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2018精编版) 下载本文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准备: 小黑板、录音机 第 一 课 时 【25】 一、导入新课

1. 简述红军长征背景。

2. 板书课题后提问:什么是“菩萨兵”?藏族同胞为什么称红军为“菩萨兵”呢? 二、初读课文 1. 自学生字词。

(1) 轻声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或不理解的词语。 (2) 会读会写田字格中的生字。

(3) 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 检查自学效果。

(1) 出示小黑板上的词语

(2) 指名读词,注意读准字音。 (3) 齐读词语。

(4) 指名说说下列词语的意思: 糟蹋、翻译、糊涂、热火朝天 3. 各自轻声读课文一遍。 4. 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5. 分段指名试读课文,读后学习评议。 三、读讲第1自然段 1. 自由读

2. 指名说说对“长征”、“藏族”的理解。 3. 指名说这一自然段讲了什么。

4. 指名读第1自然段,注意读出感情。 四、作业

1. 熟读课文。 2. 用钢笔描红。

3. 完成课文后第三题。 第 二 课 时 【26】 一、听写生字词

二.读讲第2~5自然段

1. 自由读第2~5自然段,思考:这几自然段讲了什么?

2. 指名回答上述问题,教师引导概括,主要讲朱总司令想办法动员藏胞回来。 指名读“这么多天了,藏族同胞还在山里,怎么受得了呢”。 教师提问:这句话表达了朱德怎样的心情?

再指名读、齐读,体会朱德同志对藏胞疾苦的关切之情。 指导朗读第5自然段。

教师范读,学生自由读、指名读、齐读,体会朱德同志深知藏民疾苦的阶级感情和对藏胞一片赤诚爱心。

三、读讲第6、7自然段。 1. 自由读。

2. 画出朱德同志对藏胞春耕工作关心、重视的词语。

3. 指名说说所画词语。

4. 指名读“要让我们播下的种子在这里生根、发芽、开花~这一句,并引导学生理解这句话的含义:这句话表面上讲春耕,实质上是要让红军的形象在藏胞心中生根使藏胞知道,红军是一心为民的。

5. 指名说说这两段讲什么。 四、读讲第8、9自然段 1. 自由读。

2. 默读思考:藏胞为什么全都流出了感激的泪水?为什么会说出“几时见过菩萨一样的司令、菩萨一样的兵啊“? 3. 指名回答上述问题。

4. 指名读第8自然段,引读第9自然段。 五、总结全文

1. 自由朗读全文。

2. 说说藏胞为什么把红军称为“菩萨兵“。

3. 教师小结:本文记叙了长征途中,朱德同志亲自带领红军战士帮助藏胞春耕,以实际的爱民行动得到了藏胞的信任的事。我们从中体会到藏民与红军之间的鱼水深情。 六、作业

1. 朗读全文。

2. 写一段话,描写同学们大扫除的情景,要求用上“热火朝天”、“干干净净”等词语。 附板书: 7 菩 萨 兵

朱德:急坏了 怎么受得了 尽心尽力 藏民:躲 跑 返回 流泪 8李 广 射 虎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塞下曲。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学习按故事发展顺序写一件事的写作方法。

4.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塞下曲这首古诗是赞美“飞将军”李广武艺高超的。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挂图、小黑板、录音机

第 一 课 时 【27】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板书课题。

2、有谁了解李广的故事,在哪儿见过的? 学生介绍,教师补充。

3、读了课题,你想知道哪些问题?

(李广是个怎样的人?他是怎样射虎的?……) 二、初读课文1.自学课文。 要求:(1)读准生字字音,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标出自然段序号,读通每句话。 (2)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石棱、神勇无比、边境、朦胧、巡逻、疾风、警惕、搜寻、影影绰绰、猎物、惊呆

2教学效果。

(1)指读课文,卡片正音,强调“塞、搜”都是平舌音,“境、硬、蒙”都是后鼻音,指明“扎”是多音字,并引导比较“扎”的其他读音和意义。

(2)了解词语的掌握情况,重点领会下列词语意思。 石棱、朦胧、疾风、巡逻、警惕、影影绰绰 3.指导书写生字。

(1)齐读田字格里的生字。 (2)指导书写。

(3) 学生练字,教师巡视指导。 4. 范读课文。

5.分自然段指名朗读(教师相机指点) 6.各自轻声读课文,思考讨论。

(1)文章的题目是李广射虎,“射虎”的含义是什么? (2)根据课文的故事内容,说说塞下曲每句诗的意思。 先小组讨论,再全班讨论,对诗意只要初步弄清即可。 (3)范读塞下曲。

(4)指名读、齐读 塞下曲。 三、作业

1. 练读课文。 2. 抄写生字词。 第 二 课 时 【28】

一、听写生字词 (巩固积累) 二、细读课文1. 细读第1自然段 (1) 指名读。

(2) 读后讨论:这一段主要交代了什么? (3) 介绍卢纶和他的塞下曲。 (4) 指名读塞下曲。 (5) 齐读塞下曲。

2. 细读课文第2自然段。 读读议议。

(1) 诗中的那位“夜引弓”的将军是谁? (2) 他是怎样的将军? (3) 齐读第2自然段。 3. 细读课文第3自然段。 (1) 默读课文,思考讨论

这一自然段写了一件什么事?(讨论,相机板书:夜晚 风吹草动 以为有虎 拉弓猛射)

这一自然段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2) 练习朗读,对照挂图,说说李广射虎的经过。 (3) 继续讨论。

课文写将军听见风吹草动的声响,想到虎,搜寻虎、发现虎、射虎这一过程说明了李广怎样?(机警、敏捷、善射、勇敢沉着) (4) 指导朗读。

(5) 诗文对照解释塞下曲的前两句。

4. 细读课文第4自然段。 (1) 轻读课文。 (2) 讨论。

“蒙蒙亮”指什么时候?

李广的随从去射虎的现场寻找猎物,为什么全都惊呆了?(相机板书:清晨 寻找猎物 扎进石头)

“深深地扎进”、“怎么也拔不出来”说明什么?(武艺高超,力大无穷) (3) 指读课文。

(4) 诗文对照解释塞下曲的后两句。 (5) 将全诗的诗意连起来说一说。

三、总结全文 (知道《塞下曲》是赞美西汉\飞将军\李广神勇无比的,激发学生对民族英雄的敬爱之情。)

1. 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2. 教师小结:本文采用“以文包诗”的形式,叙述了李广将军一次夜巡,路过一片松林,光线暗淡,风吹草动,误以为虎,射箭入石的故事,表现了李将军的机警勇敢,武艺高超,力大无比。

四、课堂练习 :背诵《塞下曲》。 附板书: 8李广射虎

夜晚 风吹草动 以为有虎 拉 弓 猛 射

清晨 寻找猎物 扎进石头 9、少年王勃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三、四自然段。

2.学会17个生字,田字格上面的8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少年王勃非凡才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重难点、关键

理解《滕王阁序》中诗句的意思。 课时划分: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29】 一、导入。 1.指名读题。

2.在这里,“少”应该读“shǎo”,用“少”的两个读音分别组词吗? 3.你对王勃有什么了解?

4.今天,我们就来看看他是如何写《滕王阁序》的? 二、初读。(加强字词教学,整体感知)

1.自己借助拼音读课文,做到字字读准、句句读通。

2.再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画出相应的生字词。

3.出示生字词。 (1)自生字词。 (2)正音

“昌、章”:读翘舌音。 “诵”:读平舌音。

“都、督”:“都”是多音字,在这儿读“dū”。 (3)带读,指读。

4.老师这儿还有文中的一些词,你会读吗?(出示:滕王阁序、整修一新、胸有成竹、文思如泉、笔走如飞、拍案叫绝、千古传诵。) (1)自读。

(2)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5.把生字词和这些词带入文章中,再去读一读。 6.(出示诗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1)自读,看看在哪儿停顿好?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2)指读。

7.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师生共同纠正。 三、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为第二课时的学习做好铺垫。) 1.王勃写《滕王阁序》的原因是什么? 经过又怎样?结果呢?

想一想,文章哪些部分写出了以上问题的答案。 一、(1-2)二、(3-4)三、(5) 2.教学第一段(第1-2自然段)

(1)自读第一段,你知道王勃写《滕王阁序》的原因是什么吗? (2)“探望”可以换什么词? (3)(出示挂图)简介滕王阁,相机理解“整修一新”。 (4)当都督请人写文章,众人表现怎样? (5)齐读第一段。

(6)王勃是如何面对的呢,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 四、教学生字。(学会字词) 1.分析字形。

“诵”:右边是“甬”,不能写成“角”。

“读、篇”:学习课课后笔顺,并按笔顺描红。 “突”:下面是“犬”,不能忘记写一点。 2.指导书写。

“昌、景”:都含有“日”,写得要扁一些,宽一些,不能写成“日”,其他的生字学生自己说出每个字的关键笔画。

3.生描红,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 【30】 一、复习。

1.抽读生字卡片。

2.默词:探望、南昌、景色、宴请、文章、千古传诵、文思如泉。 3.用以上默的词,说说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二、新授。

1.教学第3自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