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完整版 下载本文

已知量的关系。

⑵ 学生独立列方程解答。

4.完成P18“练习与应用”第4题。 5.完成P19练习与应用第5题。

⑴ 让学生认真审题,独立思考后找出相关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说一说。师随机板书:

武汉长江大桥铁路桥的长度×5+197=南京长江大桥铁路桥的长度武汉长江大桥公路桥的长度×3-421=南京长江大桥公路桥的长度 ⑵ 问:在列方程时应该怎样表示题中的两个未知数量? 6.完成P19练习与应用第6题。

⑴ 学生读题后,教师先结合图书的印刷过程向学生介绍“制版费”和“每册印刷费”的含义,从而帮助学生理解:印制画册用去的总钱数是由两个部分组成的。一部分是制版费,另一部分是印刷费,也就是每本印刷费与本数的乘积。

⑵ 再让学生独立解答,指名板演。

⑶ 交流时让学生结合所列的方程说说自己的思考过程。 三、总结延伸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四、课堂作业 P19第5~6题

板书设计:

整理与练习

数量关系式 → 列方程

等式的性质 → 解方程

第十四课时

教学内容:

教材第19~20页练习与应用第7~12题和“探索与实践”的第13~14题及“评价与反思”。

整理与练习 【12】

教学目标要求:

1.提高学生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和方法。 教学难点:

能够自觉地选择方程的策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 练习与应用 求x的值

(1)三角形面积275cm2。

11cm X cm

(2)长方形周长9m。

学生列出的方程可能有以下几种情况: 2x+1.5×2=9 (x+1.5)×2=9 x+1.5=9÷2

问:这几个方程哪些你会解了?请你说说应怎样解? (对于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多加关注,注意个别辅导。)

交流完后,让学生解自己所列的方程,有困难的学生也可以选择自己理解的方程来解。

2.完成P19“练习与应用”第7题。

集体交流时要关注学生解这些方程的准确率,并及时引导学生总结解每一类方程的基本方法,反思解这些方程时可能遇到的问题。

3.完成P19“练习与应用”第8题 全班交流:展示学生的解题过程,检验结果是否正确。学生订正。

1.5m X m 4.完成P19“练习与应用”第9题。

⑴ 出示题目,全班交流:题中已知量和未知量之间有什么关系? ⑵ 学生列方程解答。 ⑶ 全班交流后订正。 二、探索与实践

1.完成“探索与实践”第13题。

⑴ 先让学生在小小组内讨论分割的方法,然后试着动手分一分,分好后同桌同学互相测量分成的两段的长度,以检验各人的操作是否正确。

⑵ 交流分割方法。教师指出:这个问题其实也就是方程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的应用。 2.完成“探索与实践”第14题。 学生独立在书上填写。

小组交流:观察表格,你发现什么?三个连续自然数的和与中间的一个自然数有什么关系?可用什么数量关系式表示?

应用规律解决问题。

①如果3个自然数的和是99,中间的数是x,你能列方程求x的值吗?其余的两个数分别是几?算出结果后自主进行检验。

②如果5个连续奇数的和是55,中间的数是n,你能列方程求n的值吗? 让学生分别写出5个连续的奇数,计算出它们的和,再比较和与中间一个数,并交流自己的发现。找到规律后,各自列方程求 n 的值。

③如果9个连续自然数的和是99,中间的数是m,你能列方程求m的吗?试试看。 3.完成“探索与实践”第15题。

(1)教师先和一名学生玩这个猜数游戏,先由老师猜学生想的数。 (2)由学生猜老师想的数。

(3)让学生说说是用什么方法猜出老师想的数的。 (4)和同学玩这个游戏。 三、评价与反思

1.小组交流:对照评价与反思的各项指标,说说自己的收获与存在的不足? 2.全班交流:你认为自己在学习本单元内容时,可以得几颗星?哪些地方还需改进?

四、总结延伸

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五、课堂作业

P19第10题、11题、12题。

引导学生找出题中的相等关系,然后独立列方程解答。 板书设计 :

整理与练习

数量关系式 → 列方程 等式的性质 → 解方程

b-1、b 、b+1 3个连续的自然数的和是3b。

第二单元 折线统计图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用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的过程,了解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的基本方法和特点,能读懂常见的折线统计图,能根据要求完成相应的折线统计图。

2.能根据折线统计图所表达的信息,进行相应的分析、比较和简单的判断、推理,体会数据对于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意义,了解对于同样的数据可以有不同的分析方法,需要根据问题的背景选择合适的方法,进一步积累活动经验。

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提高开展统计活动的兴趣,增强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的方法和特点,能读懂常见的折线统计图,能根据统计活动的需要完成相应的折线统计图。

难点:基于折线统计图的数据进行判断和预测。 课时安排:

折线统计图……………………………… 3课时 “蒜叶的生长”………………………… 1课时

第一课时 单式折线统计图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认识简单的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结构,体会折线统计图的

特点,会在提供的表格中制作简单的折线统计图。

2.让学生体会统计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及作用,能根据折线统计图进行简单的分析或预测,体会统计是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方法,发展统计观念。

3.使学生乐于参与统计活动,在活动中培养与他人合作的态度。

教学重点:掌握用简单的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的方法。 教学难点:根据标尺确定表示数据的点。 教学准备:课件,学生事先收集有关数据。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出示例1

2.分析统计表。谈话:你能从这张统计表中了解到哪些信息?

3.揭示课题。教师边出示统计图边说:为了更便于分析;后来他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还将这些数据绘制成了一张统计图

谈话:你知道这是一张什么统计图吗?(预测学生能说到是折线统计图,如果学生不知遭,可由教师揭示)

教师板书课题:折线统计图。 二、合作探究

1.探究特征,感悟优点。

谈话.刚才我们在统计表中了解的信息在这张折线统计图上都能找到吗?(能) 那他们为什么还要将数据制成这样的折线统计图呢?(学生可能说到:容易分析张小楠身高的变化情况)

原来如此,你还能从这张统计图上一目了然地看到哪些信息?( 身高变化情况、各时间段内身高增长幅度)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追问;你能从图上看出哪段时间身高增长得最快哪段时间身高增长得最慢吗?请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教师加以指导,学生可能会说到比较相差数或看折线的上升幅度。

谈话:那你认为就分析身高增长变化的情况来说,用统计表好些还是用折线统计图好些?为什么?

估计一下张小楠13岁生日时身高大约是多少厘米,说说理由。 2.联系生活举例。.

你有没有在其他地方见过类似这样的图?(学生应该在生活中见到过折线统计图.,如病人的心电图、股票分析图等,根据学生的介绍可出示相关图片加深印象)

教师小结折线统计图的优点:不但能表示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清楚地表示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

3.了解结构。

谈话:既然折线统计图能反映数据的变化情况,看了图,你知道一张完整的折线统计图应该由哪些部分组成,在制作时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再全班交流,教师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进行补充,并相应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