的山。信宿:再宿。这里有一天又一天的意思。泛泛:形容小舟在水中漂浮,无所归依的样子。抗疏:指臣子对君命或廷议有所抑制,上疏进谏。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秋风萧瑟,触景生情,感发诗兴,故曰“秋兴”。《秋兴》为诗人旅居夔州所写。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B.白帝城里千家万户静静地沐浴在秋日的朝晖中,江楼坐拥在青翠的山峰中。 C.连续在船上过夜的渔人,仍旧泛着小舟在江中漂流,燕子依然展翅飞来飞去。

D.全诗既有静景,又有动景,以动衬静,这种静带给人看似宁静却并不宁静的心绪。 E.本诗与《秋兴八首(其一)(玉露凋伤枫树林)》的景物整体色调、情感基调是一致的。 2.诗中后两联,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

秋 兴 陆游

白发萧萧欲满头,归来三见故山秋。醉凭高阁乾坤迮①,病入中年日月遒。 百战铁衣空许国,五更画角只生愁。明朝烟雨桐江岸,且占丹枫系钓舟。 [注]①迮:狭窄。

1、根据中间两联,概况作者“愁”的原因。〔6分〕

2、简要赏析尾联的表达效果。〔5分〕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1.下列对《登高》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

A.首联精选意象,多角度写景,既写出了深秋时节的典型特征,又借景抒发了凄凉、孤寂之情。

B.颔联气象雄浑,境界开阔,为颈联、尾联抒发情感创设了宏大的自然背景,使得个人的痛苦在这个背景下显得分外渺小,倍添悲凉。

C.颈联中“悲”是全诗的诗眼,它集中表达了诗人在全诗中蕴蓄的复杂情感,诗歌所抒之情缠绵悱恻,动人心弦。 D.尾联两句的对偶给人以一种神清目爽整饬对称的美感,在抑扬有致的韵调中,表达出诗人需要抒发的感情。

E. 诗歌前半部分写景,后半部分抒情,由情选景,寓情于景,情与景浑然一体,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诗人的忧国伤时之情。全诗情景交融,笔法错综变化却又相互照应。但落笔的角度相同,都围绕着诗的中心——“悲秋”。 2、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认为,笼罩全诗的是一种“悲”情,你同意这一说法吗?为什么?

3、任选两联赏析诗人是如何感秋寄情的。(6分)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咏怀古迹(其三) 杜 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月夜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1、下列对诗歌的赏析有误的一项( )

A.首联起句突兀奇绝。山水、江村,一大一小,一动一静,相得益彰。而“尚有村”传达出的是“斯人已去”的寂寞。在自然界无穷的生命力前,更加重了“物在人亡”的惆怅情绪,奠定了全诗悲壮的基调。

B.“紫台”与“青冢”,一个雍容华贵,一个凄凉冷清,形成鲜明的对比。而“朔漠”茫茫,“黄昏”沉沉,笼罩着瑟瑟“青冢”,烘托出了肃杀渺茫的凄惨气氛,不由使人觉得“此恨绵绵无绝期”。

C.昭君“出塞和亲”,有人赞其大义,有人叹其清高,有人夸其美貌。而杜甫却看到了她不幸的根源在于君王的“美恶不分”,并以古讽今,慨叹自己怀才不遇的同时,谴责了君王的昏庸无能。

D.杜甫笔下的王昭君,是一位不幸的心中充满怨恨的女子。她怨生前不见遇,怨死后不得依,怨小人多险诈,怨君王不赏识。茫茫六合有多大,她就有多少哀伤,琵琶曲中就有多少怨恨。

2、 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诗人借昭君的怨恨表达了自己怎样的情怀?(6分)

堂成① 杜甫

背郭堂成荫白茅,缘江路熟俯青郊。桤林②碍日吟风叶,笼竹和烟滴露梢。 暂止飞乌将数子,频来语燕定新巢。旁人错比扬雄宅,懒惰无心作《解嘲》③。

【注】①杜甫于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底来到成都,第二年春末,草堂落成。此诗便是那时所作。②桤林:桤木是一种落叶乔木。③扬雄宅、《解嘲》:扬雄,西汉文学家、学者,蜀郡成都人。扬雄宅又名草玄堂。扬雄埋头撰写《太玄》,有人嘲笑扬雄只知写《太玄》,但没有任何禄位。扬雄写《解嘲》剖白心迹。 1. 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诗的前两句,写出了草堂环境背景:背向城郭,邻近江水,坐落在沿江大路的高地上。 B. 三、四两句写草堂自身景色,桤林茂密,风吹树叶,露水滴树梢。生机勃勃,意境开阔。 C. 乌飞燕语,景语皆情语,诗人以他自己的心情,来体会禽鸟的动态,似乎禽鸟也与诗人同感。 D. 作者将自己草堂与扬雄宅比较,认为自己避乱于此,心态与扬雄不同,无意写《解嘲》。 E. 全诗从草堂营成说起,最后仍然回到草堂结束。“堂”“宅”呼应,关合之妙,不见痕迹。 2. 全诗表达了作者哪些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对雪① 杜甫

战哭多新鬼,愁吟独老翁。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 瓢弃樽无绿,炉存火似红。数州消息断,愁坐正书空②。

【注】 ①此诗写于“安史之乱”期间,长安失陷时,诗人逃到半路被叛军抓住,解送回长安。②愁坐:含忧默坐。唐李白《酬崔五郎中》诗:“奈何怀良图,郁悒独愁坐。”书空:是晋人殷浩的典故,意思是忧愁无聊,用手在空中划着字。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正确的两项是(5分)( )( )

A.诗人用“多”写“安史之乱”带来的悲惨景象;用“独”写自己的处境,抒发了诗人的悲凉之情。 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