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师: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速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并且在自己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1.各小组自学生字词,对易错字词互相提醒。 2.互读。小组成员之间互相读,互相纠正读音。 3.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谴责 俗语 协调有序 人影绰绰 理所当然 汛期 三、精读课文,解决问题 1.学习第一自然段。 生自由读。 师:(1)读了这一自然段,你明白什么是搭石了吗?人们是怎样挑选、新课 教学 摆放搭石的?从文中找出重点词语理解体会。 平整方正 二尺左右的间隔摆放 (2)从这些搭石的挑选和摆放,你感受到了什么? 感受到乡亲们的善良、质朴。 师小结:家乡的人们根据水的深浅,找平整、方正的石头,按照二尺左右的距离摆放搭石,让人们从上面平稳地过去。从中,我们感受到的是乡亲们的善良与质朴。 2.学习2-4自然段。 (1)指名读这三个自然段,同学们边听边想,说说你都看到了哪些美丽的画面。 (2)“风景”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搭石构成家乡一道风景呢? 生读,师总结: 风景是指美丽的地方。文中哪些地方描写了家乡搭石的“美”?找出相关语句读一读,好好体会家乡的搭石到底美在哪里。我们下节课来解决这个问题。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第二课时 教学 目标 1.通过理解重点句子,感受家乡的景色美以及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心灵美,并受到熏陶。 2.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四、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带着上面的问题朗读课文。 3.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 25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导入 一、复习、质疑。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搭石》这篇文章,同学们从中读懂了哪些内容? 二、新授课。 1.师:这就是人们过小溪时的搭石。就是这块普普通通的石头,却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请大家速读课文,看看哪些词语或句子最能让你体会到搭石的美,体会到乡亲们的美好情感。 交流反馈,出示重点句。 ① (出示课件9)“秋凉以后,人们早早地将搭石摆放好。如果别处都有搭石,唯独这一处没有,人们会谴责这里的人懒惰。” 指名读这句话,思考:这句话说了什么事?体现了家乡人的什么特点? 生思考,讨论 师总结:秋凉人们摆搭石, 体现出人们的勤劳。 (板书:秋凉勤劳摆搭石) “上了年岁的人……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新课 教学 ( )分钟 师:读段落,想象:上了岁数的人为什么会这么做?老人踩到不稳的搭石会怎样想,表情、动作会怎样?挑选合适的石头时,会怎样想、怎 样做?满意离去时,会是怎样的心理、表情、动作?你有什么感受?(指 名说感受,抓住重点词语“无论、只要、一定、踏几个来回、直到”) 你能把自己的感受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吗? (引导学生读出自己的体会来。) (板书:无私奉献换搭石) ② (出示课件11)欣赏第二幅图,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每当上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真是给人画一般的美感。谈谈你从什么地方感受到美?你能把这美感读出来吗?读出叠词给人的韵律感。 理解俗语“紧走搭石慢过桥。” 进一步感受乡亲们相亲相爱,生活默契,所以动作协调。 (板书:协调有序走搭石) 师:刚才,我们学习了人们摆搭石、换搭石、走搭石的情景,文中还有哪些句子也写出了搭石的美? 复备 26
③ (出示课件12)“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__________人们把这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 生交流,师总结:理所当然的事,就是不讲任何条件都应该做的事,是做了以后不求回报的事。那么文中指什么事是理所当然的?说说你的感受,再带着自己的感受读一读。 (指名学生说出答案和感想,并有感情地读课文。师相机指点。) 师:是啊,这两句话读来让人感到融融乡情,读起来让人感到那么亲切。谁能把亲切感读出来?(再指名读) (板书:谦让敬老过搭石) 三、用朗读来理解最后一段。 生速读第五自然段。 师:“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这赞美了搭石的什么? (板书:热爱家乡赞搭石) 师:还赞美了谁? 师:对,还赞美了像搭石一样的乡亲们。乡亲们有哪些美好的感情?请你们用自己的话归纳一下吧。(生小组讨论,师指名回答) 那为什么不直接写乡亲们,而写搭石呢? 再读第五自然段。 (在反复朗读练习中,指导学生悟出无私的搭石正是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写照,也是乡亲们相亲相爱,友好互助的情感纽带,体现了乡亲们的心灵美。) (板书:搭石是联结家乡人们美好感情的纽带。) 四、课文中,你最喜欢哪些句子?请自己再读一读。 五、总结写作方法:(出示课件15) 1.仔细观察, 生动描写。 2.用心感受,以小见大,平凡事物中见真情。 六、课外延伸,布置作业。(出示课件16)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1.读课文,感受文中描写的景物美和人们的心灵美。 2.小练笔。作者从不起眼的事物中发现了美,对我很有启发,我也想写写平凡事物中的美。 【板书设计】 秋凉勤劳摆搭石 板书 内容 无私奉献换搭石 搭石是联结 搭石 协调有序走搭石 家乡人们 谦让敬老过搭石 美好感情的纽带! 热爱家乡赞搭石 27
教学反思 6 将相和
课题 将相和 课型 讲读课文 授课 时间 2课时 1.会认“相、璧”等16个生字,会写“召、臣”等12个生字,掌握“进攻、召集”等教学 词语。 目标 2.快速默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理解三个小故事的前因后果。 3. 通过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个性特点。复述故事,弄清三个小故事之间的联系。 教学 重点 教学 难点 快速默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理解三个小故事的前因后果。 通过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个性特点。复述故事,弄清三个小故事之间的联系。 第一课时 1.会认“相、璧”等16个生字,会写“召、臣”等12个生字,掌握“进攻、召集”等教学 词语。 目标 2.快速默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理解三个小故事的前因后果。 3.学习第一个小故事“完璧归赵”。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一、激趣导入,板书课题。 1.同学们,我们是一个班集体,我们应该团结一致。可如果同学们之间不团结会出现什么状况呢? 导入 生自由讨论 师:看来,我们都知道团结的重要性了。古人更知道这个,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文章。 (板书:将相和) 2.简介背景、揭示课题。 28
复备
(1)战国时期的赵国,有两个非常有名的人物:廉颇和蔺相如。“将相和”这个故事就发生在这两个人之间。 (出示课件3) (2)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看到课题,我想知道“将”“相”分别指谁?“将”“相”之间是怎样由和到不和又到和好的。) 二、快速默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1.生字:(要求读准字音,掌握字形,理解字义,会组词。出示幻灯,组词:) 2.借助工具书理解下列词语。 (无价之宝 失信 抵御 理直气壮 完璧归赵 同心协力 负荆请罪) 三、浏览课文,整体把握。 (出示课件5) 1.在书上画出“将”“相”分别指谁。说说“和”是什么意思。(“将”指大将军廉颇,“相”指上卿蔺相如,“和”是和好、团结的意思。) 2.本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出示课件5) (本文主要讲了廉颇和蔺相如由和到不和又到和好的故事。) 四、理清脉络,概括段意。(出示课件6) 1.本文讲了几个小故事?找出每个故事的起止,并用一个合适的小标题概括每个小故事的内容。 2.讨论交流: 本文讲了三个小故事。 第一个故事(1—10)完璧归赵。 新课 教学 第二个故事(11—15)渑池之会。 第三个故事(16-18)负荆请罪。 3.学习第一个小故事。 (1)指名朗读第一个小故事,理清层次,找出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学生各抒己见,教师归纳整理。(出示课件7) (起因:秦王企图骗取赵国的和氏璧。 经过:蔺相如机智勇敢斗秦王。 结果:蔺相如完璧归赵,被封为上大夫。) (2)画出描写蔺相如言行的句子,根据人物的言行,分析蔺相如的性格特点。 讨论、交流、整理:(出示课件8) ①语言:“我愿意带着和氏璧到秦国去。如果秦王真的拿十五座城来换,我就把璧交给他;如果……就没有动兵的理由。”(机智) 行动:当满朝文武为难时,蔺相如挺身而出。(表现出蔺相如的勇敢。) ②语言:“这块璧有点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机智) 行动:当蔺相如觉察到秦王没有诚意换璧时,就上前一步,故意指出璧上有毛病,把和氏璧要回手中。(机智) ③语言:“我看你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就一块撞碎在这柱子上!”(不畏强暴、机智勇敢。) 行动:捧着璧,往后退了几步,靠着柱子站定,举起和氏璧就要向柱子上撞。(不畏强暴、机智勇敢。) 29