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每章测试题 下载本文

B. 在不同时期会有所不同 C. 只适用于经济萧条时 D. 以上问题均不正确

8. 由于经济萧条形成的失业属于( )。 A. 摩擦性失业 B. 结构性失业 C. 周期性失业 D. 自愿失业

9. 下列关于自然失业率的说法( )是正确的。 A. 自然失业率是始终不变的

B. 自然失业率是历史上最低限度水平的失业率 C. 自然失业率包括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 D. 以上问题均不正确

10. 效率工资理论认为,厂商在面临持续失业时可能不会降低工资,因为厂商( )。

A. 相信劳动供给曲线是完全富于弹性的 B. 受最低工资法的限制而不能这样做 C. 已经签订了固定工资的工会合同

D. 降低工资会失去更多的工人,而培训新工人需要花费成本 11. 当厂商支付高于市场均衡工资的效率工资时,( )。 A. 经济在充分就业状态下运行 B. 存在劳动力的过剩供给 C. 不存在非自愿失业

D. 劳动市场在效率工资下出清

12. 效率工资理论认为,厂商在面临经营恶化时将采用解雇工人而非工作分摊。厂商将工作分摊排除在外是因为( )。

A. 厂商相信劳动供给曲线是完全缺乏弹性的

B. 工作分摊被政府的管制所限制

C. 厂商相信工作分摊会降低劳动力队伍的平均素质 D. 厂商已与工人达成固定工作周的隐含合同

13. 效率工资经常被认为可以减少偷懒。以下各项中除( );外,均为对此的解释。

A. 效率工资在经济衰退时为员工提供了保险

B. 效率工资使员工偷懒的成本加大,因为他的次优选择是工资更少 C. 效率工资使员工偷懒的成本加大,因为他的次优选择是工资更少 D. 因偷懒而被解雇的员工最终只能得到更低工资的工作 14. 失业所引起的人力资本损失是( )。 A. 失业者已有的人力资本得不到运用 B. 失业者无法通过工作增加人力资本 C. 失业者无法供给子女上学 D. A,B都正确

15. 失业、就业和不在工作的区别是什么?

16. 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是否属于自愿失业?为什么?政府为何降低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的人数?

17. 工会是怎样影响自然失业率的?

18. 已知某国的情况如下:人口2 500万,就业人数1 000万,失业人数100万。求:

(1)该国的劳动力人数是多少? (2)该国的失业率是多少?

(3)如果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人数为60万人,自然失业率是多少? (4)在实现了充分就业时,该国应该有多少人就业?

(5)如果在失业人口中有10万人是由于嫌工作不好而不愿就业,那么真正的失业率应该是多少?

(6)如果该国有10万人为失意工人,这些人包括在失业者之中吗?这些工人的存在对真正的失业率有什么影响?

(7)如果有10万人实际上只有部分时间工作,但其中仍有5万人正在寻找全日制工作。这时真正的失业率应该是多少?

Y?Yf??3(u?uf)Yf 19. 如果失业率与GDP之间满足奥肯法则:,其中u表示失业

率,

uf表示自然失业率,Y表示实际GDP,

uf表示潜在GDP。又假设2000年、2001年、

2002年和2003年各年的失业率分别为5%,4%,5%和6%。求: (1)当自然失业率

uf=6%时,与2000-2003年各年失业率对应的GDP缺口。

(2)比较4年中实际GDP与潜在GDP之间的关系。

(3)如果2002年的实际GDP为2 000亿美元,计算当年的潜在 GDP水平。 20. 假设某国某年的自然失业率为5%,实际失业率为7%。要求计算:

(1)若该国潜在GDP每年以2%的速度增长,根据奥肯定律,要想使该国在2年内实现充分就业,该国经济每年应以多快的速度增长?

(2)若该国实际GDP每年以4%的速度增长,则要多少年才能实现充分就业? (二)自测题参考答案 l. (略)

2. A 3. C 4. A 5. B 6. B 7. B 8. C 9. C 10. D 11. B 12. C 13. A 14. D

15. 在统计失业人数时,必须是针对那些面对劳动力市场的失业,这些人具有劳动能力并且在积极寻找工作,但在劳动力市场上却找不到工作。所有不是通过劳动力市场的调节而引起的失业,都不能计人失业范围。例如,退休人员、在校学习的学生、家庭主妇、病残人员等,这些人并不寻找工作,只能称他们为不在工作。就业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工作单位工作的人。由于进修学习、休假、疾病、劳资纠纷或天气恶劣而暂时脱离工作的人不能计入失业人数,也不能计人不在工作的人数中。

16. 不是。因为造成这两种失业的原因是不相同的。自愿失业是指劳动者不愿意接受现行劳动力市场的工资条件而自愿选择失业。当工资条件发生变化时,这些人再决定是否就业。而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不具有自愿性。它是因劳动力市场运行机制不完善,或者因为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的工作转换而产生的失业。这种失业被看作是一种求职性失业,即一方面存在岗位空缺,另一方面存在着与此数量对应的寻找工作的失业者。这是因为劳动力市场信息的不完全性,厂商找到所需要的雇员和失业者找到合适的工作都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和成本。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的调整都会相应引起劳动力在各产业部门间的转移,但通常由于流动成本、职业技能、个人特长或居住地区等原因的存在,会造成一部分劳动力暂时的失业。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在任何时期都存在,并随着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变化的加快而逐渐加大。

政府可以通过各种方式促使失业者寻找工作从而减少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的人数。一种方法是通过政府管理的就业机构,这种机构经常发布有关岗位空缺的信息。另一种方法是实施公共培训计划,使传统产业的工人易于转移到新兴产业中,并帮助处于不利地位的群体脱贫。

17. 当工会与厂商进行集体谈判把工资提高到均衡水平之上时,它会引起劳动供给量的增加和劳动需求量的减少,从而引起了失业。那些仍然就业的工人的状况因工资提高而变好了,但那些以前有工作而现在失业的工人的状况变坏了。实际上,工会的行为提高了自然失业率。

18. (1)按照奥肯法则,在自然失业率 2000年:

uf=6%时,与各年失业率对应的GDP缺口为

(Y2000?Yf)/Yf=-3(5%-6%)=3% (Y?Yf)/Yf=-3(4%-6%)=6%

2001年:2001 2002年: 2003年:

(Y2002?Yf)/Yf=-3(5%-6%)=3% (Y2003?Yf)/Yf=-3(6%-6%)=0

(2)由(1)可知,在2000年、2001年、2002年实际GDP都高于潜在GDP水平;2003年缺口消除,这对2001年、2002年、2003年的价格水平形成上升压力。 (3)如果2002年的实际GDP为2000亿美元,根据已知条件和奥肯法则,有

2000?Yf?Yf-3(5%-6%)=0.03

解得

Yf?2000?1941.751.03(亿美元)

即2002年的潜在GDP水平为1 941.75亿美元。

19. (1)该国的劳动力人数为就业人数与失业人数之和,即

1 000万+100万=1 100万

(2)失业率为失业人数与劳动力人数之比,即

100万/1 100万=9%

(3)自然失业率是失业人数为摩擦性失业与结构性失业时的失业率,即

60万/1 100万=5.45%

(4)在实现了充分就业时,就业人数应该是已就业人数加周期性失业人数,即

1 000万+40万=1 040万

(5)如果在失业人口中有10万人是由于嫌工作不好而不愿就业,这10万人也包括在失业人数之中,但如果不把这10万人作为真正的失业者,这时的失业率为

90万/1 100万=8.1%

这说明不考虑自愿失业时的失业率被夸大了0.9%。

(6)如果有10万人为失意工人,但失意工人不计算在失业者之中,也不计算在就业者之中。如果把失意工人计算在失业者之中,则失业率变为

110万/1 110万=9.9%

这说明由于失业工人的存在,失业率被低估了0.9%。

(7)如果有10万人属于部分时间工作者,其中5万人仍在寻找全日制工作,那么这5万人也应计入到失业者人数中,这时的失业率为

105万/(995万+105万):9.45%

这说明考虑到正在寻找全日制工作的部分时间工作者,失业率被低估了0.45%。 20. (1)根据奥肯定律,实际失业率每高于自然失业率1%,则实际GDP低于充分就业GDP的3%。现在该国实际失业率高于自然失业率2%,而潜在GDP每年又以2%的速度增长,因此,要想使该国在2年内实现充分就业,该国经济每年应增长5%。

(2)若该国实际GDP每年以4%的速度增长,则需要3年的时间才能实现充分就业。

第五章 《通货膨胀理论》学习同步自测题及答案

(一)学习同步自测题 1. 解释下列概念:

货币、商品货币、法定货币、通货、货币流动性、数量方程式、货币数量论、费雪方程式、剑桥方程式、交易的货币流通速度、收入的货币流通速度、货币需求函数、实际货币余额、费雪效应、实际与名义变量、货币中性、古典二分法、铸币税、名义和实际利率、事前和事后利率、通货膨胀、需求拉上通货膨胀、成本推进通货膨胀、供求混合通货膨胀、结构性通货膨胀、预期通货膨胀率、皮鞋成本、菜单成本。 2. 通货膨胀是指( )。

A. 货币发行量过多引起价格水平的普遍的持续上涨 B. 货币发行量超过了流通中的货币量 C. 货币发行量超过了流通中商品的价值量 D. 以上均不正确

3. 一般用来衡量通货膨胀的物价指数是( )。 A. 消费者物价指数 B. 生产物价指数 C. GDP平均指数 D. 以上均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