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面对都督的要求,在座的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不敢答应,这时王勃在干什么呢? (2)指读第3自然段,其他同学看多媒体画图。 (3)你看到的是一幅怎样的美景? (4)(出示)1.一只野鸭正披着落日的余辉飞翔,灿烂的云霞在天边飘荡…… 2.一只野鸭正披着落日的余辉缓缓地飞翔,灿烂的云霞在天边轻轻地飘荡…… A. 自己读读句子,意思相同吗?
B. 有什么不同?哪一句好?你体会到什么? C. 有感情地读第2句。
(5)有感情地读第3自然段。
(学习通过理解关键词语理解句子的方法;图文结合,想象说话,理解诗意。) 2.教学第4自然段。(给孩子想象空间,培养想象力。) (1)王勃只用一句话就把这美景写了出来。 (2)自读第4自然段。 (3)齐读诗句。 (4)理解诗意。(联系第3自然段的内容)。
(5)诗写得如此棒,如此美,我们有感情地齐读这句诗句。 (6)他为什么能写么好的诗句? 他边走边想,想些什么?
(7)是啊,他写时才会胸有成竹,文思如泉,笔走如飞,一气呵成,做做动作来理解这些词的意思。
(8)还从哪里可以看出王勃写的诗好?请人表演都督的语言、动作。
(9)我们也不禁为王勃的才华所折服,真是一位奇才!有感情地齐读第4自然段。 3.教学第5自然段,齐读第5自然段。 三、小结。
有感情地齐读全书。 第三课时 【31】 一、复习。
1.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是啊,王勃确实是一位奇才。从课文的哪些地方看出王勃是个奇才? 3.有感情地齐读全文。 二、指导背诵三~四自然段。 1.(放多媒体)读读书,看看景色,把3~4自然段背下来。 2.自背,同座位互背。 3.指名背,齐背。
三、出示王勃的其他佳作。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板书设计
9、少年王勃(有才气) 秋水共长天一色 落霞与孤鹜齐飞 10 大作家的小老师 教学目标:
1、自学生字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对话,感悟肖伯纳严于律己的可贵精神.
3、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重点难点:通过人物对话的反复朗读,体会文章的内涵,感悟人物形象。
教学准备:搜集一些有关肖伯纳的资料及他的作品以及关于谦虚方面的格言。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32】
一、激趣导入 1、由题设疑,引发思考: (1)出示课题:10、大作家的小老师 (2)提问:
① 什么样的人才能被称为作家?什么是大作家? ② 课文中大作家是指谁? ③ 小老师又是谁? 二、初读指导 1、检查预习情况
(1)出示生字词,指名认读,“开火车”读。 (2)指名说说对有关词语的理解。 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三、探索新知
1、创设情境,贯穿全文
教师取出道具话筒,扮演记者,学生扮演萧伯纳。
教师发表谈话:观众朋友们,大家好。我是一名记者,我现在在苏联首都莫斯科向大家作现场报导。我有幸采访到了著名作家萧伯纳,我们来听一听,他在这里访问期间有没有遇到什么印象深刻的人和事呢?
2、学习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 (1)思考,答问:
萧伯纳先生,你为什么会与这么一个小姑娘“玩了好久”呢? (2)你为什么喜欢这个孩子?
引导学生注意文中的外貌描写,小黑板出示:“小姑娘白白胖胖,一对大眼睛很有神,头上扎着大红蝴蝶结,真是可爱极了。” (3)、小节过渡:大作家萧伯纳与可爱的苏联小姑娘娜塔莎相遇了,在一起玩了很久。接下来又发生了什么事呢?别着急,我们下节课接着学。 四、学习生字 (学会字词) 1、出示生字
2、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们吗?
3、这几个该怎么写呢?先在自练本上试写两到三遍,在告诉大家书写的秘诀或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地方。
4、有什么需要老师帮助的吗?根据学生回答教师范写生字。 第二课时【33】
一、复习导入 (巩固复习) 二、探索新知
(一)学习第二部分(情境采访) 1、思考、答问:
(1)临别时,你(萧伯纳)对这个小姑娘说了怎样的话?
学生回答,出示句子:“别忘了回去告诉你妈妈,就说今天同你玩的是世界有名的大作家萧
伯纳。”
(2)你(萧伯纳)称自己是“世界有名的大作家”,反映了一种怎样的想法? ——得意。自以为了不起,有点瞧不起别人,希望别人崇敬他。
(3)你是从课文哪里看出来的?
出示句子,指导朗读——他暗想:当小姑娘知道跟自己玩的是一位世界大文豪时,一定会惊喜万分。
(4)小姑娘听了萧伯纳的话后,是怎样的反应?她是怎么说的?
① 出示句子——出乎意料的是,小姑娘竟学着萧伯纳的口吻说道:“请你回去后告诉你妈妈,就说今天同你玩的是苏联小姑娘娜塔莎。” ② 讨论回答:
A、“出乎意料”是什么意思? B、出于谁的意料之外?
C、萧伯纳意料之中应该是什么样的? D、小姑娘有没有“惊喜万分”?
E、小姑娘话中用了一个“请”字,这个字你觉得好在什么地方? F、小姑娘的话表现了她的什么思想?为什么?
G、小姑娘在自己的名字前为什么要郑重其事地加上“苏联小姑娘”? (5)你听了小姑娘的话后有什么反应?
A、“震”是什么意思?“为之一震”究竟是为什么而“震”? B、“意识”是什么意思? C、意识到了什么? 小结:正因为这件事情是产生了震动,意识到在小姑娘面前太自夸了,所以才有后来的反思,才会意识到小姑娘娜塔莎是他的老师。
(三)抓住“感触”,明白由来 1、指名朗读课文第三部分(第五自然段) 2、思考、讨论:
(1)“感触”是什么意思?“深有感触”呢? (2)具体说说萧伯纳究竟有哪些“感触”?
(3)萧伯纳“感触”中最后一点——“这就是那位小姑娘给我的教育。她是我的老师。” 除了给上文所写的事情作总结外,在全文中还起了什么作用?(点题)
3、就是这么一件小事,给萧伯纳很多思考,那他从这件小事中感受到了什么?再读读萧伯纳的感受,用自己的话说说对这段话的理解。
三、总结升华1、课文我们已经读完,我们再来读读课题。你对这“大”“小”两字有没有新的发现?
2、如果萧伯纳就在你面前,你会对他说:( )。 如果小姑娘就在你面前,你会对她说:( )。 3、让我们再读课题,把感受读出来。 板书设计
10、大作家的小老师 永远谦虚 平等相待 习作三
教学目标:1读懂“例文”,了解主要内容,初步感知作者是怎样按顺序抓住重点把在观察所见景物写出来的。
2、借助“习作要点讨论”的提示,领会写发现一要新,二要细。
3、按照“作业”要求,从观察到的景物中,选择两三次,有条理地写出来。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34】
一、启发交流,导入新课
1、交流平时生活中新发现的情况 二、揭示要求,明确目标 1、出示要求,思考: (1)、写什么? (2)、怎样写?
三、学习例文,总结写法
1、指名读,思考:文章主要写了哪几个新发现?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 2、默读,讨论:小作者是怎样把发现写具体的?(找出有关的语句读一读)
3、小结:这篇例文通过小作者细致的描写小作者又抓住了“新”这个重点,使文章变得具体、生动、有趣。所以,要写好这次作文,我们必须做到:细观察,抓重点。(板书) 四、迁移写法,循序练习 1、口述。 ①自由练说。 ②同桌互说 ③指名说
④师生共同评议 2、写稿。
第二课时【35】 一、 学生小组交流学习,并指导修改。
宗旨: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讲了托尔斯泰改小说的故事作为范例。修改入手的几个方面1、改病句。方法:自己多读两遍,不通的句子改过来,不会改,可以请教老师同学。
2、添词句。方法:小组讨论,互提建议。修改效果自评办法:自己读读修改前后的作文,觉得有进步就给自己画上一朵红花。互评办法:请小组其他成员或班上其他同学读两篇作文,有进步就给打朵红花,看谁得的红花多。 二、优秀习作全班朗读。 附:教师下水作文 小河边的发现
星期天,我来到小河边。河岸上长满了小草,开满了小花,引来了一只只小蜜蜂。小蜜蜂“嗡嗡嗡”唱着歌,一会儿飞到这儿,一会儿飞到那儿,十分开心。看,小蜜蜂头上有二对触角,很像电视机上的天线。小蜜蜂的身子是有条纹的,看起来很漂亮。瞧,它又落在这朵小花上,我想,它可能与花儿还没说完悄悄话呢!再看地上,勤劳的小蚂蚁们,它们手拉着手,排着长长的队伍正急急忙忙地望前爬呢!我顺着它们的前进望去,原来它们正扛着一块骨头往回赶呢!望着这些小蚂蚁,我想:它们也知道团结友爱呢!
练习3
教学目标:1、了解《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歌词大意,并尝试引吭高歌。 2、在田字格中书写“区、臣、医”三个字,注意间架结构。
3、读读背背八条成语和《时间》诗歌。 4、通过口语交际练习,学会商量。 5、学写毛笔字。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36】
一、教学第一题:学用字词句
1、播放歌曲《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VCD,唤起学生对歌曲的记忆。 2、出示歌词,请学生自己小声读读,不认识的字可以查查字典。 3、交流朗读,注意读准字音。
4、这首歌词中有哪些不太明白的词语?学生质疑、讨论。
(1)重点理解“荡漾”一词。字典中对“荡漾”一词的解释是:形容水波一起一伏的样子。歌词中的“荡漾”应该怎样理解?
(2)那桃花盛开的地方,是我的故乡,是我终身难忘的地方,从诗中找一找,“我”难忘什么?补充想象,还有什么难忘的?
(3)再读读诗歌,“我”是在哪儿抒发自己的情感?仅仅抒发的是思乡之情吗? (4)想象着歌词描绘的境界,想象着风雪中驻守者的心情,有感情地读读诗。 5、再次播放《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VCD。 6、学生试着吟唱歌曲。
二、教学第二题:学写钢笔字 1、出示:区、臣、医。
2、引导学生观察这三个字的字形,说说它们的共同之处。 3、仔细看字帖,说说在书写时要注意什么。 (1)笔顺。
(2)外框的形状要写得上窄下宽,底边要平稳。 (3)出示“反犬旁”,说说哪些字带有这个偏旁。 4、教师示范书写,学生书空。
5、学生临帖,在田字格内书写,教师巡回指导。 6、反馈。
①请三位同学在黑板上书写,其余同学注意观察、评析。 ②展示写得好的同学作业,进行评析、表扬。 ③指出存在的问题,进行纠正性练习。 第二课时【37】
一、教学第三题:读读背背 1、读背成语。
(1)出示八个成语。要求学生借助字典读准成语的音,不懂的成语做个记号。 (2)交流朗读成语,纠正读错的字音。
(3)交流对八条成语的理解:或根据已学的课文、了解的人物来理解,如“才思敏捷、后生可畏”可联系前面学习的课文《少年王勃》;或根据著名人物的故事来加深印象,如理解“力透纸背”时可举怀素写字的例子;或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来造造句子,学会运用;或让学生根据平日里的课外阅读说说自己的感悟,如“风华正茂、出类拔萃”……[ (4)再次朗读,加深印象。 (5)练习背诵,同桌互相提醒。 (6)集体背诵。 (7)指名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