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例:基底细胞癌:只局部浸润,不转移,低度恶性。 易发生骨转移的肿瘤:乳腺癌,肾细胞癌,前列腺癌,甲状腺癌 Krukenberg瘤 复发 复发 不复发和很少复发 不复发或很少复发 易复发 易复发 较大,破坏原发部位和转移部位的组织 坏死、出血、合并感染;
第五节 肿瘤的命名与分类
一、命名原则
一般原则 良性肿瘤 恶性肿瘤 癌肉瘤 上皮和间叶组织瘤 上皮组织癌:鳞癌、腺癌、腺鳞癌、未分化癌 间叶组织:纤维组织、脂肪、肌肉、脉管、骨、软骨肉瘤 上皮成分+间叶成分 特殊原则 叫“瘤”的恶性肿瘤 叫“病”的恶性肿瘤 叫“母细胞瘤”的良性肿瘤 叫“母细胞瘤”的恶性肿瘤 叫“瘤”但不是真性肿瘤 畸胎瘤 交界性肿瘤 精原细胞瘤、淋巴瘤、黑色素瘤、骨髓瘤、无性细胞瘤、尤文氏瘤 白血病、霍奇金病 骨母细胞瘤 肾母细胞瘤、神经母细胞瘤、髓母细胞瘤 炎性假瘤,动脉瘤,室壁瘤,迷离瘤,错构瘤,结核瘤,梅毒瘤,粥瘤, 含有两个以上胚层组织的肿瘤。包括良性和恶性两种。常见于性腺 介于良性与恶性之间的肿瘤 对机体的影较小,主要为局部压迫或阻响 塞
二、肿瘤的分类
肿瘤的分类是以其组织发生为依据,每一类别又根据对人体的影响分为良性与恶性两大类。
第六节 癌前病变、原位癌和早期浸润癌
一、癌前期病变
癌前期病变是指某些具有癌变潜在可能性的良性病变,它在形态上表现有细胞的活跃增
31
生和一定异型性。及早发现和治疗癌前期病变,对预防某些癌瘤的发生有决定性意义。
二、原位癌
原位癌通常指癌变限于上皮层内(未突破基底膜)的早期癌,常发生于子宫颈、皮肤和乳腺等处。临床上可无特征表现,常由防癌普查发现,如能及时进行手术切除可获治愈,不然, 很可能发展为浸润癌。有的原位癌,也可较长期保持不发展、阴道细胞学检查,是发现宫颈原位癌有效且简便的方法。
三、早期浸润癌
早期浸润癌在不同的器官定义各不相同,一般是指癌浸润局限,且没有转移(包括局部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如:子宫颈原位癌如突破基底膜发生浅的浸润,又无局部淋巴结转移,则属早期浸润癌。如能及时进行手术治疗,预后较好,其生存期和原位癌基本接近。
第七节 肿瘤的病因学和发病学
一、肿瘤的病因学
(一)外界因素 1.化学因素 2.物理因素 3.生物因素
(二)影响肿瘤发生的内在因素 1.遗传因素 2.年龄因素
3.性别与内分泌因素 4.免疫因素 5.精神因素 二、肿瘤的发病学
(一)基因突变学说 (二)基因表达时空学说 (三)癌基因学说 【自测题】:
1、试以结肠腺瘤及结肠腺癌为例,说明良、恶性肿瘤的区别。 2、试述良、恶性肿瘤的区别。
3、根据食道的正常组织结构,写出其可能发生的肿瘤名称。 【课堂小结】
1、良恶肿瘤异型性特点、代谢特点。
2、肿瘤生长方式、生长速度、分级、分期要点。 3、良恶性肿瘤鉴别要点。 【作业布置】
1、试述良、恶性肿瘤的区别。 2、简述癌与肉瘤的区别。
3、如何正确区别良恶性肿瘤 并举例说明。
4、根据结肠的正常组织结构,分析可能发生哪些肿瘤,写出其名称。
[教学后记]:
32
教 案
授课时间 月 日 至 月 日 课时数 2 授课方式 理论课√ 讨论课□ 习题课□ 实验课□ 上机课□ 技能课□ 其他□ 授课单元 第五章 心血管系统疾病 目的 与 要求 重点 与 难点 主 要 内 容 教学方法手段(教具) 《病理学》 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 丁凤云 主编 《病理学》 李玉林 人民卫生出版社 第七版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复习指南和题解》 唐建武 人民卫生出版社 参考资料 《病理学实验教程》 唐建武 高等医药院校教材 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1、慢性风湿性二尖瓣狭窄伴心衰患者,全身各脏器可能有哪些变化? 2、风湿性心瓣膜病患者出现栓塞症状,试分析其可能的原因,并简述心、肝、 肺、脑等重要脏器的主要病变。 思考题、 3、试以二尖瓣狭窄为例,简述血流动力学改变及主要脏器可能发生的病理变作业 化。
33
1、了解上述疾病防治基础。 2、熟悉感染性心内膜炎、心肌病、病毒性心肌炎的病因及主要病变,临床病理联系。 3、掌握动脉粥样硬化症、高血压病、风湿病、心瓣膜病的概念,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临床病理联系。 重点:动脉粥样硬化症、高血压病、风湿病、心瓣膜病的概念,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 难点:感染性心内膜炎、心肌病、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病理联系。 第五章 心血管系统疾病 第一节 原发性高血压 第二节 动脉粥样硬化 第三节 风湿病 第四节 感染性心内膜炎 第五节 心瓣膜病 利用多媒体,增加大量图片,增强学生感性认识,以讲授法为主,适当结合启发式及自学。 讲 稿
第五章 心血管系统疾病
【课堂导入】患者,男,45岁,干部。2年前出现头痛、头晕,健忘等症状,血压150/95mmHg,服用降压药后自觉上述症状缓解。2天前出现剧烈头痛、视物模糊,呕吐及右侧面神经麻痹及左侧上、下肢瘫痪,急性病容、血压140/90mmHg,双下肢浮肿,颈静脉怒张、尿蛋白(+)。 请同学们通过本章节的学习对此患者试做出病理诊断及根据,并分析各种病变的关系。
心血管系统包括心脏、动脉、微循环和静脉。它是维持血液循环、血液和细胞间物质交换及传递体液信息的结构基础。心血管疾病是对人类健康构成极大威胁的一类疾病,在人类各种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中,心血管疾病占第一位。
第一节 原发性高血压
一、原发性高血压定义:
原因不明的、以收缩压≥140mmHg(18.4kPa)和(或)舒张压≥90mmHg(12.0kPa)为主要表现的独立性全身疾病,以全身细动脉硬化为基本病变,常引起心、脑、肾及眼底病变,并伴有相应的临床表现。 二、病因发病机制: 复杂,至今未完全阐明。
三、类型:原发性高血压分良性高血压和恶性高血压两类。
1.良性高血压:又称缓进型高血压,约占原发性高血压的95%,多见于中、老年,进展缓慢。病理变化分三期:
1)机能紊乱期全身细小动脉间歇性痉挛,血压波动性升高,动脉无器质性病变。 2)动脉病变期:
①细动脉硬化是高血压的主要病理特征,表现为细动脉玻璃样变。最易累及肾人球小动脉和视网膜动脉。玻璃样物质是血浆蛋白渗入到血管壁中的结果。
②肌型小动脉硬化:主要累及肾小叶间动脉、弓状动脉及脑动脉。表现为内膜胶原纤维及弹力纤维增生,中膜平滑肌细胞增生,不同程度胶原纤维增生。 ③大动脉硬化最常累及主动脉及其主要分支,并发动脉粥样硬化。 3)内脏病变期
①心左室代偿性肥大。早期向心性肥大,晚期离心性肥大,严重时发生心衰。
②肾镜下:人球小动脉玻璃样变及肌型小动脉硬化,导致病变区肾小球缺血硬化,相应的肾小管萎缩,间质纤维化。病变相对较轻的肾单位代偿性肥大。肉眼:原发性颗粒性固缩肾,双侧对称。
③脑包括高血压脑病、脑软化、脑出血、局部小动脉瘤和微小动脉瘤。 ④视网膜中央动脉发生细动脉硬化。
2.急进型高血压:又称恶性高血压。多见于青少年,血压显著升高,常超过230/130mmHg,以舒张压升高明显,进展迅速,肾和脑受累最重。可见高血压脑病,或肾衰出现早。特征性病理变化:
1)增生性小动脉硬化:动脉内膜显著增厚,中膜平滑肌增生,胶原纤维增多,致管壁呈层状葱皮样增厚,管腔狭窄。
2)坏死性细动脉炎:动脉管壁的纤维素样坏死。
第二节 动脉粥样硬化
动脉硬化:泛指动脉管壁增厚并失去弹性的一类疾病,包括动脉粥样硬化、细动脉硬化和动脉中膜钙化。它是一种与脂质代谢障碍有关的全身性疾病,其病变特点是血液中的脂质进入动脉管壁并沉积于内膜形成粥样斑块,导致动脉壁增厚、变硬。发病情况呈上升态势,多见于中老年人,但以40-49岁发展快。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 。
34
(一)血管的病理变化
动脉粥样硬化累及全身的大中动脉。动脉的病变可分为以下四种:
1.脂纹期——是动脉粥样硬化肉眼可见的最早期病变。肉眼观:动脉内膜见黄色帽针头大小的斑点或长短不一的条纹,平坦或略为隆起,在血管分支开口处更明显。光镜下,病性处内膜下有大量泡沫细胞聚集。苏丹III染色呈橘黄(红)色,为脂质成分。泡沫细胞来源于巨噬细胞和SMC。
2.纤维斑块 肉眼观:纤维斑块初为隆起于内膜表面的灰黄色斑块,后因斑块表层胶原纤维的增多及玻璃样变性而呈瓷白色。
镜下:表面为SMC和细胞外基质组成的纤维帽,其下可见泡沫细胞、SMC、细胞外基质和光细胞。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